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作者池泽夏树在日本被誉为理科系的村上春树,曾任日本*重要的文学奖项芥川奖的评委。
书中插图均由大英博物馆授权使用。
|
內容簡介: |
与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人相比,与远在250代之前的祖先相比,人类精神的基本形态并没有什么不同。自称古代狂的男人从大英博物馆中选出中意的藏品,去探访创造它们的土地。本书记录了这一段段充满知识及智慧的有趣旅行。
作者从大英博物馆的馆藏物中选取13件镇馆之宝,透过叙述该作品的创作缘由以及所代表的美学,让读者了解到每个被珍藏文物的艺术之作的价值。作者更实地去探访该作品的创作起源地,如希腊、埃及、印度、加拿大、柬埔寨、越南、土耳其、爱尔兰等。透过作者的实地探访,细细地描绘出当地的景物,有些或许人事已非,但却仍能藉由景物的描述,让人了解每个作品所联系的浪漫情调、文化渊源,以及该作品所代表的历史意义。也藉此将过往的历史与现今生活串连起来。一般人去英国旅游,都会造访大英博物馆,才不枉此行。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虽然无法像作者那样深入的细细品味每个作品的精髓之处,甚至还特地飞到每个作品的创作起源地去寻根。但透过此书让我们日后去到大英博物馆不再走马看花,甚或在观赏作品时也能试着感受原创作者在创作时可能有的心境。透过此书让心灵也来趟不同的文化之旅。
|
關於作者: |
池泽夏树(IKEZAWA NATSUKI),1945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带广市。埼玉大学理学系物理专业中途退学。1975年起在希腊生活3年。1988年凭借小说《STILL LIFE》获得芥川奖。2004年因《跨过伊拉克的小桥》,《我才不懂宪法》、《安静的大地》等作品荣获第七届司马辽太郎奖,另著有《睿智的断片》、《塞纳河边》,译有《小王子》等多部作品。同时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芥川奖的现任评委之一。
|
目錄:
|
希腊篇(之一) 故事的开始和希腊少女
希腊篇(之二) 英年早逝的提洛青年
埃及篇(之一) 穿越尼罗河的玻璃棺材
埃及篇(之二) 4650年前的造船人
印度篇(之一) 释迦牟尼身旁的两名美女
印度篇(之二) 要出家先要忘掉妻子
伊朗篇(之一) 霍梅尼忘记抹消的女人
伊朗篇(之二) 咬住公牛的狮子
加拿大篇(之一) 在雷鸟的指引下
加拿大篇(之二) 屹立不倒的图腾柱
英国凯尔特篇(之一) 凯尔特人实际并不存在?
英国凯尔特篇(之二) 被杀死三次的男人
柬埔寨篇(之一) 探寻魅力微笑之旅
柬埔寨篇(之二) 木头和石头间的永恒之战
越南篇 奇妙的占婆国
伊拉克篇(之一) 过去是现在吗?
伊拉克篇(之二) 巴比伦河畔
伊拉克篇(之三) 地下的宝藏和发掘的原理
土耳其篇(之一) 金属材料的光芒
土耳其篇(之二) 账本和碑文之间
韩国篇(之一) 韩式的童颜石佛
韩国篇(之二) 黄金耳饰的遥远起源
墨西哥篇(之一) 阿兹特克之谜、天主教之谜
墨西哥篇(之二) 通往亚斯奇兰的漫长旅程
澳大利亚篇(之一) 不凭依于物质的幸福感
澳大利亚篇(之二) 原住民与神圣之物
英国伦敦篇(之一)重返伦敦
英国伦敦篇(之二) 人在大都会
作者后记
解说 鹤见俊辅
|
內容試閱:
|
大家都在兴奋个什么劲儿啊?男人有些纳闷。
每当有新的东西出现,人们都兴奋不已、极力吹捧。而这所谓的新,不过都是些微的改良或者顶多算得上灵机一动的发明,哪里可能会有什么全新的东西呢?只要能比竞争对手领先哪怕一毫米,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一个鼻尖的距离决定胜负。整个社会已经化作一个过热的市场,让人难以平心静气地生活。
人被裹挟其中欣然起舞之时且不提,一旦当你猛然惊觉,退后三步看看全貌,兴奋感就会迅速冷却。节日,就是要一年过一次才有气氛。如果每天都过节,早晚会觉得索然无味。人人彷徨在兴奋与无聊之间,日子过得乏味至极。
男人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碰巧由于工作关系遇到了一位研究苏美尔文化的女性。从她讷讷而言的讲述中,男人渐渐感到,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所做的事情,似乎和如今的人类所为也并无太大差别。她带来的照片上,当时的工艺品看起来比我们现今身边的物品要好看得多。
然而,五千年实在是很漫长。怎样才能实际感受到这段时间的长度呢?女人如果二十岁生孩子的话,五千年相当于跨越了两百五十代人。而如今的我们如此热衷于新鲜事物,三代人之前的记忆也难以传承下来了吧。比方说,你对你的曾祖母知道些什么呢?
人出生,成长,长大成人,与人相恋,成家生子,再将下一代抚育成人。在此过程中,种种相遇、事故和幸运,各种悲欢离合,组成了一段段人生。而五千年之久远,相当于这样的人生重复了两百五十遍。
然而时至今日,人类精神世界的基本形态却并未改变。因为现在的我看到苏美尔的美术作品,依然觉得美丽动人。创作出这样作品的家伙想必十分得意吧―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不是因为得到国王的褒赏,或是声名远扬等世俗的理由,而是因为创造出美的东西、创造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本身就是幸福。
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幸福。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而不是长度。现代社会使长寿成为可能,但其内在却空洞无物。人们单纯地相信,只要能击退不幸之源就能获得幸福,而缺乏追求幸福的积极性。人被眼前的诱饵驱使着去工作,被满足感和饥饿感交替诱引着去购物。仅此而已。看似在增长,实则是缩小再生产。这是一个没有人创造美的东西的时代。
当男人意识到这一点后,他考虑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了。主动脱离现在的时代,从现代社会这辆特快列车上下车,换乘上每站都停的慢车,成为一名热衷于无用之物的浪游者。他这么打算着。
幸好,浪游所需的本钱还够。其实只要不碰女人和赌博,浪游的生活也并不十分费钱。而且只要能抛弃出人头地的欲望,时间也有的是。
虽说有些钱,但他也并不打算拿去买苏美尔的出土文物。男人从小性格中就完全没有所谓的占有欲。收藏物品的爱好倒不是没有,但都收在脑子里。即便手头有一份钟爱之物的清单,实物也都寄放在各地的博物馆中,这样就不需要自己花精力去管理了。
男人迄今最中意的当属大英博物馆。巨大的建筑物中有着如此多的藏品。人类的过去被高度浓缩,收纳进了那座建筑中。全世界的历史都在那里得以重现。从每间展厅选出最喜欢的一件展品,花一个小时去仔细观赏,将其形态牢牢刻入脑中。展品说明一掠即可。从博物馆商店里买回参考书籍,回到住处再仔细研读。次日再回博物馆细细端详实物。这种学习虽然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却自是乐在其中。
当然卢浮宫也不错,但男人不会说法语(英语还凑合)。就因为这个原因,眼看着宝物在眼前堆积成山却无法深入其中,难免心有不甘。不过有大英博物馆足矣。人生短暂,不可贪念。也不知道今后能不能有时间学习法语。
新的东西对男人并没有吸引力。一种文化创造出的作品似乎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最初的稚嫩但充满力量,到迎来技术和意念浑然天成的美妙瞬间,最后再发展到只剩技术、没了灵魂。所有的文化都会同样地经历这个过程,真是不可思议。器物本应形意结合,可不知何时形却成了主角。其结果就是现代社会。
现代美术品都注重彰显作者的个性。人们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自己是何许人也。可你是何许人,一百年后谁也不会在意。重要的是留下好的作品。重要的是创作出即使不署名也能凭作品自身的力量千古流芳的作品。
自打人类开始在作品上署名,艺术就变得无聊了。男人不喜欢近代和现当代作品也许正因如此吧。不过或许就是单纯的个人好恶,他对中世纪的作品也提不起兴趣。他只喜欢古代的作品―那时的人类胸怀璞玉活得洒脱粗放。
本性这种东西,只有遇到某个契机自己才会忽然意识到。男人再次意识到自己已完全为古代所倾
倒。他回忆起,大正时期的一位诗人(未能查到是哪位大正时期的诗人)也是这样的性格,他玩笑般创造了古代妄想狂这么一个词,不是夸大妄想狂哦。这个词完全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用西洋的语言来说的话,是 ? 未能查到转为拉丁字母的写法,英语中 ancient 之意 mania ?还
是 ? 用拉丁字母写作 pareo,英语中 old 之意 mania 呢?不太清楚准确的应该是什么,不
过后者听起来顺耳些,于是决定今后暂用 ? mania也就是古代狂来自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