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通过本书可更加深刻地理解以贵族为代表的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历史意义)
》
售價:HK$
96.8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售價:HK$
65.8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HK$
316.8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HK$
96.8
《
思想会·诺曼底1944: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
售價:HK$
196.9
|
編輯推薦: |
40多位长征亲历者以手抄稿本原始呈现中国共产党历*早、*直接、*真实的红军长征回忆录生动再现和还原长征路上一段段难忘细节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传世的*原始的长征记录之一,对研究长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是40多位长征的直接参与者在长征胜利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亲自撰写的回忆录,记录了中央红军转战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整个过程。叙事生动,真实感强,是记录红军长征事迹*可信的*手资料。
|
關於作者: |
董必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
目錄:
|
出版说明
红军最早的原生态历史文本
关于编辑的经过
二万五千里目录
出发前
出发的前夜
暂别了!江西苏区的弟兄
珍重
离开老家的一天
别
突围的第一仗
第六个夜晚
追
胜利后的一幕
夜行军
夜行军的一幕
聂都游击队的记述
泥菩萨
大王山上行路难
终于占领了
没有到敌人呀!
彭军团长炮攻大来圩
占领宜章城
干事去
粤汉路旁
由临武至道州
休矣飞机
从两河口到马蹄街
烧死了两匹马
道州城的一瞥
苗子的神话
紧急渡湘水
在重围中
最后的一道封锁线
广西傜民
老山界
放火者
一个手榴弹打坍了一营敌人
渡乌江
红四师强渡乌江的故事
遵义日记
我失连络
向赤水前进
病员的话
娄山关前后
遵义追击
一天
扩大红军
残酷的轰炸
茅台酒
三村遵义
南渡乌江
夺取定番城
北磐江
禁忌的一天
长征中九军团支队的段片
五一的前后
由金沙江到大渡河
从金沙江到大渡河
小茅屋
渡金沙江
一个人带一根绳
从西昌坝子到安顺场
十七个
泸沽到大渡河
一个忠实的革命猓猓
铁丝沟战斗
真是蛮子!
飞夺泸定桥
抢芦定桥的经过
抱桐岗的一夜
回占宝兴
大雨滂沱中
卓克基土司宫
芦花运粮
番地打鼓的生活断片
还不算空手
吃冰琪林
瓦布梁子
波罗子
波罗子
松蕃的西北
绝食的一天
从毛儿盖到班佑
通过草地
番民生活鳞片
俘掳兵的一束话
突破天险拉子口
榜罗镇
过单家集
不识相
长征中走在最后头的一个师
艰苦奋斗的红五军团
艰苦奋斗的五军团
铁屁股
长征中卫生教育和医疗工作
女英雄
医院生活
长征歌
红军八川歌
打骑兵歌
两大主力会合唱
再占遵义歌
凯旋歌
渡金沙江胜利歌
战斗鼓动曲
提高红军纪律歌
到陕北去
乌江战斗中的英雄
安顺场战斗的英雄
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
红这第一军团长征中所经之民族区域
红军第一军团长征所处环境一览表
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名山著水关隘封锁线表
作者简介
关于《二万五千里》誉清稿本形成和流传情况的几点说明
|
內容試閱:
|
红军长征最早的原生态历史文本
石仲泉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为了向国内外宣传红军铁流奔驰半个中国的长征奇迹,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等向参加长征的全体同志发出号召,征集长征回忆录。红军将士,包括中央领导、军委领导积极响应,纷纷撰写,在两个月时间内就征集到200多份稿件,达50多万字。经过编选统稿,至1937年2月选定了这部包括109篇文章、10首长征歌曲,以及英雄榜、长征里程表在内的《二万五千里》书稿。随后,又组织誊清复写、修改润饰,装订成若干本。其中一部转至上海准备出版。后因全面抗战爆发等关系,未能面世。新中国成立后,受托保管这部手抄本的谢澹如先生去世,其家属在1962年将该稿本转交给了上海鲁迅纪念馆。本书便是根据鲁迅纪念馆保存的稿本首次印行的。近80年故去,我很有幸拜读到这部长征回忆录手抄稿本。不读不知道,一读极为兴奋、极感震撼、极觉珍贵。因为我在2003年至2005年间,大体走完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也在10年前出版了《长征行》,对这部手抄稿本记述长征走过的路线、经历的战斗、发生的事情、涉及的人物等,都比较熟悉。这次看手抄稿本,有如重走长征路,又将我带回到十多年前长征行的那些日子,既深感真切,又倍觉亲切。不仅温故,更有知新,不少事是过去我知之不多或未曾与闻的,还使我对有些问题得到释疑解惑。应当说,在践行长征、研究长征的那些日子里,我还是看了不少长征资料的,但读了这部手抄稿本,感到这是所有长征书籍中极其珍贵的善本。(一) 原始原创几十年来,已出版的长征书籍包括画册、影集在内达数百、乃至上千种之多。但这部《二万五千里》,既是最早的长征回忆录,也是编辑好的第一本长征书。该书最后有篇关于这部手抄稿本成书和流传的几点说明,认为它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最直接、最真实的红军长征回忆录。在我看来,不算溢美之词。这三个最完全符合实际。最早不必说了,其他任何关于回忆长征的书都在它之后。最直接,因为40多位作者都是长征的亲历者,讲的是自己所行、所见、所闻、所言之事,难道还有比此更直接的吗?当然不可能。最真实,除了编辑的文字润饰外,它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完全是原汁原味、原始原创。当然,既然是原始的,也会有某种难以避免的粗造性、不完全性等疵瑕,但它具有的鲜活性、质朴性、天然性,却是其他长征读物没有的。犹如未经雕琢的天然璞玉,这种原始美在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时下,会令人爱不释手。尽管有的篇章,过去正式出版、发表过,但以手抄稿本的原始性展现在面前,仍然有新鲜感。这就是原生态历史文本的魅力。(二) 稀缺稀见1937年2月编选的《二万五千里》,除送出一部到上海准备出版外,在延安保存的本子于1942年11月改名《红军长征记》曾少量出版。新中国成立后,该书在1955年作了若干修改,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首次面世。后来流传较广的一些长征回忆录和各种长征书籍,都是以这个本子为基础而编辑出版的。因此,原始的、未经修改的《二万五千里》中的许多文章和未被收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中的文章,就成为稀缺稀见之文了。像董必武的《从毛儿盖到班佑》、李富春的《暂别了!江西苏区的弟兄》、谭政的《突围的第一仗》、熊伯涛的《茅台酒》、徐特立的《医院生活》、谢觉哉的《卓克基土司宫》、李一氓的《从金沙江到大渡河》、莫休的《大雨滂沱中两河口的欢迎会》、童小鹏的《残酷的轰炸》等,我在看到这个手抄稿本前未曾读到过。这里,另举几篇文章为例说明之。一篇为张爱萍的文章。张爱萍在长征时任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在这部手抄稿本中收入了他的10篇文章,是该书最多的作者之一。他写的《彭军团长炮攻大来圩》,讲的是红三军团第四师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事。从汝城至宜章这段路我作过考察,但没有听说彭老总亲自指挥架炮攻打敌人的事。张文写道:为了攻下大来圩敌军堡垒,我们团的炮架远了,连发几炮都没有打中。彭军团长来到前线,一个半旧的牙刷插在皮包外面,半新不旧的军用皮包挂在左肩下,右肩下还挂着望远镜,背上背着一个半旧的斗篷。彭军团长急促地走到炮兵的阵地,瞄准一看,真是不中用!偏差这样大,还打的中吗?要他们准备好。彭军团长一面弄着炮,一面命令十一团首长一打中就冲!轰!正中在敌堡的角下。轰!轰!轰!炮声连发起来了。冲呀!冲!彭军团长高高举起他那快破了的红军帽子在空中不停地挥舞着大喊起来了。前进!都前进!消灭它干净!这样地具体描写彭老总亲临前线架炮、指挥打炮的史实,在回忆录中还不多见。对我来说,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篇。像这样具有唯一性的稀缺稀见品,在本书中还相当不少。另一篇是冯文彬的《从西昌坝子到安顺场》。冯文彬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随先头部队打前站。经过彝族区,他是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盟誓,结义金兰之交的红军方面第一见证人;到大渡河边安顺场又见证了朱总司令善于做群众工作,亲自炒猪肚子的情景。冯文写道:一船一船地在渡着,朱总司令来了。和蔼可爱的我们的领袖朱总司令,见了我们与战士,总是笑咪咪地谈问着:抢渡的经过与现在渡河的情形,每次渡河的时间与快慢。他看见船夫坐在休息,也坐下去同船夫交谈。他很通俗地用着四川话询问当地的情况。他对这些船夫说:刘文辉的刘家军是保护大地主、土豪劣绅的。他们是要剥削压迫我们穷人的。我们穷人很多,一百个人里面有九十九个是穷人,只有个把是有钱的人。只要我们穷人团结起来,是能够有力量把他们这些混账王八蛋打倒的。他句句说的船夫点头称是,更加愤恨刘家军阀。谈了之后,我们一同到房子里坐着。总司令又说:这些水手很好,大家努力宣传,动员几个当红军放在工兵连,将来在四川活动会有用处的。时间已到中午,特务员进来说:今天政治部打土豪,杀了几头猪分给了群众,给我们送来一个猪肚猪肝。怎样弄中饭吃?总司令马上回答:你把猪肚切好,我来炒。不到一刻钟,总司令把猪肚炒好了。大家一面吃着总司令炒的猪肚子,一面在谈笑着猪肚子炒得好。总司令说:我很会炒猪肚子的,以后你们有猪肚子,准备点辣椒,我再来帮你们炒吧!讲述朱总司令走长征的文章,我见到的不多。这样生动鲜活的一篇,绝对是稀缺稀见之文。还有篇李治的《长征中卫生教育和医疗工作》,也属于缺稀见之文。作者是干部休养连的医生。他在该文中对这方面的情况作了初步总结,讲的不少情况过去不甚了解。比如,长征中的女干部,过去一些文章说的比较笼统,该文介绍得比较具体。该文写道:在中央苏区出发时,原调有30多个女干部,最大一部分是送在总卫生部。几个有病的养病,4个有身孕的在那里休养。做工作的约20人。经过体格检查,有的被留下了,真正随军出发的不到30个女子。病的很厉害的女同志在长征中锻炼了一下,反而健康起来了。4个怀孕的女同志都是在旅途中生产,产后一晚半日就要行军,应有的休养和调理是得不到的。特别是一个女同志在藏区下打鼓村生小孩,那时连青棵麦也不够吃,偶然分得一点羊肉,此外没有什么营养可说了。产后将息了几天,经过草地,她也平安地到达了班佑。做工作的女同志,绝大多数是自背行李,包裹一卸,马上就去做群众工作,同男子一样。有两个女同志真是步行二万五千里,连一下子马也没有骑过。还有一个女同志,有马也骑的很少,扛担架,扶病人,在紧急时把病人背上山去,她都出过异常的力!这些情况,对我来说,过去未听说过,看了该文才知道。(三) 情节细节手抄稿本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许多回忆文章有生动的情节和具体的细节。上述张文也算情节生动的,这里再举两例。比如,红军穿的草鞋,过去我一直以为是我们湖北农村完全用稻草搓的细绳打成像凉鞋样式的鞋子。看过董老写的《出发前》后才知道我理解的不对。董老也是湖北佬,担心误解,专门作了个注,写道:中央苏区所谓草鞋,不是用草编成的,完全没有草的痕迹,布底,针线缉得很密,鞋前面有三个或五个布做耳子,后跟也是布做的,样式如草鞋有耳,实际上不全用一根草,但名子仍叫做草鞋。如果不是董老这样专门作注,像我这样望文生义者可能不少。再如,李富春对夜行军的介绍。他写道:如果是没有月亮的天气,而在敌人离我们不太近时,我们总是打火把夜行军的。在部队中做火把是一天一天的熟练、一天一天的进步的。有的用较大的竹筒钻孔罐洋油点,有的则用松枝,利用松香汁燃烧。但这些都比较费用大,或者太费力。最好是找二三根较细的干竹打破成几片,合成一节一节的捆起来,容易燃烧,光大且不怕风,也耐烧。我以为,这是最好的一种。我们经过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常常夜行军,而且也容易找到竹子。但到云南以后,我们夜行军少了,竹子也不容易找到了!点火把夜行军是很壮丽的。走平坦大道,真是可以光照十里。穿过森林时,一点一点、一线一线的火光,在树林中时出时现,如火蛇钻洞,红光照天!过山时,先头的部队已鱼贯的到山顶,宛如一道长龙,金鳞闪闪,十弯十曲的蜿蜒舞蹈!从山顶回头下望,则山脚下火光万道,如波浪翻腾,一线一线、一股一股的奔来,即在钱塘江观潮、泰山观日,也无此奇迹!回忆长征的许多文章都讲过夜行军,但像李文这样将火把怎样做,对火把做一番比较,以及在哪些省点火把夜行军和在不同的地形行军对火把印象的深刻描述,对我来说是闻所未闻。看到这样细致的情节,就像读篇散文,兴致盎然。此篇完全可以上中小学的语文课本,是革命历史教育的好教材。还有莫休的《由金沙江到大渡河》。莫休为红一军团干部,这是其1935年5月5日到5月30日的一束日记。他记录了这20多天所经历的长征之事。据了解,在长征中写日记的有不少人,但较多同志写的比较简略。莫休的这一束日记有不少具体细节。他记载了红一军团在元谋过金沙江不成,改去皎平渡的经过。5月6日,他写道:从元谋县以来,居民多种甘蔗,用土法榨汁熬糖,糖不作散粒,均范以瓦缸,成小馒头形,间或范成拳大瓜果状。因提取不精,溶水后满浮杂草,还有泥沙、渣滓沉殿物,味亦不甚甘,但在炎暑中行军,取此糖溶江水饮之,亦凉爽宜人,故大家都携带甚多。2003年4月,我个人在金沙江考察红军渡江的情况时没听说过这一细节。莫休在5月21日还记载了过彝族区时了解到的黑彝和白彝(当时称为黑夷和白夷)的区别。他写道:黑夷属土民,体壮性悍,不事生产,喜抢杀。白夷为汉夷混血种,是黑夷之奴隶(称娃子)。黑夷俘得汉人之未杀者,即留作奴隶,初恐他们逃脱,常絷以绳索,使之劳作。因山深无路,奴隶逃跑捉到后更酷刑制死,故被俘者多惧怕而不敢逃。这些汉人被俘虏久之驯服后,黑夷或妻以夷女,以后生子生孙,均为此主人后代之奴隶,此白夷之由来。凡一切耕种、架屋、饮爨、伐柴、牧羊等等贱役,均由娃子任之。每家黑夷都统治有若干白夷娃子。我到过彝族地区,在西昌考察时,向彝族领导干部询问过黑彝和白彝的由来和区别问题,但像莫休日记所载却是第一次听说。当然,是否真如此,还有待进一步向民族学专家求证,但这至少是一说。还有5月25日记载到大渡河边安顺场的情况。日记写道:至安顺场街头,见箱、笼、桌、椅什物,倾斜零乱地堆满各水田中。感到奇怪而问居民,盖敌已料我由这一带过河,故下令沿河百余里各渡口均须将房屋焚去,以困住阻我。此街已举火待燃,故居民将一部家具搬出,免全部化为灰烬。不料昨晚红军突然趋至,一营白军不及纵火即遁去,全街得幸免。我到安顺场考察,也没听说这一情况。像这样的情节和细节,对研究长征史的学者言,无疑是难得的历史资料。(四) 生活生趣过去看到的长征回忆资料,以写打仗的和中央高层领导活动的较多,反映行军打仗以外的红军指战员生活的材料较少。这部手抄稿本,却有这方面的不少描述。比如,上面讲的李富春回忆文章,对夜行军的乐观主义也有生动描写:离敌人很近,或甚至要穿过敌人堡垒线时,则夜行军是很肃静的,不准点火把,不准照电筒,不准乱吃纸烟,不准谈话!然而当着无敌情顾虑,月朗风清之夜,我们有时可以并肩而行,大扯乱谈,有时整连整队半夜高歌,声激云宵。这种夜间的行军乐,可以不知东方之既白!这种行军乐趣,在总政治部的行列中以至组成了潘汉年、贾拓夫、邓小平、陆定一、李一氓诸同志,再加上我的合股牛皮公司。同时也产生了所谓徒步旅行家。这就是说,大家在行军,一路走一路谈,上下古今的乱谈,也忘记疲倦,也忘记骑马。总而言之,是徒步吹牛皮!我过去见过有的文章讲到行军吹牛皮之事,但毫无这样生动的情趣。再如中央红军在遵义休整了10天,我们知道比较多的主要是遵义会议,其他情况就不甚了了。何涤宙写的《遵义日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详细记载了中央红军在遵义10日的情况。他写了第二天进城上馆子的情形。他们一行四人买了日用品后,不约而同地要找东西吃,到了规模最大的川黔饭店,点了辣子鸡丁、醋溜鱼、血花汤等六七个菜。掌柜的一边同我们谈着王家烈的苛捐杂税,弄得商人没法做买卖;我们也告诉他红军的主张。不一时菜来了,一盆辣子鸡丁堆得满出来,味道确不坏。大家都很满意。第六天,他写了群众大会和篮球比赛。群众大会是庆祝成立遵义革命委员会,午后都去参加了。大会是在中学的一个足球场举行,委员会产生后,朱毛发表演说。群众今天才真正看见朱毛的庐山真面目。毛泽东原来是个白面书生,有的群众说。原来他以为朱毛一定是国民党所画的那样青面獠牙的,那么今天也许是个小小失望。大会结束后是遵义学生与红军比赛篮球。作者写道:我们还是以前在中央苏区打熟了的一队,球艺彼此知道,传球连络素称不差。银笛一声,双方即开始正式比赛。红军打仗是百战百胜,球也打得学生队只有召架之功,没有回手之力。W的远射更使遵义队无法应付。W.T、矫捷更使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绪。两场终结是12与30之比,红军胜利了。大概是W.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