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金定律:智慧泥板与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全球畅销书!来自古巴比伦的财富课,教你摆脱贫困,智慧管理财富,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
售價:HK$
52.8
《
全球的全球史:世界各地的研究与实践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88.0
《
学会思考 批判性思维 思辨与立场 学会提问
》
售價:HK$
86.9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HK$
76.8
《
香事渊略
》
售價:HK$
108.9
《
这就是山海经
》
售價:HK$
107.8
《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261.8
《
文明等级论与近代中国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实地考察了榆林地区修筑的明代长城,结合历史文献,梳理了明代榆林长城修筑的过程、变化及其在当时国家北方防御体系中的影响。同时,作者又穿插叙述了榆林地区明代长城的现状,曾经雄伟恢弘、功勋卓著的长城现状堪忧,不禁使人感慨:今天,长城的命运在何方?历史与当下的碰撞,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不可否认,长城的未来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
|
內容簡介: |
在1417世纪,世界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上,明代中国形成与其他文明的历史分途,明中期榆林长城的修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到今天,保存还是毁灭?长城的命运又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如何让长城免遭进一步的破坏,避免灭亡的命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
榆林长城修筑时间,大体与西方大航海时代发端的15世纪末16世纪初同时。正是在这一时期,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社会皆发生重大变化,在文明指向上呈现不同的历史选择。综合考量15世纪亚欧大陆文明轨迹,东、中、西之东亚文明、阿拉伯文明、西欧文明皆在该世纪末年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世界核心地区的核心变迁,引领与构建了世界近代潮流之初的趋向与格局。而榆林长城正处这一历史风潮,其蕴含的历史剧变,犹如山雨欲来,不仅被时人视为关系疆土边防、庙堂命运之大事件,而且从后世来看,也可视为关系历史转折、文明升替的关键点。
丛书简介:
《丝瓷之路博览》是一套普及丛书,试图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稳定可靠的古代中外关系史知识。
由于涉及形形色色的文化背景,故古代中外关系史可说是一个非常艰深的研究领域,成果不易为一般读者掌握和利用。但这又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领域。从浩瀚的大海直至无垠的沙漠,一代又一代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活剧。既有友好交往,又有诡诈博弈,时而风光旖旎,时而腥风血雨。数不清的人、事、物兴衰嬗递,前赴后继,可歌可泣,发人深省。毫无疑问,这些故事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本丛书是秉承《丝瓷之路》学刊理念而作。学刊将古代中外关系史领域划分为三大块:内陆欧亚史、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环太平洋史。欧亚大陆东端是太平洋,西端是地中海。地中海和中国之间既可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也可以通过草原之路往来。出于叙事的方便,本丛书没有分成相应的三个系列,但种种传奇仍以此为主线铺陈故事,追古述今。我们殷切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一起努力,让古代中外关系史的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
關於作者: |
赵现海,男,河南杞县人,1978年7月出生。19962005年,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先后获历史学学士、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2012年,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2007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现为副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
|
目錄:
|
第一章
14 世纪的文明分途与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节 长城的问号 7
第三节 长城区域史的提出 11
第二章
明代中国的内向转身
第一节 守在四夷 20
第二节 放弃西域 29
第三节 明初北疆长城的修筑 35
第四节 明前期蒙古势力进入河套 40
第三章
明前期榆林营堡纵深防御体系的初建
第一节 明初榆林军寨的分布 48
第二节 黄河沿岸依险型城堡 58
第三节 三边扼要型营堡 69
第四节 无定河依险型营堡的初建 85
第四章
土木之变后的搜套攻势防御与延绥设镇
第一节 明军的搜套 110
第二节 延绥镇的建立 115
第三节 无定河营堡的增筑 124
第五章
成化初年榆林营堡的改造与迁移
第一节 榆林营堡改造、迁移的规划 132
第二节 直插天际的清水营 136
第三节 向日葵掩映镇羌堡 143
第四节 控扼无定河、榆溪河的响水堡 149
第五节 据守快滩的镇靖堡 158
第六章
成化初年榆林依险型城堡的增筑
第一节 窟野河旁的神木堡 164
第二节 归德水旁的归德堡 175
第三节 芦河旁的威武堡、龙州城 180
第七章
大漠边城的崛起
第一节 延绥镇的北迁 188
第二节 榆林城的布局与现状 193
第三节 余子俊移建十三堡 211
第八章
搜套的困境
第一节 成化初年的搜套方案 226
第二节 搜套的曲折开展 232
第三节 明中期河套徙民耕守的不可行 236
第四节 明朝再次搁置河套 243
第九章
榆林长城立体防御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第一节 成化前期边墙方案的提出 248
第二节 榆林长城的多道边墙 254
第三节 成化以后榆林城堡的不断增筑 266
第四节 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276
结语 长城的意义、破坏与保护 285
|
內容試閱:
|
引子
朱熹云: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作为世界历史上修筑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工程,长城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体进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民族的进攻,促使北方民族不断西迁,从而影响整个亚欧大陆,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因此,长城是理解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的重要视角。
对于长城的研究,也应从世界史的视野出发,克服身在此山中的局限,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比,审视长城所反映的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揭示其对于中国历史道路的整体影响,以及所造成的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历史分途。
本书尝试从蒙古帝国瓦解的时代背景出发,审视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亚欧大陆各文明竞逐扩张之时,明代中国却在疆域政策上选择了背道而驰的保守、内敛立场,大规模修筑长城。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蒙古的军事威胁,却无法主动解决蒙古问题,反而长期加剧了北方社会的军事负担,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形成了与亚欧大陆其他文明的历史分途,由此可将明代中国称作明长城时代。
在明长城时代中,明中期榆林长城的修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大体与西欧开启大航海时代,开始世界扩张的同一时期,明朝在榆林修筑长城,引领了明中后期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历史潮流。而明朝的最终灭亡,也直接源于陕北地区的军民叛乱。本书从长城区域史视角出发,借助文献梳理与田野考察,审视围绕榆林长城修筑所形成的生态、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历史关联,尝试以之为个案,揭示明长城时代的深层驱动与深远影响。
长城不仅在中国本土长期获得广泛关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在近代中国屡遭外敌入侵的国难背景下,长城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精神图腾与国家象征。虽然长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拥有崇高的地位,但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却长期遭到侵蚀与破坏,损失惨重。保存还是毁灭,长城的命运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如何让长城免遭进一步的破坏,避免灭亡的命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本书结合考察所见,提出对长城整体保护的理念,期望能对未来的长城保护产生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