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族财富传承:实务案例与解决方案
》
售價:HK$
97.9
《
恶女的告白:时隔十年,《绝叫》作者叶真中显再写“恶女”的复仇与重生
》
售價:HK$
60.5
《
从零开始·复古娃衣制作书
》
售價:HK$
96.8
《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精装版)
》
售價:HK$
91.3
《
交易撮合者:私募股权的经验与教训(泰丰资本创始人葛涵思投资秘籍!)
》
售價:HK$
86.9
《
最美世界名画(顾爷十三年匠心之作。超大开本;精美刷边;4米长海报;藏书票)
》
售價:HK$
734.8
《
神医嫡女·2
》
售價:HK$
54.8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在北京城追踪古迹变迁,在古迹中发掘历史往事; 为古老的建筑增添温度,让模糊的面孔重现眼前。
作者陆波,曾荣获2016年腾讯大家年度作家,2018年阅读北京年度推荐好书,广受读者欢迎。本书是她的新作。
著名文学史家温儒敏、著名文化评论家解玺璋 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走访北京的各处古迹,不仅追溯古迹的变迁,也探寻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你是否知道,今天车水马龙的双榆树,曾经有一座桑榆墅?它是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家的西郊别墅。纳兰性德及其后人的往事,读来更是令人唏嘘。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他为何会选择鱼藻轩作为投水之处,死前又是怎样度过?该如何看待他的死因?北京*古老的胡同叫砖塔胡同,因万松老人塔而得名。这座塔隐于闹市,而万松老人与耶律楚材之间,又有着怎样动人的师徒故事?在皇家园林颐和园的脚下,有一座300多年历史的村庄大有庄。从它与清室的渊源,到今天居民的生活往事,连缀成一部有生命力的村庄小传。古迹与人物相映生辉,是本书的特色所在,它让北京这座古都变得生动起来,仿佛退进历史的深处,让停止在时光里的往事重现。也因此,让今天的北京多了几分老熟人般的亲切。
|
關於作者: |
陆波,1960年代出生,北京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民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做执业律师20多年。近年专事写作,专注于寻踪古寺遗迹,辨析文化名址;着力于钩沉史海,体味世事无常。数年为腾讯大家撰稿,亦有作品发表于《新华周刊》等报纸杂志。已出版《北京的隐秘角落》等,作品入选2018年阅读北京推荐好书。
|
目錄:
|
自序:好奇之眼观望物哀世界 001 城内双榆树:纳兰性德的诗意人生 003 紫禁城:苏州来的蒯鲁班 019 万松老人塔:人间闹市里的斜阳塔影 029 什刹海:在一隅观照红尘 042 大公主府:大清公主的苍凉谢幕 055 珍妃之死:从两张照片的真伪谈起 072 王府井:苍茫往事话今夕 088 城外公主坟:真假公主之谜 099 鱼藻轩:王国维的生死抉择 109 颐和园:乾隆造塔 132 清华轩:一方珍贵的卧碑 141 大有庄:夹在皇家苑囿间 150 幽幽山中,千年一刹 190 明朝的玄奘 211 老北京人如何准备过年 229 兰陵王墓:壮烈赴死的北齐大将 239 秋水山庄:青楼女子的宿命传奇 252
参考文献 264
|
內容試閱:
|
自序:好奇之眼观望物哀世界为什么我要用日本物哀这个美学词语作为标题?因为我认为它的含义覆盖着我们用此生此刻之眼看到的一个感官世界,是众人欣喜或者相熟的鲜活点滴,是一张色彩各异的生命底版的累积。即使一物,但哀之情各不相同。我们不去追究物哀之下何其本质,只是目及热闹如春之繁花,沉溺于光影婆娑,莺声燕语,赞叹美人肌如雪,眸如星,巧笑顾盼兮。只要我们对物发出最本真的情感流露,便是我们的哀,它是最为表层的本能反射,虽然它的驱动力更为复杂。《枕草子》里说:洗头,化妆,穿上浸满香气的衣裳,即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心中也十分快活。而尽览人世繁华而终归寂静的吉田兼好则在《徒然草》里说:在不能常住的世间,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这两段话是貌美的女贵族与遁入空门的僧人截然不同的物哀流露。好吧,我们中文的真情流露真性情性情中人是更接近于物哀本意的,除了我们不可言表的内心世界,在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世界发言,舞蹈放歌,释放我们真情的能量、同理心;隐藏于历史和故园的无数动人故事,也是充溢了彼时心底的真情,无比可贵。2018年11月,我站在京都东福寺的枫树林丛中,光影婆娑,红叶翩跹,满坑满谷蠕动的人群在四顾赞叹。彼时,并没有人过多关注脚下细弱的溪流,因为是枯水期,光影迷离,落红闪耀,宛如新生,不知曾经的故人看到此种相同景致的心情?或许与我今日的欣喜彼此相通。被湮灭的落红中的亮色,不禁让我想起一段同样不那么醒目却令人着迷的历史故事:隋文帝为安抚塞外东突厥,也是循汉例,向突厥可汗送去宗室公主和亲。有一位叫义成公主的女子,接替前一任去世的和亲公主远走塞外,嫁给了东突厥启民可汗。她离开富庶而文明的锦绣之乡国都洛阳,远走茫茫戈壁,任朔风凛冽,摧富贵娇妍。但这位公主很有思想和主见,是非同寻常的女子,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是风儿我是沙,顺应命运,相当适应粗粝野蛮的游牧生活,追随突厥可汗东战西征,热血沸腾,成为坚毅而狂放的大漠之花。她热爱可汗,可汗死后又循突厥习俗,按顺序相继嫁给可汗的三个儿子(非她亲生),绝不想回归隋室,没有什么昭君思汉文姬归汉之类的故事。她在突厥草原生活了三十年,在启民可汗死后她先嫁给的是可汗第一个儿子始毕可汗。期间,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包围隋炀帝于雁门关。义成公主不愿娘家与夫家撕战,便佯称北边有急,令始毕可汗撤围而去。后来,隋炀帝杨广被叛军所杀,他国色天香的萧皇后先是落在叛军宇文化及的手里,后来又被农民军窦建德接管。义成公主便女汉子再次发威,亲自代表突厥可汗找窦建德要人,要回她的嫂子萧皇后。窦建德迫于可汗威名,只得放人。至此,女英雄义成公主的事迹还不算完。再后来中原政权改朝换代,由隋朝变成了唐朝,义成公主这刚烈女子却死忠大隋,还妄想说服东突厥可汗发兵复隋。当然这是痴心梦想,最后唐将李靖灭了东突厥,可汗与萧后均降唐,被带回长安安置。尤其萧后这种逆来顺受、顺应变局求生的女子,还得以高龄在长安善终。而义成公主是节烈女子,死不投降,被李靖斩杀。这是没有任何文学夸张或传说加料的真实故事,出自《隋书》《资治通鉴》。尤其我想象五十岁的义成公主死于著名的唐朝大将,也是一代英雄李靖的刀下,不禁击节慨叹:如此血色千秋,如此义薄云天,何等非凡女子啊!在我驰骋的想象里,义成公主一生奔走于边塞,栉风沐霜,以一介女流之身,策马扬尘于戈壁草原、燕云山川,救皇嫂于草寇乱阵。这是多么打动人心的故事。她驰骋的足迹便是她的生命印记,便是她遗落的欢乐与愁怨气息。虽然草木枯荣,山河改变,那些印记早已模糊不清,但那些气息的能量会在暗处发光。讲这个故事我是想说明,在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广阔土地上,我们一代人的所见,只是我们一代人的当下。而历史曾经几何?风流人物又是怎样的风采?时空的绵延伸展从来不是只有毫无情感的春花秋叶四时轮转,而是众生共同书写的生命故事,这也是我继写作《北京的隐秘角落》之后,进而出版这本《寻迹北京问年华》的出发点。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美丽的情感与哀愁,并非随风而逝,而是可以被我们后人忆起并钩沉出波澜起伏的历史画卷。我的写作更多是一个历史文物爱好者的发心使然。当然,普罗大众是历史微尘,在一片山林、一片废墟,或者已被后朝更改的面目全非的地方,隐藏着鲜活的小人物的踪影。在庞杂浩繁的历史卷宗中,无论正史、野史、笔记散文,即使是空穴来风,而风的本源也一定有某种值得探究的缘起。这些,正是开启我写作的好奇心动力。在不同的人看来,对于历史的探寻与写作是多种多样的:受过历史学训练的学者尚且有多种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而历史文物爱好者更是因为没有固定的为学限制,铺展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考证与推演,真或不真反而退居次要,对历史的侦探精神与热情往往应该得到鼓励与赞赏。因为历史的链条需要大学者的构建,也需要历史好奇者的填补缝隙,令其生动活泼,色彩斑斓。被后人记住的历史与人物,在被后人书写之后就不会死去,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帝王将相的大历史、大事件是学者们的研究指向,他们更偏向于在历史的曲直是非里研讨趋势的规律性,以价值取向成为历史的评论者、批判者,而往往忽略那些在历史大道或支路上匆匆走过的小人物、普通人。但这些并非恢弘的人与物却往往值得研究,因为他们也是一个时代的在场者、映射者,是更多细节的补充者。继《北京的隐秘角落》之后,这本书依旧延续对旧时社会的边缘群体,如女人、太监,以及出离社会的出家人等赋予关注和同情。虽然我的书写情绪和思维模式是当下的,但我试图从可以查证的蛛丝马迹中去触摸那些真实出现过的过往。其实,无论人类如何进化和借助现代化工具的辅助,自以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事实上,自古至今人类在情感上的脉络是彼此相通的,伦理、道德、善恶的标准并非发生过本质上的颠覆。关于着墨较多的寺院,我并非从纯粹的宗教角度研究寺院文化,而是更关切寺庙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在中国的传统礼教中,重视现世、追求今生的功名富贵具有从上至下的普遍共识。君王有君王的职责,百姓有百姓的本分,唯国祚永昌,世代富贵,是最为扎实的为国人信奉的教条道理。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主义,往往又是人们对残酷现实无法克服,而试图找寻的方便之门。所以,这会形成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如此现实主义的民族文化,却衍生出了独具中土特色的以开脱、规避现实问题为要旨的寺庙文化。帝王认为自己掌握了宗教的正统,他们印刷经书并向寺庙与僧人颁赐典藏,造塔修庙,与高僧交往,这中间难免僧俗事务交杂混淆。而普通百姓,则是把他们的烟火生活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寄托在他们自己的民间信仰之中。关帝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最为典型的有关道德、伦理、精神气质、思维模式的核心价值呈现,承载的是上至高官下至百姓均可以相通的忠、义、仁、礼、勇的儒家伦理道德精神,已延续一千八百多年。而娘娘、观音信仰,则是民间对美好生活、平安顺畅、福禄寿喜美好愿望的企冀。民生艰难,贫困者希望命运转机,生病者希望早日康复,婚姻生子都是老百姓的终身大事,而富贵人家也希望子孙昌盛,家道吉旺。还有如五道神祇,过去普遍存在的五道庙,几乎是每个大一点的村庄都有,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死亡问题。中国人的思维定式是严肃的生活生命态度,有始有终。新的生命诞生,要感激娘娘保佑,上苍护持,那人一旦走了,也要有个销号。五道庙就是管理亡人家属向阴间神祇报告登录的程序。一个生命,即使是普通人的生命,也贯穿着在一个社会里的细碎足迹,这里有大格局的文化传统熏浸,更有其个人命运的特异化,以此构成天下苍生的动人故事。我试图通过古人曾经的足迹、残留的文物,找到与他们沟通和理解他们的途径,这就促成了我在无数个北京的边边角角探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或许我多多少少会带着今人的思维定式去揣摩他们,这是我需要警惕的。所以,一切考据必有所出是我的原则,即使很多史实无论是当时实录还是后世修前朝的史书无可避免歪曲和出离的现象,毕竟修史者都是保持固有道德价值标准的,如何掩饰或美化或诋毁都非旁人所能左右。对待民间笔记也会遇到同样情形,民间笔记里的传闻听闻部分会更庞杂,但这些都不是阻碍我去以自己的方式判断和写作的障碍。因为那些资料来到我的手中,同样会在我的组织构造里有另外的全新展示,或许会讲述出一个新的故事。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们不是演绎,而是我站在今人的局限下对史实资料的一种解读。或许,在更长远的未来,那个时代的人回首过往,会把我们在这个时代对历史的记录也作为一种有益的参考,作为一个时代坐标的研究,这样想,寻觅角落里的古代精神,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我在五十岁后便与这个热闹的世界渐行渐远,恰如隐身于一座华丽建筑的过廊尽头回望时光。在古代,生逢乱世,活过五十岁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年龄,尤其那些身处血光巅峰的人物,如何辗转腾挪保全自己灭杀对手而获得延续在世的喘息,那要看你的命数和天意。物还在,但哀之情,则是旧影斑驳,流传于纸上或者生者的内心深处,也算是不生不灭的另类体现:它是曾经的观点、看法、觉悟,是一个个时间点构筑的历史做出的折射。这本书,献给那些已经逝去的有情之物,那些在大时代耀眼光芒中并不起眼的暗红底色。2019年5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