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9.4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2.8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12.7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8.8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9.7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8.2
|
編輯推薦: |
1. 2019年度非虚构期待之作!
核心亲历者出狱后勇敢亲述,层层揭开阿尔斯通被美国通用电气低价收购背后的非经济内幕。域外制裁作为战略武器,司法隐秘助力经济战争。
2. 国际畅销,引发热议。
《美国陷阱》一经面世, 即占据法国畅销书之首, 很快脱销。英国的《经济学人》、法兰西电台、瑞士《每日导报》、德国《经济周刊》等媒体的深度报道引发全球对美国域外管辖权的热议。
3. 罕见详细揭露大型真实商战。
跨国企业遇到美国司法追究时通常会保守秘密,许多细节外界无从得知。《美国陷阱》是*本详细揭露美国司法当局与企业联手内幕的著作,再现美国司法部、法国政府、阿尔斯通首席执行官、欧盟博弈交锋细节。
4. 揭开美国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海量内幕!
《美国陷阱》详细披露了在美国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过程中,美国司法如何影响和干预商业谈判,揭发了美国司法隐秘助力经济战争的真相。全球已有多家企业被美国以违犯美国国际制裁令或反洗钱法、《反海外腐败法》为由判处大额罚款,企业高管被跨国起诉或追捕。
5. 政府如何保护国家核心科技?
《美国陷阱》详细记述了法国政府面对美国通用电气
|
內容簡介: |
2013年4月14日,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刚下飞机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
这场抓捕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的行为,而是美国政府针对法国阿尔斯通的系列行动之一。之后,美国司法部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对阿尔斯通处以7.72亿美元罚款。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最终被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阿尔斯通这家曾经横跨全球电力能源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商业巨头,因此被美国人肢解。而皮耶鲁齐直到2018年9月才走出监狱,恢复自由。
在《美国陷阱》一书中,皮耶鲁齐以身陷囹圄的亲身经历披露了阿尔斯通被美国企业强制收购,以及美国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揭露了美国的公共权力和国家暴力如何直接和间接地为美国企业在全世界的扩张与竞争开路的真相。
这是一场隐秘的经济战争。
|
關於作者: |
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
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在2013年抵达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并被起诉入狱。获得自由后创建了IKARIAN公司,主要以预防国际腐败为目的,提供战略与运营方面的合规咨询服务。
马修阿伦
法国《新观察家》资深记者,曾担任法国广播电台综合台的记者,自始至终跟踪阿尔斯通事件
|
目錄:
|
引 言 001
1.打击 003
2.检察官 010
3.第一次开庭 022
4.怀亚特看守所 029
5.回忆 037
6.一通电话 045
7.他们把我忘了! 051
8.斯坦 057
9.克拉拉 064
10.第二次开庭 070
11.监禁125年 078
12.起诉书 085
13.一切都能适应,看守所也一样
094
14.家人才是唯一的依靠 101
15.从怀亚特看美国司法 106
16.我的量刑指南 111
17.A囚室 120
18.阿尔斯通抛弃了我 125
19.重回纽黑文法院 129
20.证据 134
21.检察官的环球巡游 139
22.《反海外腐败法》 144
23.认罪协议 153
24.克拉拉探监 163
25.解雇 170
26. 6个月过去了 176
27.全家出动 182
28.我有一份新工作 190
29. 4月24日的宣告 195
30.与斯坦的真相时刻 206
31.通用电气的神话 212
32.皮洛士式胜利 227
33.通向自由 237
34.自由 241
35.重回法兰西 248
36.与马修阿伦的会面 252
37.开口或缄默 256
38.在股东大会上发飙 262
39.司法部检察官会议 271
40.阿尔斯通的认罪协议 284
41.面对议员的柏珂龙 288
42.最后的出售障碍 299
43.劳资调解委员会之战 307
44.无法容忍的敲诈 313
45.审判时刻 320
46.再度分离 327
47.再度入狱 333
48.暴力及非法买卖 339
49.国民议会调查 346
50.马克龙到访美国 352
51.终获自由 358
尾 声 367
后 记 374
附 录 378
致 谢 384
人名索引 389
|
內容試閱:
|
后 记
阿兰·朱耶
法国对外总局前情报总监,经济情报前负责人,法国经济情报研究院院长
经历过法国巴黎银行一案、道达尔一案的新闻,这场发生在阿尔斯通与美国司法部之间的纠纷,引发了新闻界的广泛评论与质疑。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了由议员参加的调查委员会,试图查明法国是怎样将“工业明珠”拱手让给美国的。阿尔斯通执行官一边发表一些带有安抚意味的声明,一边还在不停地揭露他人,他声称有一场针对他个人的阴谋活动。的确,在整幅事件拼图中,我们还缺少很多碎片。因为无论是阿尔斯通的管理层,还是通用电气的管理层,都在回避向各自的董事会和法国的调查委员会披露全部细节。阿尔斯通犯下了错误,而且正如我们在这本书中看到的那样,它罔顾危险、一错再错,这令我们万分痛心。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更加容易理解,阿尔斯通管理层为何如此畏畏缩缩,因为需要他们承认的,恰恰是他们不可能承认的。当他们意识到,因向外国公职人员行贿或共谋行贿而有可能被检方起诉时,有些人便试图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保全自己。
然而现实却是,十几年来,欧洲企业一直是美国司法部的打击对象。这些企业不仅被处以天价罚单,还被置于美国的“监管”之下——美国并不满足于将巨额罚款收入囊中,它们还想在未来数年里,在这些企业内部强行安插“督察”。
这群“督察”由美国人任命,却要由法国公司支付薪水,其职责就是确保公司遵守合规制度。只是,这些制度虽然符合大西洋彼岸的标准,却未必和法国的企业道德观一致,更不用说法国的总体道德观。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期待,随着《萨潘法案》的出台,在深入打击腐败行为的同时,法国的企业也能受到保护,逐步使局面步入正轨。
读过这本书后,法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管理者便能掌握相关知识,理解美国为了赢得胜利、实现本国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法与手段。事实上,通过颁布一系列法案,美国已经逐步拓宽了反腐败的斗争范围和斗争内容。美国凭借自己的情报机构,发动了战争机器,可以起诉任何不遵守美国单方面法规的人。的确,依靠美国国家局的窃听技术,美国作为“世界警察”,行动更加方便!
诚然,任何人都不能无视法律。但在反腐败斗争方面,美国法律具有域外管辖权的特点,这也是一直饱受争议的。尤其是考虑到这种域外管辖权并不对等,国际上许多法学家都认为,这属于滥用司法权,强制执行。不仅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是这样,在其他问题上也是这样。正如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所说,面对所有优先从美国的对手那里购买军火的人、面对所有想要和受到美国制裁的国家做生意的人,美国作为一个大国,会毫不犹豫地对其加以制裁。
面对这样一套倚仗军事实力、司法武器和信息技术的帝国主义逻辑,其他国家没有反抗的余地:要么屈服,要么合作,要么消失。面对美国的这种行径,我们放弃幻想,着眼现实。我们只有敌人、对手和伙伴。我们所处的环境,既非小布什总统说的“硬实力”,也非克林顿总统说的“巧实力”,更非奥巴马总统说的“软实力”。我们正处于美国“韧实力”的控制下,而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对此,法国政府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政府居然毫无反抗手段,这正常吗?难道我们已经变得如此弱小?忍辱负重、退缩不前难道是我们的出路?
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的经历,和他用精妙笔法讲述的这一切,其意义胜过一部小说,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21世纪的真实案例。但愿皮耶鲁齐的噩梦就此终止,如果其他法国企业仍然对此不以为然,对国际竞争的残酷现状视若不见,对某些国家的行径置若罔闻,那么这些企业依旧会任人宰割。但愿这本书能让它们睁开双眼,开始思考。只有这样,皮耶鲁齐遭受的苦难才没有白费。
尾 声
和马修一起完成本书后,我有了5周的空闲时间。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都建议我好好休息,远离人群,去放松一段时间。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不想像那些被监狱生活击垮的人一样,缩在角落里恢复元气,或者迷失在突然开始的新生活面前,试图忘却往事,变成一个全新的人。我并不想“翻篇”。我只想继续战斗,我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为这是一场的战争。
密特朗在总统任期快结束时,曾对乔治马克·本阿姆说过这样一段具有前瞻性的话:“法国还浑然不知——但我们已经与美国开战了,是的,这是一场持久的、至关重要的战争,一场经济战,一场表面上没有伤亡,却生死攸关的战争。”
这并非我一个人的战争。这是一场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战争,一场比军事战争更加复杂、比工业战争更加阴险的战争,一场不为公众所知的战争:这是一场法律战争。法国恐怖主义分析中心的专家已经确切地描述了这种被称为“法律战”的新型冲突,即利用法制(法律)体系,将敌人——或被“锁定”为敌人的目标——塑造成违法分子,以此给对方造成大程度的损害,并通过胁迫手段迫使其服从。“9·11”事件发生后不久,同年12月美国陆军上校查尔斯·邓拉普提出的这一概念初见雏形,此后便被美国新保守主义的许多研究人员援引,并主张扩大其适用领域。事实上,在各方共同关注的许多议题上,美国已经成功地向其同盟国及它们的企业施加了一套自己的准则,例如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核扩散、打击腐败、反洗钱。这些合法和必要的战斗使美国人自诩“世界警察”。凭借强势美元(国际商业往来的手段)和技术(允许通过美国的电子邮件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传输数据)的力量,美国不仅成了全球能够颁布域外法的国家,还成了能够执行域外法的国家。罗网是这样织就的: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欧洲各国逐渐默认服从美国法的管辖。而直到如今,它们仍然无力设置类似的机制用以自卫或者进行反击。或许,我们该问问:这些国家真的想过反击吗?
近20年来,欧洲各国一直心甘情愿地忍受“勒索”。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荷兰、比利时、英国的公司相继因贿赂、银行犯罪或者违犯禁运令而受到制裁,数百亿美元的罚款落入了美国财政部的口袋。仅法国企业就缴纳了130多亿美元的罚款,更不要说未来还将遭到处罚的其他公司——这是不可能幸免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国两家至关重要的跨国公司:空中客车和阿海珐(已改名为欧安诺),这两家公司也都因涉嫌行贿成了美国司法部的“猎物”。
这种“勒索”——这个定义恰如其分——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转眼到了2019年初,我仍然对阿尔斯通及其员工的遭遇感到愤怒。通用电气的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在收购阿尔斯通时所做的承诺丝毫都没有兑现。那些被吹捧的、虚假的所谓“合营企业”已经露出了真面目:这不过是空想罢了。此外,通用电气不仅没有实现在法国创造1 000个就业岗位的承诺,反而决定裁撤格勒诺布尔800个岗位中的354个。而在贝尔福,分包商们也意识到,通用电气承诺的订单从来不曾变成现实。很快,自2019年起,阿尔斯通前雇员将不再受通用电气在欧洲做出的大规模重组计划的保护(目前已宣布裁员4 500人,占雇员总数的18%)。而这可能还仅仅是个开始。2018年10月30日,通用电气上任近一个月的新执行官拉里·卡尔普宣布,第三季度的亏损额达到200亿欧元,并公布了重组能源部门的计划。柏珂龙曾在所有电视频道和广播节目中大肆吹捧这个“伟大的工业项目”,承诺这次收购将“挽救就业”,将其称为“能源行业的重大发展”,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些似乎是很久远的往事了。但仍有些评论家跃跃欲试,打算替柏珂龙洗白。有人认为,通用电气遭受的挫折证明出售阿尔斯通的决策是明智的。他们认为,柏珂龙拥有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他比其他人都更早地看透了未来会发生什么,甚至让通用电气“跌了个大跟头”。
他们是在糊弄谁呢?首先,为了挽救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而换一个新老板,“新官上任三把火”,宣布重大损失都是由前任的糟糕决策造成的,从而显示自己到来后的显著成效——这种情况简直太普遍。所有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心知肚明,能源市场的起伏本来就具有周期性,但从长远来看,总体上始终是上升的。所谓“评论家”对这家美国巨头面临的困难的解读,至少是过于想当然。不,通用电气的困境并不是收购阿尔斯通能源业务之后才出现的,大错特错!
自2000年9月以来,通用电气的股价已经缩水75%以上。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受到金融子公司(通用电气金融服务公司)的影响,通用电气已经濒临破产。自那之后,通用电气就背负了巨额债务,主要原因是无法摆脱这个垂死挣扎的金融业务部门。
另外,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卡尔普宣布的200亿欧元亏损,就会发现,事实上他耍了个纯粹的会计把戏,这些亏损完全是由整个电力部门的资产折旧导致的,不会对现金流造成任何影响,更不是因为2014年收购了阿尔斯通能源业务!更何况,通用电气的电力部门还拥有极为充足的、价值990亿美元的积压订单,这意味着两年半都不愁没有业务。因此,通用电气从阿尔斯通并购过来的电力部门,经营状况并不像通用电气原有的能源部门那样糟糕。的原因需要再分析寻找,恐怕重点还是要从技术和工艺方面多加考虑。通用电气于2018年9月公布其生产的汽轮机存在氧化问题,55台新式燃气汽轮机因此受到影响,而这些设备已经交到客户手里了。
对阿尔斯通来说,路已经走到了尽头。2019年,其轨道交通部门正处于被西门子收购的谈判过程中。
阿尔斯通集团寿终正寝。
我为之奉献了22年的公司轰然解体,而这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例。看看伊朗的局势。我们怎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大的工业集团放弃在伊朗辛苦打拼得来的巨大市场呢?仅仅因为美国贸然决定退出伊核协议,对德黑兰实施经济禁运,全世界就都要照着它做吗?道达尔集团控制着全球大的天然气矿藏的50%,标致雪铁龙集团原本计划每年在伊朗制造20万辆汽车,它们都不得不忍痛退出。它们如果胆敢继续与伊朗开展贸易,就会被美国司法机构起诉。我清楚地看到,各国都在对此努力做出反抗。德国通过外交部长海科·马斯发声,敦促其欧洲伙伴采取美元之外的支付系统,避免遭到联邦调查局的追查。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也奋起抨击美国政府。2018年5月,他在谈到伊朗问题时称:“我们真的想成为美国的附庸吗?”现在应该是从言语走向实际行动的时候了。
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威胁日渐严重的紧要关头。美国人近来颁布了“云法案”,这一法案使美国情报机构能够便捷地追踪存储在美国境外的个人数据。从电子邮件到在线聊天记录、照片、视频、公司机密文档,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用于政治和经济战略层面,为美国行政部门搜集“档案”添砖加瓦。用勒梅尔部长的话说,如果我们不想“成为附庸”,领导人就展现出政治勇气。试想,如果法国或者另一个欧洲国家因逃税罪囚禁美国谷歌公司的管理者,美国方面会有什么反应?难道我们采取这样的极端措施才能赢得尊重吗?当心——如果我们继续消极面对,其他国家也会纷纷颁布各自的境外法律。
因此,在欧盟尽快采取行动。例如,采纳前任总理、退休后成为律师的贝尔纳·卡泽纳夫的建议,建立一个欧洲反腐败办公室。这将是足够强大、能够与美国司法部在同等层级上展开对抗的法律追究手段。
我们不能上当受骗。不管谁当美国总统,无论他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华盛顿都会维护少数工业巨头的利益: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雷神、埃克森美孚、哈里伯顿、诺思罗普·格鲁曼、通用汽车、通用电气、柏克德工程、联合技术等等。只不过美国法会显得时紧时松而已。我们忘记了,或者说我们视而不见的是,对全世界进行道德说教的美国在其势力范围内也一手造成了腐败横生的市场,现成的例子就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但是,如今的状况与以往有些不同:梦醒的时候到了,我们不能放过这个时机。这既是为了欧洲,更是为了法国。要么是现在,要么将永无机会,奋起反抗,为自己赢得一份尊重。
这是后关头!
----------
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是在1977年著名的“水门事件”之后颁布的,最早用来禁止美国公司向外国公职人员支付佣金。然而,自生效以来该法律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因为美国政府可不想打压自己的出口企业。但美国的行业巨头很清楚,只需让这项法律针对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它们就能从中获益。1998年,国会修改了该法律,以使其具有域外效力。
也就是说,只要一家外国公司是用美元计价签订合同,或者仅仅是通过设在美国的服务器,如谷歌邮箱或微软邮箱发送邮件,都被视为国际贸易,甚至只要邮件过境美国,美国就认为自己有权提起诉讼。
而其他经济大国,比如欧洲大部分国家,尚未通过类似的法律。相反,这些国家的公司继续在许多腐败盛行的国家使用“中间人”服务。2000年之前,法国政府甚至为企业制定了向财政部报告贿赂款项的制度,以便将该笔款项可以从公司缴纳的税款中扣除。
各国企业因违反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而支付的罚款总额在2004年时仅为1000万美元,但在2016年却激增至27亿美元。在26个超过1亿美元的罚单中,有21个是非美国公司。其中包括德国西门子、戴姆勒,法国公司道达尔、阿尔卡特、法国兴业银行,瑞士公司泛亚班拿,英国BAE系统公司,日本松下,等等。这项法律对于美国财政部来说是一棵真正的摇钱树。
请注意,在该法律实施的40年里,美国司法部却从没在美国石油业巨头,如埃克森、雪佛龙,或国防业巨头,如雷神、联合技术公司、通用动力的境外交易中挑出什么毛病。这些美国公司是怎样无须支付巨额佣金,就在他国成功签订那些高度敏感领域合同的呢?
作者说,以他22年行业从业经验来看,绝无可能。
美国能够搜集到这些所谓的行贿证据,和它非法监控其他跨国公司的商业情报是分不开的。2013年“棱镜”丑闻爆发,通过爱德华·斯诺登的揭发,全世界这才知道了美国的主要数字企业,如谷歌、脸书、Youtube、微软、雅虎等也和美国情报机构分享信息。
美国当局还在经合组织内督促该组织其他成员也通过反腐立法。这些欧洲国家自己没有颁布域外法律的野心,一旦它们加入经合组织的反腐败公约,实际上就等于授权给美国起诉该国的企业,而它们却没办法使用法律手段反击美国的企业。这些事情环环相扣,是一个大陷阱。所幸的是,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没有加入经合组织,因此幸免于难。
同时,根据作者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这一类型的案子都是固定套路。美国司法部一旦怀疑企业行贿,很快就与涉案企业CEO取得联系,然后给他提供几种可能的情况:要么同意合作,并自证其罪,然后开始漫长的谈判(99%(14分40秒,读成了“90%”)的案子都是这种情况);要么选择反抗,走诉讼程序;要么用拖延战术,就像阿尔斯通案,但要自担风险。
最后,几乎所有公司都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西门子那样,选择与美国司法部谈判,最终达成一项交易。
2014年初,法国巴黎国民银行掉入陷阱,被美国司法部起诉,理由是与美国的敌人伊朗、古巴、苏丹和利比亚做生意。这一套说辞是不是和华为案惊人地相似?最后银行不得不解雇了30多名高管,支付89亿美金的巨额罚款。
“任何损害我们经济利益的公司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美国检察长埃里克·霍尔德用一句话做了总结。
到这里,我们的故事就讲完了。当细看美国布下的天罗地网时,我们会注意到,美国已经开发出了一整套“武器系统”。在上游,它利用情报武器获得外国公司签订的合同;在下游,它利用法律武器对外国公司提起诉讼,更便利地削弱、消灭,甚至收购他们的竞争对手。
而美国的收购又给这些竞争对手带来了什么呢,曾经无比强大的阿尔斯通公司在被完成肢解后,现在已经从世界500强的名单中消失了。
这并非一场作者个人的战争。实际上,这是已经被反恐专家们定义为“法律战”的新型国际冲突,也就是,将目标塑造成违法分子,以此给对方造成最大程度的损害,并通过胁迫手段迫使其服从。这就是美国长臂域外管辖的真相。
读完这本书,有没有被大国间的过招所深深震撼,有没有学会如何看清国家间交涉的真实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