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HK$
177.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HK$
98.6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HK$
58.2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毕生代表作。
作者托尔海尔达尔是二十世纪ZUI杰出的挪威民族学家、探险家、作家。被誉为世界上ZUI著名的挪威人
◆有史以来挪威作家写的ZUI畅销的书,长销70年。
《孤筏重洋》出版,之后的70年中被翻译成75种语言,卖出了至少3500万册。这本书是有史以来由挪威作家写的zui畅销的书之一。
◆诗人海子自杀时随身携带的四本书之一
1989年,诗人海子在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随身携带了四本书:《圣经》《瓦尔登湖》《康拉德小说选》和《孤筏重洋》。
◆同名纪录片荣膺奥斯卡,改编电影卖座第YI名。
海尔达尔乘坐木筏在海上航行时用摄像机记录了自己的冒险经历,并且制作成纪录片《康-提基》,获得了1951年奥斯卡ZUI佳纪录片奖,这也是挪威历史上仅有的一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2012年这段经历被拍摄成电影《孤筏重洋》,成为挪威ZUI卖座的影片,并提名奥斯卡ZUi佳外语片。
◆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
2011年,包含照片、日记、私人信件、论文等内容的托尔海尔达尔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
內容簡介: |
一觉醒来,不会游泳的我,发现自己躺在一艘简易木筏上,身边是5位同伴和1只鹦鹉,所处的位置是太平洋海域,而今天,已经是我们海上漂流的101天了。101天中我们曾独力面对凶猛肆虐的暴风雨,和数不清的鲨鱼奋战,也遭遇过食物危机和内部争执
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个我信仰已久的理论,没有人相信,我就亲自去证明它。我下定决心,如果我死,我也要为了这个信仰死去:死在船帆上,像一个绳结。
|
關於作者: |
[挪威]托尔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
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挪威民族学家、探险家、作家。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1947年,他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的木筏横渡太平洋探险获得成功,震惊全球。
1948,记录这段传奇经历的书籍《孤筏重洋》出版,之后的70年中被翻译成75种语言,卖出了至少3500万册。这本书是有史以来由挪威作家写的最畅销的书之一。
海尔达尔乘坐木筏在海上航行时用摄像机记录了自己的冒险经历,并且制作成纪录片《康-提基》,获得了195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也是挪威历史上唯一一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2012年这段经历被拍摄成电影《孤筏重洋》,成为挪威最卖座的影片,并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海尔达尔的科学探险跨越了半个世纪,脚步遍及世界各地,并因其杰出成就而获誉无数。2002年,海尔达尔逝于意大利。挪威政府在奥斯陆大教堂为他举行国葬。2011年,包含照片、日记、私人信件、论文等内容的托尔海尔达尔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
目錄:
|
第一章 触发
第二章 探险队诞生
第三章 前往南美洲
第四章 横越太平洋(I)
第五章 中继点
第六章 横越太平洋(II)
第八章 与波利尼西亚人同乐
尾声 追寻康提基号的船迹
附录 托尔海尔达尔小传
|
內容試閱:
|
三十五周年版作者序
有些人相信命运, 有些人不信。我既相信, 也不信。有时候我们就像绑在线上的木偶, 被几只无形的手操纵着。然而, 肯定的是, 我们不是注定要被牵着走的。我们可以自己抓起线来,在每个交叉路口调整方向,踏上通往未知的小径。
本书所叙述的, 是一个年轻人一再碰壁之后, 抓起命运之线的故事。如今我重读当时所写的这篇故事, 回忆起我一生中最具决定性的时刻, 当时彻头彻尾的旱鸭子、害怕水深至颈项的我, 与陆地切断所有联系, 航向地球上最大、最深的水域, 深入陌生的冒险和一段不可知的未来。从当时至今, 我的一生充满一连串的冒险, 有如在线珍珠, 一个接一个。希望牡蛎中的珍珠自动出现在盘中呈献给你, 多少有些痴人说梦; 你得自己下海寻找。我从来都不喜欢为冒险而冒险, 但是当冒险来临时,我也不逃避。
我在成长过程中, 一向是个受到过分保护的男孩, 十足的梦想家。我的大学时光一半用来研究人, 一半用来研究兽。形式上我是在奥斯陆大学受教育成为动物学家, 但我却热衷于在克罗皮林波利尼西亚图书馆(Kroepelien Polynesian Library) 里研究太平洋的民族。位于奥斯陆市的克罗皮林波利尼西亚图书馆是全世界最大的波利尼西亚主题私人图书馆( 后来并入奥斯陆的康提基号博物馆图书馆)。此外, 身为不会游泳的书呆子, 我还是于一九三七年来到波利尼西亚, 在丛林岛屿法图希瓦上居住了一年,完全与外面的世界断绝了联系。
我前往波利尼西亚研究动物如何借由风和洋流到达大
洋洲的岛屿, 却带着史前时代人类如何到达这些岛屿的争议性理论回家。学者们一致认定, 所有早期航海人都是直接从东南亚航行或划桨进入太平洋的。我不同意这一点。盛行风和洋流会阻止他们直接从亚洲向东航行。虽然如此, 却有两条通往波利尼西亚的可行海路: 一条是从东南亚绕道, 经由西北美洲到夏威夷;另一条是由南美洲直接航向东波利尼西亚。
本书的故事, 叙述六名年轻人如何证明从南美洲出发的史前航行的可能性,颠覆了科学家和航海水手的预测。学者宣称如果不定期上岸曝晒就会沉没的南美洲轻木木筏,却一直保持在具有浮力的软木状态; 而一直被认为无法从古代美洲利用舟船进入的波利尼西亚, 被证明原住民航海者得以由秘鲁航行进入。被证明错了的科学家有何反应呢? 第一个让步的是秘鲁史前舟船的全世界首席权威: 哈佛大学的洛斯罗普博士。他就是提出我们所反对的有关轻木木筏理论的人。然而, 全世界对康提基之旅的舆论, 却挨了其他以洛斯罗普及其作品和学说( 轻木木筏会沉) 为基础的科学家一记耳光。来自全世界的学者反击我们, 指控我们是没有科学实力的特技表演者。大众的兴趣随着舆论而增加。《孤筏重洋》一书成了畅销书, 最后被翻译成六十五种语言,而我们航行的影片也在一九五一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争论延续了数年之久, 在那段时间里, 各地学者起初甚至拒绝聆听康提基理论背后的论证。第一份正式挑战来自瑞典皇家人类学暨地理学学会, 一九五○年他们要求我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结果却颁给我属于我的第一枚科学奖牌。其他奖牌接踵而至, 先是来自苏格兰, 然后是法国。一九五二年, 也就是木筏之旅五年之后, 我那本八百页的《太平洋的美洲印第安人: 康提基号探险背后的理论》(American Indians in the Pacific: The Theory Behind the Kon-Tiki Expedition ) 首 次 出版。同年, 我受邀在剑桥大学举行的第三十届国际美洲印第安人类学家大会上演讲。翌年, 该大会于巴西举行, 我以荣誉副主席的身份出席。
虽然如此,争论还是不断。他们采用科隆群岛(Galapagos Islands)来驳斥康提基理论。这些群岛离南美洲比任何波利尼西亚的岛屿都近。如果南美洲的航海者胆敢一路航行到波利尼西亚, 他们何不干脆也在加拉巴哥落脚呢? 又是一项新挑战, 一块新的研究领域。
自从一八三五年达尔文造访加拉巴哥后, 已经有很多学者到过该群岛了, 包括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地质学家, 但是却没有半个考古学家。没有考古学家前来寻找远离本岛的早期人类足迹。造访者互相引证彼此的研究, 表示在一五三五年欧洲人抵达之前, 没有人类亲眼见过这些群岛。在发现印加轻木木筏完全能够到达加拉巴哥之后, 我在一九五三年先带了两名考古学家前往该群岛勘查。我们选定了几处平坦的地方为目标, 在那里早期的木筏可以在崎岖的熔岩峭壁和岩石之间登陆。在这些干燥的岛屿当中, 有三座岛屿存留了史前时代的营地。从贫瘠的土壤中, 科学家的铲子发掘出大量的陶器碎片和其他人工遗物, 其中有很多还经美国国家博物馆鉴定为印加前的遗物。这证明了很多来自秘鲁和厄瓜多尔的航海者, 早在前哥伦布时期就到过这些群岛了。由于饮用水的获得有季节性的限制,所以无法永久居住。
而距离最近的可供居住的岛屿就是复活节岛①, 位于南美洲和其余波利尼西亚岛屿的中间。散布在整个景致中, 来历不明的巨型雕像和石墙, 被波利尼西亚人认为是更早期人们的遗物。由于这座岛屿的坐落位置离亚洲最远,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原住民最不会去的地方。但是我怀疑何以复活节岛岛民当时有时间发展, 而事后却忘了这段惊人的史前文化呢? 更何况, 这项文化还令学者因其酷似前印加遗物而感到惊讶呢。唯一曾经造访复活节岛的专业考古学家拉瓦谢立博士坦承他未曾试图进行挖掘, 因为那里的土壤看起来很浅, 似乎人类来此开拓是近代的事。
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六年, 我包租了一艘远征船, 与一队来自很多国家的团员在复活节岛和东波利尼西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勘查, 这些团员当中有五名是考古学家。挖掘物显示出著名的巨型人头雕像事实上是被掩埋到颈项部分, 地底下还有巨型躯体和手臂。岛上一个宣称是雕像制造者后代的家族, 示范了如何采石、运输及竖立这些巨型石像。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先前未知的雕像种类, 以及仿造前印加南美洲雏形的石屋。由碳含量年代测定法测定出, 该岛至少在比被认定的年代提早一千年前就有人居住了。
一九六一年, 在议论仍然热烈进行期间, 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当时在檀香山举行的第十届太平洋科学协会( Pacific Science Congress)聚集了三千名专家,我们的加拉巴哥和复活节岛远征之旅, 在考古学、身体人类学和植物学的会议中, 以及在有关科隆群岛的特别座谈会中都被讨论到。最后大会全场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案: 南美洲是构成太平洋岛民和文化的主要发源区域。
在各个战线上的激烈争论, 如今逐渐淡化为偶尔才出现的抨击。对人而言, 没有任何一项海上暴风雨比独自受到国际权威行刑队包围还艰难。坚信自己是对的, 成为你唯一对抗一连串对你人身不公平攻击的武器。然而, 异议与争论正是促使科学前进的因素。同意和接受很少能刺激实验和进步。到了这时候, 来自大学和科学院的邀请, 允许我为我的个案推介和辩护。名誉教授和博士学位、科学奖牌, 以及从纽约到莫斯科科学院的研究员身份,都反映出潮流已经扭转了。
现在我觉得我能自由着手美洲另一边的海洋了。热带大西洋的贸易风和洋流, 不断循着相同路线从非洲推向美洲, 威力也和它们离开美洲太平洋岸时没什么两样。在哥伦布到达之前, 美洲还没有人知道厚板船, 但是芦苇船在大西洋任何一边伟大的前哥伦布文明里, 则是典型的船只。在复活节岛上, 我们发现有芦苇船的轮廓雕刻在雕像的胸前, 而至今岛民仍在制造的小型芦苇船与前印加帝国的船雷同。它们必然也酷似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谷等伟大旧世界文明里的最古老的船只样式。
正如轻木木筏一般, 芦苇船也被认为因会浸水而无法用于长途航海。一九七○年, 我们一行七人, 分别来自七个国家, 在第二次尝试利用埃及的纸草芦苇船横渡大西洋时, 驾驶我们的芦苇船拉二号,从非洲的摩洛哥出发, 成功抵达了美洲的巴巴多斯。在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 我们来自不同国家的十一个人,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在底格里斯号苏美人的芦苇船上,从伊拉克航行到阿曼、印度河谷和非洲。
组员们和我一样不熟悉芦苇捆扎的船及轻木木筏, 但我发现我居然可能在这辈子里驾驶着这种船从美索不达米亚航行到印度河谷, 从亚洲到非洲, 从非洲到美洲, 以及从美洲到波利尼西亚。那么, 为什么那些发明耐航船舶、建造金字塔的勇猛发明家,无法在几世纪的时间里达成相同的成果呢?
古旧的船, 不像金字塔那样, 它是会沉、会烂的。我们的横渡海洋证明了史前航海的可能性, 但是古老的航迹已经消失了。虽然船舶已被证明有耐航力, 但是有些人仍然坚持, 前欧洲的航行者可能比较喜欢在看得见陆地的水域航行。相反于此的理论, 在一九八二年我首次探险远在印度洋、位于印度南边尖端的小小马尔代夫群岛时得到证实。在前十年间, 大量搭飞机来的观光客已经侵略了这个群岛, 但又因为其位置远离任何大陆,而无法吸引现代考古学家前来。
一一五三年年初, 阿拉伯回教教徒抵达马尔代夫, 比哥伦布时期还早三个多世纪, 马尔代夫的历史由此开始。回教严禁任何种类的人类图案, 所以当一些岛民发现一座有着长耳朵的石像从地底下冒出来时, 是相当震撼人的发现。由于我们在印度洋的芦苇船之航, 马尔代夫官方在一九八二年通知我有关这座雕像的事。我冲到现场, 却发现除了雕像头颅外, 其余全被宗教狂热分子砸得稀烂。那是个巨大而美丽的佛像, 同时也表示佛教教徒早在阿拉伯人抵此岛前就在那里了。
新兴的马尔代夫共和国总统邀请我进行首度的地方挖掘,于是我在一九八三年带着奥斯陆大学的考古学家回到这座岛上。结果证明马尔代夫是个不受干扰的考古天堂。埋藏在地底下的石碑雕刻着微笑的印度毁灭之神湿婆的多头像, 以及象征神权的伐龙那的坐骑海兽摩羯。想必印度教教徒甚至在史前佛教徒抵达前就在那里了。在无人烟的赤道丛林岛嘉福干上, 我们发现一座正方形金字塔状的神庙, 还矗立在离地三十英尺的地方。这座富丽堂皇的神庙装饰着日神像, 并且面朝东迎向日升之处, 是由古代日神崇拜者所建立的, 四面雕有往前扑的狮像。庙内的装饰包括狮子雕像和高耸的公牛浮雕。这是史前航海再具体不过的证明了。
康提基远征之旅打开了我的双眼, 让我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海洋。它是个传输物, 不是隔离物。从人类建造第一艘能漂浮的船开始远早于人类驯马、发明汽车和在未开垦的丛林里开路海洋就一直是人类的公路。
托尔海尔达尔一九八四年五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