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本书收录了第九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优秀论文,内容包括极地治理、太空研究、海洋合作和网络战略,深入分析的新疆域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发展,对国际政治研究的前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王逸舟、张小明和庄俊举主编的第九届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集,对国际政治研究中的前沿领域和理论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主要涉及极地、太空、网络和海洋四个新疆域的研究。这些领域在传统的国际政治研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研究领域的扩展,这些问题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政治研究人员的关注。
|
關於作者: |
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小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美国与东亚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庄俊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编审、《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
|
目錄:
|
序言/1
国际关系新疆域研究:技术因素与新研究问题/1贾子方
极地治理
中国北极关系的表达与分析:世界地图的视角/29何光强
权力流散、规范扩散与南极治理机制的变革/64王婉潞
中国负责任的北极利益攸关者身份建构理论与实践/87董利民
北极治理机制变迁下的中国北极参与策略/109王晨光
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价值诉求基于当代世界主义的理论视角/132王宏岳
日本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设计基于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视角/155胡芳欣
太空研究
美国与亚太盟国的太空合作探析/181高杨予兮
大国太空参与战略探析基于威望动机的视角/206陈翔
美国太空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掣肘因素分析/221江天骄
海洋合作
比较视角下的中美海洋环境权益保护/243王瑜贺
管控、互信与合作:中美新型海洋关系构建研究/259黄微滋
海洋安全与国际海事合作/281戚凯、刘乐
网络战略
从攻守平衡的视角看网络空间威慑战略基于美军网络空间作战实践的分析/307安德万
融合、重塑、防御与联盟:美军网络空间部队建设的主要举措与特点/323沈彦
中、美、俄三方网络安全战略的比较研究/345陈奕璇
|
內容試閱:
|
序言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收录了第九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参会的优秀论文。本届论坛主题是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新疆域、新趋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从冷战开始,随着科技发展和战略需要,国际政治中涉及空天、海洋、网络、极地等新疆域的国际政治现象越来越多,这既是科技现象,又带来了危机感。虽然国内相关的技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比较充分,但从国际关系和外交学角度进行探索还需进一步加强。2015年6月2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国家安全法草案进行二次审议时,一些专家学者也专门提出,我国在太空、深海和极地等战略新疆域有着现实和潜在的重大国家利益,也面临着安全威胁和挑战,应当将维护这些领域的安全任务纳入国家安全法。这里所说的战略新疆域,指的是超越主权边界和物理疆界的空间和领域,是大国力量延伸和利益获取的新取向。比如,在国际关系历史上,英国崛起的过程伴随着大量的航海探险与商业贸易,海洋成了大英帝国的战略新疆域;美国在实力壮大的同时,深耕出广阔而丰饶的拉美后院,并推动了国际联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拉美后院与国际制度都是这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新疆域;苏联鼎盛阶段在东欧和蒙古围绕其核心地带,催生了一批战略盟友,并建立起华约和经互会等区域组织卫星国和苏联体制的扩大,代表着苏式的战略新疆域。即使是中等强国和地区大国,也有类似的战略和举措:南非在非洲南部带头维和,推动次区域的经贸合作,同时在非盟加强了倡议过程;土耳其在西亚和地中海东部区域,介入中东和平斡旋事务,竭力打造其区域力量基石;巴西多年在南美经贸一体化和政治发展方面,经费投入甚多且倡导了不少制度性组织。从国际制度和创新性角度分析,战略新疆域范畴越来越超出纯粹地理学的范围,表现为新领域的展示、新空间轮廓的揭示、新体制的建立,人们可以联想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核能的发现、美国军方关于空海一体战的新战略。
既往的相关研究有一些重要启示。例如,在近代国际战略思想学说里,有著名的陆权论先手控制大陆战略要津的理论。英国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有句名言:谁统治东欧,谁便控制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便控制世界。它揭示了欧洲传统列强竞争时代的国际制高点,表明大陆岛核心地带已成列强争锋的战略新疆域。19世纪后叶出现了美国海军军官马汉的海权论,其构思是:海洋是这一时期列强占据殖民地争夺有利位置的主要领域,国家的地理位置尤其是海岸线的长度,以及一个国家对制海权的重视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性。外交与国际关系新疆域、新趋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序言它提醒世界,规模技术的进步与大型军事机器的建造是国家权力的关键,它们使大炮射程大为增加、覆盖更大水域,海军代表着这一时期最具拓展性的军事力量。20世纪前半叶,西方一些地缘政治学家通过对飞行器技术改善造成的效果如机动性的大大增加,地形障碍重要性的下降,前后方区别的模糊等的考察,创立了新的空权论,这揭示了大国竞争的新基石。美国和苏联空中力量的不断增强,是这一阶段最前沿的战略认知与实践结果。推导可知,21世纪各国的综合国力竞赛,将在更高、更大、更深的地球空间展开,深海、大洋、极地或外空等,将呈现领土主权延伸和大国实力拓展的新疆域。
在另一方面,观察世界能源开发的不同途径与思路,也可以发现,尽管工业革命至今,以煤炭、石油、铁矿石、铜矿石为代表的天然矿石资源,一直是各国发展的主要能源动力,然而新趋势已显现,即核能、风能、水利、电池板、潮汐能、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的动力源,在开发利用方面有更值得重视的远景。换句话说,从中长期角度观察,不论大小国家,只要率先掌握高效和便于储存的可再生能源,就有可能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占据有利位置。
按照历史启示,在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上,中国应有总体的设计与布局,建设对中国有利的、外部接纳的、适合时代特点的战略新疆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深耕海洋边疆,加大海洋权益保障。传统上,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黄土文明意识长期起支配性影响,带来深远后果。例如,中国军队里陆军占有主导位置,国民生产总值里海洋收益很小,国民海洋意识相对淡薄。它们部分解释了为何近年来南海困境、东海争端、黄海麻烦,成了困扰中国巨人成长的根源。说到底,当中国开始走向大国的战略新疆域时,不仅要面对传统海洋国家的干扰与束缚,更要正视自身的各种不适应与落后面。这要求对蓝色国土有更多共识,在海洋经济方面要有更多的开发手段,在海军、空军等高科技的远投兵种方面要有更大投入,在海洋法、海洋多样性保护、海洋方面的非传统威胁、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要有更多重视。中国巨人适应和驾驭海洋国际关系之日,便是立足站稳全球高地之时。
其次,深化极地探测,包括建设性介入北极开发。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努力,中国在南极已成为积极的参与方,南极科考成为中国科学家提升战略新疆域开拓能力的重要领域之一。然而,中国在北极仍是一个缺席者,发言权甚少。展望未来,中国并不一定要获得与美、俄、加及北欧国家完全相同的主权权力,而要努力变成一个战略伙伴,在北极能源勘探开采方面,在北极航线与空域合理利用方面,在防止北极成为军事冲突地域的国际制度制定方面,有中国声音并且开展多种先期研究。从目前形势看,北极可能是21世纪中叶新的科技制高点,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地区。在这方面,中国需要积累多种智慧与能力。
再次是外层空间的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开发有些类似北极的开发,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占据优势,下了许多先手棋,尤其是在外空规则上作了谋划。中国是最近十几年才逐步挤入这一范围,而且主要是通过军事现代化步骤如运载工具和航天器的研发、反导卫星的试验等。必须看到,中国目前的规则制定权很少,话语权是空白,当中国尝试做美、俄同样在做的事情时常常受到质疑。从长远看,中国不能没有对空间法特别是外空法律的参与和倡议,不能没有替自身也替多数国家谋权益的战略;军队不能始终只做不说,国际关系学界不能不开辟外空国际关系及法律的专项研究。期待经过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改进,中国能在外空这片战略新疆域拓展一方天地,提供有竞争性的项目、制度和产品。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网络空间的探究。新的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无数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了国家间关系和外交进程的不确定性。网络可能遭受攻击和被锁闭,资产可能在无形中被转移,国家领导人的绝密通话可能变成日常生活的谈资,某些国家对他国的一些操纵可能不必采取旧式的武力攻击和武力威胁,而是通过网络形式实现。因此,研究新的国际关系形态,探索趋利避害之道,也是新一代国际关系研究者不能推却的使命之一。
最后是物理学意义上战略新疆域的探索,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成长。必须看到,相对其他大国,尤其是欧、美、日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在数量、规模方面的追赶比较迅速,而质量方面差距依然很大,典型表现在新材料如特种钢、新能源如核能商用和新工艺如航天器外表工艺的问题。往坏处想,这些领域若无大力改进,中国就只能停留在诸大国产业产品的链条低端环节,并且经常受制于人。美国对中国实施高科技进口限制,欧盟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日本严格控制稀土半成品的核心技术的外流,都表明中国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的紧迫性。这也要求中国改变以往那种重规模、重速度、重数量的做法,把新阶段发展的重点真正转移到重质量、重品格、重战略新疆域的方向。
凡此种种,在此次论坛和会议讨论过程中受到广泛追踪关注,一批有思考有新意的佳作也涌现出来。不论存在哪些不完善之处,这些文章揭示出中国年轻一代学人在战略新疆域研究领域的良好前景。
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论坛旨在为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优秀青年学子提供立足时代、放眼世界的学术交流平台,畅谈学问之道、共促学科发展。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并得到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本届论坛受到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学子的热烈欢迎和踊跃支持,收到来自国内外14所高校的博士生30篇论文,经论坛学术委员会的匿名评审,最后共有来自10所高校的16篇博士生论文入选本届论坛,本书即是这些论文辑录而成,有些文章已经刊发在《国际政治研究》《当代亚太》《太平洋学报》和《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等杂志上。
本届论坛的召开得到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诸多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国际关系学院林利民教授、外交学院魏玲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英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赵晨副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王军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汪卫华副教授、节大磊副教授、项佐涛副教授、雷少华助理教授、刘莲莲助理教授和罗杭助理教授等学者对论文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和深入细致的点评。《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编辑王海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博士生陈永、李坤、吴昊昙和王瑜贺等同学为本届论坛的召开付出诸多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逸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