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HK$
98.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HK$
141.6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HK$
9784.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HK$
684.4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103.8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HK$
77.3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HK$
166.9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 茨威格尘封十余年的遗作。
★ 当今拥有读者ZUI多、ZUI受读者喜爱的德国作家。
★ 托马斯曼,高尔基,弗洛伊德,罗曼罗兰等一致推崇
★ 专业译者,高度还原原作精髓描写。高中甫老师担纲翻译,毕业于北大外语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攻德语40年。
★ 茨威格作品在我国译介超过70多年的时间,被评论届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
內容簡介: |
《通向往昔之旅》是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集,收文8篇,都是他著名的、艺术性和阅读性极强的作品,包括《拍卖行的奇遇》《通向往昔之旅》《被遗忘的梦》《日内瓦湖畔的插曲》等名篇。其中《通向往昔之旅》是茨威格的遗作,在伦敦一家出版社的档案库里尘封数十年后,终见天日。小说讲述了出身清贫、才气过人的化学博士路德维希与他的老板的夫人之间,苦苦相恋却难以如愿的爱情故事。小说没有剧烈的戏剧性的冲突,但却有细致入微的心理上的条分缕析和精神上细腻的描绘。故事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然而确实是入情入理的结局。
|
關於作者: |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和传记作家。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周游世界,结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高中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78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国文学研究。著有《德国伟大诗人一歌德》,《歌德接受史》,《德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与人合著等。翻译有歌德长篇小说《亲和力》,传记小说《贝多芬》《莫扎特》,以及《马勒未来的同时代人》《莱辛寓言》《海涅评传》等,此外还译有茨威格、施尼茨勒、雷马克等人的作品。
|
目錄:
|
通向往昔之旅
被遗忘的梦
看不见的收藏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
拍卖行的奇遇
出游
两个孤独的人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
內容試閱:
|
译者附言
在这个选集里我选了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五篇,这些都是他著名的、艺术性和阅读性极强的作品。我把整个集子用其中的一个中篇小说《通向往昔之旅》来作为书名。这当然说明我对这篇小说的看重,也应当向读者对此说些什么。这篇题为《通向往昔之旅》应当说是一篇佚文,一部遭遇奇特的小说。它虽然在1929年以片断的形式收在一个文集里发表过,但直到茨威格逝世多年之后,被时为编辑、后成为茨威格专家的克努特伯克在伦敦一家出版社的档案里发现一份打字稿全文,上署有茨威格的亲笔签名。标题为《通向往昔之旅》,但被划掉了。1987年,事隔58年之后德国菲舍尔出版社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茨威格全集,第一次出版了这部篇幅并不算长的中篇小说。标题用了茨威格一度用过的《现实的抗拒》。这个标题,起不到夺人眼球、引人遐思的效果。这部作品就像一粒蒙上稍许灰尘的珍珠,在作者的诸多脍炙人口的杰作中等待时日。2008年这部中篇小说在法国出版了,采用了茨威格考虑过的标题《通向往昔之旅》,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畅销读物,法文本译者在序言中介绍了这个感伤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对作者的艺术才能大加赞扬,他写道:在《通向往昔之旅》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位奥地利作者钟爱的诸多元素:爱情(这当然)、激情、忠诚、世界大战的创伤。同样,我们还可以重温茨威格独特的技巧,他天才的心理描写,运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表达内心的折磨、想法和无意识的深渊的艺术。(李月敏译)也许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吧,随后在2010年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出版了以《通向往昔之旅》的书名的茨威格小说集,到2017年已经第三次再版。在这个版本的书背上刊登着这样一段文字,它简练和精彩地概括了这部作品的内容和深度:一种激烈的、被禁止的爱情。一种在大洋彼岸的职业上的机遇。随之是一次再度相逢。茨威格的《通向往昔之旅》使主人公路德维希面对的是往昔岁月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从茨威格遗稿中发现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小说在法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一部畅销书。茨威格对人的心理以出色的敏锐性在这个故事里展现了前进着的生活的残酷性和现实对我们心灵所能造成的伤害。
《通向往昔之旅》是茨威格小说创作中的一篇杰作,它写了一个婚外情、姐弟恋的故事;在不应爱的时候,他们相爱;在有可能相爱的时候却又不敢相爱。这是变化着的生活为他们设置的障碍,是变得残酷的现实(希特勒上台前夕)对他们的伤害。小说没有剧烈的戏剧性的冲突,但却有细致入微的心理上的条分缕析的描述和精神上细腻的描绘。故事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然而确实是入情入理的结局。
作为一个附言写得稍长了些,只是向读者简单介绍这篇小说的情况。但愿能激起读者对它的兴趣。
高中甫
2017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