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101.2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2.1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90.9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7.7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9.4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40.3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12.7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8.8
|
編輯推薦: |
国内首部关于中亚中世纪萨曼王朝研究专著,历经廿余年修订再版
|
內容簡介: |
本书属国家“八五”规划课题(“中亚史研究”)。作者从掌握基本外文史料出发,揭示了萨曼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个层面,再现了9—10世纪中亚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探讨了绿洲型封建社会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本书富有创见地探讨了萨曼王朝的历史分期、政治制度及统治体系特点;从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发展、税收制度、货币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的发展等方面,再现了萨曼王朝统治时期中亚的社会经济生活图景;作者还探究了萨曼王朝与哈里发政权、布叶朝、喀喇汗朝、伽色尼朝的关系,萨曼王朝与中国的交往;探讨了萨曼王朝时期灿烂的伊斯兰—波斯文化,阿拉伯—伊斯兰舆地学与历史学的成就;深入探讨了中亚伊斯兰化进程、突厥化进程诸问题,并对萨曼王朝兴衰史实、突厥人在萨曼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详加考辨。本书填补了国内9—10世纪中亚史专题研究的空白。
丛书简介:“欧亚备要”丛书所谓“欧亚”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究者视作一个整体。由于内陆欧亚研究难度大,早期的研究者要克服的障碍往往多于其他学科。这也体现在成果的发表方面:即使付梓,印数既少,错讹又多,再版希望渺茫,不少论著终于。有鉴于此,商务印书馆发大愿心,选择若干较优秀、尤急需者,请作者修订重印。不言而喻,这些原来分属各传统领域的著作(专著、资料、译作等)在“欧亚”的名义下汇聚在一起,有利于读者和研究者视野的开拓,其意义显然超越了单纯的再版。
|
關於作者: |
许序雅,男,1958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武义县。1979年,考入杭州大学历史系;1983年,考入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跟从项英杰学习中亚史;1995年考入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历史系,师从黄时鉴,攻读中西关系史博士学位。1985、1999、2006、2010年,四次赴丝绸之路考察。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2部(与人合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八五”规划课题“中亚史研究”子课题“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1995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朝与中亚诸胡关系史研究”(2010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唐代西域地理与丝绸之路”(1999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唐朝与中亚关系史研究”(2002年)。论文《突厥人在萨曼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获浙江省政府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年);专著《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历史地理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获浙江省第二届历史学会研究成果一等奖(2002年),金华市政府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译著《奥斯曼帝国》,获浙江省政府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内容、旨趣及现状...... 1
二、基本史料...... 3
第二章 萨曼王朝的崛起及兴盛
一、萨曼朝的起源...... 16
二、萨曼朝的崛起...... 18
三、关于布哈拉城...... 27
四、萨曼王朝的扩张和兴盛...... 38
五、关于萨曼王朝的历史分期...... 54
第三章 政治制度及统治体系特点
一、萨曼王朝的政治制度...... 55
二、萨曼王朝对境内诸小政权的统治...... 61
第四章 对外关系
一、萨曼王朝与哈里发政权的关系...... 69
二、萨曼王朝与布叶朝的关系...... 74
三、萨曼王朝与喀喇汗王朝的关系...... 77
四、萨曼王朝与伽色尼王朝的关系...... 80
五、萨曼王朝与中国的交往...... 85
第五章 社会经济生活与商路的发达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90
二、关于萨曼王朝的税收...... 92
三、关于萨曼王朝的货币...... 95
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01
五、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商路的发达...... 106
六、中亚通往中国之路...... 113
第六章 中亚伊斯兰文化的兴盛与波斯文化的“复兴”
一、中亚的伊斯兰化...... 118
二、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兴盛...... 128
三、伊斯兰—波斯文化的兴盛...... 133
四、阿拉伯—伊斯兰舆地学与历史学...... 138
第七章 中亚突厥化运动与萨曼王朝的灭亡
一、中亚的突厥奴隶贸易和突厥奴隶地位的变化...... 153
二、突厥人对政局的影响和操纵...... 165
三、突厥化的开始与萨曼王朝的灭亡...... 174
四、萨曼王朝的余晖...... 187
附 录...... 190
主要参考文献...... 191
索 引...... 197
原版后记...... 215
跋...... 217
|
內容試閱:
|
序言
编者的话
“欧亚备要”丛书所谓“欧亚”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究者视作一个整体。
尽管司马迁的《史记》已有关于内陆欧亚的丰富记载,但我国对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长期落后于国际学界。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急起直追,严格说来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末。当时筚路蓝缕的情景,不少人记忆犹新。
由于内陆欧亚研究难度大,早期的研究者要克服的障碍往往多于其他学科。这也体现在成果的发表方面:即使付梓,印数既少,错讹又多,再版希望渺茫,不少论著终于绝 版。
有鉴于此,商务印书馆发大愿心,选择若干较优秀、尤急需者,请作者修订重印。不言而喻,这些原来分属各传统领域的著作(专著、资料、译作等)在“欧亚”的名义下汇聚在一起,有利于读者和研究者视野的开拓,其意义显然超越了单纯的再版。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出版时期、出版单位不同,尤其是研究对象的不同,导致诸书体例上的差异,这次重新出版仅就若干大的方面做了调整,其余保持原状,无意划一,借此或可略窥本学科之发展轨迹也。愿本丛书日积月累,为推动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研究起一点作用。
余太山
序
萨曼王朝(874—999)是中亚地区存在时间最长的东伊朗语族伊斯兰王朝,其强盛时期疆界囊括了整个中亚地区,与中国新疆地区相邻。有关该王朝的历史,不见于中国史籍的任何记载,似乎双方从无交往。但是, 在阿拉伯古文献中却有两处提到萨曼王朝与中国皇室通使和联姻之事。该王朝的历史扑朔迷离,长期笼罩在迷雾中。中国学者对该王朝的专题研究仅见于马雍的《萨曼王朝与中国的交往》一文(1983)。
萨曼王朝是中亚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起一套独具特色的较完整的政权体制。该王朝的政治体制,既继承了波斯萨珊朝政治传统,又融合了中亚当地土著政权和阿拉伯伊斯兰政权的许多特征,给伽色尼王朝、塞尔柱王朝等提供了政治组织体制的样本,使自己成为中亚历史上承先启后的王朝,兼具绿洲型和农耕型封建社会的特色。政治的统一,既为塔吉克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又为中亚地区彻底摆脱阿拉伯帝国的控制创造了条件。国际中亚学界所注目的中亚地区两大历史进程,即伊斯兰化过程和突厥化过程,均发生于萨曼王朝统治时期。中亚的奴隶王朝问题,也肇始于萨曼王朝统治时期。中亚第一个奴隶王朝—伽色尼(哥疾宁)王朝就是由萨曼王朝的突厥奴隶建立起来的。
在经济上,萨曼王朝与东欧、西亚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贸易关系,与中国西北地区也有联系。该王朝的经济活动对伊斯兰世界以及东欧和伏尔加河流域以及东部的七河流域、天山地区也有一定影响。在萨曼王朝统治时期,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更为发达,一直延伸到波罗的海地区。萨曼王朝的税收和货币制度也很有特色。
萨曼王朝时期,还是中亚历史上的文化复兴时期。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传统的波斯文化得到“复兴”,许多阿拉伯文书籍在河中地区译成波斯文,伊斯兰文化在东部伊斯兰世界兴盛、繁荣。萨曼王朝境内出现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等,如诗人鲁达基(约860—941),哲学家和医学家伊本? 西那(即阿维森纳,980—1037),哲学家纳斯尔? 法拉比(约 870—950)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阿布勒? 马合木(10世纪后半叶)等,他们创造出灿烂的伊斯兰—波斯文化。
因此,研究萨曼王朝历史,一方面可拨开9—10 世纪中亚扑朔迷离的历史浓雾,尽可能还其庐山真面目;另一方面有助于探讨绿洲型封建社会的运动规律和绿洲型封建制度模式,推动中亚突厥化运动和奴隶王朝的研究。
笔者是中亚史硕士,中西关系史博士,在本书中,从基本外文史料出发,逐步揭示了萨曼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个层面,再现了9—10世纪中亚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探讨了绿洲型封建社会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本书富有创见地探讨了萨曼王朝的历史分期、政治制度及统治体系特点、商贸的发展、对外关系、伊斯兰化进程、突厥化进程诸问题,并对萨曼王朝兴衰史实、突厥人在萨曼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详加考辨。
本书属国家“八五”规划课题(“中亚史研究”),1995年10月通过课题鉴定。此后,作者又多次增补、修改,毕25年之功(1985—2010)完成是书增订本。本书填补了国内中亚学研究的空白,并大大推进了中亚学界对萨曼王朝的研究。
后记
1983年9月,我考入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项英杰师门下,学习中亚史。中亚历史上人名、地名、部族名错综复杂,语言繁纷难懂,史实模糊不清,史料匮乏,文献记述相抵牾之处甚多。
所有这一切,我在学习中深有体会。为使我们尽快走出迷津,英师一方面让我们学习冯承钧、张星琅诸先生,从翻译中亚学名著入手;另一方面请来云南大学杨兆钧、北京大学张广达诸师,为我们授业解惑,使我们能够尽快地步入中亚学的门槛。在诸师指点下,我发现萨曼王朝是中亚中古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王朝,它在当时的伊斯兰东部世界占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地位。于是,我选定萨曼王朝作为研究重点。后又承蒙英师青睐,将本课题研究列入他主持的国家“八五”规划课题“中亚史研究”。1998年1月,我到贵阳探亲。在英师病榻前,我又一次得其教诲和鼓励。他告诫说:“要安心做学问。有一份史料,说一分话。”未曾想,这竟是英师的最后教诲。
实际上,本书稿在1996年前就已基本写成。自己总觉得不满意。1995年9月,我跟从杭州大学黄时鉴师学习中西关系史,黄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作风使我明白书稿的不足之处。书稿多次修改,终成今天模样,我担心因自己学识所限,难符诸师的期望。
由于中亚学对研究者的语言、思辨等能力要求甚高,我的学识修养又不够,因此本书论及的诸多历史问题尚待贤者进一步研究。例如,依赖突厥学、波斯学修养,研究突厥因素对10世纪伊斯兰—波斯文化的影响;利用中亚和东欧等地出土文物,考察萨曼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及其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由于本书论题及资料特殊性,我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众多师长、学友的帮助、支持。这些帮助和支持,以时风观之,实在不同寻常。张广达师、荣新江学长多次援手,提供外文资料;余太山、华涛诸学长也多次指点和关心;蓝琪学长为“八五”规划课题经费的落实,也付出艰辛努力。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科研处,浙江师范大学科研处、人事处,也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给予帮助。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谨在此向一切指导、帮助和关心我的老师、学长和同道,表示我由衷的谢意。
许序雅
于金华尖峰山下
1999年8月18日
文摘
第七章 中亚突厥化运动与萨曼王朝的灭亡
6世纪,突厥人出于多种原因来到河中地区。8 世纪初,突厥人开始进入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统治地区,此时突厥人处于依附地位。对伊朗文明的吸收(主要通过奴隶训练学校而吸收),是突厥人得以在中亚立足的文化基础;中亚地区纷乱的政局和伊朗语族人的争权夺利,使突厥人得以从中渔利,迅速崛起。萨曼王朝建立后,突厥人由于军功和斗争,使自己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形成了军事贵族集团,他们对萨曼王朝政局干预作用不断加强。当萨曼王朝王权衰落时,突厥人在中央逐渐控制了各部大权;他们在地方各省,尾大不掉,封建割据,形成了突厥离心趋势。突厥人对萨曼王朝政局干预作用加强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在政治上不断排挤伊朗语族人、中亚突厥化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以上因素的加强,使中亚地区不可逆转地走上了突厥化的道路。
一、中亚的突厥奴隶贸易和突厥奴隶地位的变化
一般来说,突厥人作为一个部族而为阿拉伯人知道是从晚期查希里叶时期和伊斯兰早期开始的。在当时的诗歌中,“突厥人的土地”被称为“乌梯玛?土勒”(Ultima Thule)。阿拉伯人肯定是通过波斯人而知道突厥人的。8世纪初,突厥人开始进入哈里发的统治地区,不过他们不是成群地迁徙,而是作为奴隶或服兵役的冒险家而来。他们逐渐渗透到伊斯兰世界,就像日耳曼人渗透到罗马帝国内那样。在9世纪中期,阿拔斯王朝宫廷中就出现了宫廷卫队,主要成员是突厥奴隶。哈里发穆塔西姆是第一个让突厥卫兵跟随自己的穆斯林统治者。
倭马亚王朝侵入河中地区后,突厥奴隶逐渐进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上层家庭。到阿拔斯王朝早期,呼罗珊和东部总督们送给巴格达哈里发的贡赋和礼物通常就夹带有一支突厥奴隶队伍。中亚塔赫尔王朝每年送到哈里发宫廷中的奴隶达2000人,其中有不少突厥人。
突厥奴隶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奴隶贸易,二是战俘。有组织的突厥奴隶贸易在萨曼王朝统治河中地区和呼罗珊时达到鼎盛,奴隶贸易成为政府以及商人收入的重要来源。经济上的考虑无疑是萨曼王朝经营突厥奴隶贸易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时期,萨曼王朝政府控制了奴隶的输出和过境贸易。政府在阿姆河各渡口设卡,向每一个输往巴格达等地的突厥奴隶征收70—100迪拉姆的通行税,并要求转运每一个童奴额外要有一张政府颁发的特许证,这种特许证每张也值70—100迪拉姆。萨曼王朝所经手买卖的大部分奴隶首先被运到像赭时和白水城那样位于穆斯林和异教徒之间边界线上的边境城镇。在这些城镇有长年不断的奴隶市场,奴隶贩子们活跃其中。在白水城里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伽色尼王朝建立者赛布克特勤就是在赭时被卖为奴隶的。
萨曼王朝抛弃了呼罗珊和河中地以前的伊斯兰政府的防御政策。他们放弃了作为文化地区防御牧民侵入的长城的维持,开始向草原进军。早期萨曼王朝竭力把其统治边界向北方和东方扩张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抵挡游牧突厥人的进攻以及获取奴隶,而不是传播伊斯兰教。在9世纪,萨曼王朝统治、管辖地区主要在河中地区。
…………
在萨曼王朝统治时期,著名的奴隶输入地有费尔干纳,该地是“通往突厥斯坦的门户,大量的突厥族奴隶被运到这里来”。著名的输出奴隶的地方有古尔山区,该地经常有“大量的古尔族奴隶输送到呼罗珊”。此外,可能还有其他输送突厥奴隶的地方,但未见到直接文字记载。
萨曼王朝辖地内的突厥奴隶人数在不断增加,因而奴隶价格不断下跌。据阿拉伯地理学家穆卡达西说,在375(985)年,在河中出售的奴隶价格是每人20或30迪拉姆。而在塔赫尔王朝时期,一个突厥奴隶的平均价格是300迪拉姆。由此推断,到10世纪后半期,河中地区的突厥奴隶人数增加到一个相当大的数目。仅呼罗珊每年的奴隶贸易额达1.2万名。
就这样,中亚突厥奴隶贸易的历史传统被萨曼王朝所继承。从9 世纪后半期开始,由于萨曼王朝政府直接参与突厥奴隶贸易,致使突厥奴隶贸易达到鼎盛,大批的突厥人作为奴隶而被带到伊斯兰世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哈里发和各省的阿拉伯人、伊朗语族总督充作卫兵。各省总督和野心勃勃的军事将领们在征召这些马术高超、坚毅尚武的突厥奴隶为自己的卫兵一事上与哈里发竞争。正由于这些职业军队的存在,才使得诸如阿合麦德? 本? 图鲁(Ahmad b. Tulun)和后来的穆罕默德? 本? 土赫杰(Muhammad b. Tughj)这样的总督在埃及摆脱了哈里发的直接控制。
萨曼朝廷得到突厥奴隶后,就采用严格的方法来训练他们。萨曼王朝艾米尔们给那些准备用于服役或将来要在行政部门供职的突厥奴隶设立了专门学校,让他们得到各种专门训练。塞尔柱王朝的宰相尼扎姆?莫尔克(1063—1092年任职)在其《治国策》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奴隶在萨曼王朝廷受训的情况。在这种奴隶训练学校里,突厥奴隶接受波斯文化的熏陶,皈依伊斯兰教,基本上伊斯兰化了。在这种学校里,他们的政治、军事素质都大为提高。
也有一些奴隶贩子在买到突厥奴隶后,就对他们进行训练,教他们马术和使用多种武器等军事技能,并强迫他们接受伊斯兰教,再把他们卖给权贵们做卫兵。异教徒赛布克特勤在赭时被卖给一个贩奴商人后,就被该商人带到纳赫沙(Nakhshab)训练了一个时期,然后又被带到布哈拉卖给阿尔卜特勤(Alptegin)当卫兵。当时突厥族出身的阿尔卜特勤已官至萨曼王朝宫廷大臣哈吉布。显然,经过训练的突厥奴隶能卖得更高的价钱。
…………
一个突厥奴隶出身的军人,要到35岁以后才能被任命为一省总督。阿尔卜特勤就是在35岁时升任呼罗珊军队司令的。从赛布克特勤被卖给阿尔卜特勤做卫兵,三天后迅速发迹,被委任为帐长来看,投身于军事贵族的古拉姆在主人的庇荫下,能比萨曼王廷中的古拉姆更快地升迁,更快地爬上高位。萨曼王朝对宫中突厥奴隶卫兵升迁做年限上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为统治民族的伊朗语族人与被统治民族突厥人的矛盾。
一部分突厥古拉姆得以受到萨曼王朝的重用,与中亚当时的政治形势紧密相关。而萨曼王朝的兴盛,又与其利用了突厥人这支力量分不开。
…………
萨曼家族的祖籍在巴尔黑省的萨曼村。约在8世纪二三十年代,萨曼家族祖先萨曼? 胡达在呼罗珊总督阿萨德的庇护下,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很快成为一个大德赫干。萨曼家族为什么迁到呼罗珊,目前并不清楚。乔迁而来、势力单薄的萨曼王朝要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在9世纪前期中亚政治形势下,只有向东和东北发展,去征服突厥人,以突厥人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只有这样,萨曼王朝才有可能迅速崛起,与塔赫尔王朝相抗衡。魏良弢先生对萨曼朝“为什么在840年突然发动攻势”解释说,该王朝内部没有重大动因促使它冒险;该王朝发动攻势的原因仅是葛逻禄人与回鹘人兵戎相见,给萨曼王朝以可乘之机。这个解释忽略了中亚当时的形势和萨曼王朝兴起的历史条件,所以就否认了萨曼王朝内部动因。
那么,为萨曼王朝服务的突厥奴隶和一般突厥人为什么会较快地得到重用,改变其政治地位呢? 萨曼王朝艾米尔与河中当地原来的统治者、伊朗语族贵族的矛盾,是萨曼王朝重用突厥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
综上所述,突厥奴隶贸易始于8世纪,在9世纪时逐渐兴盛。萨曼王朝继承了突厥奴隶贸易的历史传统,促使大批突厥人来到中亚伊斯兰文明地区。由于9世纪中亚的政治形势,萨曼王朝不得不首先向东扩张,去征服政治上涣散的突厥人,在突厥人中发展政治势力。这使中亚的突厥人进一步增多,突厥因素逐渐加强。来到中亚的突厥人由于是被征服民族或被出卖的奴隶,不得不依附萨曼王朝。突厥奴隶往往经过训练,接受了伊朗伊斯兰文明,然后通过服役而争取升迁。他们对萨曼王朝领土的扩张、王朝统治的确立,起了很大作用。萨曼王朝艾米尔与中亚当地原来的伊朗语族贵族、统治者的矛盾,以及萨曼王族的分裂和内讧,是突厥人得以重用的主要原因。突厥奴隶通过军功和对萨曼王朝统治者的斗争,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一部分突厥将领由于掌握了部分政治权力和私人武装,有了自己的经济基础(金钱和封建土地),因而形成了军事贵族集团。当王权衰落时,他们就封建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开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在这个时期(874—943),萨曼王朝中突厥人的离心倾向逐渐明朗化。
二、突厥人对政局的影响和操纵
萨曼王朝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的国家管理体制发展较为完备。萨曼王朝一建立,开国者伊斯迈伊尔就着手建立起一个由两大系统组成的、较为严密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这两个系统分别为宫廷达尔甘系统和中央政府各部第凡系统。中央政府的主要权力分三个方面:一是文书和法令的起草、发布;二是财政管理;三是法律的执行(个人案件则由shar‘i 法庭受理)。前两种权力总属宰相,而后一种权力与其说属宰相,不如说属于军事官员,因为宰相缺乏执法的手段。
至于宫廷系统,又分两派势力:一派是以艾米尔王族的长老为首的王族势力,该长老担任宫廷总监瓦开尔之职;另一派是以宫廷大臣哈吉布为首的外族政治势力。两大势力在宫中争权夺利,而突厥奴隶卫兵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萨曼王朝初期,瓦开尔的权势看来比哈吉布大,加尔迪齐把担任瓦开尔的人与艾米尔和宰相相提并论。但哈吉布掌握有宫廷近卫军,其属下的警卫队长(sāhib-haras)即为宫廷近卫军首领。这些近卫军卫兵主要由宫廷学校里训练出来的突厥奴隶古拉姆组成。随着古拉姆人数的增加,统辖古拉姆卫兵的哈吉布权势也随之增长。哈吉布与瓦开尔斗争的结果是后者权力逐渐削弱。当突厥奴隶晋升当上哈吉布之时,瓦开尔基本上就不在宫廷政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了。这样,宫廷就被以哈吉布为首的古拉姆们所控制。其时当不会晚于10世纪40年代。
相对于过去中亚各王朝而言,萨曼王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是比较完备的,其集权程度较高,前所未有。但就萨曼王朝而言,在这种集权制中仍存在着许多分裂因素。第一,萨曼王朝权威在河中一确立,萨曼王族就分为分别支持纳斯尔和伊斯迈伊尔的两大派,这为日后的不断内讧埋下了祸根。第二,从钱币学研究上看,中亚许多地方(如费尔干纳等地)的地方贵族统治者仅在名义上承认或并未承认在布哈拉的萨曼王朝艾米尔为自己的君主。这些地方贵族经常叛逆,反对王廷权威。从3枚分别铸于341(952—953)、356(966—967)年的库巴(费尔干纳第二大城市)铜币上可以看出,在952年前后,库巴还承认萨曼王朝艾米尔的权威。但在960年以后则仅在名义上承认,实际上库巴当地统治者阿什阿斯? 穆罕默德别依和曼苏尔? 拜卡尔别依已拥有铸币权和对库巴的独立统治权力。第三,萨曼王朝整个官僚政治制度分为达尔甘和第凡两大系统,又让伊朗语人和突厥人分别统领一个系统,这就使两者之间的对立、突厥人离心倾向的加剧不可避免。随着宫廷突厥奴隶卫兵权势的增强,突厥奴隶担任哈吉布、总领宫廷事务,宫廷外族势力就必然与中央政府第凡势力发生权力冲突。前者与外省突厥族总督相联络,使突厥人对萨曼王朝政局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突厥军事贵族集团的分裂,使突厥人不同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斗争在萨曼王朝政治生活中突出起来。阿尔卜特勤被免去呼罗珊总督时,原由他任命的吐思(Tus)总督阿卜达尔? 拉札克因反对阿尔卜特勤有功,而被授以呼罗珊总督之职。精明的拉札克知道,只要一有机会,他也会被其他的突厥军事贵族所取代。因此,他加紧掠夺并扩大权势:他允许其部下抢掠本地区,并开始与布叶朝建立联系。他力图借助布叶朝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权势,与萨曼王朝分庭抗礼。其实早在954年呼罗珊总督阿布? 阿里叛乱时,突厥军事贵族就寻求过布叶朝的援助。
…………
纵观10世纪40—80年代初突厥人势力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趋势:宫廷突厥奴隶卫兵集团不断地扩大其权势,卫兵首领哈吉布们频频出任呼罗珊总督,他们与外省突厥军事贵族集团(主要是西木居尔家族)势力相结合,使突厥人对萨曼王朝政局的干预能力不断增加;与此相对应,以宰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权力则不断缩小。经过两次大搏斗(946年宰相阿布尔? 法德尔被处死,982年宰相乌特比被暗杀),中央政府权力最终丧失。突厥人在政治上的胜利,促使中亚突厥化因素加强和突厥离心趋势加强,削弱了萨曼王朝的军事实力,有利于布叶朝和喀喇汗王朝兼并萨曼王朝领土。
三、突厥化的开始与萨曼王朝的灭亡
宰相乌特比被杀后,萨曼王朝艾米尔就完全成为突厥军事贵族们手中的玩物,听凭后者摆布了。中央政府的瓦解,一方面使政府失去了对萨曼王朝突厥军事贵族的制约力;另一方面造成突厥军事贵族操纵政府,出现军政合流趋势。在这个时期(982年4月—999年10月),前一时期中央政府与突厥军事贵族的矛盾冲突,让位于突厥人不同军事集团间的冲突。突厥军事贵族利用萨曼王朝艾米尔和宰相来争权夺利,力图为自己争得一块地盘,以封建割据。他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每当需要时就勾结其他王朝的势力,以打倒敌对集团的势力。这造成萨曼王朝内乱不止,国力日衰,国土被蚕食。
…………
突厥人各军事集团间的斗争,进一步加强了突厥人的离心趋势,使萨曼王朝完全陷入混乱,分崩离析,国贫力弱,成为征服者一个轻易猎取的目标。而在这时,征服者军队已接近河中北界。991年底,喀喇汗王朝君王博格拉汗哈桑(Bughra Khan Harun)率部进入萨曼王朝领土。艾米尔努赫二世派哈吉布艾亚奇(Ayach)率军迎击博格拉汗,但萨曼军队被完全打败。面对新的敌人,努赫二世及政府大臣们束手无策,只得求助于握有兵权的突厥军事贵族们了。统治了近百年的萨曼王朝(从900年艾米尔伊斯迈伊尔打败萨法尔王朝,夺取呼罗珊算起),现在全凭这些突厥人来抵抗伊斯兰突厥王朝—喀喇汗王朝的进攻了。因为,河中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沉重的捐税压榨下痛苦不堪,一再起义反对萨曼王朝;用“圣战”的口号发动百姓起来反对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军队又不可能,因此人民群众已不可能起来保卫帝国。
综观突厥人在萨曼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其总的趋势是地位逐渐提高,对政局的干预作用不断加强。
在第一时期(943年以前),突厥人或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卖为奴隶,为萨曼王朝服务,或自愿来到河中地区为萨曼朝服役。此时突厥人处于依附地位,但他们对王朝领土的扩张、萨曼王朝统治的确立起了很大的作用。突厥人由于斗争和军功,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一部分人官至总督等职,并控制了宫廷和近卫队。由于这些人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权力和私人武装以及经济基础(金钱和土地),形成了军事贵族集团,所以一旦王权衰落,就出现了突厥人的封建割据,在萨曼王朝中形成了突厥离心趋势,突厥人也就开始了排挤伊朗语族人的斗争。这种斗争的性质,既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又是民族斗争;而突厥军事贵族与伊朗语族统治集团的斗争,则主要是一种封建斗争。
在第二时期(943—982),突厥军事贵族与以宰相为首的伊朗语族贵族展开了争夺统治权的斗争。由于王族不断内讧,中亚当地伊朗语族贵族叛乱迭起,使萨曼王朝对突厥军事贵族和以突厥人为骨干的军队之依赖性大为加强。宫廷突厥奴隶卫兵集团权势不断扩大,他们与外省突厥军事贵族集团相联合,致使突厥人对萨曼王朝政局的干预能力不断增强,并逐渐操纵了王廷。通过两次大搏斗,突厥人迫使以宰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权力不断缩小,直至丧失,突厥人最终完全操纵了萨曼王朝政局。在这个时期,突厥人的离心趋势明朗化,最终从萨曼王朝分离出一部分以阿尔卜特勤为首的突厥人,他们建立了半独立的伽色尼王朝。突厥人开始从被统治民族转变为统治民族。
在第三时期(982—999),突厥人操纵艾米尔和政府,突厥人不同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冲突成为萨曼王朝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这种冲突削弱了萨曼王朝实力,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朝中各突厥军事贵族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勾结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突厥人,使萨曼王朝的分裂更为严重,领土不断被蚕食。朝中突厥人的争斗为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突厥人入主中亚中心地区,创造了条件。最后,在王朝内外突厥人的夹击下,萨曼王朝灭亡,伊斯兰伊朗王朝让位于伊斯兰突厥王朝。
突厥人对萨曼王朝政局干预作用加强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突厥人在政治上不断排挤伊朗语族人,中亚突厥化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萨曼朝崛起的历史背景(突厥奴隶贸易的存在,摆脱塔赫尔王朝控制,与萨法尔王朝争雄,等等),是突厥人得以在伊朗语族人王朝中占据特殊地位的历史条件,也是突厥因素在中亚得以不断加强的历史条件。该王朝建立之初就存在着的分裂因素(王族分为纳斯尔、伊斯迈伊尔两大派,政治体制的两大系统划分,各地伊朗语族贵族的叛乱,等等),给突厥人的得势、控制萨曼王朝政治提供了现实条件。突厥人对伊朗文明的吸收(主要通过奴隶训练学校而吸收),是突厥人得以在中亚立足的文化基础。萨曼王朝与巴格达哈里发政权的矛盾,导致阿拉伯因素不断被排斥出中亚,其标志是10世纪新波斯文学运动的兴起,阿拉伯语逐渐为人们所摒弃,一种称为达里语的公共塔吉克语在河中形成。突厥人通过参加对萨法尔王朝(受哈里发支持)的战争,平定哈里发支持的伊朗贵族叛乱(如10世纪50年代初查干尼叛乱),在排斥阿拉伯因素的斗争中也起了很大作用。突厥化因素加强的过程显然是与萨曼王朝排挤阿拉伯因素的过程并行发展的,而突厥人对萨曼王朝伊朗语族人的胜利,又促使了中亚突厥化因素的加强。伽色尼王朝的建立,对中亚突厥化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我们从伽色尼王朝的建立过程可以看到,萨曼王朝是10世纪中亚突厥化开始的桥梁。另外,从突厥人加速萨曼王朝灭亡的经过来看,突厥人在中亚人数的增长,突厥人在政治上的得势和突厥语增长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塔吉克语的抑制和中亚当地伊朗语族人的突厥化,而是意味着伊朗语族人逐渐丧失统治民族地位,为中亚突厥化创造了政治条件。民族形成或融合的过程在10世纪中亚并不明显。从突厥化过程开始的情况看,突厥化过程与伊斯兰教传播过程是不相一致的。广泛的突厥化运动,要在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分治中亚萨曼王朝故地后才开展起来。
萨曼王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民与封建主、封建统治者之间的阶级对抗,地方封建主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斗争,萨曼王室与境内突厥军事贵族之间的纠纷,宫廷权力机构与政府各部之间的倾轧,外来突厥军队(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的冲击,这一切都震撼了萨曼王朝的统治,并且导致国家政治、军事实力的完全丧失。与此同时,10世纪中叶以来国家经济的衰落,也加速了国内的离心活动,促使萨曼王朝分崩离析。
在10世纪末,中亚各地封建主既彼此敌对,又纷纷反对中央政府,不服从王廷的管辖,武装割据,称雄一方。他们根本不可能奋起抵御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进攻,保卫萨曼王朝。河中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沉重的捐税压榨下痛苦不堪,一再起义反对萨曼王朝,他们也不可能起来保卫中央政府。突厥近卫军是萨曼王朝的军事支柱,但是他们拥兵自重,与王廷离心离德,无心与入侵的突厥人对垒。正因为如此,萨曼王朝不可能抵挡住外来进攻,最终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