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8.3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6.7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80.3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7.3
《
收尸人
》
售價:HK$
74.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91.8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8.8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3.6
|
編輯推薦: |
善本是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古代珍贵书籍。在善本古籍卷中,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不同版本,其中还有不少是存世孤本。国图引以为豪的四大专藏除敦煌遗书另卷介绍外,《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也在这里做了介绍。
|
內容簡介: |
善本是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古代珍贵书籍。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30万册,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珍藏,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在善本古籍卷中,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不同版本,堪称谱牒双璧的宋代皇族谱牒宋内府抄本《仙源类谱》和《宗藩庆系录》,荣登世界记忆遗产的元胡氏古林书堂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在中国印刷史上堪称里程碑的明万历程氏滋兰堂彩色套印本《程氏墨苑》,明崇祯饾版和拱花技术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也从宋代四大刻书中心的角度,选取浙刻无上神品世彩堂《韩柳集》、蜀刻唐人集零本、建刻绝品黄善夫本《史记》、江西周必大刻本,以及各个时期的写刻精品。其中还有不少是存世孤本。国图引以为豪的四大专藏除敦煌遗书另卷介绍外,《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也在这里做了介绍。
|
關於作者: |
陈红彦,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兼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个人则点校出版了《花间集》《刘克庄诗集》等。
|
目錄:
|
从甲骨到名家手稿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陈红彦 1
从无言到有声写在《古籍善本掌故》出版时 陈红彦 1
明抄本《刘子》 1
独具特色的元刻《梦溪笔谈》 5
明抄本《墨庄漫录》 9
元刻本《新刊履斋示儿编》 13
元抄本《闲居录》 17
宋刻本《东观余论》 21
元泰定二年庆元路儒学刻本《困学纪闻》 25
明建业张氏铜活字印本《开元天宝遗事》 29
宋刻本《甲申杂记》 33
清彩绘本《北京民间生活百图》 37
明成化元年吴宽抄本《山海经》 41
元碧山精舍刻本《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45
千卷类书《册府元龟》 49
明内府抄本《永乐大典》 53
《赵城金藏》的传奇 57
宋临安府贾官人经书铺刻本《妙法莲华经》 61
宋绍兴四年释思鉴刻本《景德传灯录》 65
《五灯会元》穿越半个世纪的握手 69
明成化御书《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73
绣本《地藏菩萨本愿经》 77
宋刻本《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 81
周叔弢与双南华馆 85
蒙古太宗九年至乃马真后三年刻《道藏》本《太清风露经》 89
明司礼监刻本《赐号太和先生相赞》 93
周永年与《四库全书》的撰修 97
宋端平二年刻本《楚辞集注》 101
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与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注》 105
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 111
宋刻本《寒山子诗集丰干拾得诗集》 115
清影宋抄本《唐秦隐君诗集》 119
宋蜀刻唐人集本《王摩诘文集》 123
宋刻本《孟东野文集》 127
明洗墨池刻本《薛涛诗》 131
宋咸淳廖氏世彩堂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 135
宋乾道元年零陵郡庠刻本《唐柳先生外集》 139
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周贺诗集》 143
明抄本《元氏长庆集》 147
蒙古宪宗六年赵衍燕京刻本《歌诗编》 151
宋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 155
明嘉靖八年柳佥抄本《白莲集》 159
黄丕烈士礼居影宋抄本《碧云集》 163
清抄本《王黄州小畜外集》 167
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 171
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 175
宋绍兴衢州刻本《居士集》 179
宋嘉定六年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 183
宋刻本《后山居士文集》和《后山诗注》 187
元抄本《简斋诗外集》 193
宋庆元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集》 197
宋刻本《南岳稿》 201
清咸丰七年劳权抄本《古梅遗稿》 205
元后至元五年花溪沈伯玉家塾刻本《松雪斋文集》 209
元刻本《静修先生文集》 213
元刻本《石田先生文集》 217
元刻本《雍虞先生道园类稿》 221
元刻本《伯生诗续编》 225
明正统刻本《书林外集》 229
明成化二十二年张习刻本《姑苏杂咏》 233
元刻本《梅花字字香》 237
元刻本《梅花百咏》 241
明稿本《石田稿》 245
刘伯温与他的《覆瓿集》 249
《林文忠公尺牍》 253
北宋刻递修本《文选》 257
宋嘉泰元年至四年周必大刻本《文苑英华》 261
明崇祯六年赵均刻本《玉台新咏》 265
宋刻本《乐府诗集》 269
元刻本《中州集》 273
元刻本《东坡乐府》 277
宋刻本《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 283
元刻本《稼轩长短句》 287
清抄本《和清真词》 291
中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295
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 299
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西厢记》 303
明刻本《杂剧十段锦》 307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中的贯云石散曲 311
《庆赏昇平》昇平署戏曲人物画册 315
明稿本《远山堂曲品》 319
|
內容試閱:
|
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五千年文明的光芒,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以薪火相传、世代积累的方式逐渐实现的。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典籍是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最主要载体。典籍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扬主张的重要工具,是物化了的科学思维,凝聚了的人文意识。中国历代都有一批有识之士加工阐释、条编整理古籍,并使之广泛传播承继,正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大大推动了文明的进程。
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传播可谓源远流长,而典籍的广泛传播,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功不可没。中国的雕版印书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夏、金,延袤于元、明、清,雕版印刷的应用不但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典籍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书籍开始有版本的概念也是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出现而产生的。
善本,简言之,就是质量好的版本。其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本前,中国书籍经历了漫长的写本时代。在写本时代,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雕版印刷技术普遍应用,收录文献的多寡、校勘的精劣、雕印质量的好坏各不相同,就有了版本优劣的概念。善本经许多学者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九条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历程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善本的时代下限,现在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1795)。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后,古籍有了定级标准,对三性九条有了更细致的解读。
由于善本要求具备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时间早、流传少、刻印精的要求自然就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条件下,雕版印刷产生之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印刷品因时间早、校勘价值高、存世少而为藏家、学界更加珍视,也成为藏书重善本、善本重宋元的充分理由。
国家图书馆收藏善本古籍三十余万册,继承南宋以来的历代皇家珍藏,包括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所藏的宋元旧刻,以及清末以来历届政府拨交的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等。经政府调拨、本馆工作人员南北访求及众多藏书家的捐赠转让,国家图书馆从海内外吸纳了近世南北各大藏书家毕生所聚的稀世珍品,如杨氏海源阁、翁氏藏书、瞿氏铁琴铜剑楼、潘氏宝礼堂、傅氏双鉴楼、吴氏奢摩他室、周氏自庄严堪、陈氏郇斋、郑氏西谛藏书、涵芬楼烬余书等,使得馆藏宋刊元椠、明清佳刻、名家稿本、精校精抄的品种数量至为宏富。
由于时代久远、传承有绪,近二十年来,人们对善本的关注越来越强烈。1998年,阳光卫视曾经与国家图书馆联合筹划《国宝背后的故事》,200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开辟《善本故事》栏目,每周或隔周介绍一部善本书,同时《文物天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央视《国宝档案》等陆续对善本书特别是国家图书馆的善本特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善本的内容、成书、出版、流传善本书以掌故的文体活了起来,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了解。古籍中的文字不再是许多人看不懂的竖排繁体字,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不但曾经对全世界文化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今天也随着报刊、影视节目,在世界范围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近十年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同仁的努力下,在各类媒体上曾发表的国家图书馆藏和少量其他重要图书馆藏善本掌故已颇具规模。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精粹在更广泛的范围共享,为了让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典籍走下神坛,走出象牙塔,我们依据经史子集分类编辑出版这一套善本掌故丛书,希望有更多爱书的朋友与我们一起陶醉于那静雅的气息、疏朗的书叶中,阅读、认识这些珍贵典籍,回味她们历经沧桑走到今天的背后所沉积着的令人动容的故事,把一份新鲜好奇,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起来。让这些善本从无言到有声,伴随我们在飞速运转的现代生活节奏中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礼,以一份宁静和坚定,守护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