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售價:HK$
107.8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摆渡船上的人生哲学
》
售價:HK$
65.9

《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148.5

《
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
》
售價:HK$
76.8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HK$
86.9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阐释17世纪和18世纪科学知识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反过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探讨哥白尼之后17世纪的科学;第二部分探讨科学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并如何推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本书还阐述了在科学推动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英国比大陆同行要更加成功的原因。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阐释17世纪和18世纪科学知识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反过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探讨哥白尼之后17世纪的科学;第二部分探讨科学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并如何推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本书还阐述了在科学推动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英国比大陆同行要更加成功的原因。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阐释17世纪和18世纪科学知识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反过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探讨哥白尼之后17世纪的科学;第二部分探讨科学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并如何推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本书还阐述了在科学推动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英国比大陆同行要更加成功的原因。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阐释17世纪和18世纪科学知识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反过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探讨哥白尼之后17世纪的科学;第二部分探讨科学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并如何推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本书还阐述了在科学推动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英国比大陆同行要更加成功的原因。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阐释17世纪和18世纪科学知识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反过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探讨哥白尼之后17世纪的科学;第二部分探讨科学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并如何推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本书还阐述了在科学推动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英国比大陆同行要更加成功的原因。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阐释17世纪和18世纪科学知识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反过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探讨哥白尼之后17世纪的科学;第二部分探讨科学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并如何推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本书还阐述了在科学推动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英国比大陆同行要更加成功的原因。
|
關於作者: |
玛格丽特雅各布,康奈尔大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特聘教授,美国哲学协会成员。长期从事西方科学史研究,作品涉及科学、宗教、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各个领域。
译者简介:
李红林,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科技哲学专业)。主要从事科普理论与政策、公民科学素质、应急科普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合译《国家(地区)创新体系比较分析》、合著《科学传播普及问题研究》及编著多本。
赵立新,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科普研究》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科普基础理论、国外科普进展跟踪研究、科普政策评价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国外科普工作要览》等著作。
玛格丽特雅各布,康奈尔大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特聘教授,美国哲学协会成员。长期从事西方科学史研究,作品涉及科学、宗教、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各个领域。
译者简介:
李红林,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科技哲学专业)。主要从事科普理论与政策、公民科学素质、应急科普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合译《国家(地区)创新体系比较分析》、合著《科学传播普及问题研究》及编著多本。
赵立新,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科普研究》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科普基础理论、国外科普进展跟踪研究、科普政策评价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国外科普工作要览》等著作。
李军平,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博士(社会学专业)。英语专业八级。现工作领域为国际会议展览与科技文化交流。出版《和解与对话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思想中的对话视野》《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等译著,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译文。
|
目錄:
|
第一部分 智识基础
第1章 新科学与新公众
第2章 笛卡尔主义的文化含义:从自我到自然(再回到国家)
第3章 英国革命熔炉中的科学
第4章 牛顿学说的启蒙
第二部分 文化与社会基础
第5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文化起源
第6章 企业家:瓦特家族
第7章 欧洲大陆的科学教育和工业化
第8章 专制主义和革命背景下的法国工业和工程师
第9章 工业时代科学如何发挥作用:英国案例分析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