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

書城自編碼: 29535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乔瑟夫·史兰德 利·迪瓦恩 著 胡潇逸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39998848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8/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2.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1.1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

HK$ 164.3
《睡眠革命:如何让你的睡眠更高效》
+

HK$ 46.2
《可怕的盲从:习惯如何左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

HK$ 60.9
《超级领悟力:成为精英的必备素质》
+

HK$ 84.1
《谈话治疗:Tavistock临床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方法(万千心》
+

HK$ 69.6
《生命向前》
編輯推薦:
1.《时代》周刊:愤怒和无时不在的恐惧成为了主流。
为了铭记美国这段以恐惧煽动民众的时代。 《时代》评特朗普为年度人物
2.说话、办事、工作、贫穷、养老、未来中国人那种深入骨子里的恐惧到底在怕什么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不惧怕另一个人。
龙应台: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3.哈佛大学情绪管理课:这不是一本告诉你不害怕的书,这是一本教你认知情绪,将恐惧转化为信任的书
克服紧张、焦虑、内向、倦怠、拖延症和情绪化,你什么都怕,就什么都得不到
內容簡介: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不惧怕另一个人。
恐惧是自人类诞生之初便伴随我们的重要基本情绪之一,它所表现出的警示和谨慎能挽救我们的生命,但同时也会扰乱理性思考,煽起焦虑情绪,使我们裹足不敢前行,让本该有条不紊的行动变得一团糟。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我们*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句话在当时就已经是老生常谈。早在其三个半世纪之前,蒙田就说过:我*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这本书中,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乔瑟夫史兰德引导我们的大脑进行理性思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恐惧情绪,从而做出理性反应。并给出了五种克服恐惧的有效策略:
优化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方式,从而减轻自己的恐惧情绪;
将恐惧转化为信任;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不惧怕另一个人。
恐惧是自人类诞生之初便伴随我们的重要基本情绪之一,它所表现出的警示和谨慎能挽救我们的生命,但同时也会扰乱理性思考,煽起焦虑情绪,使我们裹足不敢前行,让本该有条不紊的行动变得一团糟。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我们*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句话在当时就已经是老生常谈。早在其三个半世纪之前,蒙田就说过:我*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这本书中,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乔瑟夫史兰德引导我们的大脑进行理性思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恐惧情绪,从而做出理性反应。并给出了五种克服恐惧的有效策略:
优化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方式,从而减轻自己的恐惧情绪;
将恐惧转化为信任;
探索在恐惧状态下我们身体出现的反应;
发现社会群体是如何引发人们的恐惧情绪;
了解恐惧情绪对我们童年和家庭生活的影响。
学会接纳自我,自我反省,探索恐惧想法产生的根源,我们才能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恐惧情绪,我们也会变得越发自信和优秀。
關於作者:
乔瑟夫史兰德,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讲师,布罗克顿的高点治疗中心中高危青少年干预治疗小组的医学主任。在成年人精神病学、少儿精神病学和药物成瘾三个领域均取得了权威机构的医疗资格认证。

利迪瓦恩,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获得理科硕士学位。他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作家,出品过多部和教育商业相关的节目和纪录片,作品多次获奖。
目錄
生物天性:微小的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大脑控制我们的恐惧
当我们感到害怕时,身体会做什么
可以闻到的信息
恐惧和厌恶触发逃避行为
用恐惧提升免疫力
我们的情绪能传染
恐惧的遗传
保护的同时也束缚了我们的行动
摆脱边缘系统的掌控
从本能反应到理性思考
如果每个人都是最佳状态,那什么是病人
从全新角度审视自己的缺陷
微小的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自我认知:我们到底在恐惧什么
自我认知领域
心智解读和心智理论
心智理论和自我认知
融入集体可以提升价值感
自我认知的力量
削弱恐惧情绪最佳状态的改变
对于相同事物的不同认知
使用前额皮质
阅读提升心智理论能力
婴儿也会感到恐惧
恐惧的负面标签
我们被影响着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别人

家庭领域:恐惧的来源和对抗恐惧的力量
请勿在家庭领域中轻易责备孩子
我是不是也应该害怕?
导致恐惧情绪的深层原因
使用最佳方法来克服对牙医的恐惧
依恋理论和家庭领域
家庭领域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孩子生物领域的反应折射的亲密关系
家庭领域和认知易感性之间的联系
恐惧的衍生力
痛苦的最佳状态
家庭领域和负面最佳状态
父母自有的偏见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减轻手术治疗的恐惧焦虑情绪
害怕受伤
修复家庭领域:接受本来的样子

社会领域:如何平衡安全和行动
对陌生人的焦虑情绪与理性的恐惧情绪
大众与媒体传播的恐惧
恐怖分子也是最佳状态吗?
是神经营销还是精神控制
媒体与政治的目的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传播信息还是传播恐惧?
肉眼难见的危险也令人恐慌
药物帮助我们抵御疾病,却无法抵抗恐慌
感到恐惧并没有错,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做
用规章制度规范社会行为
对生命最终的恐惧
恐惧与信仰
神是强大的宣传
进入下一阶段的最佳方法
提升自己的最佳状态

共同提升:我们能做到最好
生物本能:面对本能反应时的提升
自我认知: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家庭领域:来自家人和给予家人的支持
社会领域:安全地探索这个世界
尊重、认可和信任
最佳方法的挑战
治疗恐惧的良药是信任
我们已经做到最好
致谢
內容試閱
导言:恐惧可以摧毁任何东西


阿莫曾对美琪说:恐惧可以摧毁任何东西,你的智慧,你的勇气包括你的想象力。
柯奈莉亚冯克,《墨水心》

今天,萨莉迟到了。
等她到达体育馆的时候,新员工已经被团队领导分成了数个小组,准备开始下一阶段的活动了。她羞涩地站在健身房的门口,环顾四周,不知所措。
忽然,她看到了那位和她一个办公室的男士就站在体育馆最里面。她好几天前就想和这个男人攀谈了,但是一直犹豫不决。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想要获得那个男人好感根本就是痴人说梦。现在,那个男人身边就有个空位。
萨莉却止步不前,内心的恐惧禁锢住了她的脚步。
在她的右边也有一个空位,旁边坐着一位与她相熟的女士。她可以选择坐在那位女士旁边,这样很快就能融入这个小团体。但是萨莉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鼓足了勇气,径直朝着那位男士走去,并问道:这个位置有人吗?
没有,尽管坐吧。你好,我叫哈里。
萨莉自如地坐了下来,成功迈出了克服恐惧的第一步。
这个故事是一位咨询者的亲身经历。这位咨询者曾经严重缺乏安全感,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此受到了困扰,比如与异性交往,职位竞选,尝试新事物,或是去一个新的地方。
对这些,萨莉内心总是充满着恐惧,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不可以谈恋爱;自己没有能力去竞选更高的职位;害怕失败,不愿意尝试新的食物;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踏上一段新的旅程,经历一段新的冒险。
萨莉自觉不够完美,无限放大自身缺点,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也会以同样的眼光看待她。她的恐惧抑制了她的主动性,浇灭了她满腔的热血,剥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幻想,给她一切的梦想都蒙上了一层灰色。恐惧把萨莉变成了一个废人,她完全失去了探索自己世界的能力。
恐惧就像是刺耳的汽笛声,一旦启动,我们会因为求生的本能立刻四处逃窜。要是某人大喊,快逃命!或者着火啦!!!在一分钟之内,熙熙攘攘的大街会立刻变得空无一人。恐惧也会让我们不知所措,呆若木鸡。
因此危险突然降临时,四处逃窜抑或是止步不前,都是我们会做出的反应。无论是在远古时代抑或是当今世界,我们对恐惧的反应都让我们得以继续生存下去。因此恐惧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应对恐惧的方式把我们带入困境。
仅仅是假想出来的危险也能触发我们对恐惧的本能反应,汲干我们追寻成功的勇气,把我们推入一个禁锢梦想,令人失望的世界。假想出来的危险能够牢牢把控住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令人失去行动能力,其对我们的影响并不亚于真实危险带给我们的恐惧感。
虽然适当的恐惧能够拯救我们的生命,但是莫名出现的、不合理的恐惧却会抑制我们的创造力,阻碍我们生活前进的步伐,这也是萨莉所遭遇的不幸。因为过度恐惧,她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出任何决定。不过最后她还是迈出了第一步,穿过健身房,第一次掌控住了自己的恐惧。
很多时候,毫无征兆、莫名出现的恐惧会突然给我们以重击。非理性并具有持续性的恐惧把我们倒逼回人类原始的生活环境,那座浓密的暗黑森林。在那里,人类如同惊弓之鸟,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令我们四处逃窜。其实那些危险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假想出来的危险让我们失去行动能力,不敢追求自己的事业与感情。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生活中的乐趣和惊奇也会逐渐被消磨殆尽。
作为一名精神医生,我经常会在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一位中年妇女,迟迟不敢提出加薪要求,原因是害怕老板因此辞退她;一位离异男子,一直不愿意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原因是害怕自己被拒绝;一位极具才华和创造力的青少年不敢申请自己心仪的大学,原因是他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一个小女孩每晚都不敢入睡,原因是害怕藏在衣柜里的怪兽。
经历了百万年的进化之后,人类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恐惧反应触发机制。虽然现代生活已经变得十分安全,但是我们的大脑仍旧保持着警惕,好像我们依然生活在野外,需要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的领土。一旦我们感到恐惧,大脑边缘系统便会立刻做出反应。这些本能反应曾让我们逃离虎口,避开毒蛇,逃离同族谋杀,幸免于难。
不过,在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生活依旧充斥着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一不小心便会命丧黄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独裁政府或者某些极端武装力量掌控着市民的安危,无端而起的攻击对当地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因此对于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他们的恐惧情绪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当代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安全和谐的家园和社区,然而我们从祖先身上继承来的对恐惧的本能反应依旧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导致我们的某些行为和人们在危险中寻求基本生存所做出的举动如出一辙。
我们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害怕拥有的不够多,害怕失去所拥有的;害怕病菌,害怕疾病,害怕贫困;害怕陌生人,害怕独处,害怕付出,害怕被遗弃,害怕过马路,害怕从马路对面向你走过来的人,害怕飞行,害怕驾车,害怕死亡。我们似乎惧怕一切,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电视中看见令人惊慌失色的新闻报道,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也会重现某些恐怖事件的画面和声音,把其作为一种娱乐。这些令人恐惧的画面和声音就像巨浪一样扑向人们让你我都无处可逃。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媒体播放的有关暴力和复仇的信息,比如陌生人之间会使用炸弹、无人机、匕首、手枪相互攻击,哪怕只是受到了最轻微挑衅也会促使他们对对方拳脚相加,暴力与复仇仿佛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
就算我们只选择通过阅读作为娱乐和接收信息的渠道,看书、读报、看杂志或是浏览网页,也都无法逃避令人心生恐惧的信息,从社评到名人自身遭遇的曝光,从政治博客到医药广告。真的令人难以置信,在户外我们过着安全和谐的生活,一回到家,世界立马变得充斥着危险。我们的神经时刻紧绷着,仿佛在下一个转角,我们就会遭遇生命危险。
恐惧来源于人类对于生存的渴求,让我们愈发谨慎地生活,把我们从任性的小婴儿转变为对未来有一定掌控能力的成年人。恐惧让我们在做出任性、冲动的行为之前,思索再三,但是过度的犹豫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就好像司机看到警告标志就会减速,看到表示危险的红色停车标志就会刹车不再继续前行。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对于恐惧的本能反应被保留了下来,正是这种本能让人类这一物种得以继续存活下去。然而,现如今,也正是这种本能反应导致我们的生活充满憾事。
不过我们也有能力摆脱恐惧对我们的掌控。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会对恐惧这一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具备的反应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索;对现代社会中触发人类恐惧产生的潜在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会详细罗列出一些战略性措施,改变我们对于恐惧做出的一贯消极反应。本人会向你做出详细的解释,展示出恐惧的来源以及如何摆脱恐惧对我们行动力的压制,就像萨莉那样,能够勇敢地穿过健身房,主动坐在哈里的身旁。
作为一名已经从业20多年的精神科医生,我有独特的方法能够帮助来访者,尤其是当他们深陷恐惧泥淖时,我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让他们的精神保持良好的状态。
我每日都致力于帮助那些与各种恐惧做斗争的人。我们的恐惧源头只不过是剑齿虎、毒蛇以及人类社会早期那些爱好打砸抢杀的部落的幻影。在当代社会,这些再也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
人类诞生初期,我们的祖先就明白必须要相互合作才能增加我们打败敌人的概率。现如今,我们依旧需要团体的庇护,若是被抛弃,则意味着孤身一人,被群体孤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我保护。因此,这些危险假象只是我们害怕被群体抛弃而幻想出来的危险。
现代,恐惧对我们精神世界的掌控力量取决于我们对于一个重要问题的回答我有价值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所有行为。那些认为自己对团队没什么价值的人,总害怕自己会被拒绝,会被踢出团队。
在应对这种恐惧的时候,我们会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我们往往会克制自己的情感,掩藏自己的才能,或是拒绝做会让别人发现我们缺点的事情,更有甚者会因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就提前发泄怒气把别人赶走。
尽管之前我的患者内心都充满着恐惧,但是他们的康复也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不管它们有多么根深蒂固,多么荒谬绝伦。
人类关于恐惧的本能反应是可以被识别出来,被适当抑制,甚至被完全掌控,这样的话我们只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实现我们所渴望的安全快乐和成功。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大家分享一个极其简单却又十分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掌控恐惧情绪。这个方法会发掘出我们与生俱来的强大而又独特的能力。
在《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这本书中,我会向你们展示如何重新定义恐惧,并遏制恐惧。随着你对本书的深入阅读,你会了解恐惧的实质,并学会使用书中提供的5种方法来处理恐惧情绪。只要改变你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评判,你们就有能力克服恐惧,自信不疑。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们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生活,一个你们之前都未曾想象过的生活。


父母自有的偏见对孩子恐惧情绪的影响
一旦谈及到我们不熟悉不了解的生物,脑海里一般会出现很多恐怖的想法。前面提到我们的想法会影响到自己的感受,但是我们说出的话也会影响别人的感受。位于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姆斯大学心理学院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拿了一笼蒙古沙鼠展示给一群母亲看,这些母亲的孩子大概都在8岁到12岁之间。研究人员告诉其中一部分人,这种动物十分危险;又告诉另一部分人,虽然这个物种来自其他国家,但是它们非常温顺友善。
然后研究人员会告诉这些母亲,它们的孩子要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蒙古沙鼠。在此之前,研究人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母亲帮助孩子做一下事前准备。然后,接收了蒙古沙鼠负面信息的母亲,她们的孩子在接触沙鼠的时候,显得极不情愿。而那些接受了此物种正面信息的母亲,她们的孩子在触碰沙鼠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的情绪。
这样的实验结果并非出人意料。我们的家庭领域的确会对孩子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毕竟,对所有人而言,家庭是信任感被最先孕育出来的地方。我们会传授给孩子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教导他们区分善恶、分辨是非。但是我们无意间的想法和行为也会成为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阻碍,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个实验,那些害怕蒙古沙鼠的母亲也会对孩子的感受造成影响。
其实,这些母亲并没有做错什么。要是母亲鼓励孩子去接近吃人的蒙古沙鼠才让人惊恐!我们教导孩子在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看两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勤洗手并且要天天刷牙。但是这些告诫中所隐藏的情绪就是不信任,这种情绪会阻碍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
在这里,最佳状态疗法就有它的用武之地了。在上面那个实验中,那些母亲、孩子、科学家还有蒙古沙鼠都处于当前的最佳状态。不过母亲可以这么对孩子说:不要随便去碰这只沙鼠,它会咬人。但是站在旁边看看也无所谓,这个小动物长得还挺酷。这个时候,母亲释放出的信号是孩子你不能过分信任蒙古沙鼠,要对它有所提防,但是它还是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你不需要喜欢或者纵容沙鼠的攻击性,它的攻击性只是会导致别人不愿意触碰它而已。尽管这样,蒙古沙鼠还是值得被尊重的,我们也应再一次审视它,而不是抗拒了解这种动物。
当科学家有意识地教导孩子去接近或是恐惧一种动物时,整个过程都会顺利的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被训练去接近这种动物的孩子会提出更多关于这种动物正面的问题,而被告知要拒绝触碰该种动物的孩子则会找到更多关于这种动物的负面信息。
由此可见,带有偏见的信息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暗示。要是父母对某种事物、汽车、性别、宗教或者肤色有偏见,那么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也会继承这种偏见,还有这种偏见引发的恐惧情绪,而且他们还会不断提出各种问题,加深对这种事物的恐惧情绪,而不会开导自己驱逐这种恐惧。
那些父母就害怕去看牙医的孩子更倾向于提出去看牙医会不会很疼此类问题,而不会问父母看完牙医后可否得到什么奖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