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內容簡介: |
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
一版序言
本教材至今已修订到第七版,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经典经济学教科书,分为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
此次改版,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本书内容作出重要修改。书后附有教材的册页:习题本。同时更专注于配套资源的开发,只需扫描封面二维码可获得以下丰富教辅资源,完成一站式学习过程:包括各章节的专栏和案例、国内名师的精讲课程、习题视频,还有知识点解析与典型练习题等。
|
關於作者: |
高鸿业,著名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学科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文忻,北京大学教授。
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尹伯成,复旦大学教授。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6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9
第四节 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13
第五节 结束语 14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6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6
第二节 需求 21
第三节 供给 25
第四节 均衡价格 28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34
第六节 运用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事例 50
第七节 结束语 53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 57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57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67
第三节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73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79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81
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86
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 87
第八节 结束语 93
第四章 生产技术 98
第一节 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98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101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108
第四节 结束语 116
第五章 成本 119
第一节 成本的基本概念 119
第二节 成本最小化 122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131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141
第五节 结束语 149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152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152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 153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60
第四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62
第五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65
第六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67
第七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72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173
第九节 结束语 179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184
第一节 垄断 184
第二节 垄断竞争 193
第三节 寡头 200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209
第五节 结束语 210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214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14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219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222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224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230
第六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234
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240
第八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245
第九节 结束语 246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250
第一节 一般均衡 250
第二节 经济效率 254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57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60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62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267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270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277
第九节 结束语 287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291
第一节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291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293
第三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303
第四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312
第五节 结束语 321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323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 323
第二节 外部影响 327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332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341
第五节 结束语 354
第六节 微观经济学结束语 3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