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5.2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9.9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91.8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HK$
69.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80.5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8.8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8.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91.9
編輯推薦:
观察南非历史中的环境、社会与政治
审视环境正义中的种族、阶级与性别
內容簡介:
本书以南非北部的金合欢丛生之地为切入点,围绕边境开拓时期、殖民统治时期与种族隔离时期,从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研究视角构建了一部南部非洲的历史,揭示出一些人如何以自然为手段赋予自己高于其他人的权力。这是一本视角新颖、资料详实的研究著作,从中以小窥大,也能瞥见非洲大陆历史的缩影。
關於作者:
南希J.雅各布斯(Nancy J.Jacobs)
美国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布朗大学历史和非洲研究学院副教授,在《非洲历史杂志》《南部非洲研究杂志》《环境与历史》《美国历史评论》等期刊发表数篇作品,曾获美国环境史学会艾丽斯汉密尔顿奖。
王富银
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CATTI资深评阅专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译有《经验主义问题》、Donghai : The Capital of Crystal。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走近库鲁曼
今日喀拉哈里金合欢丛生的草原:一次旅行
两部历史:社会环境路径
在库鲁曼做社会环境史研究
综述:边境地区、殖民主义、种族隔离
第二章 生活在农牧边远之地的羊族和鱼族,约17501830
羊族和鱼族成为塔拉坪人
农牧社会的生态循环
田园主义:适合的食物源
社会权力与生态循环
变耕作为广泛生产
农作属于女性的自治区
环境、生产、阶层以及性别
第三章 开普地区的强化生产和社会革新,19世纪20年代至1884年
灌溉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和社会中的创新
非洲河谷倡议
商业狩猎和伐木:利润与大生产
灌溉和商业的社会意义
一次生态革命?
第四章 殖民兼并:土地转让和环境管理,18841894
改变开普前沿地带的土地权属惯例
争抢库鲁曼
英国贝专纳兰土地委员会和牧场隔离
英国贝专纳兰土地委员会和土地权属
直接统治下的土地纠纷
直接统治和环境管理
耕作土地和挣取现金
殖民地环境管理
第五章 环境创伤,殖民统治和广泛粮食生产的失败,18951903
长期的环境改变
疫病与暴力,18951897
生产失败和分配失败:粮食短缺和饥荒
1903年饥荒期间的薪资劳动和政府干预
殖民统治下的权利
第六章 环境史上的劳动力水库,1903年至20世纪70年代
人口与生产
粮食生产:大草原上的轻食者和吞食者
粮食生产:粗放耕作和保留地的间或灌溉
出售劳动换取薪金和其他报酬
如果人人平等,就不会有合作达成
第七章 分配水源,分隔土地:种族隔离,19101977
部族的环境权利
库鲁曼之睛的白人化
泉眼地区的种族隔离
粗放农业遭遇农业扩展
失掉信任
黑人居住点搬迁和白人农场,19431963
隔离发展和各种移除,19631977
环境历史与种族隔离
第八章 改良运动和博普塔茨瓦纳驴屠杀:部族人的环境权利,20 世纪40年代至1983年
间接统治和环境权利
金合欢丛生草原的改良意识
重塑地貌
干扰生存生产,力促商业生产
改良运动的影响:来自上面的证据
博普塔茨瓦纳驴屠杀
胁迫与保护
第九章 回顾社会环境史与社会环境正义
衰落史和适应史
大规模生产的持久性
环境正义的本地化理论
社会环境史与社会环境正义
附录A 南非人口普查
附录B 南非家畜普查
附录C1 1991年的个人采访
附录C2 19971998年的个人采访
附录C3 1991以及19971998年的集体采访
附录D 档案资料来源说明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走近库鲁曼
库鲁曼,位于喀拉哈里沙漠高原上的一片开阔地域,那里金合欢丛生,对外界而言这里曾经是一个趣味横生的地方,而如今其魅力已不在。在19世纪早期,这片位于奥兰治河见图1.1北部地区,是来自开普敦游客的遥远而充满异国情调的目的地。如今这里遍布灰尘、美景褪色,已经无法使人侧目。茨瓦纳Tswana南部地区的发展进程曾经引不少的历史学家注目在《昔日非洲之路》上,它已如被遗弃的葡萄藤,等着枯萎。19世纪的帝国吞并进程他们对包括库鲁曼在内的这一地区进行了描述和记录。但是,最终历史学家的兴趣从帝国吞并转向了殖民抗争与谈判。20世纪的南非充斥着各种政治角力与文化革新,动力十足,而库鲁曼这一区域所在却被观察者描述为人口稀少,如一潭死水。简而言之,早期的时候,游人与历史学者均认为此地韵味十足,而最近却很少有人愿意生活在此处。
本书在于构建库鲁曼地区的社会环境历史。我的研究在于梳理人们与环境的多重关系,并借由环境所产生的相互影响结果分析。通过审视不同群体与其周边非人类环境的关系,我把19世纪与20世纪的情况一并叙述,并找寻这片寂静背后的历史发展动因。本书主要关注权力、社会差别及生态环境,主要阐述人们如何通过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
最近发生的事件就能很好地说明这种相互影响。驴,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重的滑稽动物,触动了贫困人群、环境与殖民经济之间的联动关系。驴并非南非的本地物种,库鲁曼地区只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引入这种动物。相较于牛,驴特别能够适应这里的半干燥气候、疾病多发的自然环境,对当地手头缺钱的人们特别重要。20世纪的种族隔离政策把当地的黑人排除在现代国家的公民身份之外,这即使是在国家允许他们参与粮食生产和定居以后也没有什么改观。在官方的规划中,驴成了一种对环境不利的动物,到20世纪中期的时候,在政府的干预下,驴的数量大减。另外,驴不同于牛,它们没有什么市场价值,因此也被负责制定经济计划的人认定为是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物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非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背景下的隔离发展政策,对库鲁曼地区的驴数量产生了重要影响。隔离发展的政策旨在最终建立一个独立的茨瓦纳,并美其名曰博普塔茨瓦纳Bophuthatswana。在博普塔茨瓦纳,居于主导地位的农业治理联盟的企业与精英阶层的牛场受到了国家支持。随着1983年大旱的出现,一场危机悄然来临。由于牛的死亡率远高于驴,博普塔茨瓦纳政府怪罪驴消耗了本来应该留给牛的牧草。警员和部队突然进入村落,在一片混乱声中,他们野蛮射杀了超过10000头驴,也就是本地区接近半数驴的数量。这些驴的所有者没有得到任何事前协商,一旦有抗拒,就会受到威胁和恫吓。对很多人来说,开枪射杀、遭受的损失以及受到的惊吓成了种族隔离期间最为痛苦的经历;时至今日,他们中仍然有很多人痛恨政府的压迫,以及富人对他们卑微生活中仅有财产的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