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一直在想:丹尼尔·丹尼特自传
》
售價:HK$
153.9

《
投资反脆弱修炼手册
》
售價:HK$
63.8

《
三九全景脉法
》
售價:HK$
64.9

《
我们建构的世界--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中的规则与统治(东方编译所译丛)
》
售價:HK$
96.8

《
工资的真相
》
售價:HK$
85.8

《
以色列小史 小历史·大世界
》
售價:HK$
107.8

《
空间与秩序:战后日本城市转型的治理路劲研究
》
售價:HK$
85.8

《
水声学
》
售價:HK$
109.9
|
| 編輯推薦: |
|
重新思考凯恩斯的思想 本书是近年来有关凯恩斯和哈耶克之争的一部较好的学术专著,学术品味较高,学术价值也较高。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现代货币理论译丛”(韦森 主编)中的一本。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济思想的一场大交锋,传统的叙述往往一边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一边是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并把两人的理论体系相互对立起来。这种截然的二分法在很多方面都是极为肤浅的。古德斯皮德的这本新作认为,凯恩斯和哈耶克均是在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赛尔的传统之下各自发展其中的若干面向,共同的思想谱系使得他们作为对手的表面假象不攻自破,两人之间在理论上的相似性是极显明的。这本书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向我们厘清了这一经济学说史上的著名争论,廓清迷雾,还原理论和历史的真相。对于理解经济周期理论,理解货币经济学的发展与演进,都有极大的帮助。
|
| 關於作者: |
|
泰勒?B.古德斯皮德 (Tyler Beck Goodspeed)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井奎(译者)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研究领域:经济思想史、法律经济学,曾译有《经济学中的事实与虚构》(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学:现代原理》等书。
|
| 內容試閱:
|
序言
导论 重新思考凯恩斯革命
在反思凯恩斯革命时,作为这场革命的一员主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爵士(Sir John Hicks)曾这样评论道:“如果要撰写20世纪30年代最完美的经济分析史的话,那场大戏(那可真是一场大戏)中的一个要角,非哈耶克教授莫属。”尽管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的经济学著作“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几乎都不为所知”,希克斯评论到,但是,“曾经有一段时期,哈耶克的新理论是凯恩斯的新理论的主要对手。到底谁才是对的,凯恩斯还是哈耶克?”
中断数十年后,希克斯的问题在宏观经济学家中间再度流行起来。在2008年之前的十年中,围绕标准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一类的经济模型所达成的学界共识,已经逐渐遭到破坏。实际上,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在2008年8月份曾宣称,“宏观经济学状态甚佳”,而且“有关经济波动和方法论的观点基本达成共识的局面已经出现”——至迟在2009月1月份的《美国经济学刊》(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的宏观经济专栏里,这种观点还得到了由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所撰的题为“宏观经济学中的融合:新综合派的基本要义”(Convergence in Macroeconomics:Elements of the New Synthesis)一文的回应,如今思来,这的确非常具有讽刺意味。这种观点,似乎随即被一种危机意识所取代;这样一种令人倍感尴尬的不谐之音,自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于1968年宣布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已经不复存在之后,甚至可能自凯恩斯和哈耶克在1932年以《经济学刊》(Economic Journal)为战场进行争辩以来,在经济学职业圈子里尚属仅见。因此,当对市场经济运行持不同观点的倡导者们灰溜溜地败下阵来时,凯恩斯和哈耶克便时不时地被拉出来做挡箭牌。甚至曾有一段充满喜感的名为“凯恩斯vs.哈耶克”的YouTube说唱音乐,在2010~2011年间被广泛热传,还出了一个续集。
不过,从经济学史的视角来看,“凯恩斯还是哈耶克”反映的只是一个错误问题的不同侧面而已;尽管仍然存在着不和谐之处,但最终出现的共识还是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基本的认同;这一共识既不是“凯恩斯主义”,也不是“哈耶克主义”,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瓦尔拉斯主义”(Walrasian)。此外,与一般的流行看法相反的是,凯恩斯和哈耶克并不是水火不容的竞争对手,他们二人不仅共享着比通常所认为的要大得多的理论基础,而且彼此之间所持有的更深一层的理论上的相似性,也非当代宏观经济学所能比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