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8日夜,我和父母紧挨着坐在收音机前,收听关于日本袭击珍珠港的第一波报道。那年我只有5岁,但这些消息带来的影响之大,使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虽然我们当时身处澳大利亚墨尔本,与美国的这场变故相隔遥远,但挡在我们与来势汹汹的日本帝国军队之间的,仅有势单力薄的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部队。2天后,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在马来亚沿岸沉没的消息,使我们震动不已。这两艘战舰是地区海域中仅有的英国主力舰。我们开始在后花园里修筑防空洞,考虑要不要疏散到乡下去。父亲是空袭防卫队的巡防员(此处注释见原书),负责在夜间巡逻街道,对房屋和户外照明实施灯火管制,使日本轰炸机无从寻觅瞄准标记。对美国及其友国和盟国而言,这场灾祸为何来得如此迅疾?日军的推进之势能否受到阻遏?要将日军逐回本土,迫其投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这本生逢其时的作品做出了深刻的解答,但请让我通过回答第一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我想在此感谢我的祖父。1900至1901年,他曾在中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拳民交战。一战期间,他曾与日本人以盟友身份联手作战。他拥有40年的海军经验(1888到1928年),并敏锐地观察着太平洋战场的战略问题。因此,在我十几岁时,他就帮助我培养了对这些问题的兴趣。 19世纪80年代,日本看到了现代海军力量的潜力。通过英国海军的指导,以及购买英国战舰,日本很快拥有了一支由称职军官率领的强大舰队。在1894年(鸭绿江[此处注释见原书])和1895年(威海卫)的两场重大战役中,日本击败了中国海军,证明了自己是东北亚的头号海军强国。日本一直在培养一名非凡人物的专业能力,此人就是后来有着东方纳尔逊之名的东乡平八郎大将,日本将他送往英国接受了7年的培训和深造。1902年,英国甚至与日本建立了正式的同盟关系一战期间,这一同盟关系对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抵抗德国的压力尤有助益。有了更具威力的英制战舰,以及东乡平八郎的领导,日本人得以在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击败俄国遣至远东的强大舰队。此战之后,日本一跃成为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强国。在海军航空力量的发展上,日本花费的时间相当之短。1914年9月,在青岛战役中,日本海军飞机成功袭击了德国军队,首开舰载机空袭之先河。(此处注释见原书)对野心勃勃的日本海军领导层而言,德国海军被逐出西太平洋水域后,美国海军便成了唯一的潜在对手。而自日本1905年战胜俄国以来,美国就一直密切关注着日军动向。1906年,为维护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挫败日本海军未来对此构成的任何威胁,美国开始制订作战计划。1924年,美国当局正式采纳了这项计划的最终版本,即橙色计划。不过,该计划的来源可追溯至雷蒙德罗杰斯(Raymond P. Rodgers)少将在1911年的构想。根据橙色计划的设想,战争爆发时,日本将首先向菲律宾及美国的太平洋小岛基地发动攻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集结,美国将予以回应,夺回己方的岛屿基地,并将日本人逐出他们的岛屿基地。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部队将前去解救菲律宾。随后,美军舰队将与日本帝国海军交锋,一战定胜负。在此之后,日本将受到海上封锁,就此屈服。对日本人而言,他们准确评估了此项美国作战计划的本质,并制订了自己的计划。根据计划,日军将允许一支美国舰队抵达菲律宾,但在其行进期间动用日本海航和潜艇部队予以袭击,制造损失。在随后的大海战中,这支实力削弱的舰队将被日军歼灭。美国的橙色计划也设想了一场类似的大海战。因此,美、日舰队打击力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对太平洋战争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掌握的另一项有利因素在于:它从国际联盟(此处注释见原书)获得了一些位于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托管地,包括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这些托管地的所属岛屿实质上施行的是日本法律。不过,与所有托管国一样,日本也并未获准在托管岛屿上修筑防御工事。但日本恰恰这么做了,由此构筑了一道战略屏障。在日后的战争中,美军若想解救菲律宾,就得从这道屏障中杀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