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HK$
97.9
|
內容簡介: |
《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从艺术、宗教、考古等方面对汉代佛教在中国传播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有关佛教初传中国的年代、路线和华化过程,一向是学者们孜孜探求的课题。但由于正史记载有限,佛经记载的求法传说又多不可靠,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佛教初传中国的脉络并不清晰。从20世纪始,麻浩汉墓、沂南汉墓、摇钱树佛像等一批带有佛教色彩的汉代考古发现问世,近年又发现了“小浮屠里”等简牍材料,为我们勾勒出汉代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始面貌。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铜镜等美术材料中,蕴藏了大量反映当时佛道杂糅内容的图像,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图像的宗教属性,甄别其佛教因素,在汉画像研究与佛教美术研究间搭建一座桥梁,是《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关注的核心。
|
目錄:
|
目录
丛书序(朱存明)
序言(汪小洋)
001 **章 胡人礼佛与西南摇钱树佛像
001 **节 汉代佛教图像研究的三个视角
004 第二节 “胡人礼佛”模式的提出
007 第三节 “胡人礼佛”模式在西南地区的发展
019 第二章 沂南汉墓“莲华化生”佛教内容探析
019 **节 沂南汉墓“童子”像图像志新释
024 第二节 沂南汉墓“童子”像与莲华化生
030 第三节 “童子”服饰与项光的意义
033 第三章 滕州新发现的“胡人礼佛”画像石
035 **节 该汉画像石的佛教因素解析
039 第二节 该汉画像石反映早期佛、儒、道之关系
043 第四章 汉代中外交流视野中的大象图像研究
044 **节 大象题材汉画像的分区与分类
059 第二节 大象图像与胡人图像之关联
062 第三节 “胡人—象”图像的源与流
068 第五章 胡王礼佛:再论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的性质
068 **节 孔望山摩崖造像胡人图像梳理
070 第二节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佛教图像性质
078 第三节 “胡王礼佛”及其贵霜来源
082 第六章 胡人抱子画像石、胡人灯俑与汉代九子母图像
082 **节 鲁南、苏北地区“胡人抱子”汉画像石的发现
084 第二节 “司命神”石雕与“胡人抱子”灯俑
089 第三节 “胡人抱子”与“九子母”“鬼子母”信仰
092 第四节 “胡人抱子”母题的传播
097 第七章 贵霜钱币与汉画像的宗教艺术关联
097 **节 学术脉络回顾
099 第二节 图像志个案对比
110 第三节 贵霜—汉朝宗教美术交流的载体
114 第八章 汉晋有翼铜人及其铭文新证
114 **节 考古发现中的有翼铜人
118 第二节 有翼铜人与无翼铜人之关系
121 第三节 铭文的释读
124 第四节 铭文意义与铜人的宗教美术属性
127 小结
128 第九章 汉晋“舍利”图像考
129 **节 考古发现中的“舍利”榜题及其图像
133 第二节 汉画像石中舍利图像的配置及表现
146 第三节 对“舍利”与“受福”的再认识
161 小结
164 第十章 西朱村大墓出土琥珀童子骑羊像的意义探讨
165 **节 汉晋时期胡人与羊的祥瑞世界
172 第二节 三国《太子瑞应本起经》的翻译与佛教美术视野中的童子骑羊像
175 第三节 “求子”“夙惠”与婴戏美术的汉晋之变
179 小结
182 参考文献
192 主题索引
198 图录说明
210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