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一部佛陀造像的容颜艺术史,一本只看“脸”的专业普及读本,一次精彩的人文追思之旅。
本书为视界系列丛书之一。该系列邀约国内高水平作者和文化学者,寻找散落在人类文明中的文化瑰宝,向大众普及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
作者李惠东身为中国雕塑界专家,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硕的教学实践成果,《佛陀的容颜》以其独到的学术见解、简洁直观的图文解读,向大众普及佛像造像的容颜演变史,其中融合了丰富可信的史地、人文和佛像造像艺术知识。此外,本书的装帧设计呈现也可谓独具匠心。简言之,这是一本兼具传统文化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宝藏之书。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只聚焦于佛陀的头部,看佛陀的脸书。细数佛陀造像如何多头并进,辗转向东,又因族群的迁徙、历史的际遇、环境的差异、观念的嬗替,而持续演进,臻于完美。
作者身为雕塑艺术界的专家,却脱掉了专业学术的艰深外衣,以生动的文字和图像注解佛像容颜的演变,是一本能够让我们快速理解、记忆并掌握方法的入对门的专业普及读物。其中不仅有大量*手的视觉资料,还有源于作者教学与学术的独到见解。
|
關於作者: |
李惠东,教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师从田金铎先生。现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雕塑艺术创作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雕塑艺术造型演变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篇论文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专业论坛并宣讲论文,如敦煌研究院的敦煌国际论坛、俄罗斯的东方文化论坛、浙江大学的图像学与风格史等国际论坛。
多年来,其个人诸多作品获得众多国际、国内大奖,并被多个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而组织设计和放大制作的国家百件重大历史题材艺术创作之一的《鼓舞民族大团结》,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
目錄:
|
第一章 贵霜: 外来者的推动
第二章 中国新疆: 丝路远播
第三章 河西走廊:化梵为胡的风格熔炉
第四章 北朝:建构华夏风骨
第五章 南朝:变梵为汉的早期试验
第六章 唐:熟成华夏风范
第七章 泽被西东 垂之久远
|
內容試閱:
|
作者序:给佛陀看相
这是一本看脸的书
关于佛像造像的书籍浩如烟海,却很难找到一本只聚焦头部的、严谨的脸书。脸面问题,往专业里讲,是雕塑领域的大事;往深里说,需要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印证。我们经常会判定某个造像的面孔是什么时期的,然后引用几个前人总结的词去形容它。问题是,为什么对应这几个词的是这样的一张脸?这张脸与另一张脸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区别?这些问题也是替我的学生问的,因为没有找到能把这些问题解释得通透的书,所以就自己写了一本,谈谈佛陀头像的演化历程。
不只是一张脸的问题
为了把佛陀的容颜讲清楚,我说得最多的,反倒是这张脸背后的东西。佛陀的造像,并非单纯的艺术成果,它是历史的产物。族群的迁徙、历史的演进、环境的变化、观念的嬗替,这一切都影响着佛陀的容颜。每一个改变,都会在面容上生成新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指引我们上溯时间的长河,回到历史现场去解码,去探究真相。
一本能让读者入对门的书
艺术不是要拒人于千里之外,艺术鉴赏也没那么玄乎。很多入门书,读者看了却入不了门。因为是把学术文本简单删改一下就当作普及读物推给大众了。缺少诚意,也无法保证沟通的效果。《佛陀的容颜》这本书,要分享的是方法,却是亲和的方法。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以便读者可以快速地理解、记忆,然后,最重要的当然是掌握。只有这样,读者才算入对了门,入得了门。
丝绸向西,佛陀向东
佛陀造像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走来,历经近两千年的熔炼,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引领着东方神韵的创造。在这条路上,文化融合经久不衰,也留下诸多文化遗迹。雕塑艺术比文字和语言更直观,用造型、图像、形式传递文明的乐章,减少了因为语言文字的转译而产生的歧义和误解。可以说,这近两千年来,佛陀造像也是作为一门不断变化的世界语言,沿着丝绸之路向东迈进。
心新相映才能象由新生
在这本书中,我并非专谈历史,我也想探讨当代。我们正亲历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这个时代需要新气象、新风骨,更需要新风范。新的产生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深刻领会传统艺术的精髓,找到古人内心的精神原点,创造性借古融今、通古达今,从而实践心新相映的审美理念,也才能实现象由新生的文化理想,这应是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
以《佛陀的容颜》为例,这本书首先要还原历史时空,探究来龙去脉。在时代背景下,悟其道,明其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果没有这个思路,就只能看到表面化的符号和形式,思想就会像打补丁一样不得要领。
通俗易懂是个很难的事,我尽力了
这本书写作的初心,也是希望为雕塑艺术的知识普及尽一份微薄之力。本书将追逐专业研究通俗化的表达方式,远离术语的云山雾罩。一直以来,我主要从事艺术实践创作研究,写这么一本书已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还要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实在是巨大的挑战。在主编的再三鼓励和催促之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赶出来,疏漏难免,欢迎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