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HK$
81.4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HK$
54.8
|
內容簡介: |
伊斯兰国家脱胎于阿拉伯半岛濒临崩溃的野蛮秩序,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的温麦可谓伊斯兰国家的原生形态,伊斯兰教法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和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构成传统时代伊斯兰国家的显*特征。伴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阿拉伯人悄然崛起于仿佛被喧嚣的文明社会所遗忘的角落,进而在神圣的旗帜下走出贫瘠的家园,作为崭新的统治民族登上中东的历史舞台。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
目錄:
|
中东国家史概述 前言 第一章阿拉伯人的古代历史 一、阿拉伯半岛与阿拉伯人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文明雏形 三、查希里叶时代 四、阿拉伯人的日子 五、麦加与古莱西部落 六、前伊斯兰时代阿拉伯人的宗教习俗 第二章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 一、先知穆罕默德的早年经历 二、麦加时期的启示 三、伊斯兰教的皈依与古莱西人的抵制 四、麦加时期伊斯兰教的社会性质 第三章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 一、徙志 二、圣战 三、伊斯兰文明的初步确立 附录:伊斯兰传统文明的基本特征 一、教俗合一的国家形态 二、国家所有制的土地制度 三、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社会对立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索引
|
內容試閱:
|
阿拉伯一词本意为沙漠,阿拉伯人则指生活在沙漠中的人。公元前853年的亚述铭文中曾经提到阿拉伯人金迪卜的一千只骆驼。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阿拉伯人的最早的记载。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人的名字与骆驼一词的同时出现,足以说明阿拉伯人游牧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继亚述铭文之后,古典作家上自希腊的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 前456年下至罗马的普林尼公元23-79年亦屡屡提及阿拉伯人,泛指阿拉伯半岛及其周边区域直至埃及尼罗河以东的游牧人口。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关于阿拉伯人的文字记载,首先出现于公元前后也门一带的碑刻之中,这些碑刻中所提及的阿拉伯人.常常仅指追逐水草的贝都因人。在半岛的北部,公元4世纪的那马拉墓碑铭文中记述了全阿拉伯人之王伊姆鲁.凯斯的生平,而该人的权力似乎并未超出半岛北部和中部的游牧区域。从上述的零散记载可以看出。古代阿拉伯人并非统一的社会群体,其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阿拉伯半岛的传统谱系,将阿拉伯人区分为灭绝的阿拉伯人和尚存的阿拉伯人。《古兰经》中提到的阿德人和赛莫德人,应当属于所谓灭绝的阿拉伯人。相传阿德人和赛莫德人居住在也门与阿曼之间的沙丘地区,亦传阿德人和赛莫德人生活在半岛西侧的希贾兹。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曾经先后使阿德人和赛莫德人成为其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并使他们富庶兴旺;后因阿德人和赛莫德人弃善从恶,伤风败俗,相继遭到安拉严厉的惩罚,直至全族灭绝。
尚存的阿拉伯人,相传是努哈即诺亚的后裔和易卜拉欣即亚伯拉罕的子孙,分为盖哈丹人和阿德南人两支。盖哈丹人被视作纯种的阿拉伯人,阿德南人则被视作归化的阿拉伯人。②盖哈丹人分为克黑兰族和希米叶尔族。包括泰伊、哈姆丹、巴吉拉、阿萨德、阿兹德、肯德、胡扎尔诸部落;他们大都祖居半岛南部,所操语言近似于两河流域南部的阿卡德语和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语。阿德南人分为穆达尔族和拉比尔族,包括巴克尔、塔格里布、哈尼法、塔米姆、基纳奈内含古莱西诸部落;他们主要分布在希贾兹和纳季德一带,所操语言近似于希伯莱语,后来逐渐演化为《古兰经》的语言。
古老的传说并非完全出自虚构:传统的谱系划分反映出阿拉伯半岛内部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真实性。盖哈丹人大都属于定居者,阿德南人则往往处于居无定所的游牧状态。定居地区与游牧群体之间的深刻对立。构成阿拉伯人划分为不同谱系的客观基础。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绵延不断的迁徙浪潮改变着阿拉伯人的分布区域。使得分别属于不同谱系的血族群体往往交错杂居。然而。谱系的差异和由此产生的敌对观念根深蒂固,直至伊斯兰时代初期仍未完全消失。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文明雏形 1 阿拉伯半岛尽管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却非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泥版文书曾经将阿拉伯半岛东南部波斯湾沿岸诸地分别称作迪尔蒙、麦干和麦鲁赫,公元前2000年的埃及人则将阿拉伯半岛西南部曼德海峡沿岸称作篷特。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一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通过各种形式影响着阿拉伯人的历史进程,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沿海和北部沙漠边缘逐渐萌生着文明社会的雏形。
首先步人文明社会的是分布在半岛南部沿海区域的阿拉伯人,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是南方阿拉伯人中得以萌生文明雏形的物质基础。考古学家在半岛南部发现大量的古代碑铭,铭文的日期可以上溯到公元前 8世纪。半岛南部最早的铭文,主要包括米奈体铭文和赛伯邑体铭文两类。
米奈人属于灭绝的阿拉伯人分支,祖居阿拉伯半岛,曾经进入两河流域南部,与苏美尔人共同生活。
后来,米奈人返回阿拉伯半岛,定居在纳季兰与哈德拉毛之间的焦夫一带,从事农业和贸易。米奈人将苏美尔文明的诸多内容,包括祭祀仪式、楔形泥版的书写形式和建筑艺术,,传人阿拉伯半岛。
P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