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中亚史》,一部通中亚“古今之变”之史。 《中亚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区及与它们有关的地区。中亚史著述一直存在史料多的地方多写、史料少的地方少写或不写的状况,本书作者以扎实的文献基础,综合了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编定性,以章定范围,以节定内容”,使我们对中亚史有整体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参考价值。本书作者蓝琪师从历史学家项英杰先生治中亚史,成果丰硕,曾出版多部与有关中亚史的有影响力的论著与译著。
|
內容簡介: |
《中亚史》第二卷论述了中亚地区7 世纪中叶至10 世纪末期的历史。在这三百多年中,中亚经历了倭玛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阿拉伯人、唐代中国人、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和萨曼王朝的波斯人的统治;与此同时,在中亚东部地区建立过统治的还有吐蕃、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游牧民。从内容来看,本卷属于世界历史分期中的中世纪史范畴,是中亚封建制度的创建时期;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亚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兴起阶段。本书分“群雄逐鹿”、“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中亚”、“波斯王朝”三编。第一编从阿拉伯人灭亡萨珊波斯帝国、占领中亚呼罗珊地区的651 年起,到倭玛亚王朝在中亚统治结束的750 年止;第二编从阿拔斯王朝兴起的750 年起,到塔希尔从阿拔斯王朝独立出来的821 年止;第三编从821 年塔希尔王朝的建立起,到萨曼王朝灭亡的999 年止。
|
關於作者: |
蓝琪,女,1948年生,湖北安陆人,1983年师从项英杰先生研究中亚史,1986年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在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任教,二级教授,2015年8月退休。主要从事中亚史、突厥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主要专著:《称雄于中亚的游牧民族》、《16—19世纪中亚各国与俄国关系论述》、《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译著:《草原帝国》、《治国策》、《中亚文明史》第五卷等。
|
目錄:
|
第一编 群雄逐鹿(651—750)
第一章 外来势力 3
第一节 阿拉伯人的东征 3
第二节 唐朝的西进 13
第三节 吐蕃的北上 18
第二章 本地政权 26
第一节 西突厥两厢汗国 26
第二节 突骑施汗国 32
第三节 昭武城邦国家 41
第三章 逐鹿中亚 49
第一节 吐火罗斯坦 49
第二节 河中地区和花剌子模 57
第三节 锡尔河以北、以东地区 67
第四章 政治统治 78
第一节 唐朝的都护府统治 78
第二节 倭玛亚王朝的总督统治 86
第五章 社会经济 96
第一节 早期封建关系 96
第二节 经济 103
第六章 宗教与文化 110
第一节 宗教 110
第二节 文化 116
第二编 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中亚
第一章 阿拔斯王朝、葛逻禄、吐蕃和回鹘 121
第一节 阿拔斯王朝 121
第二节 葛逻禄人及葛逻禄汗国 129
第三节 吐蕃 137
第四节 回鹘 145
第二章 政治与经济 152
第一节 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152
第二节 吐蕃和葛逻禄的统治 159
第三节 社会经济 165
第三章 宗教与文化 174
第一节 宗教 174
第二节 文化 180
第四章 对外关系 187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与唐朝的关系 187
第二节 昭武国家与唐朝的关系 194
第五章 阿拔斯王朝在中亚统治的终结 200
第一节 反抗阿拔斯王朝的起义 200
第二节 阿拔斯王朝在中亚统治的终结 207
第三编 波斯王朝(821—999)
第一章 波斯王朝 215
第一节 塔希尔王朝 215
第二节 萨法尔王朝 224
第三节 萨曼家族 233
第四节 萨曼王朝 239
第二章 兼并战争 251
第一节 萨法尔王朝的兼并战争 251
第二节 萨曼王朝兼并锡尔河以北草原的战争 258
第三节 萨曼王朝统一呼罗珊和塔巴里斯坦的
战争 265
第四节 萨曼王朝在吐火罗斯坦和锡斯坦的战争 270
第三章 政治统治 275
第一节 塔希尔王朝和萨法尔王朝 275
第二节 萨曼王朝 282
第三节 萨曼王朝的军队和司法 289
第四章 社会经济 295
第一节 土地与税收 295
第二节 灌溉与农业 300
第三节 手工业和城市 309
第四节 贸易 318
第五节 货币 325
第五章 宗教与文化 330
第一节 宗教 330
第二节 文化 336
第六章 对外关系 346
第一节 波斯王朝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346
第二节 萨曼王朝与中国的关系 352
第七章 波斯王朝在中亚的历史地位 357
第一节 波斯王朝在中亚的历史地位 357
第二节 塔吉克民族的形成 365
附录一:世系表 371
附录二:地图 375
参考书目 380
中外译名对照 387
|
內容試閱:
|
第二卷 序
《中亚史》第二卷论述了中亚地区7 世纪中叶至10 世纪末期的历史。在这三百多年中,中亚经历了倭玛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阿拉伯人、唐代中国人、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和萨曼王朝的波斯人的统治;与此同时,在中亚东部地区建立过统治的还有吐蕃、突骑施和葛逻禄等游牧民。从内容来看,本卷属于世界历史分期中的中世纪史范畴,是中亚封建制度的创建时期;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亚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兴起阶段。
《中亚史》第二卷分“群雄逐鹿”、“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中亚”、“波斯王朝”三编。第一编从阿拉伯人灭亡萨珊波斯帝国、占领中亚呼罗珊地区的651 年起,到倭玛亚王朝在中亚统治结束的750 年止;第二编从阿拔斯王朝兴起的750 年起,到塔希尔从阿拔斯王朝独立出来的821 年止;第三编从821 年塔希尔王朝的建立起,到萨曼王朝灭亡的999 年止。
在第一编“群雄逐鹿”中,作者论述了倭玛亚王朝阿拉伯人以吐火罗斯坦为基地,步步为营,最终夺取中国唐朝在中亚的属地,探讨了唐代中国人和倭玛亚阿拉伯人在中亚的统治特征。作者指出,唐朝在中亚建立的军政合一的都护府制有力地执行了唐朝的政令,完成了管理中亚、维护和平的历史使命;倭玛亚王朝的统治具有以武力为基础,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掠夺性质,因此真正有效的行政机构没有建立起来。
本编论述了中亚地区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以及奴隶占有关系向封建关系过渡的历史。作者指出,7 世纪,中亚土地贵族(德赫干)和自由农民、手工业者构成了社会的两大主要阶级,在此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依附于德赫干的农民(卡季瓦尔)出现,大德赫干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了武装—亲兵。在此过程中,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到来促进了封建因素的发展。
本编还论述了这一时期中亚的宗教状况。文中指出,7 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和萨满教)并存,各宗教之间虽然存在着冲突,但大体上能够和平相处;8 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亚,然而,直到倭玛亚王朝被推翻之时,伊斯兰教在呼罗珊以外的中亚地区并未获得成功。
在第二编“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中亚”中,作者论述了阿拔斯王朝在中亚的统治。指出,阿拔斯王朝继承了倭玛亚王朝的传统,以呼罗珊为基地统治着中亚地区,河中地区和花剌子模绿洲的长官由呼罗珊总督派遣,隶属于呼罗珊总督。由于波斯和中亚地区贵族和人民在阿拔斯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阿拔斯王朝吸收了中亚地区贵族参与了地方政权的统治。作者指出,中亚说东伊朗语的居民在与突厥人共同抵抗阿拉伯入侵的过程中开始了早期的突厥化过程。
本编论述了阿拔斯王朝统治下,中亚封地的发展和大地产的形成过程,作者指出,中亚大地产的发展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一些大地主竟然占有城市市区1/4 面积的土地;随着新兴大地主的形成,德赫干阶层的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在 7—8 世纪,德赫干掌握了城市国家的政权,中亚城邦国家实际上是以德赫干为首的贵族统治;倭玛亚王朝时期,呼罗珊总督以扶持中亚贵族维系着统治,因此,德赫干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阿拔斯王朝时期,新兴地主的产生和统治者对德赫干贵族集团的打击,导致德赫干的地位开始下降;直到9 世纪后期(波斯王朝时期),德赫干势力才逐渐恢复。
本编论述了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取得全面胜利的过程。作者指出,阿拔斯王朝时期,中亚地区开始了以祆教为中心的多元宗教向以伊斯兰教为主的一元宗教的转变。与此同时,中亚在阿拔斯王朝发起的文化运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中亚地区通过阿拔斯哈里发的翻译运动获得了丰富的希腊、罗马和印度的文化、科学成就,促进了中亚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极大繁荣。
在第三编“波斯王朝”中,作者论述了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和萨曼王朝三个波斯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指出,塔希尔和萨法尔王朝在中亚的统治是以武力为基础,以征税方式实现的;萨曼王朝在中亚建立起以萨曼王为中心的君主集权制,这一体系既是对古代萨珊波斯王朝的政治体制的继承,又吸收了阿拉伯帝国政权的一些因素。
本编还论述了波斯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在呼罗珊和河中地区向纵深发展的状况。作者指出,9 世纪中叶以后,中亚大部分地区居民已经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认同”成为呼罗珊和河中地区居民最主要的认同;与此同时,伊斯兰教在锡尔河流域和阿富汗地区的传播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而,直到10 世纪,在阿姆河上游和阿富汗巴米延地区等中亚边缘地带,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仍然存在。
在本编中,作者特别强调了波斯王朝对中亚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指出,波斯三个王朝统治的最大功绩反映在文化方面。第一,波斯王朝的君主们为了恢复民族自信心而积极推行波斯文化,歌颂古代波斯帝王和英雄们开疆辟土的丰功伟绩,这些文化活动唤起了当地居民的民族情感;第二,为了给王朝增添光彩和荣誉,波斯王朝的君主们兴建图书馆,搜集古代和当代书籍,大量延揽学者、文人及艺术家,资助和扶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学者和文人等有志之士纷纷效力于这些王朝;第三,古波斯文化在吸收伊斯兰文化的基础上焕发生机,一种新型的波斯—伊斯兰文化逐渐形成。
波斯—伊斯兰文化是中世纪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作者指出,塔希尔王朝是波斯—伊斯兰文化诞生的起点;萨法尔王朝对波斯—伊斯兰文化的诞生起到了催化作用;萨曼王朝是波斯—伊斯兰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波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中亚本土文化也融入到波斯—伊斯兰文化之中。
最后,本编对三个波斯王朝在中亚的统治做了评价。作者指出:波斯三个王朝的建立使中亚的政治地位上升。在独立王朝建立以前,中亚地区是阿拉伯帝国东部的边缘地区。尽管阿拔斯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使阿拉伯帝国东部地区的地位有所上升,然而,与阿拔斯王朝统治中心两河流域相比,东部地区无论在政治还是在经济方面的发展仍然落后于西部,更不用说帝国边缘的锡斯坦、河中地区和阿富汗。在波斯王朝统治时期,呼罗珊、锡斯坦和河中地区分别成为王朝的统治中心,有利于这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999 年,萨曼王朝被突厥政权喀喇汗王朝灭亡,突厥人重新登上中亚的历史舞台,波斯人在中亚地区的统治结束了。
《中亚史》第二卷的分工:第一、二编(贵州大学赵永伦教授),第三编(贵州师范大学蓝琪教授)。
蓝 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