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查理的一生 写给焦虑世代的普通人 百岁老人真实人生故事 现实版《阿甘正传》充满历史洞见、人生智慧、生 》 售價:HK$ 63.8 ![]() 《 超级工程排行榜名录 》 售價:HK$ 220.0 ![]() 《 从诗词到名著——翻翻祖先的书架 》 售價:HK$ 65.8 ![]() 《 明智恭介的疑案 》 售價:HK$ 64.9 ![]() 《 小型建筑创作札记 》 售價:HK$ 76.8 ![]() 《 大变局下的中国声音:国际热点问题透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74.8 ![]() 《 “三言两拍”绘画本 》 售價:HK$ 96.8 ![]() 《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 售價:HK$ 165.0 |
| 內容簡介: |
| 人们常常要问:人生有什么意义?史家也往往要问:历史有什么意义?如果有意义的话,那意义也不是客观世界先天给定的,而是要待到人们探索之后才给定的。这便是通常所谓的历史哲学。凡是未能对此作出答案的,可以说都未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对历史本身作出答案的,可以说是历史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对历史学本身作出答案的,则是历史哲学中的认识论。 当我们问物理学是不是一种科学,实际的问题是:以这种研究逻辑来研究物理世界所获得的知识是否可称之为科学。然而,当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来设问历史学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历史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它几乎涉及我们大部分的认知形式和知识品种,如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的理论概括、历史意义的评价等。这些不同的认知形式,生产不同的知识产品,体现不同的认知属性。本书将历史认识活动划分成不同的层面,剖析其不同的认识形式和知识属性,以便完整地理解历史学的本质特性。历史是什么?有什么用?历史为什么会重演?历史是否是虚构的?这些日常所见的基本问题都是本书讨论的对象。 |
| 關於作者: |
| 张耕华,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历史哲学引论》《人类的祥瑞吕思勉传》《史学大师吕思勉》等。 |
| 目錄: |
|
一 史学是什么
1. 质疑与批评 2. 历史学的科学化 3. 彻底的批判与反思 4. 史学理论研究的起步 5. 史学概论,概论什么? 6. 历史认识论的兴起 7. 何、庞之分歧 8. 元问题及其研讨路径 二 史实与史家 1. 历史学的月亮问题 2. 事实能否自己说话? 3. 以事实为中心的史学理念 4. 事实与非事实 5. 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 6. 谁决定了历史的意义? 7. 有几种历史事实? 8. 历史事实的类型 9. 普遍事实的量化问题 三 历史的真实 1. 历史学的分层 2.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3. 认知图式与双向建构 4. 对符合说的诘难 5. 一种弱化的检验 6. 真的融贯说 7. 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观 8. 历史个别的非同一性 9. 历史学有没有范式? 10. 事实能否说得清? 四 理解与解释 1. 什么是历史学Ⅱ? 2. 移情与体验 3. 历史的真了解 4. 理解的差异 5. 覆盖定律及其他 6. 演绎的危险 7. why和how 8. 文本的权威消失了? 9. 硬性与软性 10. 史家的弹性 五 叙事与想象 1. 叙事问题 2. 现代与后现代之争 3. 历史就是虚构? 4. 建构与解构 5. 大屠杀问题 6. 关联性原则 7. 历史的谎言 8. 小说的真实性 9. 想象与证据 10. 反事实的想象 六 历史的重演 1. 科学的尺度 2. 个别论与借用论 3. 分歧与症结 4. 什么是重演? 5. 相似与同类 6. 历史的相似与重演 7. 澄清一种误解 8. 历史能否预言? 9. 从因果性到因果律 七 因果关系与理论命题 1. 何为历史学的原因? 2. 复杂化与简约化 3. 理论陈述的非清晰性 4. 相干性问题 5. 测不准和不确定 6. 概率问题 7. 历史学的概括 8. 理有概然,势无必至 八 历史学的人文性 1. 史学要不要评价? 2. 从柯林武德的一段话说起 3. 历史需要不断地重写 4. 历学哲学的特殊问题 5. 配景论与有限的普遍性 6. 客观性不等于真理性 7. 实然与应然 8. 狼的自由就是羊的毁灭? 9. 寻找普世的评价标准 10. 是法理思维,还是科学思维 九 历史之用的特殊性 1. 历史有什么用? 2. 记忆的自然作用 3. 遗忘也是生活所必需 4. 求真第一,还是致用优先? 5. 不论真假,都有效用? 6. 历史之用的虚拟性 7. 历史该怎么用? 8. 史学的异化和社会良心 9. 历史学家的责任 10. 如何遏制历史之滥用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