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

書城自編碼: 295208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其他
作者: 张圣才 傅安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0079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76/49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9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HK$ 96.8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HK$ 82.5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HK$ 79.2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HK$ 74.8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HK$ 60.5

 

編輯推薦:
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是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编撰的*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也是江西省首次出版发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是江西师范大学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和发挥文化智库功能的重要体现。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立足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新起点,全面梳理了过去十来年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状况、保护成就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建议。同时,结合当前一带一路工匠精神乡愁记忆等时代热点,对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兴国山歌、南丰傩舞等具有江西特点和亮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与传播赣鄱文化。
內容簡介:
本书立足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新起点,全面梳理了过去十来年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状况、保护成就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建议。同时,结合当前一带一路、工匠精神和乡愁记忆等时代热点,对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兴国山歌、南丰傩舞等具有江西特点和亮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与传播赣鄱文化。
關於作者:
张圣才,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西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华道藏》编委,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主席团主席。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及宗教文化研究。
目錄
Ⅰ 总报告
1 立足江西十三五新起点,力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刘爱华 张圣才】/001
一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及特色资源/003
二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定位/013
三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034
四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046
五 关于推进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对策建议/051
Ⅱ 分报告
2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黄 鹤 周小觉】/063
3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樊凤龙】/077
4 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刘永红】/093
5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江 源 刘子心 胡建军 何金龙】/101
6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周子强】/115
7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黄福华 刘 楚 郎勇春】/127
8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唐 建 平 懿】/141
9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周子强 平 懿 聂丽清】/155
10 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吴跃进 郑震霄 杨 宁】/170
11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报告【刘伏玲 杨树明】/183
Ⅲ 对策篇
12 政策法规建设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刘 君】/200
13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模式研究【陈 按 詹美群 胡 姗】/215
14 工匠精神与江西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李小芳】/232
15 乡愁记忆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周明鹃 王宇琪 韩静炫】/250
Ⅳ 生态保护篇
16 徽州文化(婺源)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研究报告【傅安平 喻 峰】/261
17 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研究【龚文瑞 于 林】/274
18 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研究【顾筱和】/291
19 吉安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研究【王 健 杨丽华】/304
Ⅴ 案例篇
20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刘晓玉】/317
21 文化生态视阈下南丰傩舞保护与传承研究【刘永红】/327
22 江右商与万寿宫文化传承【贺梅开 马 毅】/336
23 樟树药交会与中药炮制技艺传承研究【虞金宝 王小青 李才堂 吴跃进】/352
24 新时期兴国山歌的功能价值及传承【刘开连 姚荣滔】/366
Ⅵ 附录
25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大事记(2005~2015)【吴先华
整理提供】/385
26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406
27 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19
28 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435
內容試閱

中国历来重视民间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早在先秦时期,就流行采诗观风制度。《礼记王制》载:天子五年一巡守狩觐之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在先秦经典《诗经》中就有《伐檀》《硕鼠》《七月》《芣苢》等众多反映劳动人民心声的民间文学作品。《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孟子》《韩非子》《战国策》等古籍经典中保留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汉代出现了《陌上桑》《十五从军行》《东门行》等著名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并称叙事诗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等重要民间文学作品。隋唐时期,民间文化的元素多保存于表现男女爱情的山歌、竹枝歌、敦煌曲子词中。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元曲等都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素材。明清时期,民间文化进一步发展,明人杨慎的《古今风谣》《古今谚》《风雅逸篇》和冯梦龙的《山歌》《挂枝儿》《笑府》《广笑府》,清人杜文澜的《古谣谚》,保存了大量民间文化知识。
民国成立后,鲁迅、周作人、茅盾等开始借鉴西方民间文化研究方法对童话、歌谣、神话进行研究。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征集全国近世歌谣,并不断延及传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1927年末,广州中山大学成立了民俗学会,创办了《民俗周刊》,傅斯年、顾颉刚、董作宾、容肇祖、杨成志、娄子匡等一批有才华的学者,积极进行西南各少数民族民俗调查和民俗物的收集、展览与研究。1930年夏,江绍原、钟敬文、娄子匡等人在杭州西湖发起成立杭州中国民俗学会,出版《民俗周刊》和编辑《民俗学集镌》丛书,使民间文化研究得以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化在一定时期也得到较大发展,1950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87年改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成立,《陕北民歌选》《爬山歌选》《东蒙民歌选》《阿诗玛》等民间文学丛书不断出版。随后也出现过新民歌运动,但意识形态性较强,实际成绩不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等共同发起,动员全国10多万专业人士历时30年参与收集、整理、编纂的10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于2009年9月完成。这套志书被誉为中国民间文艺的万里长城,是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方面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工程,全套丛书共计4.5亿字、298部省卷(450册),主要包括:《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曲艺志》。在此期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也于2003年在北京启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当然,新时期在民间文化保护方面最为重大的一件事是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开始融入世界,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5月至2014年11月,国务院先后批准并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1372项,拓展项目464项,共1836项。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有7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民间文化发展演变中,江西民间文化始终是其重要支流,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流变,不断吸收周边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闽南文化、岭南文化及中原文化,逐步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形态,并源源不断地汇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瀚长河。与江西民间文化快速发展并行的是江西精英文化的勃发,江西自古以来就深受儒家思想浸润,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据统计,宋代江西进士达5365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7.6%,仅次于浙江、福建,居全国第三位。明代江西境内的三鼎甲数量是48人,仅次于南直隶,与浙江并列第二。陶渊明、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熹、陆九渊、文天祥、汪大渊、宋应星、汤显祖、朱耷、蒋士铨、魏禧等,群星璀璨,彪炳史册。儒家文化兴盛,文人传统赓续,与民间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造就了江西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多元形态。陶瓷文化、中药文化、客家文化、戏剧文化、傩文化、刺绣文化、烟花文化、毛笔文化,等等,相互竞妍、交相辉映、异彩纷呈。
这是一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沃土,几乎所有与农耕经济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都有极其深厚的遗存,而且这种遗存是相当完整的,并未像有些地区一样被现代化瓦解得支离破碎。那么,在这神奇的土地上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便成为江西省政府和整个江西文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命题。
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江西省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88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9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江西省社会各界多年来锲而不舍、共同努力的结果。
欣闻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正在着手编纂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作为一个在京多年的江西人,我对文化研究院积极弘扬地方文化的设想和创举十分敬佩和赞赏。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发展报告的编纂即便从全国范围来说也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就本人视域范围,发现全国性的蓝皮书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发展报告有中山大学宋俊华主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上海大学陈平主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和贵州民族大学肖远平、柴立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3部,区域性的发展报告有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张宏伟主编的《云南省乌蒙山系散杂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报告》和石河子大学郑亮、吴新锋主编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两部,而且后两部书应归为研究报告,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蓝皮书。因此,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的主编是有远见卓识和文化情怀的,也深为本人所敬佩和赞赏。
收到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草稿以后,我仔细研读了部分报告,尤其是目录、篇章标题,发现本报告有鲜明的亮点和突出的特色。通过与刘爱华博士的交流,了解本部非遗发展报告是作者们顶着酷暑赶出来的,在十分仓促的时间内能拿出这样一部高质量的报告确实超出我的预期,在此我要向所有蓝皮书作者、编撰人员、工作人员道声辛苦了,谢谢你们的付出。
本部非遗发展报告有很多优点,窃以为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特点鲜明、热点突出、亮点清晰。
第一,非遗发展报告特点鲜明。作为江西省的第一部非遗发展报告,本书在具备蓝皮书系列非遗发展报告基本特征的同时,应关注省内标志性的民间文化成就。通观本部非遗发展报告,吉州窑烧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兴国山歌、万寿宫文化、赣南客家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婺源徽州文化等名扬四海的文化名片得到大书特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类型、特色资源也被隆重推介,再现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之辉煌。
第二,非遗发展报告热点突出。在本部报告中,我发现还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报告紧紧抓住当前社会发展热点,乡愁记忆、工匠精神、一带一路战略等时代热点不断出现,传统与现代元素得以有意识地交汇。要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东西,不是停留于记忆里的过时了的老东西,真正有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接地气的,是可以和当下热点联系、对接的。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与当前社会热点对接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得到保护传承。
第三,非遗发展报告亮点清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部报告不是人云亦云,就申遗谈申遗,就保护论保护,而是站在当下生活的基点上,探讨后申遗时代非遗保护,探讨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协同发展路径,探讨非遗保护的高科技利用,探讨非遗衍生品的创意开发,探讨吉州窑的世界发展战略,等等,这样一些产生了广泛社会效益的举措,在本报告中有条不紊地展示了出来,集中体现了写作队伍令人感佩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水平。
我曾经在江西大学(南昌大学)工作了将近10年,1999年博士毕业留在北师大,一直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教学与科研,至今已经30多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过一些思考,也发表了一些论文,出版了一些相关著述,但接到主编邀请我为本部发展报告写序的电话后,在为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忐忑,毕竟这是江西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其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有点担心自己难以胜任,写出的这个序言成为本部发展报告的瑕疵。当然,既然接受了主编的邀请为本部发展报告写序,也只能不揣浅陋,勉力为之,姑且写下自己几点浅薄的感想和观感吧。
最后,诚挚祝愿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预祝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顺利出版,以期为做好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智库功能和理论引领作用。
万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2016年8月26日于北京京师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