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HK$
985.6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培养全镜像投行思维,练就新时代火眼金睛
重构逻辑 精准分析 52个真实案例沙盘重现
掌握财务 业务 风险的完整分析模式
挖掘企业背后的真实价值
|
內容簡介: |
《企业全镜像分析投行战略与财务分析的新框架》是作者十几年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在资本市场、公众公司、信息披露相关理论铺垫基础上,由浅入深,运用大量实例形象而生动地依次对资产负债表的内涵、GCP分析模型、财务报表粉饰识别与防范等内容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同步归纳出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各类财务、法律、战略、公司治理、规范运作等相关问题,并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实践建议。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分析公司的GCP模型,并*后集大成地提出了企业全镜像分析理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新意的企业战略与财务分析的新框架,无论对于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为了让本书更具有可读性,作者颇费心血,围绕GCP分析模型、企业全镜像分析核心理念,用了较大的篇幅由浅入深地、生动地对大量实际案例进行了全面解读和阐释,将企业实际面临的各方面问题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毫无保留真切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能够让读者读后既感到有看到真相的意外,又能有绕过表象看到问题实质收获颇丰的满足。
|
關於作者: |
许业荣,会计学博士,师从中国会计学泰斗葛家澍教授。目前任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二部总经理,投行内核负责人,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监察委员会委员。熟悉中国资本市场和监管法律,熟悉财务、会计、法律和投资、投行、并购相关专业知识与实务技巧,在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
目錄:
|
推荐序一 (朱健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投行业务委员会总裁)
推荐序二 (黄世忠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前 言
第1章
关于公众公司的一些理论探讨1
1.1 公司的定义及存在目的1
1.2 公众公司的定义及内在含义2
1.3 管制与信息披露4
第2章
管制对公众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10
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10
2.2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12
2.3 《招股说明书》15
2.4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18
2.5 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19
第3章
资产负债表22
3.1 分析的出发点:资产负债表22
3.2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逻辑23
3.3 资产负债表的核心信息内涵33
3.4 公司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93
第4章
运用GCP模型分析公司112
4.1 GCP分析模型112
4.2 成长性分析113
4.3 创造性分析120
4.4 稳健性分析145
4.5 GCP财务分析指标体系149
第5章
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与防范151
5.1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151
5.2 财务报表粉饰(舞弊)与盈余管理155
5.3 针对财务报表粉饰的相关监管规定159
5.4 财务报表粉饰识别的理论框架166
5.5 财务报表粉饰的具体方法173
5.6 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与防范205
第6章
企业全镜像分析223
6.1 战略与财务分析新框架面临的挑战224
6.2 企业全镜像分析要实现的目标224
6.3 信息披露核查225
6.4 专业问题的专业判断229
6.5 核心与本质判断231
6.6 全镜像、全覆盖231
6.7 企业全镜像分析对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234
后记235
附录A
曲折高于预期,未来无限可能240
附录B
构建新时代下的市场新格局250
附录C
伟大的变革也许在不经意中已经来临257
|
內容試閱:
|
在这本书的初始,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证监会于2018年6月底正式发布并实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8〕6号)(以下简称《投行内控指引》)。这部划时代的投行类规章,将对今后投行的业态产生深远的影响。投行及相关投资等领域可能需要深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思维习惯、业务模式、执业行为等是否要做一个根本性的调整?
在从业过程中,很多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都会咨询我一个问题:你看我们的企业能不能IPO上市?很多投行人员也会问我们一个问题:你看这样的企业是否满足IPO或者发债的条件?就我内心而言,我觉得这些问题的出发点目的性过强,功利色彩浓厚。我反过来给对方提了三个问题:
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公司是否真的明白为什么要进入资本市场?
公司是否真的明白为什么要IPO?
套用目前最流行的话不忘初心,上述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初心。如果解答好了上述问题,无论我们做出什么选择,无论中间出现什么状况,我们都能坦然应对。
解答上述三个问题,最核心的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众公司。但是,这样的公众公司有统一的标准吗?是不是满足IPO首发办法条件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呢?是不是满足各投资机构内部投资标准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呢?显然,答案因各家机构的偏好而有所不同。这么多年来,我们看过的股、债、新三板等各类项目少说也有几千家了,也看了很多市场上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因此,我们觉得我们有能力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提出一整套审视公司的逻辑。如果这个逻辑站得住脚的话,很多问题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