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囊括了整个地中海,从英国延伸到美索不达米亚,从莱茵河延伸到黑海。罗马帝国繁荣了好几个世纪,并成功抵御各种外部攻击从夜袭式劫掠到大规模入侵。罗马军队如何保卫帝国的广阔领土免遭持续的攻击?他们如何以如此温和的成本来支持修建快速公路、引水渠、露天剧场、城市浴场和宏伟庙宇的庞大开支?
经验丰富的战略分析专家爱德华N.勒特韦克在《罗马帝国的大战略》一书中揭示了罗马人是如何将军事力量、外交和防御工事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的。罗马的秘密不是进行无休止的战斗,而是实施综合战略,将军事力量、外交和强大的基础设施(道路、堡垒、城墙和障碍物)统一起来。罗马帝国*初依靠附庸国来缓冲攻击,后采用永久的边境防御措施来阻断敌人的攻击。*后,随着野蛮人开始渗透,罗马帝国采用纵深防御的战略,允许入侵者穿透罗马的边界。
此修订版纳入了*近的学术成果和考古发现,并增加了一篇探讨罗马帝国治国方略的新序。本书对研究古代历史和现代战略的爱好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
關於作者: |
爱德华N.勒特韦克(Edward N. Luttwak)
美国著名军事战略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能说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曾出版军事战略、历史和国际关系方面著作十几部,并为欧美诸多政府和军事机构以及国际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勒特韦克1942年出生于罗马尼亚,在意大利和英国长大,1964年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后进入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队服务。1972年移民美国,并于1975年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巴斯大学、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和乔治城大学。他还是《地缘政治学》(法国)、《欧洲国际事务杂志》、《战略研究杂志》和《华盛顿季刊》等刊物的编委。
其代表作有《关于政变的实用手册》《罗马帝国的大战略》《拜占庭帝国大战略》《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等。其中《关于政变的实用手册》一书再版多次,被译成十八种语言;《罗马帝国的大战略》一书被认为是关于罗马军事体制研究的开创性著作,被许多战争军事类院校当作教材使用,亦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
|
目錄:
|
导 言 1
胡里奥-克劳狄系统: 从奥古斯都到尼禄的附庸国和机动部队 7
体系概述 13
附庸国 22
对附庸的管理 34
军队的战术组织 46
军队的战略部署 55
结 论 58
从弗拉维安王朝到塞维鲁王朝: 从苇斯巴芗到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的科学边境与阻断式防御 61
体系概述 67
边境防卫:战术维度 74
边境防卫: 战略维度 99
附庸体系的衰落 139
军队和体系 147
结 论 160
第三章 纵深防御:公元3世纪的大危机和新的战略 163
体系概述 168
不断变化的威胁 184
帝国的新边界 195
寨城和硬点防御 199
边防部队 215
行省部队 219
中央野战军 227
结 论 237
结 语 三大体系之评价 240
附 录 权力与武力:定义与含义 244
参考文献 250
索 引 276
|
內容試閱:
|
本书的第一版不过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虽然该书仅由一位年轻的爸爸匆匆撰写而成,却出乎意料地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兴趣,引起了广泛评议。评论接二连三地以期刊文章、学术专论和图书形式出现,一波接着一波,源源不断。
奇怪的是,本书在一开始就毁誉不一,因为作者在书中说道:笔者对罗马人伟大战略的贡献便是将罗马几个世纪的统治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高压外交进行对外扩张,形成帝国霸权;第二阶段旨在为包括偏远边界地区在内的帝国领土提供安全保障,而这一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强化边境线来实现的,甚至直至今日边境驻防依旧清晰可见:从不列颠一路延伸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第三阶段便是出现了分层边境、区域、中央后备力量的深度防御,从而保证西罗马帝国能够统治到公元五世纪,而东罗马帝国更是屹立千年。
起初,在源源不断的专著和文章中,评论大同小异,带有固定模式。而之后两位分别任职于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资深专家,却撇开了本书存在的错误和纰漏,大力赞扬本书在外交和战争中对罗马原因兴衰的总体逻辑分析,因为此前虽有大量学者描述过此内容,却无一人为此作出解释。两位学界大咖甚至还预测该书会颠覆罗马边境学。然而,年轻的学者对于本书仍旧持批判态度,有些甚至十分苛刻。他们认为本书缺少大战略计划的史实,同时还缺失当时对帝国战略的历史描述性资料。此外,他们还进一步指出这类资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因为罗马人从来没有军师或者平民规划师,从这一方面来讲,罗马战略计划缺少根基,比如在当时,罗马人就连精确的地图也没有。
虽然这些言论并非全无道理,但是强烈的抨击也表明了他们被新观点给激怒了:罗马人不去追求个人的卓越,反而开始理性看待事务。其中一位学者便以希律一世为引,开始了她的批判。性情乖张多变的康茂德和他被惯坏的朋友悠闲地谈论着夸迪人与马科曼尼人在多瑙河边境继续战斗的优劣。其中含义不言而喻:罗马皇帝愚蠢无知、装腔作势,简直就是各年龄层段愚人的典范。在这样的描述里,民众拥戴皇帝,官员、士兵设计、建造并保证帝国结构的安全,这使得帝国臣民长时间顺从,按时纳税。子民们种植庄稼,蓄养牲畜,从而保证下一代子女的相对安全,使其免受入侵者的迫害。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编者不从奥古斯都(果断狡猾的元首)开始;或者先讲提比略(莱恩河转弯处):毕竟他曾驻足于结冰的黎明,检阅来往的士兵,确保他们不会因为工具和口粮而超重;或者先提及不知疲倦的哈德良皇帝:他在远离罗马的地方,专业地监督军队训练;抑或者是从盖乌斯讲起:毕竟穿过海峡可不是一个好决定。实际上,咱们最好先把这些含糊的证据搁置一旁,因为帝国是不可估量的现实存在。它包含了许多数不清的诚实的管理者和官员,是他们来雇佣、训练、装备了成千上万的的军队,其中就包括令人瑟瑟发抖、顽强保护哈德良墙的哨兵以及每天在烈日炎炎底下巡逻沙漠边境的骑兵,他们所有人都周而复始地履行着他们的职责。这才是帝国,它绝不像康茂德和他朋友所述的那样。
更严肃的是,学界仍旧争论不下,有一本书甚至像是为了直接回应本书一般,坚持认为罗马人绝对不会有战略性的思考,更不会布局连续性边境防御,而这观点也导致作者只能将延伸区域的系统性城防当做地方驻防的即兴产物。此外,另一位学者指出罗马人缺少治国才能、战略和外交政策,因此不可能制定出战略性决策。总的来说,这些批评抨击我对罗马综合战略的猜想,因为他们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够,无法完成如此壮举。因此,他们对我之前引用的考古学、碑文学、钱币学的叙述性证据提出质疑,认为它们毫无关联。
确切地说,中年学者们给予该书额外关注,他们的批判性意见是相对中肯的。其中一位中年学者在《罗马研究期刊》中用很大的篇幅评论了本书,其中指出书中出现的若干错误,并向传统观念发出挑战,认为虽然罗马人没有参谋人员和总司令部,但是罗马人仍能策划并执行伟大战略。该异议我将在后文中讨论,但是另一位权威就此指出虽然在当时要谈及智囊团和正规战略性研究是不合时宜的,但是我们仍应相信罗马人有足够的经验,去形成一个广范围的策略,并有足够的下设机构来执行这一战略。最终,一位古典军事历史学家对本书和书评进行了特别彻底的回应,并对本书观点进行了关键性的补充。
大多评论质疑我对罗马大战略三阶段的描述,认为它过于概要化,甚至连那些能接受本书总体论点的人,也给出了注释,表其异议。对于这些批评,我无法反驳,因为自己在行文中也发现了许多例外事件,这是人性的曲折面。
甚至在本书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包括中文和希伯来语之前,国外评论早已兴起,其中不乏专著。不少国外评论者似乎相信该书是为美国帝国主义辩护。通常,我对所有评论者心怀感激,因为他们揭露了不少书中勘误,让我能在本书40周年版本中进行修改。然而,一些批评却也甚是怪异。
首先,国家战略,无论大还是小,理应从政绩中推测出来,而这些战略从来都不会白纸黑字,形成文字进行一一说明。官方文件旨在陈述国家战略,不过是歌功颂德,高呼崇高理想,因而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只会是浪漫的,绝不带有政策指导或是军事指令。
其二,回顾目前的战争,战争如何爆发,又因何而起,据收集来的信息,笔者渐渐开始对罗马人正式训练治国才能、策略和外交政策的观点产生了动摇,我也开始质疑外交政策是否真的剥离了天真的外衣,叫人想起受庇护的生活,远离了推动了人类历史的罪孽与荒唐。我非常惊讶所有人当中偏偏学者接受战略官方描述作为系统团队理念,该理念基于详细的信息并由理性选择所指导。虽然现如今决策都已合理化,但也仅此而已。战争与和平的状态不是经过系统分析由训练有素的专家们所决定的,而是被相关掌权者所控制的。战争的起因通常是完全不相关的政治实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通过研究战争爆发的异国来的得知战争的起因,因为战争爆发之地的问题是侵略者的臆想,是他们满足其狼子野心的幻想。好比拿破仑,他一直幻想着俄罗斯各地都是饱受压迫的奴隶,他们准备反抗,并会支持自己的军队这可是一种奇怪的臆想,因为在西班牙贫穷的农民奋力反抗压迫者的同时,也极力反抗着法国解放者。近来的伊拉克民主之果实更是一段悲惨的臆想。
第三,笔者发现许多批判者思维僵化,遵循反启蒙主义教条,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军事历史只不过是王者和战争,没有任何学术研究价值。当然这也是当代美国学术界的普遍观点,看那少得可怜的大学军事历史学老师,这一点可谓不言而喻了。杰出的拜占庭文化研究者沃特E. 凯奇写道:抱有成见或偏见的学者认为非军事动机和历史维度才是唯一真正值得研究和理解的他们能够考虑到只有社会的、经济的、宗教的、经验的以及社会文化的解释,并且他们不同情,有些时候甚至不原谅任何狭隘的军事问题。
然而,最终全部的争论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战略。评论家们没有一个人拥有任何的军事或者政策计划经验,更不用说是战争经验。相反,现代作家明显是把战略当做必须的官僚主义政治活动,他们善于收集各种情报并精于算计。这一点从他们对地理学知识重要性的执着便可看出,这种执着正是罗马人所缺乏的,且看他们的地图,简直就是旅游指南。事实上,罗马人并不缺乏地理知识:有充足的铁证表明罗马人习惯运用大规模调查手段来标注地域,以明确各地财政状况。这些标注精确无比,事实上,在当时罗马人甚至拥有专门的测距车用以测量距离。
然而,战略并不是棋盘游戏简单地对军队进行地理位移,它是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从不需要空间维度,就像军备竞赛永远都是武器和反措施这两者之间的斗争。的确,在当今战略格局中,空间维度已经十分边缘化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直如此。
战略逻辑产生于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之中,它永远充满矛盾,一反常识,违背生活的线性逻辑。正如罗马名言:想要和平,准备战斗,或者从战术上来说,糟糕的烂路反而是战争中的良路,这样才可以出其不意,打得敌军措手不及。从战术层面来讲,若是一味追求胜利的终点,过度增援或引他国入战场,悖理逻辑也可叫人错失胜利果实,变得溃不成军。从武器冲突到帝国冲突,从和平到战争,悖理逻辑同样适用,无论战争主角是否知道它的存在,本末始终,它都在决定最终的结果。
战略本是隐晦深奥,难以捉摸的,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是正巧,罗马贵族的政治文化使得战略逻辑十分容易接受。罗马贵族从小受到斗争权力的影响,严酷的斗争环境推动他们前进。无论是在法庭还是在战场上,他们完全明白战略所需的抉择,并愿意随时作出相应的行动。他们心态良好,适于战略追求,因为他们冷血无情,毫无英雄情结,更是十分功利;罗马人永远不会去侵犯无利可图的国家,这样看来,罗马战略文化到是十分适宜当今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