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HK$
85.8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HK$
74.8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HK$
105.6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全面介绍国外车联网与网联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的产业、技术和政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分析和研究车联网、网了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应用、业务需求、体系架构、数据交换和技术发展路径。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介绍车联网、网联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的产业、技术和政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分析和研究车联网、网了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应用、业务需求、数据交换、体系架构和技术发展路径,分析我国在车联网与网联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方略。
|
關於作者: |
中国移动研究院zi深研究员,现在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车联网、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研究,和国际运营商转型战略研究。1985年,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硕士,1994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博士,2005年,复旦大学挪威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任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技术与标准战略总监。
|
目錄:
|
目 录
第 一章 汽车与交通的网联化和智能化 1
11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1
12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的驱动力 2
121 汽车的发明 2
122 汽车的电子化 3
123 车联网汽车的网联化 5
124 汽车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7
125 车辆和交通数据信息的共享化 9
13 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 11
D二章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诊断系统 13
2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13
21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13
212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软件的标准化 AutoSAR 16
213汽车微控制器及典型芯片产品 18
214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应用 20
2141发动机管理系统 20
2142电子控制的自动变速器 21
2143制动防抱死系统 22
2144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22
5
2145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22
2146 纯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 23
22 汽车控制总线 24
221控制局域网 CAN总线 25
222 局部连接网络 LIN总线 27
223 汽车总线的发展趋势 车载以太网 28
2231 车载以太网标准 28
2232 时间敏感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9
2233 车载以太网的发展趋势 30
23 汽车诊断系统 32
231汽车诊断系统的工作原理 33
232汽车诊断通信协议 34
233车辆数据与车辆数据信息服务 36
2331车辆数据 36
2332 网联车载诊断终端 37
2333 车辆数据信息服务与产业生态 39
2334 网联车载诊断终端的发展 40
汽车网联化 43
第三章 车联网技术与定位导航 44
31 车联网体系架构及数据信息共享 44
311车联网体系架构 44
312 车辆与交通数据信息的共享 46
6
32 基于专yong短距离通信的V2X协同通信 47
321 专yong短距离通信DSRC技术 48
322 IEEE 80211p协议 49
323 IEEE 1609X协议 51
324 DSRC的应用和发展 52
33 蜂窝移动通信 53
331 2G3G蜂窝移动通信 54
332 4G蜂窝移动通信 55
333 5G蜂窝移动通信 55
334蜂窝-V2X(C-V2X)协同通信 57
3341 C-V2X协同通信标准的发展 57
3342 C-V2X协同通信网络架构 59
3343 C-V2X协同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60
34 卫星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 62
341 卫星定位系统 62
3411卫星定位的原理 63
3412 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情况 64
3413 地基增强系统及高精度卫星定位 65
342 惯性导航系统 66
3421 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66
3422 惯性导航系统与卫星的融合定位 67
第四章 车载终端与车载信息服务 71
7
41 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演进与发展 71
411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71
412 车载信息服务终端与应用 73
42 车载信息服务终端操作系统 75
421 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软件体系结构 75
422 WinCE车载操作系统 76
423 QNX的车载操作系统 78
424 阿里YunOS车载操作系统 81
425车载信息娱乐产业联盟GENIVI的操作系统 82
43整车厂主导的车载信息服务模式 87
431 汽车导航服务 88
432 信息娱乐服务 89
433 通信服务 90
434 上网服务 91
435 道路救援与紧急救援服务 93
44 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车载信息服务模式 95
45 基于智能手机的车载信息服务投影模式 98
451 Mirrorlink 99
452 苹果的CarPlay 100
453 谷歌的Android Auto 101
454 投影模式的比较 103
46 商业运输管理服务 104
8
第五章 网联驾驶与协作式智能交通 109
51 网联驾驶生态环境 109
52 网联驾驶体系架构 111
521 交通运行数据 112
522运输出行数据 114
523数据交换 115
53 网联驾驶应用 117
531 交通安全应用 117
5311 V2V交通安全应用 118
5312 V2I交通安全应用 121
532 交通管理应用 123
533 节能环保应用 126
534 道路管理应用 129
535 公交运输管理应用 130
536 商业运输管理应用 132
537 个人与车辆出行应用 134
54 各国网联驾驶和协作式智能交通应用与示范 136
541美国网联汽车应用与示范 136
5411美国网联汽车参考实现体系架构 136
5412安娜堡V2X网联汽车应用示范 137
542欧洲协作式智能交通应用与示范 139
5421协作式智能交通C-ITS协议架构 139
9
5422协作式智能交通应用与示范 140
543 日本智能交通和网联驾驶应用与示范 141
544智能交通和网联驾驶应用的发展趋势 142
汽车智能化 144
第六章 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 145
61 自动驾驶的分级与发展趋势 145
611自动驾驶的分级 145
612 自主式自动驾驶发展路线图 148
62 驾驶辅助及其功能 149
63 自动驾驶的演进路径与功能体系架构 151
631 自动驾驶的演进路径 151
632 汽车智能化技术对人类驾驶的替代 152
633 自动驾驶功能体系架构 153
634 自动驾驶决策子系统的功能 155
6341路径规划 156
6342 行为决策 156
6343 运动规划 158
6344 操作指令 160
6345控制执行 160
635 自动驾驶闭环控制系统 160
64 自动驾驶中的关键技术 162
第七章 视觉传感设备 166
10
71 车载传感设备的作用 166
72 摄像头传感器 169
721 车载摄像头的位置及功能 170
722 摄像头传感器典型产品 171
73 红外夜视摄像头传感器 173
731 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 174
732 主动红外成像技术 174
733 红外夜视摄像头的典型产品 175
74 视觉识别技术 176
741 Mobileye的单目视觉识别 176
7411 Mobileye的视觉处理芯片及研发历程 177
7412 Mobileye的驾驶辅助 178
742 图森科技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识别 178
743 中科慧眼的双目视觉检测 179
744 总结 181
第八章 车载雷达 184
81 车载毫米波雷达 185
811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 186
812车载毫米波雷达的位置及功能 187
813 毫米波雷达典型器件 189
8131 基于PCB板的毫米波天线 189
8132 毫米波收发模块微波集成电路 190
11
814 车载毫米波雷达系统典型产品 191
815 防碰撞测试评价标准 193
816 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技术发展趋势 194
82 车载超声波雷达 195
821 车载超声波雷达工作原理 196
822 车载超声波雷达的位置及功能 197
823 车载超声波雷达典型产品 198
83 车载激光雷达 201
831 车载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及分类 201
832 3D扇形扫描激光雷达典型产品 202
8321 3D扇形扫描激光雷达的位置及功能 202
8322 Ibeo 3D扇形扫描激光雷达 202
8323 Quanergy固态激光雷达 206
833 3D旋转式扫描激光雷达典型产品 208
8331 3D旋转式扫描激光雷达的功能 208
8332 Velodyne 3D旋转式扫描激光雷达 209
834 车载激光雷达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215
第九章 高精度地图及创建、制作和共享 218
91 高精度地图的作用与架构 219
911 高精度地图的作用 219
912 高精度地图的分层体系架构 220
913 类型1-永jiu静态数据 222
12
914 类型2-准静态数据 223
915 类型3-准动态数据 223
916 类型4-高度动态数据 224
92 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 224
921 基于SLAM技术的车辆环境感知地图创建 225
922 基于SLAM技术的高精度车辆定位 227
93 高精度静态地图的制作 227
931 静态地图数据采集生态环境 228
932 高精度地图数据更新 229
933 英伟达端到端高精度地图制作方案 230
934 Civil Maps实时高精度地图制作方案 231
94 高精度地图典型产品 232
941 谷歌街景地图 232
942 HERE 3D高精度地图 234
943 我国自动驾驶地图典型产品 235
9431 百度地图 235
9432 高德地图 236
9433 四维图新 237
95 动态地图数据更新与共享 238
951 准动态地图数据的采集与发布 238
952 高度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发布 241
953 Mobileye道路经验管理系统的地图数据采集与发布 242
13
954 博世道路特征的采集与发布 243
955 大陆集团准动态地图数据的采集与发布 245
956 HERE准动态地图数据的采集与发布 246
第十章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 249
101 人工智能的发展 249
101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249
1012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251
10121 专家系统 251
10122 机器学习系统 251
1013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252
102 人工神经网络与自动驾驶 253
10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与发展 253
10211 监督学习的神经网络 254
10212非监督学习与深度神经网络 255
1022人工神经网络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257
10221 环境识别和地图创建 257
10222深度学习与轨迹规划 257
1023 英伟达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深度神经网络训练 258
10231 路情数据采集 258
10232 深度神经网络训练 259
10233 驾驶场景仿真器 260
10234 英伟达人工智能汽车BB8 261
14
10235 打开神经网络黑箱 262
1024深度神经网络路情数据共享 263
103 增强学习与自动驾驶 266
1031 增强学习的原理及应用 266
1032 深度增强学习的自动驾驶决策应用 267
104贝叶斯网络与自动驾驶 269
1041 贝叶斯网络的原理及应用 269
1042贝叶斯网络的自动驾驶应用 270
105基于云端决策的联网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 272
产业发展与政策 276
第十一章 自动驾驶产业生态与产业发展 277
111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与产业生态 277
1111 新兴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277
1112 新兴的自动驾驶产业链 278
1113 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 280
112 车载计算平台与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281
1121 人工智能超算芯片 281
11211 图形处理单元(GPU)及典型产品 282
11212 可编程门阵列(FPGA) 284
11213 专yong集成电路(ASIC) 285
1122 英伟达的车载计算平台与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285
11221 英伟达的车载计算平台Drive PX 285
15
11222 人工智能汽车软件平台 AI CAR PLATFORM 287
11223 英伟达的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288
1123 英特尔的车载计算平台与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289
11231 英特尔的车载计算平台Intel Go 289
11232 Mobileye的自动驾驶软件能力 290
11233 英特尔的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291
113 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商的自动驾驶系统 291
1131 谷歌 L4 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 291
1131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291
11312 解决方案与发展历程 292
1132 百度 L4 与L3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294
1132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294
11322 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与发展历程 295
11323 L3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与发展历程 297
114 汽车集成商的自动驾驶系统 298
1141 德尔福的L4 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298
1141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298
11412 解决方案与发展历程 299
1142 博世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303
1142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303
11422 解决方案与发展历程 303
115 汽车制造商的自动驾驶系统 305
16
1151 奥迪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305
1151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305
11512 奥迪的车载计算平台zFAS 306
11513 解决方案与发展历程 310
1152 特斯拉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312
1152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312
11522 发展历程与自动驾驶交通事故 313
1153福特 L4 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 316
1153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316
11532 解决方案与发展历程 316
1154 通用的L2与L4 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319
1154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319
11542 L2自动驾驶系统与发展历程 319
11543 L4自动驾驶系统与发展历程 320
1155 丰田 L2 L3与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321
11551 市场定位和技术路径 321
11552 解决方案与发展历程 322
第十二章 国外产业发展政策 328
121 美国产业发展政策 329
1211美国网联驾驶与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政策 329
12111美国交通部与V2X网联汽车应用项目 329
12112 V2V 安全应用与V2V终端强制安装法规 330
17
1212 美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政策 331
12121 《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 332
12122 《自动驾驶系统指南:安全愿景20》 333
12123 美国十大自动驾驶测试场 335
122 欧洲产业发展政策 336
1221欧盟协作式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政策 336
1222 欧洲相关国家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政策 337
12221 德国 337
12222英国 338
12223 法国 338
12224 瑞典 338
123 日本产业发展政策 339
1231日本网联驾驶与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政策 339
1232 日本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政策 341
124 亚洲相关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343
1241韩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政策 343
1242新加坡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政策 343
第十三章 我国智能交通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 346
131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346
1311《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346
1312《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346
1313《推进互联网 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 347
18
1314《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348
1315《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348
132 我国相关标准化组织与标准化工作 349
1321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 349
1322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350
13221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351
13222 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 353
1323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354
1324 IMT-20205G推进组 354
1325 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 355
1326 公an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56
1327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356
13271 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总体架构 357
13272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357
13273 信息通信标准体系 358
13274 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体系 360
13275 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 362
13276 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 363
133 我国网联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的应用示范 364
1331 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示范工程 365
1332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 365
1333 重庆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i-VISTA) 367
19
1334 北京河北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 370
134 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面临的主要挑战 370
1341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的挑战 370
1342 我国汽车行业研发投入不足 371
135 我国的产业发展机遇与应对方略 373
1351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规划车联网与网联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 373
1352 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标准化工作 374
1353 加大车联网与网联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研发投入 374
1354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政策协同和项目运作机制 3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