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HK$
166.8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HK$
132.2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HK$
66.1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HK$
76.2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HK$
61.6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
內容簡介: |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
|
關於作者: |
严晓星,1975年生,江苏南通人,媒体人、学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等,并主编《掌故》 杂志。
|
目錄:
|
序
上编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叶诗梦避山洪得佳琴
李提摩太藏有益王琴
张春圃不羡龌龊富贵
谭嗣同琴事
竹禅不敢见韦陀
黄勉之削发学琴
沈心工卖琴寻琴
刘世珩强买大忽雷、鸣玉琴
绿绮台奇缘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周作人听琴
王燕卿晨风庐夺魁
史量才爱妻及琴
马一浮鼓琴先解乐意
张味真留意听琴者神色
杨时百应对萧友梅
杨时百被讥狗挠门
顾悼秋错失琴友
李伯仁受琴却剑
虞和钦抚琴掩护撤军
王叔岷弃师不学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吴景略书肆访琴友
中国和西方最早出版的古琴音乐唱片
郑觐文释琴曲无板拍
郑觐文倒卖琴材
叶诗梦第一快事
浦东三杰彭、查、张
沈有鼎着装中表西里
张子谦书联自警
郭同甫失琴
高罗佩暗测节拍
潘张玉良为严天池绘像
范子文一月学完《梅庵琴谱》
孙绍陶义不出户
孤岛弦歌《满江红》
救国要紧
彭祉卿
苹二爷奇遇纪侯钟
刘少椿迷琴败家
管平湖舍命护清英
三个月不要再弹琴
裴铁侠引凤
伍洛书装病不弹琴
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吴兆基琴曲解意
戏曲大家与琴
要扩大音量呢,也可以,就不是古琴了
裴铁侠忆向英伦问子期
民国间的五位西方琴人
漱玉破琴成完璧
查阜西赠琴谢师
招学庵慷慨赠古玩
王世襄慧眼识国宝
弹琴打擂台
中研院好琴两院士
下编
裴铁侠、双雷人琴俱亡
王生香卖履
查阜西觅琴弦原料
詹激秋反对白话文
查阜西提携亡友弟子
管平湖修琴整旧如旧
张莲舫绝技赝作古琴
张莲舫修琴不知音
商承祚指琴为瑟
陈毅好琴
蝈蝈声似琴音
周恩来听琴问焚香
猿啸青萝授受记
李泠秋投书圆琴梦
盖叫天导演剑胆琴心
管平湖妙喻打谱
一天秋不祥
古琴非明代以上不能弹
溥雪斋是画中人
琴谱为反革命密电码
容天圻追听《玉楼春晓》
汪孟舒不修春雷
学《流水》,跌断腿
音乐在人不在琴
吴宗汉买弦助弟子
张子谦牛棚唱弦
吴景略嘴上点香
吴景略尊重弟子
吴景略以太极拳说琴理
这是比利时乐器吗?
查阜西抄诗寄怀
周文中推荐《流水》上太空
张育瑾首倡电脑打谱
谢孝苹五十载终见刘琴子
谢孝苹半聋奏《梅花》
成公亮抚琴送知音
采摭文献目录
正文人名索引
跋
|
內容試閱:
|
序成公亮
近日严晓星先生寄来《近世古琴逸话》书稿一叠,略微翻阅几篇,就被书中一则则小故事所吸引,或发笑,或感慨,或沉思虽都篇幅短小,却从侧面衬映出前辈琴人的风貌、艺术品味以至气节。从黄勉之、叶诗梦、杨时百、王燕卿到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张子谦这些当代弹琴人熟悉的名字和故事,我们多少知道一些,可书稿中却收集到许多我们并不知道的趣闻逸事,丰富多彩,大开眼界,特别是谭嗣同、梅兰芳这些人亦与古琴有关,就更让人充满着好奇和期待了。
记得五十多年前,我将要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毕业,张子谦老师对我说:你还学不学古琴?还学古琴的话,你不要跟我学了,我最大的曲子都教你了,你到北京去跟吴景略先生学吧。那时我热衷于理论作曲,到大学就改专业了。文革和文革之后的漫长岁月,我虽在北京、济南等地工作,却总还有机会去上海,去上海就住在他家里,便有了和老师长谈的机会,又看见他那瘦小身躯和那双奇特的大手,听他无所顾忌的谈话,感知他那宽博的知识和胸襟。他和他的琴友们生活在那复杂混乱的社会,却真诚地面对周围的人和自己的内心,对古琴有着真心的爱和社会历史的责任感。那时,古琴是沾不上功利的,爱琴的人的心是单纯和清洁的,人与琴是一体的琴坛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古琴的音乐。
岁月的书翻过一页又一页,我这一代弹琴人已经步入老年,书稿里的前辈几乎都已不在人世,他们的人格胸怀,他们的一件件往事,却常常在我们的脑海中历历而过
古人弹琴至近代人弹琴,他们的弹琴目的、审美已经有所不同。而近代人弹琴与当代人弹琴,其弹琴目的、审美取向差距就更大了,这是艺术史上不可避免的规律,却也是今人在弹琴这一艺术活动中必须慎重对待和思考的事情。变化是必然的,没有人能百分之百保持原汁原味的艺术和艺术活动的目的;而差距过大,必然丢失传统艺术中原初的精神、基本的内在的质地和德性。在当今可谓热火朝天的古琴潮中,显现的名利追求和种种商业化政治化怪现象,种种庸俗不堪的丑闻,并非趣闻逸事,这时,我们重温一下传统的,或者是接近传统精神的琴事,不无益处。
严晓星先生近琴却并不弹琴,这就使得他有相对客观的观察力;他年轻却有着一定的国学功底,这又使得他在写作的方法、角度和观念上比只接受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条件优越。查阅收集资料既是他写作的基础,也是他的兴趣,他东奔西走,乐于此道,一旦见有疑问或者线索断开,他一定另辟通路继续寻找,不得结果不罢休。这样,下笔时就游刃有余了。他勤于思考,勤于动笔,这几年,大量的近现代琴史文稿就是他辛勤劳作的成果。他以严谨的态度、通俗的笔法写《近世古琴逸话》,同时又收集到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使得这些掌故小品既是爱琴者的谈资,也为今日的琴人提供了近现代琴史研究的诸多线索。对许多想了解古琴历史与文化的读者来说,不妨将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作为一个试探的窗口;而对于弹琴和学琴的人来说,抚琴之余,翻阅几页《近世古琴逸话》,悠然神会,不亦乐乎?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三日于南京艺术学院寓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