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編輯推薦: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专家深度解读
☆一本书读懂中国之治
☆内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及《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
內容簡介: |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专著,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关概念、中国治理体系的搭建、如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进全球治理等角度入手系统论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和领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确保全会精神和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发挥效力。
|
關於作者: |
刘须宽,法学博士,1973年8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伦理学、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公共服务与社会建设等方面研究。多次承接完成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中宣部等部委交办课题,参与《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修订。著有《柏拉图伦理思想研究》《国家治理原动力》《传统特性与现代治理规律的有机衔接:中国特色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不诚不正无信不立》等专著4本。合作主编《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理学名著27种》、以执行副主编、副主编编著公共服务蓝皮书系列共8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动态》《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伦理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调研报告80余篇。
|
目錄:
|
导语 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一、为民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无私性 002
二、为民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真理性和至高道义立场 004
三、为民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贯通性 006
四、人民的制度与人民的旗帜始终高扬如何为民 008
第一章 基本概念梳理
一、何为治理 013
二、治理体系 019
三、治理能力 025
四、社会治理 031
第二章 中国国家治理的底色
一、治理现代化要谨防西方颜色革命诱导的伪现代化041
二、善待优秀传统治理资源滋养,谨防治理的飞来峰055
三、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少数权贵的治理的现代化 063
四、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有选择地借鉴现代西方治理经验 069
第三章 中国治理体系的搭建
一、合规律、合民意和合目的性相统一084
二、顶层设计、中观实践与微观探索相协调 093
三、中国、邻国、世界相守望 109
四、管理、治理、服务相支撑 119
第四章 如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价值维度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3
二、制度维度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42
三、协调维度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6
四、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4
第五章 走向全球治理
一、全球危机呼唤全球治理 175
二、无法回避的信息化时代的全球网络命运共同体 181
三、最终走向自由人联合体 188
附录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附录二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附录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人民日报社论)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时明确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同时强调,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在建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关键在构建话语体系,核心在提炼标识性概念和范畴。只有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出标识性概念和范畴,才能形成自己的话语和话语体系;只有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话语体系,才能建构好相应的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只有建构好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构建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概念与学科建构、理论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犹如细胞与生命一样的关系。标识性概念的缺乏或不成体系,科学理论难以形成,学科体系也无从建设。标识性概念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党的理论成熟的标志。概念在实践中的指向越具体,它所支撑起来的理论大厦就越具有彻底性,理论就越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成熟概念的提出是理论创新从抽象到具体的必经阶段。也就是说,理论创新首先要提炼概念或概念创新。只有当不断提炼的概念得到认识与认可,它才有生命力,进而才能使理论明晰而实现逻辑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虽说我们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最有发言权,但因我们能得到国内外认同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还有所缺失且不成体系,致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乃至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当务之急。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的伟大实践中,依循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着时代特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在理论上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时提炼出许多支撑这些理论的标识性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提炼出许多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标识性概念,这些概念因其科学性不仅成为新思想这一理论大厦的坚实的奠基石,而且越来越得到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比如,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等等,都是我们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取部分重要的核心的标识性概念进行理论和学术上的解读,形成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研究系列丛书。在选择概念和进行解读时,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要求:一是既要体现学术性,也要体现政治性,要做到政治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二是既要体现理论价值,也要体现实践价值。这些概念是从实践中抽象提炼升华出来的,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同时,这些概念又对推进实践具有指导性价值。三是既要立足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吸收外来有益的经验与理论。四是既要立足中国,也要放眼世界。五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二者有机结合。
本智库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合作出版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研究系列丛书第一辑,共八本。希望本套丛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领会新时代新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 编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