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的流动
》
售價:HK$
64.9
《
帝国之翼:胡林翼的官场与战场
》
售價:HK$
85.8
《
史记全本注译(布面精装,全套9册) 附赠“朕来也”文创扑克牌1副!
》
售價:HK$
715.0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
》
售價:HK$
140.8
《
心理韧性:你总是能整装待发
》
售價:HK$
65.8
《
大学问·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
售價:HK$
97.9
《
无凶之夜
》
售價:HK$
65.8
《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售價:HK$
61.6
|
編輯推薦: |
◆在一杯一壶里,读懂美是什么
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一条视频等媒体纷纷报道的当代知名陶艺家董全斌的造物美学随笔,关于美、器物、创作、风格、生活的深度思考,系列代表作品高清收入,李宗盛、杨葵作序推荐。
◆一人饮,是独立的思考,更是大道至简的生活艺术
一人饮的本质并不是喝茶,而是思考。通过一个场景,营造出一个精神的容器,去除表面多余的器物,追问生活,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借陶艺家的视角,重新认识日用之器,发现寻常之美
器物对我来说就是我的思考,也是我的生活。
美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深度;一件器物的成形,也一定是对美的理解的成形。
凝视自然,想象力会扩大。我作品的一些表现,都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我只是发现了这些美。
◆器物从0到1的创作现场实录,陶艺家居于景德镇的日常真实写照:制作前的准备、如何择土、需要用到的工具、烧制作品的工序等。
|
內容簡介: |
《一人饮》全面记录了当代知名陶艺家董全斌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高清呈现其百余幅代表作品,由李宗盛、杨葵作序推荐。
在景德镇七年,董全斌推出了九十九只杯从一片荷叶开始坐忘变化小小的壶一人饮与接为构等重要作品系列或展览。他从饮茶出发,通过深入传统文化的根基、观察自然的规律以及对美的辩证思考,创作出具有多元美感的器物。
在这本图文集里,饮茶的日常、造物的哲学和创作的实录相互交织,清晰呈现陶艺家的思考轨迹:从喝茶的过程中体会器物的细节变化带来口感的差异,由植物的形态之美联想器物的造型设计,想象古人的生活来获得创作的灵感等。《一人饮》不仅是一次关于创作与美学的思辨之旅,更是提供一种审视自我与生活的全新角度。
|
關於作者: |
董全斌
陶瓷艺术家,现居景德镇。在北京从事了十多年的设计工作,2012年来到景德镇开始学习制作茶器至今,已推出的重要系列作品包括九十九只杯从一片荷叶开始有风变化一人饮与接为构等。
|
目錄:
|
序一 得心思澄明 李宗盛
序二 反义词董全斌 杨葵
自序 接近真实
第一篇 遥远的事物也有帮助
不得不
准确
时间与变化
连接
宽度
美
看见不可见
内用与外形
古代的美
植物笔记
变化系列
第二篇 器物之先
泡茶
壶
水
煮水器
第三篇 手上的功夫
漫长的积累
壶于我的趣味
未知
三分的不同
择土
温度与萃取
器物的通道
制作
工具
有风系列
第四篇 认知就是风格
交叉、分支与回到根本
系统
关于风格
有限与无限
意识
如何对待错误
善刀而藏
生存而美
认识的两个方面
关于确定
关于不确定性的方向
朴素
第五篇 器物所连接的
茶的进化
今日适越而昔至
与接为构
思考的容器
一人饮
第六篇 问答录
奇数的花瓣有活的感觉
院子里的精彩
做壶就是为了泡茶
|
內容試閱:
|
自序 接近真实
写完这本书,回头再看,更加清楚地确定了自己快乐的来处。在自然里,每天观察着,想到什么就去做,相比其他,我更愿意日复一日如此度过。
这本书的内容,都来自我在景德镇的生活。
2012 年4 月1 日,我举家来到景德镇,转眼到现在竟也生活了七年。七年里,工作室搬了三个地方,从三宝村租来的毛坯别墅,搬到城东的湘湖村,又从那里搬到市区60 平方米的公寓楼中。公寓楼紧临学校,每天上下学的时候,窗外最嘈杂,交通工具的急迫的喇叭声不绝于耳,小学生无所顾忌地快乐喊叫。各种嘈杂的声音经过窗户的过滤,好像被打碎后连绵不断地流进这里,汹涌的活力在这个时空里占据着临窗的那一块,衬托着里面这一片的寂静,隐约有种感觉,假如外面的喧嚣不再,平静也会一同消失。我特别喜欢在这个时刻安安静静地坐着。
此时已深秋,马上要进入冬天,而新系列的构思也即将成形。这么多年,我创作了九十九只杯从一片荷叶开始坐忘变化小小的壶一人饮与接为构系列作品或展览。这些系列的焦点始终集中在生活某处感受到的强烈。在不断发现、不停改动中,我也创作了一系列茶杯、紫砂壶、素描。每一个新系列的开始,也是自我审视的开始,每次都期望能发现不同。
我困惑过到底什么样的器物才算是美的。这个困惑长久存在。某一天,我突然感觉到自然的一切都交织着,美依赖于其他感觉而存在。事物是交织在一起的,一件连着另外一件,散开又互通。天空、阳光、农作物、海洋、植物、昆虫、城市、溪水,一切事物紧密穿插,美即诞生在此,而自然里事物有生有灭,感觉也是应而起复而平。同样,那美有了诞生就注定也会消亡,出现又消失。回答美是什么,常常把我们自己和世界裹挟在一起展露出来。
景德镇的宋代窑址是让我特别关注植物的一个起点,从那时起,我突然发现美的源头其实就在身边,手中古代的瓷片就是证明。把目光放回与古人相同的地点,我沿着古人修建的这条路回到起点,重新观看身边。如果想从自然里归纳出一种具有启发性的并且可以融入生活的规则,这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比如烈日下的蒲公英、凌霄细长的种子、合拢或开放的睡莲,每一种具体的生命形态如此不同,植物的呼吸、不易察觉的生长、残酷的竞争、生死等等也正巧妙地对着人的状态,最终击中人最真实的情感。目光从博物馆移向山野,以无知不提前预设,从前知道的统统放下的状态,去体会自然中细节里的惊喜,设想着生命这样的努力延伸,无论植物还是人,在拥有了生命之后,会用这生命发散出怎样的路径。
我不愿美的定义太过含混模糊,我喜欢接近它,也希望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振动,能准确地被更多的人感知。一件器物成形,也一定是对美的理解的成形。这些年,我一边制作器物,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逐一记录,留下这些文字。两年里反反复复的修改,以文字的方式进一步思考。
如同每个作品系列没有最终完成的那一天,这本书的文字也不可避免地带着偏颇。我尝试纵容思考的四处奔突,直面内心的感觉去记录下来。愿这些记录下来的想法也同样能给你带来快乐。
2019 年11 月6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