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美学理论(修订译本)

書城自編碼: 350419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德]阿多诺? 著,王柯平 ?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6251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27.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生是旷野啊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台北人(2024版)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HK$ 132.2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HK$ 67.0
白夜追凶(上下)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HK$ 132.2
纳特·特纳的自白
《 纳特·特纳的自白 》

售價:HK$ 84.0

 

內容簡介:
《美学理论》是阿多诺的美学代表作,汇集了其美学思想的精髓。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持守否定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等运思策略,在本书中进行了贯通古今的多维论证,深入地追溯了艺术的历史演化流变过程,检视了古今美学理论的长短利弊,分析了现代艺术的特殊职能,揭示了艺术与社会的双重关系,反思了资本主义现代性与社会总体性的种种影响,彰显了现代艺术哲学或美学的悖论特征,同时也指陈了未来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其中对文化产业,技术效应、娱乐导向、物化现象、真理性内容、行政化操控以及反世界艺术的批判反思,充满前瞻性和后现代性的真知灼见。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阿多诺(19031969),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的哲学、美学著作有:《道德哲学的问题》《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文学笔记》《*低限度的道德》《启蒙辩证法》《新音乐哲学》《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等。

译者介绍
王柯平,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主要从事美学与古代哲学研究。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成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法国波尔多行政学院讲座教授,希腊雅典大学哲学学院访问教授,国际普适学会(ISUD)副会长,国际美学协会(IAA)跨国执委等。作者简介
阿多诺(19031969),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的哲学、美学著作有:《道德哲学的问题》《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文学笔记》《*低限度的道德》《启蒙辩证法》《新音乐哲学》《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等。

译者介绍
王柯平,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主要从事美学与古代哲学研究。现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成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法国波尔多行政学院讲座教授,希腊雅典大学哲学学院访问教授,国际普适学会(ISUD)副会长,国际美学协会(IAA)跨国执委等。
迄今在国内外出版的中英文著作主要包括《的诗学研究》《的道德诗学》《跨文化美学初探》《旅游美学论要》,Harmonsim as an Alternative 2019, Chinese Culture of Intelligence 2019, Rediscovery of Sino-Hellenic Ideas 2016, Reading the Dao: A Thematic Inquiry 2011 等。
目錄
再版译序1
阿多诺的批判美学理论代译序王柯平1

第一章艺术、社会、美学1
一、 确定性的丧失1
二、 起源:一个虚假的问题3
三、 艺术的真理性、生命与死亡4
四、 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6
五、 艺术的心理分析理论批判11
六、 康德与弗洛伊德论艺术14
七、 艺术欣赏19
八、 审美快乐主义与认识的福祉21
第二章情境24
一、 材料的分解24
二、 艺术去实质化25
三、 论文化产业批判26
四、 艺术作为表现苦难的语言28
五、 历史哲学与新事物29
六、 论不变性问题35
七、 实验(上篇)36
八、 为诸种流派辩护37
九、 诸种流派即各种世俗化流派38
十、 可造性与偶然性39
十一、 二次反思40
十二、 新事物与绵延41
十三、 整合辩证法与主观意图44
十四、 新事物、乌托邦与否定性48
十五、 现代艺术与工业生产49
十六、 审美理性与批评52
十七、 戒律53
十八、 实验(下篇)56
十九、 庄严性与不负责任58
二十、 黑色作为一种理想59
二十一、 论我们与传统艺术的关系61
二十二、 主体性与集体性62
二十三、 唯我论、模仿禁忌与成熟性64
二十四、 专长65
二十五、 表现与建构66
第三章丑、美与技术70
一、 论丑的概念70
二、 丑:丑的社会性相及其历史哲学74
三、 论美的概念77
四、 模仿与理性81
五、 论建构的概念86
六、 技术88
七、 功能主义辩证法91
第四章自然美94
一、 对自然美的责难94
二、 自然美即步入野外活动96
三、 文化景观98
四、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联100
五、 对自然的感知在历史上遭到歪曲104
六、 审美感知是分析的结果106
七、 自然美作为一种历史停滞107
八、 确然的不可界说性109
九、 大自然作为一种调适密码112
十、 黑格尔批判自然美的原批判114
十一、 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过渡117
第五章艺术美:显形、精神化与直观性121
一、 附加值即表象121
二、 审美超越与祛魅122
三、 启蒙与震撼123
四、 艺术与反艺术125
五、 非存在物127
六、 形象性129
七、 迸发130
八、 集体形象内容132
九、 艺术即精神133
十、 艺术品的内在性与异质性136
十一、 论黑格尔的精神美学138
十二、 精神化辩证法141
十三、 精神化与混乱无序144
十四、 艺术直观性的悖论145
十五、 直观性与概念性149
十六、 艺术的似物性151
第六章幻象与表现154
一、 幻象的危机154
二、 幻象,意义与绝技159
三、 趋于幻象的救赎162
四、 和谐与不协和166
五、 表现与不协和167
六、 主体客体与表现168
七、 表现作为一种语言特质170
八、 支配作用与概念知识171
九、 表现与模仿172
十、 内在性辩证法174
第七章谜语特质、真理性内容与形而上学179
一、 对神话的批评与救赎179
二、 模仿的与昏庸的180
三、 是何缘由?181
四、 谜语特质与知解182
五、 无物存留不变185
六、 谜语、涂抹与阐释187
七、 借模仿予以阐释189
八、  阻碍190
九、 碎片性超越190
十、 谜语,绝对与真理性内容191
十一、 关于艺术品的真理性内容192
十二、 艺术与哲学195
十三、 艺术的集体性内容196
十四、 真理性作为非幻象性事物的幻象197
十五、 对死亡的调和与模仿性适应200
十六、 艺术参与模糊的事物202
第八章连贯与意义204
一、 逻辑性204
二、 逻辑,因果关系与时间206
三、 无目的的目的性208
四、 形式210
五、 形式与内容 214
六、 表达清晰的概念(上篇)218
七、 论素材概念220
八、 论题材概念222
九、 意向与内容224
十、 意向与意义224
十一、 意义的危机227
十二、 和谐的概念与封闭的意识形态233
十三、 肯定方式236
十四、 古典主义批判237
第九章主体客体242
一、 主客体二分法的歧义性与美感的观念242
二、 康德的客观性概念批判244
三、 靠不住的平衡246
四、 语言特质与集体性主体247
五、 论主客体的辩证法249
六、 天才251
七、 原创性254
八、 幻想与反思255
九、 客观性与物化258
第十章艺术品理论断想260
一、 审美体验与艺术品的过程本质260
二、 短暂性263
三、 人工制品与起源264
四、 艺术品作为单子:内在分析265
五、 艺术与艺术品268
六、 可理解性与历史的构成意义269
七、 对象化与分离的需求271
八、 一与多274
九、 紧凑的概念276
十、 成就277
十一、 深度279
十二、 表达清晰的概念(下篇)280
十三、 澄清进步的概念282
十四、 生产力的发展283
十五、 艺术品的转型284
十六、 阐释、评论与批评286
十七、 真理性内容与历史287
十八、 自然与艺术中的崇高288
十九、 崇高与游戏290
第十一章共相与殊相294
一、 唯名论与艺术体式的消失294
二、 古代审美体式评述298
三、 哲学史与常规299
四、 论风格概念302
五、 艺术的进步305
六、 艺术史的非同质性308
七、 进步与掌握素材310
八、 技巧313
九、 工业时代的艺术319
十、 唯名论与开放性形式323
十一、 建构:静与动326
第十二章社会331
一、 艺术的双重本质:社会现实与自律性331
二、 艺术的拜物性334
三、 接受与制作335
四、 选材;艺术主题;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38
五、 艺术作为一种行为模式341
六、 意识形态与真理性342
七、 应负责任344
八、 关于现代艺术的接受346
九、 艺术与社会的调解347
十、 净化观批判;艳俗与庸俗350
十一、 艺术的实践态度354
十二、 影响,生命经验与震颤355
十三、 义务361
十四、 唯美主义,自然主义,贝克特364
十五、 反对受操纵的艺术367
十六、 艺术在今日依然可能吗?368
十七、 自律性与他律性370
十八、 政治抉择372
十九、 进步人士与反动分子375
二十、 艺术与哲学的贫困378
二十一、 艺术与客体的首要作用379
二十二、 唯我论与伪调和的问题380

附录一补遗383
附录二艺术起源断想补论477
附录三初稿导言487
一、 传统美学的废退487
二、 论朴素性的变化作用491
三、 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的不相容性495
四、 艺术品的真理性内容与拜物特征498
五、 对美学的迫切需要499
六、 美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庇护所502
七、 审美经验作为一种客观知性形式505
八、 美学理论与作品的内在分析509
九、 审美经验的辩证法510
十、  共相与殊相511
十一、 现象学探源批判513
十二、 黑格尔美学透视514
十三、 美学的不安全性516
十四、 形式美学与物质美学(上篇)517
十五、 形式美学与物质美学(下篇)519
十六、 方法论、二次反思与历史521
编者后记526
术语对照表533
內容試閱
本书是20世纪90年代初据兰哈德(Christian Lenhardt)1984年英译版译出,于199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中译本出版迄今已二十余载,鉴于当初诸多局限性,似已尽其拓荒引介之用。二十余年来,笔者涵泳于轴心时期人文化成传统的研习,通常无暇顾及其他,至于这部拙译,更无敝帚自珍的矫情。
乙亥新春来临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毛衍沁编辑来函,咨询拙译再版事宜。我想时过境迁,国内阿多诺研究已成气候,如果还有读者参考此书,实属一件不可推辞之事,更何况从翻译史角度看,此作是一客观存在环节,于是就欣然应允了。
此书再版前,笔者参照兰哈德的英译本,仅就其中些许费解的语句与病句进行了修改。此番为作,挂一漏万,恐难尽如人意。不过为了呈现阿多诺特有的行文风格,此译本依然保留书中那些陌生化或谜语性的表述方式,这无疑会增加阅读的难度。但就阿多诺自设的写作宗旨而言,他原本就无意提供任何让人一目了然的消遣类读物。
关于兰哈德英译本与德文原版的差异,我觉得有必要在此稍加说明:兰哈德英译本打破原作整段不分的结构,将其划分成多节并各自加上标题,这对读者来说,显然具有一定的导读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首部英译本的出版机构,为了提高英译本的可读性,认为原作反常的论述结构会影响英译本的传布与销量,因此觉得有必要对其固有的行文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实际上,阿多诺并未完成《美学理论》一书,他的这部遗作是其亲属在其学术秘书的帮助下用其手稿编辑而成,最终出版时自然也就没有具体划分章节和设定标题)。于是,该出版机构便责成兰哈德译本的编辑,将译本分段分节,附加相关标题,甚至刻意调整行文顺序,凸显各段或各节的主题句(top sentence)。如此处理之后,整个文本的并列句条理(paratactical order)就呈现为不断推进论证的外表,借此提供一部内容看似便利阅读的著作。这种改动方式的确从外部掌控了此书的形式结构,但却导致了诸多内在论证系统的问题。首先,译本结构替代了原作固有的证论结构,但却未能从头到尾持存原作的同质内容,如此一来,通过分段分节形成貌似光鲜的清晰性,只会产生一种对照效应,结果使那些划分的段落意旨显得有些含糊朦胧,妨碍解析不同阶段的论说与证据。其次,当改动后的英译本要求从属句务必印证主题句时,整部论作就充满了冗长而复杂的短语,尽管这种处理方法旨在将此书连缀成为一个整体。再者,1984年英译本尝试用陈述句式来表达内容,结果将原文诸多语句分切成块。而基于并列句条理的原初文本,所采用的同心聚合方式,是围绕一个无声中心点展开论证,借此要求每个词语都要折射和表现这一中心点。相比之下,此英译本施加给原作的直线型论证结构,则把这一中心点当作一条弯道,从而切断了其内在联系。诸如此类的调整,难免有扭曲之嫌,势必会传导给其他相关文本。的确,该译本问题不少,与原作难以对照。但是,作为初次尝试,依然功不可没。另外,实事求是地讲,原作是阿多诺遗作,自身存在一些缺憾。诚如《美学理论》第二位英译者胡洛肯特尔(Robert HullotKentorr)所言:阿多诺的这部原作将自身的许多疑难问题强加给译本(The original has plenty of problems of its own that it imposes on the translation)①。笔者以为,阿多诺力图从艺术哲学角度来评判现代艺术发展和建构其社会历史意义,同时又从现代艺术运动角度来重思和建构艺术哲学的前景。这种旨在超越仅知哲学而不识艺术的康德暨黑格尔美学的雄心与实现上述双向建构的热望,促使阿多诺曾就此部遗作手稿进行过两次大的修改,并以自我批判的方式反复审视和辨析自己的相关论述。结果,在其思维的频繁转向和持续推进中,阿多诺不断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论话题。可叹人生苦短,因其时间所限,他未能清晰表达某些灵光闪现的观点与幽微沉奥的玄思,这便给此部遗作增添了诸多令人纠结和不易觉解的疑难问题。但我相信,深入细致研究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学者,将会有更多机会发现、揭示和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在西方美学界,如何翻译《美学理论》一书,委实是众所公认的一个翻译难题(an aporia of translation)。迄今,该书仅有两个英译本,尚无其他现代西文译本。该书首位英译者兰哈德就曾感叹说,翻译这部著作已经费尽心力,故无意再去涉足阿多诺的第二部著作。该书第二位英译者胡洛肯特尔为了追求信达,花费数年功力,总算完成此份苦差。他在译序中感慨道:决定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恰当的遣词用句,而在翻译此书时则经常使人捉襟见肘,各处所需的恰当之词,总在前一从句中用来替代另一个不当之词,此种难度远在翻译《易经》之上。倘若翻译就是将驴尾固定在驴身上,那倒是一件易事;然而,这头驴在跑动之中,译者却骑着另一头牲口从后追赶,而且是朝着另一方向奔去,要想追上那头驴,这就难上加难了。要知道,每一种语言,每一个字眼,仅具有自身的瞬间效应。也就是说,在将一部艰涩的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搜肠刮肚地寻找恰当达意的等价词,确是译者务必竭力而为的任务;但在现实境况里,根本没有这等便宜的好事。②
还需指出,翻译此书的难度一方面来自语言的转换过程与实现信达的复杂途径,另一方面源自原作遗稿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源自文本的并列结构、风格的深奥晦涩、论述的反复重叠和作者撰写时缺乏内在的图式规定,而且涉及这部论著的结构、运思到行文等诸多方面,这给予读者与译者以无与伦比的自由度unmatched freedom。③如此一来,面对文中蕴含的卓识洞见,每读或每译一行,都要换一口气,在艰难的沉思、解读和传译中,步履蹒跚地向前推进。无疑,这既考验读者与译者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更考验其反思能力和工作耐力。
在笔者看来,这无与伦比的自由度,更是问题中的问题,不仅影响文本解读,而且影响文本翻译。换言之,文本的复杂性会因此转化为文本的开放性,从而为其解读和翻译留出意想不到的自由度。现存两种英译本的异同就是明证。评价它们各自的优劣,当然需要参照德文原版,但也要保持同情理解的态度,因为上述自由度会为每位译者拓展出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自由度与空间终究是有限的,必然会笼盖在半透明的天花板下。在两种语言转换时,竭力索求恰当的遣辞用句,常常使人在搜肠刮肚和反复比照的尽头,体味到难于言表的纠结,挥之不去的困惑,以及灵光一现的欢愉。
坦率地说,作为首部中译本,笔者当年翻译《美学理论》,实属一项事倍功半的繁难工程。其起因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德国明斯特大学曼纽什(Herbert Mainusch)教授来华讲学,我应滕守尧研究员之邀,担任陪同和讲座翻译。接待单位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文联等,所讲内容主要是尼采的艺术哲学,其间涉及本雅明和阿多诺等人,国内哲学界人士对这两位新锐思想家颇为陌生,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初次听闻。1990年杜章智先生约我翻译《美学理论》时,国内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依然十分罕见,相关参考资料少得可怜(哪像现在互联网这么方便),难度自然可想而知。当时,我在任课之余,在没有电脑可用的情况下,只能在大稿纸上一笔写讫,无法进行有效修改;在费力译讫此书后,本人就多年未碰此类翻译了。说实话,翻译阿多诺的著作远不如我直接用外文写作来得爽快和自在!
事实上,在承接此项译事时,杜章智先生曾告知我,此书原本邀请杨一之先生据德文版译出,无奈杨先生当时年事已高,无力为之,故此安排我据英译本译出。我托人从北京图书馆借来此书,花费半月工资将其复印成册,阅读两章之后,深感此书繁难,但该书思维独特,内容丰富,尤其对文化产业和现代艺术的批判,令人委实惊叹作者的先见之明和深刻洞察。于是,我凭借某种先吃螃蟹式的愚勇,硬着头皮接下此项工作。按照原来计划,此译本被列入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译丛,由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但等我花费两年多时间译出后,原定丛书出版计划因故搁浅,此译本也就束之高阁了。直到1997年,滕守尧先生主编一套美学与艺术教育丛书,我才拿出当年译稿,请滕先生将其纳入丛书计划以便出版。当时四川人民出版社从德国购买此书版权时,阿多诺家族特意从明斯特大学曼纽什教授那里打听中译者的学术背景,经过确认和斟酌后才同意授权,这对首部中译本的顺利出版极为重要。
最后一点,本书这次再版,译序篇幅有增,主要是由初版译序与后来一篇拙文整合而成,这对于新近触及此书的读者或许有所助益,但对于专门研究的学者,其参考意义就另当别论了。至于此译本的用途,我想也是因人而异。按照学术惯例,研究者通常是细读原作,必要时参阅英译本。就我所知,德国一些学者在阅读阿多诺与康德等哲学家的原作时,由于内容繁难与思辨幽微等原因,为了深入理解和澄明隐晦之处,他们也不得不参阅广为传布的英法译本,因为译本总是少不了阐释或厘清的自为意向。从德国学者为学致知的认真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寻常而可贵的诚实。不知国内方家以为然否?
在本译本修订版付梓之际,谨向毛衍沁编辑诚表谢忱。若无编辑提议与贵社决定,我自己肯定无暇再次触碰这个陈年旧译,更不会搁置原定写作计划、花费整个暑夏来修订这个译本了。必须承认,修订这部著作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此番为作实乃本人出国讲学之前的匆忙之举,疏漏在所难免,诚请各位方家批评雅正。如若日后条件具备,鄙人预想采用新版本作出新译本。最后,谨向为我提供兰哈德英译本复印件的陈昊博士表示感谢,同时谨向为我提供旧中译本扫描版的崔嵬博士表示感谢。他们在百忙之中为此修订版提供必要而急需的帮助,委实令我感念不已。
悠悠往事,瞬逾卅载;赘述二三,忝列为序。阿门!

王柯平2019年仲夏于京东杨榆斋注释
① Robert HullotKentor, Translators Introduction, in Theodor W.Adorno, Aesthetic Theory, Mi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p.xvii.
② Ibid., p.xxi.
③ Ibid., p.xvii.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