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HK$
143.4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HK$
140.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HK$
333.8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HK$
99.7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HK$
221.8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編輯推薦: |
何毅亭、黄奇帆、迟福林、姚洋等智囊重磅发声,以更加贴近决策层视角深刻阐述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的战略与机遇!
全景式扫描解读,一站式厘清国内大循环所涵盖的内核知识点!
全彩拉页图解,彻底扫清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阅读障碍!
新华社官方授权,全新震撼力插图!
|
內容簡介: |
何毅亭、黄奇帆、迟福林、姚洋等智囊权威解读,全方位阐述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走向。从数据到案例讲清什么是大循环双循环,为什么要进行国内大循环,解读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棘手问题,破除大循环双循环理解误区,从宏观到微观搞懂供应链产业链的相关布局,帮助你看懂经济发展新格局,找准高质量发展之路,看清未来发展新趋势。
|
關於作者: |
何毅亭、黄奇帆 姚洋 著 张占斌 主编
|
目錄:
|
第一篇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重大战略判断
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打通中国经济双循环有哪些超常规思路?
在危机中变局中构建新发展格局
怎么才叫形成了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让中国经济气血充盈
跳脱误区,结合时局,精准发力构建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背后的经济规律
要正确理解国内大循环
双循环是深层次的改革开放
国内大循环对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性
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如何构建工业科技领域的内循环?
|
內容試閱:
|
新变局下的中国经济
○ 姚 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 美国其实是通过“退群”的方法,用自己的标准在重新构造新世界体系。我们千万不要误判认为这是美国的衰退,千万不要误以为中国冒头的时机已到,去挑世界的大梁,我们还远远没到那个时候。
◎ 国际上,中国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主动帮助重新建立新的规则。在国内我们要切实减少政府干预,除了少数技术路线比较成熟的产业,其他的一定要交给市场。
◎ 中国和美国作为大国,都要致力于形成一个既有竞争,同时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关系,限度地避免滑向热战。一个纵然激烈但保持良性的竞合关系,即“竞争 合作”的关系,对中美和整个世界都有利。
近,我们都能感受到外部环境不断恶化。我个人判断中美的新冷战已经形成,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美国针对中国的实体清单也越来越长。美国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竞争在各领域展开,其中技术领域的竞争相对更深入、更广泛。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及高科技领域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中美完全脱钩不太可能。
一、中美关系的五个阶段
首先有必要回顾中美关系经历的五个阶段。
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问中国,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这属于接触阶段。中美在冷战高峰时走到一起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苏联。1969年中国和苏联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此后苏联非常恼火,想给中国发射原子弹。苏联在英国《泰晤士报》上用笔名发表文章,提出要给中国发射原子弹,教训一下中国人。美国人很快明白这是苏联在放风,便主动和苏联沟通,如果给中国放原子弹,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国内也很紧张,1969年夏天也进行了疏散。后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了越共领导人胡志明的葬礼之后,返苏途中在北京停留,周恩来总理到机场和他举行了会谈,很好地解决了冲突。中国也意识到美国的干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于是通过巴基斯坦的接触,终实现了尼克松总统的访华。
第二阶段是1979—1989年,中美密切交往时期,达成了多方位合作。合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共同的敌人苏联还在,另一方面,是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在经济领域,里根总统给予了中国比较优厚的待遇。里根在竞选时还曾表示,一旦当选,他首先要和中国台湾恢复邦交关系,但真正当选之后,他个重要外交访问对象就是中国大陆。在军事领域,中美也有非常深入的合作。中美在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国内兴起了留学热。
第三阶段是1989—2010年,属于双方的理性交往时期。1989年之后,老布什总统派出国家安全顾问到中国来,向邓小平表示不会断绝和中国的关系,这是西方国家的个表态,意义重大,这才有了1990年代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在这段时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支撑美国对华理性深入拓展双方关系的信念是,如果把中国拉入美国所维护的体系,中国会越来越像美国。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制度和文化,中国拥抱全球化、拥抱世界多元价值观,但中国不会变成下一个美国。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对美国的冲击已经显示出来,在2004—2005年已经出现明显的贸易不平衡。所以美国逼着中国人民币升值,从2005—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30%,之后因为金融危机人民币停止了升值。
第四阶段是2010年到2016年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2010年之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计划。这项计划因“911事件”而有所推迟,而且,当时奥巴马总统特别想成为世界的总统,他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希望中国能支持他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达成协议。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计划落空了。2010年,美国在外交政策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重返亚太”之后又推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重返亚太”是从战略上遏制中国,TPP是从经济上遏制中国。该政策一直持续到特朗普上台。
第五阶段是特朗普上台至今,中美进入“新冷战”。特朗普上台之后,在2017年正式出台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次年开始打贸易战,接着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到了2020年又因为疫情开始打“口水战”。这种“口水战”是有实质性意义的,美国对华持负面态度的人口比例从特朗普上台时的40%多上升到目前2/3的水平。特朗普不断地拿中国说事,向中国甩锅,直接影响到美国民意,甚至会影响到原本理性程度较高的知识界。美国知识界的对华态度已经发生很大改变。特朗普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二、中美新冷战和美苏冷战的不同
中美新冷战和美苏冷战有什么不同?观察者网曾经刊登过对美国现实主义战略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的采访。他认为中美新冷战和美苏冷战没有太大的差别,别看中美之间有着广泛深入的经贸关系,但经贸关系在军事竞争、地缘政治竞争面前一文不值,至少远远不是决定性因素。回顾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们会明白经贸关系并不能影响两个国家的地缘政治。
我认为中美新冷战和美苏之前的冷战还是有所不同。美苏冷战是要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战胜另一方的意识形态,是你死我活,而且竞争是全球、全方位的,美苏之间一直都几乎没有任何的经济和人员联系。但是中美新冷战在意识形态方面是一边倒,是美国过于强烈地想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国并没有这样的意愿,双方在这一点上显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中美的竞争也不是全方位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地缘政治和技术领域,但是地缘政治竞争也不是全球的,只是在西太平洋这一带。另外,中美之间的经济和人员联系非常深入。
中美新冷战和美苏冷战的相同之处,是双方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军事竞争和技术竞争也都是全面的。
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初并不是现在的含义。早年针对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西方国家、世界银行,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债主形成了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这一共识要求拉美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三大点、十小点”。“三大点”中的点是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不能搞赤字货币化、不能乱收税等。第二点是民营化。第三点是减少对经济的控制,推行经济自由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算是“华盛顿共识”的好学生。
“华盛顿共识”在2010年之后严重变味,变成了所谓的“民主政治 自由资本主义”。与之对应,又冒出来所谓的“北京共识”,解释为“威权政府 国家资本主义”。“北京共识”是西方人自己造的一个概念,就是为了给新的“华盛顿共识”进行对比,我们对此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西方某些人想诋毁中国经济成就的做法。意思是中国经济成就不值一提,是在威权体制下国家资本主义干预的结果,是以牺牲老百姓的福利为代价实现的增长,这种增长不应该被推广到其他国家。
我们必须清醒而自信地认识到,中国经济能发展到今天,绝不是因为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绝不是单纯由国家干预的结果,相反,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增长的大部分是民营经济创造的,我们从上到下,对“56789”的概念,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都有共识。国有企业之所以目前也能做好,因为大多是资源性的行业,有上游垄断地位,也能得到国家和银行相对便宜的资金支持。
我们要警惕的是,所谓威权政府和民主政府的两分法有很多问题,从所谓的个人独裁到民粹主义,中间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并且还有丰富的横向因素。中国在很多方面有很强的民主成分,是一种混合体制,这种简单的两分法是不科学的,但在西方就形成了一种所谓“华盛顿共识”对“北京共识”的分野。
在疫情期间,这样的分野又被进一步放大。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功,武汉封城之后,以比较短的痛苦赢得了相对长期的疫情缓解。西方的心情比较复杂,开始时觉得疫情与他们无关,是只属于“落后的中国”的事情,甚至有些人说这是黄种人才会有的事情,有一种所谓的后殖民主义者高高在上的傲慢,加上其内心的种族主义情绪。到了中期,他们不得不采取跟中国一样的措施封城,一开始是意大利,之后是美国纽约。到了后期,他们已经变得比较懊恼,因为中国做得比较彻底,成为个基本走出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