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 卧榻之侧:赵匡胤、李煜和他们的时代 》 售價:HK$ 87.9 ![]()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售價:HK$ 41.8 |
| 編輯推薦: |
|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研究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自己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反过来又是如何受到他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影响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涵盖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说服、服从、从众、认知失调、自我归因、条件作用、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言语交流等,甚至包括阈下影响。
当你真正读懂这本书,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时,那么你在改变他人或者社会时可能变得更加有影响力;另外当你遇到一些负面的从众、屈服和服从压力(比如传销或邪教宣传)时,应用书中的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抵制这些压力。 |
| 內容簡介: |
|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中译本修订版)是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有着三十多年的酝酿过程。*初的灵感来自津巴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态度改变原理讨论课,后来在在津巴多教授的研究生李罗斯、朱迪罗丁和埃比埃布森(现在都已成为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协助下,先后出了两个版次的《态度影响与行为改变》。之后在1991年与司法心理学家利佩教授合作,增加了社会影响在司法、健康与幸福服务中的应用内容。本书出版后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认可,成为研究社会影响过程必备的参考书目。同时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本书包括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 说服,顺从,从众,认知失调和自我归因,条件反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言语沟通,甚至阈下影响。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中译本修订版)是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有着三十多年的酝酿过程。*初的灵感来自津巴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态度改变原理讨论课,后来在在津巴多教授的研究生李罗斯、朱迪罗丁和埃比埃布森(现在都已成为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协助下,先后出了两个版次的《态度影响与行为改变》。之后在1991年与司法心理学家利佩教授合作,增加了社会影响在司法、健康与幸福服务中的应用内容。本书出版后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认可,成为研究社会影响过程必备的参考书目。同时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 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本书包括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 说服,顺从,从众,认知失调和自我归因,条件反射,社会学习,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言语沟通,甚至阈下影响。 此次我们对《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的中译本进行了修订,重新设计了封面和版式,调整了字号和行距,让整本书看起来更为舒朗和美观,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我们修改了中译本中一些翻译痕迹过重的句子,以适合的中文行文风格来表述。此外,我们还更正了中译本中出现的一些错漏之处,使之更加忠实于原文。 本书既可作为社会心理学专业高年级及研究人员的教材和参考用书,同时,因其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写作风格,更因其主题鲜明、 广泛的实践特点,所以也适用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新闻、 外交、管理、市场营销、文化、宣传等工作的人,还包括所有关注自己和社会的人。正如*作者津巴多教授所言,当你真正读懂这本书,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时,那么你在改变他人或者社会时可能变得更加有影响力;另外当你遇到一些负面的从众、屈服和服从压力(比如传销或邪教宣传)时,应用书中的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抵制这些压力。 |
| 關於作者: |
|
[美]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
津巴多教授是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前主席,科学协会主席委员会(CSS P ) 前主席,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长达50年,以斯坦福监狱实验闻名于世,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津巴多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硕果累累,发表了350多篇专业论文和通俗文章,出版了50多部著作,荣获美国心理学协会颁发的西尔格德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 [美] 迈克尔利佩(Michael R. Leippe) 利佩教授现为美国约翰杰司法学院(John Jay College)心理学系教授。利佩教授是实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研究方向是各种领域里的社会影响和态度改变,尤其对司法心理学中的目击者回忆的精确性、暗示性、可信度和记忆报告有特别的研究。他多次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是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美国司法心理学学会和实验社会心理学学会的会员。 |
| 目錄: |
|
译丛新序IX
译丛序XII 主编序XIII 作者序(中文版序)XVII 作者序(英文版序)XIX 前 言XXI 第 1 章 充满影响力的世界 1 社会影响的过程和情境2 关于影响来自名人堂(恶人谷)的故事4 人际影响:皈依和个人接触4 沟通与说服:山姆,再说一遍11 大众传媒的影响:烟草及广告19 影响的ABC:态度(Attitudes)、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s)27 态度系统29 一个正在组织化的主题:以变促变30 以态度为中心的其他主题31 社会心理学视角32 各章概要34 小 结35 问题与练习37 第 2 章 影响行为:直接途径 38 行为得以强化时的学习39 工具性学习与列联强化40 社会学习理论41 侵犯行为的模仿45 榜样的阴与阳47 认可与不认可:社会奖赏的力量49 从众:保全面子与赢得体面,获得知识51 从众的成因53 从众:好事还是坏事60 服从:权威下的行为61 米尔格拉姆的脚本:如果希特勒叫你电击陌生人,你会服从吗61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解释异常的行为65 按下不服从的退出按钮70 膝跳反射心理:由启发法形成的影响71 互惠规则72 承诺规则75 起点:当内部改变源于外部影响 79 小 结80 问题与练习82 第 3 章 行为影响态度:因做而信 83 归因与自我归因85 归因理论85 自我知觉与自我归因91 自我说服与角色扮演96 世界是舞台,我们是演员97 再论自我说服:电视是否施加了影响100 自我辩解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102 影响认知失调大小的因素104 认知失调与理由不足效应:越少越好105 减小认知失调的模式112 认知失调与不道德的商业决策115 认知失调、自我归因以及自我肯定:相似性与独特性116 过度合理化117 不同过程的相似性118 自尊的确认118 结 论118 小 结119 问题与练习121 第 4 章 说服改变态度:请相信我 122 寻求影响:社会比较过程124 相关特征的相似125 观点的相似126 相异性作为比较的基础 127 成为影响的对象:说服诉求128 说服过程的阶段129 最初和最后的阶段130 呈现与曝光131 观念的过滤132 媒体观点的管理133 注 意135 屏 蔽137 接受和屏蔽139 理 解140 接受:最大的障碍142 认知反应:有意义的思考142 接受的捷径:使用启发法而不是系统分析145 电视播送的形象150 系统加工的客观性和偏差154 通往持久说服的暂时障碍 155 小 结156 问题与练习158 第 5 章 长久说服:态度改变的持续和行为结果 159 播撒保持的种子:确立强烈、明确且极端的态度161 适度的曝光161 复杂信息的重复167 保持:让说服经得起时间考验170 再说一次,反复而更强烈地170 系统分析:主动的头脑产生持久的态度172 态度:自发的从属者173 首因与近因:我第一还是第二177 将态度转化为行为:最终的说服178 超越态度的情境力量178 当态度屈从于行为:一致性的条件182 对说服的奖赏来之不易187 小 结188 问题与练习190 第 6 章 影响的拒与受:说服的阴阳面 191 顽固的头脑:抵制和选择性遵从192 结构的效力:坚定性的认知基础193 卷入状态:抵制说服和接纳说服的动机基础197 克服抵制:解放极权主义的自我205 正视(可解释性)的作用206 唱反调的人是无罪的206 问题指向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即使自相矛盾209 让被说服者产生共鸣211 另一个极端:说服是轻而易举的事213 缺乏抵制:相关的案例213 形成抵制的能力216 引导压力转向有利的方向220 偏见:一种致命的态度221 从现在来看221 从历史来看221 社会心理学对偏见的关注222 偏见态度的起源223 最后提示:做一个开放而不人云亦云的人226 小 结228 问题与练习230 第 7 章 影响、觉察与无意识:潜移默化的改变 231 对影响的觉察与意识234 觉察、联想与情绪235 觉察和更高层次的心理过程241 向自动化转变244 非言语(且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信息246 观看:通过声音和表情形成印象249 情感与谎言的视觉与听觉255 说服与非言语沟通260 非言语行为的自我知觉:我点头了,因此我是同意的261 阈下刺激:难以察觉的影响262 利用阈下视觉改变心理的可能性264 阈下音频信息与嵌入式书面信息:不太可能的影响268 影响的伦理道德觉察之外和觉察以内271 觉察与意识:结束语273 小 结274 问题与练习275 第 8 章 影响与司法制度:艰难的历程 277 抗辩模式:竞争性说服能确保法律公正吗279 公正与偏见:一个权衡的问题280 抗辩制中十分微妙的社会心理281 警察局:证据搜集284 目击者的证词:我亲眼所见284 什么是朋友之间的小小坦白290 法庭:说服的战场294 审判中的出庭辩护律师295 鉴别证人300 合 议 庭304 大多数情况下的多数决定原则 305 少数派偶然的力量309 本不应产生影响的事物确实发挥了影响311 结束语:心理学与法律314 小 结314 问题与练习316 第 9 章 健康与幸福服务中的社会影响 317 亲环境影响:说服能保护地球吗318 环境态度:行为链中的薄弱环节319 增强动机:收益高于成本的亲环境行为321 增加显著性:将亲环境行为牢记于心323 从个人习惯到全球性的污染:普遍的差距325 健康的促进327 大众说服:公众有知识就更健康吗 328 医嘱:为什么病人不按医嘱行事339 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学途径344 任何名义的治疗都是一种影响345 作为说服性沟通的治疗346 认知-行为治疗与归因治疗:思考并且竭尽全力 346 认知失调与治疗:承诺、选择与努力350 社会影响,美好生活和你的未来353 小 结353 问题与练习355 附 录 A 研究与实验方法 357 附 录 B 态度及其成分的测量 370 参考文献 378 |
| 內容試閱: |
|
我非常高兴地得知中国读者有机会阅读《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一书的中文译本。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和发行,对我而言有三重意义:首先,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和佛教一直就在为中国人提供欣赏自己生活的指导,这些古老的智慧与心理学的智慧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它们都试图更好地了解人性,从而帮助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潜能。不过据我所知,传统的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我猜测,这一发展的延迟可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因为传统的心理学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的则是集体、家庭和社会对个体行动的决定性作用。这就与传统心理学的个人主义倾向形成抵触。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兴起使得我们更关注个体及其所属的群体在各种社会情境中是如何行动的这些情境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背景。此外,社会心理学家也开始讨论创造、维持和赋予情境合法性的社会系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现代社会心理学家,包括本书的作者都在试图通过研究各种社会力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系统如何影响社会情境,而情境又如何与个体相互影响,进而创造出结合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思维范式的新社会心理学。
本书中文版出版的第二重意义是,该书涉及的观念和研究可能对当前日益变化的中国社会具有应用的价值。世界上还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着如此剧烈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的改变。随着中国逐渐地成为世界工业、商务、金融和政治中心,变化恐怕会成为中国甚至世界人民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所知的中国人所体会到的变化可能包括从农村到大城市的迁徙、家庭结构的改变、工作方式的调整、教育体制的革新,甚至文化价值体系的突变等等。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还通过互联网、电影和流行音乐形成了一个新的全球社会,他们的生活与几十年前他们的长辈所能体验到的生活可能有天壤之别。我可以大 胆地说,中国就意味着变化(China is change)。 伴随这些社会巨变的是沟通方式的革命。在人与人之间,在普通人与掌握着各种资源的人之间,沟通和影响尤为重要。为了社会、家庭、公司、团队等各种群体的利益,我们就应该在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上朝着某个方向改变。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它能使你明白,你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反过来你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统性的社会力量所影响的。了解社会影响的过程,起码会对你产生两种影响:第一,这一知识会使你在希望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时,变得更有影响力;第二,这一知识也能帮助你抵制你不需要的从众、服从和盲从的压力。 本书中文版出版的第三重意义是,下一代中国的心理学家在了解西方心理学有关态度改变和社会影响的工作之后,能够从事新的研究,提出新的理论来改进和提高这一令人痴迷的研究领域。它的根本问题就是要研究人性是如何受社会条件影响的。中国人的智慧应该能在这一最古老而又年轻的问题上有所作为,我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欣赏到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我很高兴应我的朋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彭凯平教授的邀请,为本书的中 文版作序。特此序之。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