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93.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6.7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8.9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9.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81.7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
編輯推薦: |
1. 《纽约时报》畅销书,《福布斯》商业必读书,美国主流商业报刊Inc.2016*有影响力图书之一。继风靡全球的《品牌洗脑》之后马丁林斯特龙全新力作!
2. 《影响力》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顾客为什么购买》作者帕科昂德希尔、《紫牛》作者赛斯高汀联袂推荐!
3. 大数据揭示趋势与潮流,小数据挖掘和满足用户痛点。
4. 找到痛点,不用研究几百万名顾客,只要研究十个人就够了。
5. 华尔街、硅谷热推的新兴理念,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力荐!
|
內容簡介: |
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大数据成为分析用户需求的一种惯性路径。世界首席品牌营销专家林斯特龙则指出,大数据连接了千百万的数据点,可以准确地产生相互关系。但是,当人类按照自己的习惯行动时,大数据分析通常不会十分准确。所以挖掘用户需求时,在大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个小群体的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捕捉到这个社会群体所体现出的文化欲望。满足这些用户需求,击中痛点,则意味着将掌握无限的商机。
|
關於作者: |
马丁林斯特龙,迪士尼、百事可乐、雀巢、红牛等多家著名企业的品牌顾问。他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2015年,在一项涵盖三万名营销人员的独立调研中,林斯特龙被誉为全球首席品牌营销专家。在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Thinkers50)排行中,他位列第18名。
|
目錄:
|
前 言 III
第一章
被刺激的欲望
西伯利亚冰箱门和沙特商场如何针对俄罗斯女性开创网站 1
第二章
香肠、烤鸡和对真正幸福的追逐
改变将来购买食品的方法 49
第三章
印度的统一色
把麦片卖给气场不和的两代女性 87
第四章
在快餐、中东影院和酒店泳池的帮助下直击减肥 119
第五章
被赛马、衬衫领、宗教信仰拯救的巴西啤酒品牌 149
第六章
不见的护手霜
自拍带来的店内时尚革命 189
第七章
没有床罩的卧室
用烧纸、仙尘和玩具汽车解密中国质量的意义 223
第八章
幕后故事的一瞥
把小数据融入你的业务和生活中 273
致 谢 305
注 释 315
|
內容試閱:
|
面临破产风险,让乐高转危为安的是一双旧运动鞋。
2003 年年初,乐高公司陷入困境,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0%
。2004 年,销售额又下降了10% 。乐高CEO (首席执行官)约恩维格克努德斯托普说:我们一直亏本,都火烧眉毛了。公司还将面临债务违约的危险,很可能破产。
这家丹麦玩具商怎么突然落到这步田地?乐高的问题大概要追溯到1981 年。当时,世界上第一款掌上游戏《大金刚》上市。于是,在乐高内刊《笨汉汉斯》上掀起了一场辩论。文中讨论的是,对组装玩具的未来而言,所谓的横向卷轴平台游戏(side-scrolling platform games )意味着什么。人们最后达成的共识是:雅达利和任天堂这样的游戏平台会风行一时在电脑游戏掀起第二阵狂热前,事实确实如此。
2004 年,乐高公司向我咨询,我开始负责公司的整体品牌战略。我不想乐高放弃一直以来的强项。可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产品也是无处不在的。从20 世纪90 年代中叶起,乐高开始放下核心产品积木,转而拿出精力,发展主题公园、儿童服饰、视频游戏、图书杂志、电视节目和零售商场。同时,考虑到年轻人的焦急、冲动和不安,乐高管理层决定开始制造大块积木。
乐高的每一次大数据分析,都得出同样的结论:未来的几代人会对乐高失去兴趣。乐高要开始研究游戏棒、棍子球、捉迷藏了。所谓的数字原住民,就是1980 年后出生,成长于信息时代的群体他们没时间,也没耐心玩乐高。他们很快就会才思枯竭,失去讲故事的能力。如果他们不认真对待,就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电脑游戏大部分都帮他们做了。乐高的每一次研究都表明,时代的强烈需求是即时满足。这是任何积木都无法应付的。
面对这样的预测,乐高似乎无法扭转时局了不过,它其实做到了。它出售了主题公园。接下来,它签下了《哈利波特》《星球大战》和《巴布工程师》的品牌特许权。它削减了产品数量,进入服务水平低下的全球新市场。
不过,2004 年年初,我们到了一个德国中型城市,见了一位11 岁男孩。这时,乐高的理念才迎来最大的转机。我们去干什么?去找乐高的亮点。那一天,乐高的管理层发现,他们自以为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无论是20 世纪末、21 世纪初的孩子,还是孩子们在新时代的数字化习惯包括对压缩时间和瞬时结果的需求。
这位11 岁的德国男孩不仅是乐高迷,还是狂热的滑板爱好者。当被问到最钟爱的东西时,他指了指一双破旧的阿迪达斯运动鞋,鞋子一侧还有皱纹和凹陷。他说,这双鞋是他的战利品,是他的金牌,是他的杰作。不仅这样,这双鞋还是一种证明。他把鞋举起来,让屋里的人都能看清。他解释说,鞋子的一面穿破了,右鞋帮磨坏了,鞋跟也明显磨平了。这双鞋的整体外观和给外界的印象都很完美。这双鞋向男孩、男孩的朋友和整个世界表明,他是这个城市里最棒的滑板运动员。
那时,乐高团队一下子明白了。那些时间压缩和即时满足的理论,似乎毫无根据。11 岁德国男孩的阿迪达斯旧鞋,给团队带来了灵感。他们意识到,孩子们要想在同龄人中获得社会存在感,就要具备一种高超的技能。无论这种技能是什么,只要值得花心思、花精力去做,就别管花多长时间。对孩子来说,就是付出努力,最后有所呈现在德国男孩的例子里,就是一双大多数成年人不愿看第二眼的旧鞋。
在这之前,乐高的决策还完全依赖于大数据。然而,最终是不经意的一瞥一位滑板爱好者和乐高迷的运动鞋加速了这家公司的转变。从那时起,乐高重新回归核心产品,甚至投入了更多。公司不仅把积木重新设定为标准尺寸,甚至开始增加更多小块积木。积木更注重细节,安装手册更精确,游戏挑战更有难度。对用户来说,乐高似乎在召唤人们克服困难,刺激人们掌握技巧。尤其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来之不易的体验结论是,只有掌握复杂的预测分析方法,才能达到平均分,只是方法不好掌握。
10 年后,在2014 年上半年,随着《乐高大电影》和相关商品的全球大卖,乐高销售额上升了11% ,超过20 亿美元。乐高第一次超越美泰,成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
说真的,我做全球品牌咨询时,遇到的都是这样的情况。我会为保时捷车主开发新车钥匙,为亿万富翁设计信用卡,为减肥企业创立创新模式,帮陷入困境的美国连锁超市扭转局势,或者努力为中国汽车行业找到定位,参与全球竞争。有句名言说,想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不是去动物园,而是去丛林,我就是这么做的。几乎在每个实例中,我都会先进行潜台词研究(有时我会简称潜意研究)。这是一系列流程,包括缩减开支、消费者家访、小数据挖掘、线上线下小数据收集等。我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取了全球线索。我发现,总有消费者的欲望未被满足,或未被发现。而这种欲望,正是新品牌开发、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基础。
我在过去的15 年中家访过77 个国家的男人、女人和孩子。我一年有300 天在飞机上或宾馆里度过。这样的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弊端。对我来说,哪里都不算家,人际关系很难维持,孩子和宠物都不能养。这样的生活却使我有机会观察别人,通过人们的观点洞悉文化,并试图回答:社会群体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的核心信仰是什么?他们渴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怎么建立社交联系?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差别在哪里?这些地方信仰、习惯或礼仪有没有普世意义?
尤其是,我在世界各地遇到过各种奇怪行为,或者普遍真理。比如说,我们害怕别人更了解自己。我们大多数人都怕被揭掉面具。我们害怕失去控制,让别人看到真实面目。相比陌生人,我们面对亲密的人丈夫、妻子、伙伴、孩子时,往往注意不到他们年龄的增长。或者,所有人都会经历甜蜜时刻这是我们工作、读书、思考或注视时,一种发自内心的奖励体系。反过来,我们也因此工作更卖力,注意力更集中。很自然,完成一项大工程后,我们就会奖励自己。这就像在假日里,我们会对别人格外慷慨一样。最后,我们也会买份礼物,奖励自己。此外,在一个人口众多的透明世界里,我们更多地把内心世界暴露在网上,所以隐私和专属的意识就变成了最奢侈的东西。
我们打电话时,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绕圈走,好像要建起一道隐私墙?我们饿了或渴了时,为什么打开冰箱门后,会上下瞄一眼,然后关上冰箱门,过一会儿又重复同样的动作?我们约会迟到,为什么不怪自己,却借口说闹钟不准?我们在机场、火车站或摇滚乐会时,为什么会觉得周围都是普通人却没意识到,我们跟他们做着一样的事?为什么许多人在冲澡或看见水时,才能想到好主意?
我的研究采访对象可能是巴西贫民窟的少女、捷克共和国的商业银行家、南卡罗来纳州的家庭主妇、匈牙利的性工作者,还有来自印度的继母,又或是生活在日内瓦、北京、京都、利物浦、巴塞罗那的钟爱体育的父亲。有时,我甚至征求主人的允许,住进别人家里或出租屋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我和他们亲如一家,一起听音乐,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在这些拜访中,经过主人允许,我会查看冰箱,打开抽屉和橱柜,寻觅书、杂志、音乐、电影和下载文件,查看皮夹钱包、网络搜索历史、脸书页面、推特记录、表情使用、Instagram (一款图片分享应用)账户和Snapchat(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账户。我在搜索小数据时,几乎没有禁区。我甚至通过短信采访消费者研究表明,人们在短信里说谎的次数更少3 不过,我更有可能出其不意地检查他们的微波炉、玻璃杯和塑料回收罐。
我见过许多男男女女,和他们聊过天,观察他们的言行。一年中,我去过不同的地方,见识过不同的气候、文化和肤色。然而,更有意思的不是区别,而是我们的共同点。(我坚信,世界上只有500~1000 种不同类型的人。这其中有我,也有你。)我也意识到,在创建品牌或挽救品牌的过程中,我穿梭于多个国家,把一次观察与另一次观察联系起来,也是一种神奇的技能。到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公寓,与美国南方的封闭社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都是极端气候,中东人和西伯利亚人的行为举止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的。我从没学过社会科学,也没有接受过心理学和侦探学方面的培训。但有人说,我的想法和行为好像这三样都懂。我告诉他们,我自认为是小数据或情感基因的侦察员甚至算得上搜寻欲望的猎人小时候,在丹麦一个拥有20505 人口的斯基沃农场小镇,我偶然形成了这样的爱好。
我12 岁时,医生诊断我患有一种罕见的过敏性紫癜。患上过敏性紫癜后,病人皮肤、关节和内脏会出现毛细血管出血,也会导致肾脏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我被安置进了单独的病房,几个月都不能动弹。我和几个病人之间是蓝灰色的帘子,还有几英尺的橄榄绿色地毡。除此之外,就只剩我一个人了。
我每天早上7 点醒来。护士送来早餐后,我就开始了一天的观察。我会研究我的看护、病友、病友的朋友和别人的家人。很快,这些都看累了,我就开始观察自己。我每天这样,来度过苦闷无聊的康复期。几个月后,等到出院时,我拥有了和其他12 岁男孩一样的傲慢。我坚信,我比其他任何人都会观察别人。
三号床病人现在在做什么?四号床病人15 分钟后会干什么?五号床病人的妈妈来时,他就变得声音嘶哑,病容满面。三号床病人喝苹果汁时,总会把杯子打翻。我记得,护士总是小心翼翼地滑动桌板,卡住凹槽,不想发出一点声音。有的护士端着重重的桌板,似乎一脸傲慢。有些护士两手空空,似乎低声下气。这样的日子,我观察过几百遍,甚至几千遍。我敢肯定,被困在医院的人都会这样做。许多人可能很快就不放在心上,或不以为然,或抛之脑后,可我却在心里做着记录、归档和分析。
妈妈送来一盒乐高积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就这样消磨时光。回想起来,我在住院时被迫发现了两个消遣项目乐高积木和观察他人。
等到出院的时候,我已经把积木玩得很好了我甚至想,在父母的后院建一个迷你版的乐高乐园。这种想法引起了乐高总部还有两个专利律师的兴趣。一个12 岁的孩子那么喜欢乐高,甚至想私自复制一个主题公园。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我高兴地告诉你们,乐高雇我当了模型设计师和创新顾问!不过,这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讲。
我在住院期间学到的,不仅仅是怎么搭好错综复杂的乐高积木。还锻炼了眼睛和耳朵,学会观察、演绎和诠释,最终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五号床病人条件反射式的变音,反映了他对母爱的需求。三号床病人不择手段地想离开病房,打翻杯子就是一种手段。护士夜里查房时,大多数时间似乎对病人冷冰冰的,但是,她端餐盘时笨手笨脚,弄得叮叮咣咣,也许是在表达同事对她的漠视无论一件事多么不起眼,里面都有一个故事。
我住院的日子一长,护士们开始允许我走动走动。我记得,我盯着窗外,望着走向汽车和自行车的人们,观察他们的穿戴、他们的鞋子、他们的举止,看看他们有没有戴首饰或手表。我想知道,他们以为没人盯着时,会有什么行为一位年轻妈妈匆匆梳头,一位商人伸手提鞋,一位少女戴着耳机听音乐简直入了迷。
那位妈妈和其他妈妈说话时,行为会有什么变化?当她的宝宝大哭时,她怎么安慰?那位商人身穿带有领角扣的白衬衫,后摆却没有掖好,还皱巴巴的。他意识到了吗?他是故意的吗?他是想告诉别人,他是一个叛逆者吗?或者,他这个人就是邋遢?抑或是,衣服自己皱了?他为什么一直看手表?他是希望时间慢点,还是快点?他另一只手腕上戴着橡皮手环那是什么意思?他正在戒掉某种坏习惯,还是为了纪念他的爱人?
童年时期的一场病,让我开始以局外人的视角看待自己和别人。并且,我开始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开始发现人类的魅力和神奇。当然,我们本身也就是这样的。
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我们真的知道吗?我们每天偶然表现出的小数据礼节、习惯、手势和偏爱,合在一起暴露了我们真实的内在。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小数据吗?大多数时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吃什么快餐,我们怎么发脸书,我们发什么推文,我们吃肉桂口香糖,还是尼古丁含片乍看起来,这些小细节似乎杂乱无章,毫无导向,微不足道,展现不出多少特性。但是,当我们开始通过陌生的小数据看待生活时,我们也发现了认识周围人的线索,包括我们自己。
小数据可能存在于微波炉、药盒或脸书相册里。它可能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浴室的牙刷架上,或者是巴西北部浴室墙上的一卷厕纸;它可能出现在走廊的鞋柜里,或者是组成个人电脑密码的无序字母和数字。在潜台词研究中,我在垃圾桶里寻找没挤完的牙膏管、剥掉的糖纸和过期的优惠券,想找到解决谜团的钥匙,或者解决问题的答案。甚至,即使我不知道谜团是什么,或者我到底在找什么,我也会这么做。一组孤立的小数据可能不足以支撑一个案例,或者创建一个假设。但是,结合世界各地搜集来的见解和经验,这些数据最终有助于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未来品牌或企业的基础。
我的研究方法可能井井有条。但是,它们也是基于许多误解、反复试验和错误假设的。等再开始研究时,我要抛弃这些错误。(在最后一章中,会详细介绍我的7C 研究法。)一进到别人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量多观察理性数据。我会做做笔记,拍几百张照片,拍摄一个个视频。一个很小的细节或手势,都可能成为打开男人、女人和儿童欲望的钥匙,这是他们以前不知道的。(有时候,这样的细节可能就是一种文化。)我会寻找规律,对比分析,关联研究,尤其注意失衡和夸大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我会对比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比未被发现或未被满足的欲望。证据到处都是,从中东地板上放错方向的跪毯,到西伯利亚浴室抽屉里有缺口的手持小镜。
几个月的观察研究后,我把所有发现都展示在布告栏上。它成了壁画和时间轴。在感知与现实、现实与想象、人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想象之间,藏着什么欲望?文化中的失衡点在哪儿?这种失衡是太多,还是太少?还有什么欲望没被满足?
一些公司请我当顾问,就是为了弄清人们的真实需求,反过来再想办法满足需求。我的头衔可能是品牌顾问,不过,大多数机构请我去是当巡回侦探。我的任务就是查清最模糊、最抽象的一个词:欲望。伴随欲望而来的总是故事,总是等待被填补的空白:侵扰、扰乱和激励人类行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向往。
每天,欲望会发生几百次变化,呈现无数副面孔和伪装。它可能表现为性欲,或对食物、酒精、药物的嗜好。它也可能展现为对金钱地位的渴望,对组织归属感的需求,时而融入群体、时而展现自我的需要。它还可能是与另一个人共度今生,与自然、音乐和通常所说的宇宙和谐相处的渴望。我们渴望留住过去,这是欲望。我们渴望未来的美好,这也是欲望。为了变得让别人更满意,我们刷牙、擦脸霜、刮胡子、买新衣服、订购新眼镜。(同时,我一位朋友曾说:最难的就是照着镜子形容自己。)
不用说,欲望是难以捉摸的。你以为捕捉到它了,它却慢慢消逝了。过了几秒钟,它又出现了。全世界范围内,每一种文化都能通向欲望和消遣。巴西人去海滩,跟悉尼人和洛杉矶人去海滩一样。美国人、中东人和印度人成群结队去电影院,或去商场。英国人聚集在足球赛场或酒吧里。要是你住在沙特阿拉伯,消遣可能就是去阿曼旅行。要是你住在阿曼,消遣就是去迪拜旅行。对于迪拜人来说,消遣可能就是去伦敦。对伦敦人而言,消遣大概就是去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海岸、法国南部、美国加利福尼亚或佛罗里达。我们渴望的,就是我们以为缺乏的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件东西、生命中的某段时间。
我的工作就是加速版的人种学或人类学研究。差别就在于,我不会花很多年时间,在一个地方观察一群人,而是在另一个国家待上几星期,有时甚至是几个月。像所有人类学者一样如果我可以自称人类学者的话我认为,我是一个中立的中间人和评论者。我把各种小数据拼凑在一起后,再从中挖掘一条合理的故事线。那段日子里,我漫无目的地开始,漫无目的地结束,我依赖的就是随机出现的观念与启示。说到底,如果国家变了,文化政治也就变了。技术改变了人类,也让我们做出相应的适应和进化。
几年来,有人问我,像我这样一个丹麦出生的外国人,怎么能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只为了弄清陌生国家的欲望。他们好奇,为什么这个陌生人来了,却只待很短一段时间?法国人不能更好地评判巴黎文化吗?澳大利亚人不是更了解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吗?为什么不是在日本雇用一家日本咨询公司,在俄罗斯雇用一家俄罗斯品牌公司,或者在美国雇用一家美国代理机构呢?
问题是,我几乎可以肯定,当地的团队总会遗漏一些东西。人类学家、德裔美国人弗朗茨博厄斯提出了文化眼镜的概念。这个词是指,我们在看待自己的国家时,会戴着眼镜。文化眼镜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文化。但是,由于文化眼镜的存在,局外人一眼就看清的事实,我们却看不到。
例如,在日本,厨房和洗衣间这两个区域,只有结过婚的日本女性才可以进入。虽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但这是一项不成文的习俗。在日本这样的国家,34 的男人都负责家庭购物,却不知道家里日常需要什么。那么,一家日本公司或跨国公司怎么把东西卖给女人?大多数日本市场人员由于缺乏视角或缺少距离,意识不到这一点。几年前,在哥本哈根,我跟一个零售专家一起散步。他跟我一样,也是满世界奔波。
丹麦人走路没什么条理,他那会儿说,他们到处走。
他说得没错。我在丹麦长大,却从没注意到这一点。
有一种叫黾蝽的淡水昆虫也叫水生蝽、水黾、池黾它们喜欢轻轻地浮过池塘和湖泊。我认为,我就是商界的水黾。我还意识到,来到一个国家时不带固有思维,这是一把双刃剑。任何局外人都可能做出片面的概括,或幼稚的结论。但是,我一直相信直觉不用确切地知道内情,就能快速地做出结论,不是靠经验积累,而是靠直觉。这样的直觉又是怎样的呢?
在一个被大数据占据的时代,我能与众不同,靠的就是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我们做任何判断时,大多数人只用几秒钟,最多几分钟。我们总是自动搜索,立即反应。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转移到网上,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即时地理解人类行为。许多人开始认为,对人类的观察和交流过时了,甚至无关紧要。我一点都不赞成。谷歌有一位员工曾向我承认,目前上网人员有将近30 亿人,
每天登录脸书的网上购物者有70% 之多,每分钟有300 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 (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所有者为谷歌),全世界90% 的数据是近两年产生的7。尽管如此,谷歌拥有的顾客信息却是有限的。没错,搜索引擎可以检测到异常关联(相对于因果关联而言)。这人告诉我,根据人们的输入方式和错字数量,软件获取人类感受的准确率为70% 。根据人们使用大写字母的频率,软件判定用户信用等级的准确率为79% 。然而,谷歌意识到,即使得到这些数据,也无法了解人类和人类动机。于是,就要请顾问过来,像研究了几十年的小数据专家一样做事。一位分析人员曾经告诉我:管理层不知道怎么处理大数据,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寻找大数据时代后的东西答案就是小数据。
明略行公司最近发起了市场营销2020 研究。这是至今最全面的领导力研究之一,涵盖了对超过350 位首席执行官、首席营销官和机构领导的采访。果不其然,作者马克代斯恩阿龙斯、弗兰克范登德里斯特和基斯韦德发现,许多营销机构迷失了方向。在《哈佛商业评论》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几位作者总结道,如果数据和分析属于思维,内容、设计和产品开发属于行动,那么市场人员关注消费者参与和互动,就属于感觉范畴。8 他们认为,三种范畴都很有必要。简言之,线上线下数据的融合大数据与小数据的结合是21 世纪实现营销生存与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生活的时代里,线上行为与交流充满了潜台词和困惑。德语中有个词叫Maskenfreiheit ,可以翻译为面具赋予的自由。上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包装数字化自我,偶尔匿名上网,创造了另一个人格。跟现实中的我们相比,这个人格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你大概要说,技术的出现,让我们至少拥有两种人格、两个栖息地:一个是真瓦实墙的家,另一个是个人主页。有时候它们是重合的,有时候又不重合。
当我们匿名地徜徉网络时,那就不是我们了。我们不用真实姓名,不用真实面孔,不用真实身份。我们找到了最原始的自我。一些专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坐在电脑前与人交流时,不容易产生同理心。这就像你走在路上,甚至开车时朝行人竖中指。2015 年,《纽约时报》指出,同理心来自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经历过痛苦;另一种是看到、听到,甚至觉察到你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坐在屏幕后和键盘前是了解不到的。(或者,坐在车上也是了解不到的。)这就是网络行为的矛盾之处。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从来都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和别人匿名交流时,感受不到线下生活的任何语境。在网上,我们总是思前想后,展现深谋远虑。可是,我们的冰箱和抽屉却不是这样。因为,我们没打算让别人看见。
所以,在我看来,只有结合线上自我和线下自我,整合大数据和小数据,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在交流过程中,人们90% 是通过非语言信号实现的。因此,只有研究我们真实的生活、文化和国家,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我。这些手势、习惯、喜好、厌恶、犹豫、装饰、密码、推文、演讲模式和状态更新,就是我所说的小数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带你们一起环游世界,一起搜集小数据,一起发现解决难题的文化欲望。这些难题不亚于乐高的难题,却远远没那么简单。在信息时代,我们大多数人整天盯着屏幕看。我希望,本书能鼓励大家更加关注周围的线索,意识到我们所有人的相同点。品牌创建者和品牌所有人的使命没有任何区别,就是避免疏忽之罪。也就是说,对于周围的世界,我们根本没有警醒神话学家及作家约瑟夫坎贝尔称之为最严重的人类犯罪。
面临破产风险,让乐高转危为安的是一双旧运动鞋。
2003 年年初,乐高公司陷入困境,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0%
。2004 年,销售额又下降了10% 。乐高CEO (首席执行官)约恩维格克努德斯托普说:我们一直亏本,都火烧眉毛了。公司还将面临债务违约的危险,很可能破产。
这家丹麦玩具商怎么突然落到这步田地?乐高的问题大概要追溯到1981 年。当时,世界上第一款掌上游戏《大金刚》上市。于是,在乐高内刊《笨汉汉斯》上掀起了一场辩论。文中讨论的是,对组装玩具的未来而言,所谓的横向卷轴平台游戏(side-scrolling platform games )意味着什么。人们最后达成的共识是:雅达利和任天堂这样的游戏平台会风行一时在电脑游戏掀起第二阵狂热前,事实确实如此。
2004 年,乐高公司向我咨询,我开始负责公司的整体品牌战略。我不想乐高放弃一直以来的强项。可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产品也是无处不在的。从20 世纪90 年代中叶起,乐高开始放下核心产品积木,转而拿出精力,发展主题公园、儿童服饰、视频游戏、图书杂志、电视节目和零售商场。同时,考虑到年轻人的焦急、冲动和不安,乐高管理层决定开始制造大块积木。
乐高的每一次大数据分析,都得出同样的结论:未来的几代人会对乐高失去兴趣。乐高要开始研究游戏棒、棍子球、捉迷藏了。所谓的数字原住民,就是1980 年后出生,成长于信息时代的群体他们没时间,也没耐心玩乐高。他们很快就会才思枯竭,失去讲故事的能力。如果他们不认真对待,就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电脑游戏大部分都帮他们做了。乐高的每一次研究都表明,时代的强烈需求是即时满足。这是任何积木都无法应付的。
面对这样的预测,乐高似乎无法扭转时局了不过,它其实做到了。它出售了主题公园。接下来,它签下了《哈利波特》《星球大战》和《巴布工程师》的品牌特许权。它削减了产品数量,进入服务水平低下的全球新市场。
不过,2004 年年初,我们到了一个德国中型城市,见了一位11 岁男孩。这时,乐高的理念才迎来最大的转机。我们去干什么?去找乐高的亮点。那一天,乐高的管理层发现,他们自以为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无论是20 世纪末、21 世纪初的孩子,还是孩子们在新时代的数字化习惯包括对压缩时间和瞬时结果的需求。
这位11 岁的德国男孩不仅是乐高迷,还是狂热的滑板爱好者。当被问到最钟爱的东西时,他指了指一双破旧的阿迪达斯运动鞋,鞋子一侧还有皱纹和凹陷。他说,这双鞋是他的战利品,是他的金牌,是他的杰作。不仅这样,这双鞋还是一种证明。他把鞋举起来,让屋里的人都能看清。他解释说,鞋子的一面穿破了,右鞋帮磨坏了,鞋跟也明显磨平了。这双鞋的整体外观和给外界的印象都很完美。这双鞋向男孩、男孩的朋友和整个世界表明,他是这个城市里最棒的滑板运动员。
那时,乐高团队一下子明白了。那些时间压缩和即时满足的理论,似乎毫无根据。11 岁德国男孩的阿迪达斯旧鞋,给团队带来了灵感。他们意识到,孩子们要想在同龄人中获得社会存在感,就要具备一种高超的技能。无论这种技能是什么,只要值得花心思、花精力去做,就别管花多长时间。对孩子来说,就是付出努力,最后有所呈现在德国男孩的例子里,就是一双大多数成年人不愿看第二眼的旧鞋。
在这之前,乐高的决策还完全依赖于大数据。然而,最终是不经意的一瞥一位滑板爱好者和乐高迷的运动鞋加速了这家公司的转变。从那时起,乐高重新回归核心产品,甚至投入了更多。公司不仅把积木重新设定为标准尺寸,甚至开始增加更多小块积木。积木更注重细节,安装手册更精确,游戏挑战更有难度。对用户来说,乐高似乎在召唤人们克服困难,刺激人们掌握技巧。尤其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来之不易的体验结论是,只有掌握复杂的预测分析方法,才能达到平均分,只是方法不好掌握。
10 年后,在2014 年上半年,随着《乐高大电影》和相关商品的全球大卖,乐高销售额上升了11% ,超过20 亿美元。乐高第一次超越美泰,成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
说真的,我做全球品牌咨询时,遇到的都是这样的情况。我会为保时捷车主开发新车钥匙,为亿万富翁设计信用卡,为减肥企业创立创新模式,帮陷入困境的美国连锁超市扭转局势,或者努力为中国汽车行业找到定位,参与全球竞争。有句名言说,想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不是去动物园,而是去丛林,我就是这么做的。几乎在每个实例中,我都会先进行潜台词研究(有时我会简称潜意研究)。这是一系列流程,包括缩减开支、消费者家访、小数据挖掘、线上线下小数据收集等。我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取了全球线索。我发现,总有消费者的欲望未被满足,或未被发现。而这种欲望,正是新品牌开发、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基础。
我在过去的15 年中家访过77 个国家的男人、女人和孩子。我一年有300 天在飞机上或宾馆里度过。这样的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弊端。对我来说,哪里都不算家,人际关系很难维持,孩子和宠物都不能养。这样的生活却使我有机会观察别人,通过人们的观点洞悉文化,并试图回答:社会群体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的核心信仰是什么?他们渴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怎么建立社交联系?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差别在哪里?这些地方信仰、习惯或礼仪有没有普世意义?
尤其是,我在世界各地遇到过各种奇怪行为,或者普遍真理。比如说,我们害怕别人更了解自己。我们大多数人都怕被揭掉面具。我们害怕失去控制,让别人看到真实面目。相比陌生人,我们面对亲密的人丈夫、妻子、伙伴、孩子时,往往注意不到他们年龄的增长。或者,所有人都会经历甜蜜时刻这是我们工作、读书、思考或注视时,一种发自内心的奖励体系。反过来,我们也因此工作更卖力,注意力更集中。很自然,完成一项大工程后,我们就会奖励自己。这就像在假日里,我们会对别人格外慷慨一样。最后,我们也会买份礼物,奖励自己。此外,在一个人口众多的透明世界里,我们更多地把内心世界暴露在网上,所以隐私和专属的意识就变成了最奢侈的东西。
我们打电话时,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绕圈走,好像要建起一道隐私墙?我们饿了或渴了时,为什么打开冰箱门后,会上下瞄一眼,然后关上冰箱门,过一会儿又重复同样的动作?我们约会迟到,为什么不怪自己,却借口说闹钟不准?我们在机场、火车站或摇滚乐会时,为什么会觉得周围都是普通人却没意识到,我们跟他们做着一样的事?为什么许多人在冲澡或看见水时,才能想到好主意?
我的研究采访对象可能是巴西贫民窟的少女、捷克共和国的商业银行家、南卡罗来纳州的家庭主妇、匈牙利的性工作者,还有来自印度的继母,又或是生活在日内瓦、北京、京都、利物浦、巴塞罗那的钟爱体育的父亲。有时,我甚至征求主人的允许,住进别人家里或出租屋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我和他们亲如一家,一起听音乐,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在这些拜访中,经过主人允许,我会查看冰箱,打开抽屉和橱柜,寻觅书、杂志、音乐、电影和下载文件,查看皮夹钱包、网络搜索历史、脸书页面、推特记录、表情使用、Instagram (一款图片分享应用)账户和Snapchat(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账户。我在搜索小数据时,几乎没有禁区。我甚至通过短信采访消费者研究表明,人们在短信里说谎的次数更少3 不过,我更有可能出其不意地检查他们的微波炉、玻璃杯和塑料回收罐。
我见过许多男男女女,和他们聊过天,观察他们的言行。一年中,我去过不同的地方,见识过不同的气候、文化和肤色。然而,更有意思的不是区别,而是我们的共同点。(我坚信,世界上只有500~1000 种不同类型的人。这其中有我,也有你。)我也意识到,在创建品牌或挽救品牌的过程中,我穿梭于多个国家,把一次观察与另一次观察联系起来,也是一种神奇的技能。到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公寓,与美国南方的封闭社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都是极端气候,中东人和西伯利亚人的行为举止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的。我从没学过社会科学,也没有接受过心理学和侦探学方面的培训。但有人说,我的想法和行为好像这三样都懂。我告诉他们,我自认为是小数据或情感基因的侦察员甚至算得上搜寻欲望的猎人小时候,在丹麦一个拥有20505 人口的斯基沃农场小镇,我偶然形成了这样的爱好。
我12 岁时,医生诊断我患有一种罕见的过敏性紫癜。患上过敏性紫癜后,病人皮肤、关节和内脏会出现毛细血管出血,也会导致肾脏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我被安置进了单独的病房,几个月都不能动弹。我和几个病人之间是蓝灰色的帘子,还有几英尺的橄榄绿色地毡。除此之外,就只剩我一个人了。
我每天早上7 点醒来。护士送来早餐后,我就开始了一天的观察。我会研究我的看护、病友、病友的朋友和别人的家人。很快,这些都看累了,我就开始观察自己。我每天这样,来度过苦闷无聊的康复期。几个月后,等到出院时,我拥有了和其他12 岁男孩一样的傲慢。我坚信,我比其他任何人都会观察别人。
三号床病人现在在做什么?四号床病人15 分钟后会干什么?五号床病人的妈妈来时,他就变得声音嘶哑,病容满面。三号床病人喝苹果汁时,总会把杯子打翻。我记得,护士总是小心翼翼地滑动桌板,卡住凹槽,不想发出一点声音。有的护士端着重重的桌板,似乎一脸傲慢。有些护士两手空空,似乎低声下气。这样的日子,我观察过几百遍,甚至几千遍。我敢肯定,被困在医院的人都会这样做。许多人可能很快就不放在心上,或不以为然,或抛之脑后,可我却在心里做着记录、归档和分析。
妈妈送来一盒乐高积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就这样消磨时光。回想起来,我在住院时被迫发现了两个消遣项目乐高积木和观察他人。
等到出院的时候,我已经把积木玩得很好了我甚至想,在父母的后院建一个迷你版的乐高乐园。这种想法引起了乐高总部还有两个专利律师的兴趣。一个12 岁的孩子那么喜欢乐高,甚至想私自复制一个主题公园。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我高兴地告诉你们,乐高雇我当了模型设计师和创新顾问!不过,这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讲。
我在住院期间学到的,不仅仅是怎么搭好错综复杂的乐高积木。还锻炼了眼睛和耳朵,学会观察、演绎和诠释,最终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五号床病人条件反射式的变音,反映了他对母爱的需求。三号床病人不择手段地想离开病房,打翻杯子就是一种手段。护士夜里查房时,大多数时间似乎对病人冷冰冰的,但是,她端餐盘时笨手笨脚,弄得叮叮咣咣,也许是在表达同事对她的漠视无论一件事多么不起眼,里面都有一个故事。
我住院的日子一长,护士们开始允许我走动走动。我记得,我盯着窗外,望着走向汽车和自行车的人们,观察他们的穿戴、他们的鞋子、他们的举止,看看他们有没有戴首饰或手表。我想知道,他们以为没人盯着时,会有什么行为一位年轻妈妈匆匆梳头,一位商人伸手提鞋,一位少女戴着耳机听音乐简直入了迷。
那位妈妈和其他妈妈说话时,行为会有什么变化?当她的宝宝大哭时,她怎么安慰?那位商人身穿带有领角扣的白衬衫,后摆却没有掖好,还皱巴巴的。他意识到了吗?他是故意的吗?他是想告诉别人,他是一个叛逆者吗?或者,他这个人就是邋遢?抑或是,衣服自己皱了?他为什么一直看手表?他是希望时间慢点,还是快点?他另一只手腕上戴着橡皮手环那是什么意思?他正在戒掉某种坏习惯,还是为了纪念他的爱人?
童年时期的一场病,让我开始以局外人的视角看待自己和别人。并且,我开始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开始发现人类的魅力和神奇。当然,我们本身也就是这样的。
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我们真的知道吗?我们每天偶然表现出的小数据礼节、习惯、手势和偏爱,合在一起暴露了我们真实的内在。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小数据吗?大多数时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吃什么快餐,我们怎么发脸书,我们发什么推文,我们吃肉桂口香糖,还是尼古丁含片乍看起来,这些小细节似乎杂乱无章,毫无导向,微不足道,展现不出多少特性。但是,当我们开始通过陌生的小数据看待生活时,我们也发现了认识周围人的线索,包括我们自己。
小数据可能存在于微波炉、药盒或脸书相册里。它可能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浴室的牙刷架上,或者是巴西北部浴室墙上的一卷厕纸;它可能出现在走廊的鞋柜里,或者是组成个人电脑密码的无序字母和数字。在潜台词研究中,我在垃圾桶里寻找没挤完的牙膏管、剥掉的糖纸和过期的优惠券,想找到解决谜团的钥匙,或者解决问题的答案。甚至,即使我不知道谜团是什么,或者我到底在找什么,我也会这么做。一组孤立的小数据可能不足以支撑一个案例,或者创建一个假设。但是,结合世界各地搜集来的见解和经验,这些数据最终有助于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未来品牌或企业的基础。
我的研究方法可能井井有条。但是,它们也是基于许多误解、反复试验和错误假设的。等再开始研究时,我要抛弃这些错误。(在最后一章中,会详细介绍我的7C 研究法。)一进到别人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量多观察理性数据。我会做做笔记,拍几百张照片,拍摄一个个视频。一个很小的细节或手势,都可能成为打开男人、女人和儿童欲望的钥匙,这是他们以前不知道的。(有时候,这样的细节可能就是一种文化。)我会寻找规律,对比分析,关联研究,尤其注意失衡和夸大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我会对比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比未被发现或未被满足的欲望。证据到处都是,从中东地板上放错方向的跪毯,到西伯利亚浴室抽屉里有缺口的手持小镜。
几个月的观察研究后,我把所有发现都展示在布告栏上。它成了壁画和时间轴。在感知与现实、现实与想象、人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想象之间,藏着什么欲望?文化中的失衡点在哪儿?这种失衡是太多,还是太少?还有什么欲望没被满足?
一些公司请我当顾问,就是为了弄清人们的真实需求,反过来再想办法满足需求。我的头衔可能是品牌顾问,不过,大多数机构请我去是当巡回侦探。我的任务就是查清最模糊、最抽象的一个词:欲望。伴随欲望而来的总是故事,总是等待被填补的空白:侵扰、扰乱和激励人类行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向往。
每天,欲望会发生几百次变化,呈现无数副面孔和伪装。它可能表现为性欲,或对食物、酒精、药物的嗜好。它也可能展现为对金钱地位的渴望,对组织归属感的需求,时而融入群体、时而展现自我的需要。它还可能是与另一个人共度今生,与自然、音乐和通常所说的宇宙和谐相处的渴望。我们渴望留住过去,这是欲望。我们渴望未来的美好,这也是欲望。为了变得让别人更满意,我们刷牙、擦脸霜、刮胡子、买新衣服、订购新眼镜。(同时,我一位朋友曾说:最难的就是照着镜子形容自己。)
不用说,欲望是难以捉摸的。你以为捕捉到它了,它却慢慢消逝了。过了几秒钟,它又出现了。全世界范围内,每一种文化都能通向欲望和消遣。巴西人去海滩,跟悉尼人和洛杉矶人去海滩一样。美国人、中东人和印度人成群结队去电影院,或去商场。英国人聚集在足球赛场或酒吧里。要是你住在沙特阿拉伯,消遣可能就是去阿曼旅行。要是你住在阿曼,消遣就是去迪拜旅行。对于迪拜人来说,消遣可能就是去伦敦。对伦敦人而言,消遣大概就是去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海岸、法国南部、美国加利福尼亚或佛罗里达。我们渴望的,就是我们以为缺乏的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件东西、生命中的某段时间。
我的工作就是加速版的人种学或人类学研究。差别就在于,我不会花很多年时间,在一个地方观察一群人,而是在另一个国家待上几星期,有时甚至是几个月。像所有人类学者一样如果我可以自称人类学者的话我认为,我是一个中立的中间人和评论者。我把各种小数据拼凑在一起后,再从中挖掘一条合理的故事线。那段日子里,我漫无目的地开始,漫无目的地结束,我依赖的就是随机出现的观念与启示。说到底,如果国家变了,文化政治也就变了。技术改变了人类,也让我们做出相应的适应和进化。
几年来,有人问我,像我这样一个丹麦出生的外国人,怎么能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只为了弄清陌生国家的欲望。他们好奇,为什么这个陌生人来了,却只待很短一段时间?法国人不能更好地评判巴黎文化吗?澳大利亚人不是更了解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吗?为什么不是在日本雇用一家日本咨询公司,在俄罗斯雇用一家俄罗斯品牌公司,或者在美国雇用一家美国代理机构呢?
问题是,我几乎可以肯定,当地的团队总会遗漏一些东西。人类学家、德裔美国人弗朗茨博厄斯提出了文化眼镜的概念。这个词是指,我们在看待自己的国家时,会戴着眼镜。文化眼镜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文化。但是,由于文化眼镜的存在,局外人一眼就看清的事实,我们却看不到。
例如,在日本,厨房和洗衣间这两个区域,只有结过婚的日本女性才可以进入。虽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但这是一项不成文的习俗。在日本这样的国家,34 的男人都负责家庭购物,却不知道家里日常需要什么。那么,一家日本公司或跨国公司怎么把东西卖给女人?大多数日本市场人员由于缺乏视角或缺少距离,意识不到这一点。几年前,在哥本哈根,我跟一个零售专家一起散步。他跟我一样,也是满世界奔波。
丹麦人走路没什么条理,他那会儿说,他们到处走。
他说得没错。我在丹麦长大,却从没注意到这一点。
有一种叫黾蝽的淡水昆虫也叫水生蝽、水黾、池黾它们喜欢轻轻地浮过池塘和湖泊。我认为,我就是商界的水黾。我还意识到,来到一个国家时不带固有思维,这是一把双刃剑。任何局外人都可能做出片面的概括,或幼稚的结论。但是,我一直相信直觉不用确切地知道内情,就能快速地做出结论,不是靠经验积累,而是靠直觉。这样的直觉又是怎样的呢?
在一个被大数据占据的时代,我能与众不同,靠的就是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我们做任何判断时,大多数人只用几秒钟,最多几分钟。我们总是自动搜索,立即反应。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转移到网上,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即时地理解人类行为。许多人开始认为,对人类的观察和交流过时了,甚至无关紧要。我一点都不赞成。谷歌有一位员工曾向我承认,目前上网人员有将近30 亿人,
每天登录脸书的网上购物者有70% 之多,每分钟有300 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 (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所有者为谷歌),全世界90% 的数据是近两年产生的7。尽管如此,谷歌拥有的顾客信息却是有限的。没错,搜索引擎可以检测到异常关联(相对于因果关联而言)。这人告诉我,根据人们的输入方式和错字数量,软件获取人类感受的准确率为70% 。根据人们使用大写字母的频率,软件判定用户信用等级的准确率为79% 。然而,谷歌意识到,即使得到这些数据,也无法了解人类和人类动机。于是,就要请顾问过来,像研究了几十年的小数据专家一样做事。一位分析人员曾经告诉我:管理层不知道怎么处理大数据,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寻找大数据时代后的东西答案就是小数据。
明略行公司最近发起了市场营销2020 研究。这是至今最全面的领导力研究之一,涵盖了对超过350 位首席执行官、首席营销官和机构领导的采访。果不其然,作者马克代斯恩阿龙斯、弗兰克范登德里斯特和基斯韦德发现,许多营销机构迷失了方向。在《哈佛商业评论》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几位作者总结道,如果数据和分析属于思维,内容、设计和产品开发属于行动,那么市场人员关注消费者参与和互动,就属于感觉范畴。8 他们认为,三种范畴都很有必要。简言之,线上线下数据的融合大数据与小数据的结合是21 世纪实现营销生存与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生活的时代里,线上行为与交流充满了潜台词和困惑。德语中有个词叫Maskenfreiheit ,可以翻译为面具赋予的自由。上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包装数字化自我,偶尔匿名上网,创造了另一个人格。跟现实中的我们相比,这个人格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你大概要说,技术的出现,让我们至少拥有两种人格、两个栖息地:一个是真瓦实墙的家,另一个是个人主页。有时候它们是重合的,有时候又不重合。
当我们匿名地徜徉网络时,那就不是我们了。我们不用真实姓名,不用真实面孔,不用真实身份。我们找到了最原始的自我。一些专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坐在电脑前与人交流时,不容易产生同理心。这就像你走在路上,甚至开车时朝行人竖中指。2015 年,《纽约时报》指出,同理心来自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经历过痛苦;另一种是看到、听到,甚至觉察到你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坐在屏幕后和键盘前是了解不到的。(或者,坐在车上也是了解不到的。)这就是网络行为的矛盾之处。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从来都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和别人匿名交流时,感受不到线下生活的任何语境。在网上,我们总是思前想后,展现深谋远虑。可是,我们的冰箱和抽屉却不是这样。因为,我们没打算让别人看见。
所以,在我看来,只有结合线上自我和线下自我,整合大数据和小数据,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在交流过程中,人们90% 是通过非语言信号实现的。因此,只有研究我们真实的生活、文化和国家,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我。这些手势、习惯、喜好、厌恶、犹豫、装饰、密码、推文、演讲模式和状态更新,就是我所说的小数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带你们一起环游世界,一起搜集小数据,一起发现解决难题的文化欲望。这些难题不亚于乐高的难题,却远远没那么简单。在信息时代,我们大多数人整天盯着屏幕看。我希望,本书能鼓励大家更加关注周围的线索,意识到我们所有人的相同点。品牌创建者和品牌所有人的使命没有任何区别,就是避免疏忽之罪。也就是说,对于周围的世界,我们根本没有警醒神话学家及作家约瑟夫坎贝尔称之为最严重的人类犯罪。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如果说人们会像信仰宗教一样信仰大数据,那么马丁林斯特龙就是个无神论者。
许多怀疑论者都让人讨厌,但马丁肯定是个例外。读他的书就像跟19 世纪的著名探险家一起用餐,比如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爵士他从异国归来,带回各种奇闻异事。面对杂乱无章的大世界,马丁却能洞悉一切俄国人家里没有镜子,主人通常会给自己的机器人吸尘器Roomba 取名,美国酒店的窗户从没开过,沙特阿拉伯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冰箱贴反映了重要的家庭价值观。
马丁绝对不是个被动的观察者。他到了一个国家的机场后,会打一辆外籍司机开的出租车。在开往城区的路上,他会不停地问司机对当地人的看法。他注意到,关于一种文化的特点,外来人往往比当地人看得透。作为一个外来人,他会到当地人家里实地调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家里怎么布置。
马丁要写的不是一篇批判大数据的檄文。不过,他通过展现小数据的特点,向人们突出展示,在关注大数据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大数据不会激发深刻的见解。创意通常源自结合两个以前不相融的物体结合起来。但是,大数据通常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这一点太过狭义,所以无法激发人们的见解。一家公司研究在线顾客的大数据时,常常只关注线上交易量。而线上数据库通常不会追踪顾客的实体店交易(线下数据通常另设一个数据库,成为店主的私有财产)。两个数据库也不会在对比完公司的广告数据后,再做分析。本书提到过一次突破性的购物体验,那是马丁为一家法国零售商开发的。为了吸引善变的少女,马丁的方案是进行三角剖分a。分析数据包括时间日志、电话记录、访谈记录、个人照片日记和商场购物观察。心理学家菲尔泰特罗克研究过能预测政治经济大事的超级预言家。他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点是,喜欢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三角剖分。不幸的是,我们的大数据库真的太大了。它们不像是交叉训练的强壮运动员,反而像是只会一种技能,其他几乎一概不通的书呆子。它们过于狭隘,无法促成对比分析,带来突破性结论。
a 在社会科学中,三角剖分通常是指,为了验证同一个主题的结论,在研究中至少要使用两种方法。
大数据是数据,而数据重分析,轻情感。很难想象,让数据捕捉到我们最看重的情感品质:美丽、友好、性感、出色、可爱。如果数据能帮人培养情感特质,那么最浪漫的爱人形象就不是诗人,而要变成会计师了。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的凯文罗伯茨认为,伟大的品牌有两个优点:(1)激发人们尊重品牌的技术性、耐用性和有效性。(2)激发人们对品牌的钟爱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个品牌。惠普和金霸王就属于受人尊重的品牌。大数据通常可以帮助品牌做决策,获得更多尊重。(历史数据表明,如果我们的电池电量增加15% ,顾客的消费额可能增加20% 。难道原因是这个?)虽然迪士尼、脆谷乐、极客团队也是受人追捧的品牌,大数据却无法提升它们的受欢迎度。
Roomba 的生产商曾经向马丁咨询,如何走出收入下降的困境。马丁重点关注了与情感相关的小数据。他深入Roomba 主人的家里,看看他们怎么跟机器人互动。出人意料的是,主人习惯把Roomba 当宠物,给它起名,向客人显摆。(你上次向客人展示你的Roomba 机器人,是什么时候?)主人们存放Roomba 时,不会放在壁橱里。Roomba 会在沙发下偷看主人,好像中途卡住了一样。
不幸的是,Roomba 的带头人抛弃了它最初的可爱。Roomba 一开始的创意,是受到《星球大战》中R2D2 机器人的启发。最后,它改变了设计,看起来不太像R2D2 ,而更像家用电器。在第一款模型中,Roomba 可以出声。如果不小心撞到墙,它偶尔会说一句
喔噢。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声音装置被去掉了。也许是设计师为了简化设计,也许是管理者想降低成本。在第十章里,马丁受世界上最可爱的汽车宝马迷你库柏启发,给管理者提出了独到见解,帮助Roomba 恢复品牌的兴奋感。
奇普希思斯
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