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HK$
261.8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HK$
96.8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編輯推薦: |
直接德国民法学术巨擘,甘作两岸法学联通桥梁。推演学说,精研判例,高识深论,大义微言。
|
內容簡介: |
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共9册书,分别从民法基本内容的几个重要部分展开,仍然沿袭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案例和判例为线索、以分析解说为指导、以法释义学为规范模式,每册都堪称经典,被许多高校法科教师指定为教材或参考用书。
王泽鉴著象征着一种学术品质,每经问世,法学著作中就会出现罕见的纸贵之景!
|
關於作者: |
王泽鉴,男,1938年出生于台北,毕业于台湾人学法律系,获得过慕尼黑大学法学士。曾担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教授,并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政经学院、澳洲墨尔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任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专攻民法,主要著作有《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8册、《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民法概要》、《民法总则》、《债法原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民法物权》等。
|
目錄:
|
书目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
民法概要
民法总则
债法原理
不当得利
侵权行为
民法物权
人格权法:法释义学、比较法、案例研究
损害赔偿
详目
01 民法思维
第一章 绪说
第一节 法律人的能力
第二节 法学教育及官方考试
第三节 议论题:法律概念的掌握
第四节 实例研习的功用
第五节 本书之目的、内容及学习的方法
第二章 案例事实、问题及解答
第一节 案例事实
第二节 问题及解答
第三章 历史方法与请求权方法
第一节 历史方法
第二节 请求权方法
第三节 请求权方法与历史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 实例解说
第四章 请求权基础
第一节 请求权基础的理论
第二节 请求权基础体系
第三节 各种请求权基础
第四节 请求权竞合
第五章 请求权与抗辩、抗辩权
第一节 抗辩及抗辩权
第二节 请求权与抗辩的对立性
第六章 法律的适用
第一节 法之发现
第二节 法律适用的逻辑、评价与论证
第三节 法律的解释
第四节 法律漏洞
第五节 慰抚金、不完全给付与法之发现
第七章 解题的体裁、结构与风格
第一节 解题的体裁
第二节 解题结构
第三节 请求权基础检讨的取舍
第四节 多数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处理次序
第五节 风格
第八章 实例解说
附录 司法官、律师考试民法试题
02 民法概要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民法的意义与性质
第二章 民法与私法
第一节 民法制定、民商合一与特别民法
第二节 民法的编制体例
第三节 体系构成
第三章 民法的法源及民法的解释适用
第一节 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
第二节 民法的法源
第三节 民法的解释适用
第四章 台湾社会变迁、民法基本原则及私法秩序的发展
第一节 民法与台湾社会变迁
第二节 民法与宪法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私法秩序的变动与维护
第二编 民法总则
第一章 绪说
第一节 民法总则的构成
第二节 权利体系
第二章 人:权利主体
第一节 自然人
第二节 法人
第三章 权利客体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物的概念、种类及物权标的物特定原则
第三节 物的成分:重要成分与非重要成分
第四节 主物与从物
第五节 物的孳息: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
第四章 权利变动
第一节 权利得丧变更与法律事实
第二节 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制度
第三节 法律行为内容的限制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方式
第五节 行为能力
第六节 意思表示
第七节 条件与期限
第八节 代理
第九节 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效、得撤销及效力未定
第五章 期日与期间
第六章 消灭时效
第七章 权利的行使
第一节 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
第二节 权利的自力救济
第三编 债(一):债之通则
第一章 债编的体系构成及债之关系
第一节 民法债编的体系构成
第二节 债之关系
第四编 债(二):各种之债
第五编 物权
第六编 亲属
第七编 继承
03 民法总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法律的斗争
第二节 民法的体系构成及编制体裁
第三节 民法总则、民法的学习与请求权基础的思维方法
第四节 民法的历史基础、伦理性、社会模式及民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适用
第一节 第1条、法源及法学方法
第二节 法律及其解释
第三节 习惯法及习惯
第四节 法理与类推适用
第五节 判例与学说
第六节 使用文字的准则
第七节 决定数量的标准
第三章 法律关系与权利体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 权利的概念、功能及体系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
第四节 请求权、抗辩权及形成权
第四章 权利主体
第一节 自然人
第二节 法人
第五章 权利的客体物、财产、企业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物
第三节 财产与企业
第六章 权利的变动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行为
第三节 法律行为内容的限制
第四节 行为能力
第五节 意思表示
第六节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第七节 意思表示不自由
第八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七章 条件与期限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条件
第三节 期限
第八章 代理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
第三节 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
第四节 代理权的发生、范围与消灭
第五节 无权代理
第六节 代理制度的体系构成
第九章 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效、得撤销及效力未定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无效的法律行为
第三节 得撤销的法律行为
第四节 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
第十章 期日与期间
第十一章 消灭时效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消灭时效的意义及存在理由权利的行使在时间上的限制
第三节 消灭时效的客体
第四节 消灭时效的期间
第五节 消灭时效期间的起算
第六节 消灭时效中断与消灭时效不完成
第七节 消灭时效完成的效力
第十二章 权利的行使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
第三节 权利的自力救济
主要参考书目
中文事项索引
附录:台湾现行民法物权部分
04 债法原理
第一章基本理论
第一节 债之关系的结构分析
第一款 债之意义及发生原因
第一项 债之意义
第二项 狭义债之关系及广义债之关系
第三项 债之发生原因
第二款 债权的性质及相对性
第一项 债权的性质
第二项 债权的相对性
第一目 债权相对性的意义及债权平等原则
第二目 债权相对性及物权绝对性的实例解说
第三项 债权的物权化
第四项 债之涉他关系
第三款 债权的实现与自然债务
第一项 债权的实现
第二项 不完全债权
第三项 自然债务
第四项 例题解说
第四款 债务与责任
第一项 债务与责任的意义及发展
第二项 责任类型
第三项 债权保全与担保制度
第四项 债权的交易性
第五款 债之关系上的义务群
第一项 给付义务
第二项 附随义务
第三项 先契约义务与后契约义务
第四项 不真正义务
第五项 债之关系上义务的体系构成
第六款 债之关系之有机体性及程序性
第二节 债法的体系、任务与发展
第一款 债法的编制体系
第二款 民法债编与民商合
第三款 债法的社会任务与发展趋势
第一项 债法的社会任务
第二项 债法与特别法
第四款 民法债编修正
第二章 债之发生:契约
第一节 契约与契约法
第二节 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
第一款 概说
第二款 强制缔约
第三款 劳动关系的规范
第四款 定型化契约
第一项 问题及规范
第二项 民法第72条规定的适用
第三项 消费者保护法对定型化契约的规范
第四项 新增订民法第247条之1规定的解释适用
第三节 债权契约的意义、类型及结构
第一款 债权契约的意义及其在法律行为体系上的地位
第二款 典型契约与非典型契约
第三款 要式契约与不要式契约增订民法第166条之1规定
第四款 诺成契约与要物契约
第五款 要因契约与不要因契约
第六款 一时的契约与继续性契约继续性债之关系
第三章 代理权之授予及意定代理
第四章 无因管理
05 不当得利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不当得利的意义、机能及体系构成
第一款 问题的提出
第二款 不当得利的意义
第三款 不当得利制度的机能
第四款 不当得利制度的体系构成
第一项 不当得利的法律性质
第二项 不当得利的请求权基础
第三项 不当得利与私法体系
第二节 不当得利在比较法上的观察
第一款 比较法方法论
第二款 大陆法系的不当得利
第三款 英美法上的不当得利
第四款 Pomponius损人利己,违反衡平原则的实践
第一项 概括化、类型化的发展趋热
第二项 私法欧洲化与欧洲不当得利法
第三节 民法上不当得利制度的创设及发展
第一款 不当得利制度的创设
第一项 德国民法的继受
第二项 异同比较
第二款 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
第一项 学说论者
第二项 实务变迁
第三项 学说继受与体系建构
第四节 衡平思想与不当得利
第一款 衡平思想与不当得利法的发展
第二款 第一法院见解的分析讨论
第五节 不当得利的统一说、非统一说及类型化
第一款 统一说及非统一说
第一项 不当得利法的核心问题
第二项 学说
第三项 法院实务
第二款 不当得利的类型化
第一项 支持非统一说的理由
第二项 不当得利的类型
第二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生一:给付型不当得利
第一节 请求权基础
第一款 不当得利类型化与请求权基础
第二款 给付型不当得利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的区别
第三款 法律适用的思考架构
第二节 给付型不当得利的意义、功能
第一款 意义、功能及类型
第二款 给付型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适用范围
第一项 绪说
第二项 物权行为无因性与不当得利
第三项 例题解说
第四项 结语
第三节 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要件
第一款 受有利益
第二款 因给付而受利益
第一项 给付概念的现代化
第二项 致他人受损害的意义及功能
第三项 以给付关系取代致他人受损害
第三款 无法律上的原因:欠缺给付目的
第一项 给付不当得利无法律上原因的判断基准
第二项 给付不当得利的类型及无法律上原因
第四款 举证责任
第一项 应由原告(给付者)负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
第二项 被告(受领给付之人)的真实陈述义务
第五款 给付不当得利实务上重要案例的分析讨论
第一项 医师专勤奖励金与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的思考方法
第二项 超过法定利率利息的支付与不当得利:
自然债务与不当得利
第三项 债权行为错误、物权行为错误与不当得利
第四项 互借支票使用与不当得利
第五项 双务契约无效与不当得利
第六项 物权行为、债权行为、通谋虚伪表示与不当得利
第七项 因受诈欺而为买卖与不当得利
第八项 物之瑕疵与不当得利
第九项 解除契约与不当得利
第十项 终止承揽契约与不当得利
第十一项 婚约的无效、解除或撤销与不当得利
第十二项 误认他人为生父而为赡养与不当得利
第十三项 离婚父母对子女抚养费的分担与不当得利
第六款 给付不当得利的体系构成
第四节 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排除
第一款 概说
第二款 给付系为履行道德上之义务
第三款 清偿期前之清偿
第四款 明知无债务之清偿
第五款 不法原因之给付
第一项 因不法原因而为之给付,不得请求返还
第二项 不法原因仅存在于受领人一方
第三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生二:非给付型不当得利
第一节 权益侵害不当得利
第一款 基本理论
第一项 法学上的发现
第二项 不当得利法的发展
第二款 请求权基础的建构
第一项 第一法院1997年台上字第1102号判决:
无权占用他人土地
第二项 违法性说与权益归属说
第三项 成立要件及举证责任
第四项 实例分析
第三款 权益侵害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
第一项 规范功能
第二项 适用关系
第三项 侵权行为法上的权益保护与权益侵害不当得利
法上权益归属内容
第四款 无权处分
第一项 问题说明: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第二项 无权处分不当得利的三个类型
第三项 有偿的无权处分
第四项 无偿无权处分
第五项 无法律上原因的无权处分
第五款 出租他人之物、出租共有物、违法转租
第一项 出租他人之物
第二项 出租共有物
第三项 违法转租
第六款 无权使用或消费他人之物
第一项 实务上的重要问题
第二项 第一法院见解
第三项 第一法院见解的分析讨论
第四项 基地、房屋的无权占有
第七款 债权
第八款 占有
第九款 侵害知识产权
第十款 侵害人格权
第十一款 强制执行、查封拍卖、征收由于第三人行
为而发生的权益侵害不当得利
第一项 基于内容不当的终局确定判决而为强制执行
第二项 基于不存在的权利而为强制执行
第三项 抵押权人基于不存在的债权拍卖抵押物
第四项 基于无效的拍卖而受领分配款
第五项 查封拍卖非属债务人的财产
第六项 征收
第七项 得没收物之扣押与保管
第十二款 基于法律规定而生的物权变动与不当得利
第一项 时效
第二项 善意取得
第三项 添附
第二节 支出费用的不当得利请求权
第三节 求偿不当得利请求权
第四节 体系构成及适用关系
第一款 体系构成
第一项 体系构成、案例研讨
第二项 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
请求权的比较
第二款 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
请求权的适用关系
第一项 给付型不当得利的优先性、非给付型不当得利
的辅助性
第二项 给付与处分
第三项 给付与添附:物权法上善意取得的平行
评价
第四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生三:多人关系的不当得利
第一节 绪说
第一款 二人关系的不当得利
第二款 多人关系的不当得利
第一项 意义、基本案例类型
第二项 处理多人关系给付型不当得利的基本规则
第二节 给付连锁
第一款 给付连锁关系上的不当得利
第二款 双重瑕疵的不当得利请求权
第三节 缩短给付
第一款 缩短给付关系的物权变动
第二款 不当得利请求权
第四节 指示给付关系
第一款 指示给付的意义及其基本法律关系
第二款 原因关系(基础关系)不存在
第三款 指示瑕疵
第四款 可归责的指示与善意保护:撤销付款委托
第五节 第三人利益契约
第一款 第三人利益契约的意义及基本法律关系
第二款 缩短给付类型第三人利益契约
第三款 第三人利益的保险契约
第六节 债权让与、债务承担
第一款 债权让与
第二款 债务承担
第七节 保证
第一款 保证的主债务不存在
第二款 保证契约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
第三款 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委任关系不成立
第八节 第三人清偿
第一款 债务存在时的法律关系
第二款 债务不存在时的法律关系
第九节 误偿他人之债
第一款 给付不当得利请求权
第二款 清偿意思的事后变更:非债清偿者的选择权?
第十节 体系构成、实例研习
第一款 体系构成
第二款 实例研习
第五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法律效果
内容与范围
第一节 法律问题及规范模式
第二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客体
第一款 所受利益及更有所取得原物返还
第二款 价额偿还
第三款 获利返还责任
第四款 强迫得利
第三节 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
第一款 善意受领人的返还责任
第二款 恶意受领人的返还责任
第三款 第三人的返还义务
第四节 不当得利的多数当事人:连带责任?
第五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消灭时效
第六章 得依关于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所受之利益
要件准用(全部准用)或效果准用?
第一节 添附与不当得利:民法第816条规定
第二节 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消灭与不当得利的返还:
民法第197条第2项规定
第三节 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给付不能的效力与不当得利:
民法第266条第2项规定
第四节 赠与的撤销与不当得利:民法第419条第2项规定
第七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
第一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独立性
第二节 不当得利与契约
第三节 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
第四节 不当得利与物上请求权、占有恢复关系
第五节 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
第八章 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公法上的不当得利
请求权
第一节 公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二节 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515号解释
第三节 公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成立要件及法律效果
第四节 两个判决
第九章 不当得利制度的体系构成、请求权基础与实例研习
第一节 不当得利制度的体系构成
第二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
第一款 给付型不当得利
第二款 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权益侵害不当得利
第三款 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
第十章 不当得利案例法的体系构成
附录 不当得利立法数据
主要参考书目
事项索引
裁判索引
06 侵权行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物权法的意义和性质
第二节 物权法体系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
第二章 物权通论
第一节 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第五节 物权的保护
第三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基本理论
第二节 物权行为
第三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
第四节 动产物权的变动
第五节 体系构成及综合实例
第四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不动产所有权
第三节 动产所有权
第四节 共有
第五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绪说
第二节 地上权
第三节 农育权
第四节 不动产役权
第五节 典权
第六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抵押权
第三节 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第七章 占有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占有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占有的分类
第四节 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第五节 占有的效力
第六节 占有人与恢复请求人的权利义务
第七节 占有的保护
第八节 准占有
附录一 土地权状及登记誊本
附录二 土地、建筑改良物抵押权设定契约书
附录三 台湾现行民法物权部分
主要参考书目
07 民法物权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物权法的意义和性质
第二节 物权法体系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
第二章 物权通论
第一节 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第五节 物权的保护
第三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基本理论
第二节 物权行为
第三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
第四节 动产物权的变动
第五节 体系构成及综合实例
第四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不动产所有权
第三节 动产所有权
第四节 共有
第五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绪说
第二节 地上权
第三节 农育权
第四节 不动产役权
第五节 典权
第六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抵押权
第三节 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第七章 占有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占有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占有的分类
第四节 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第五节 占有的效力
第六节 占有人与恢复请求人的权利义务
第七节 占有的保护
第八节 准占有
附录一 土地权状及登记誊本
附录二 土地、建筑改良物抵押权设定契约书
附录三 台湾现行民法物权部分
主要参考书目
08 人格权法
第一章 人格权的历史发展与规范体系
第一节 人格权是法秩序的基石
第二节 人格权规范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课题与方法
第二章 比较人格权法
第一节 比较法方法论
第二节 人格(权)保护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比较法与台湾地区人格权法的发展
第三章 人格权的意义及性质
第一节 以人作为人格者
第二节 人格权的意义
第三节 人格权的性质
第四章 人格权的主体
第一节 自然人
第二节 法人与人之集合
第五章 人格保护的宪法化宪法人格权与私法人格权
第一节 绪说
第二节 宪法人格权的创设、构造及保护范围
第三节 宪法人格权的防御功能
第四节 宪法人格权的客观规范功能与私法人格权的发展
第五节 建构以人格权为基础的法秩序
第六章 人格权的保护范围人格权的具体化
第二节 绪说
第二节 人身的人格权
第三节 姓名权
第四节 肖像权
第五节 名誉权
第六节 信用权
第七节 隐私权
第八节 其他人格法益
第七章 人格权的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
第一节 人格权的性质及保护的利益
第二节 美国法上的个人公开权(Right of Publicity)
第三节 德国法上人格权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人格权上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保护机制的建构
第五节 结论:人格权保护利益扩大的理念及方法
第八章 人格权保护与言论自由
第一节 规范模式及思考方法
第二节 名誉保护与言论自由
第三节 隐私权与言论自由
第九章 人格权被侵害的救济方法
第一节 保护机构的建构
第二节 侵害除去及侵害防止请求权
第三节 损害赔偿
第四节 恢复名誉的适当处分与道歉启事
第五节 人格权的财产价值与获利返还
参考文献
索引
09 损害赔偿
第一章 风险社会、保护国家与损害赔偿制度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与保护国家
第二节 风险的预防
第三节 损害赔偿制度
第二章 损害赔偿法的规范体系、目的、归责原则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损害赔偿法的规范体系
第二节 损害赔偿法之目的
第三节 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第四节 损害赔偿法的发展
第五节 回顾与瞻望
第三章 损害赔偿之债、请求权基础及体系构造
第一节 损害赔偿之债
第二节 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
第三节 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与责任范围
第四节 损害赔偿的体系构造及案例解说
第四章 损害概念、损害分类、损害的计算时点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损害概念
第三节 差额说理论的建构
第四节 损害分类
第五节 损害的计算时点
第六节 两个核心问题
第五章 损害归责
第一节 问题说明
第二节 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
第三节 因果关系
条件关系、相当因果关系、法规目的论
第四节 合法性替代行为
第五节 假设因果关系(损害的保留原因)
第六章 损害赔偿的方法及内容
第一节 恢复原状与金钱赔偿
第二节 财产上损害赔偿
第三节 非财产上损害的金钱赔偿
慰抚金
第七章 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
损害赔偿人的范围
第一节 问题说明:债权人利益理论
第二节 契约责任的请求权人
第三节 侵权责任:直接被害人与间接被害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四节 第三人损害求偿
第八章 损害赔偿的范围
减免损害赔偿的三个制度
第一节 损益相抵
民法第216条之1
第二节 与有过失
民法第217条
第三节 损害赔偿的酌减
民法第218条
第九章 惩罚性赔偿
第一节 填补性损害赔偿与惩罚性赔偿
第二节 美国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第三节 中国台湾地区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第四节 结论:美国惩罚性赔偿的继受与本土化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