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HK$
55.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HK$
105.0
|
編輯推薦: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亲自推荐!吴军、向松祚、华先胜、施尧耘、李笛、韦青、尹烨、胡郁、邓晓芒、周航、吴世春、万维钢等超20位大咖推荐!这本书成就了美国,值得我们借鉴,而你也会从中受益。
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亲自推荐!
2.硅谷投资人吴军、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阿里巴巴副总裁华先胜、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主任施尧耘、小冰公司CEO李笛、微软中国CTO 韦青、华大基因CEO尹烨、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樊春良、科学作家万维钢等,超20位国内外大咖诚挚推荐。
3.这本书,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对于面临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被卡脖子的我们来说,具有很高的现实借鉴意义。
4.企业可以从中了解科技发展趋势,应对未来全球性的科技竞争。
5.对于个人来说,学会看懂未来的发展方向,追随大势,进而实现个人和事业的跃迁。
6.对于家长来说,培育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孩子,以应对未来的全球性难题,更是当务之急。
7.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
內容簡介: |
《科学:无尽的前沿》是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使得美国迅速摆脱对于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也永久地改变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格局,亦是我们看懂美国科技政策的由来、科学发展的路径以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著作。
《科学:无尽的前沿》系统解析了科学对于国家经济与安全、社会福祉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给予科研工作者高度的研究自由,政府应拨款以资助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设立国家研究基金会等。这些理念和建议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常读常新。
对于当下面临被国外基础科学以及前沿科学卡脖子的我们来说,借鉴研究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并根据我们的国情加以优化,面壁十年图破壁,实现赶超,更是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罗斯福总统的科技顾问范内瓦·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提出要重视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面向长远,这才逐步摆脱了对欧洲基础科学研究的依赖,从此,美国基础科学研究远远领跑全球,形成若干重大突破。
——任正非 华为创始人
范内瓦·布什是一位传奇科学家,他帮助美国在20 世纪奠定了世界科技霸主的地位,他写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不仅是其科技思想的集中体现,而且是一份真正意义上得到执行的蓝图规划。这本书非常值得阅读,其中的观点非常值得思考。
——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
如果只选一份决定了美国科研决策,而且影响至今的报告,则非《科学:无尽的前沿》莫属。要想了解美国的科研机制是如何运行的,为什么美国的科研既能得诺贝尔奖,又能产生高科技产品,就应该读这本书。
——吴军 计算机科学家,硅谷投资人
数十年来,美国科学界和企业界一致公认,正是布什的伟大创见和极富感染力的精彩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为战后美国的国家创新体制和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好比美国国父、*任财长汉密尔顿著名的《信用报告》和《制造业报告》奠定了美国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坚实基础一样。
——向松祚 著名经济学家
科研人员和组织有必要认真学习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和导读《科学之议》。当今,并不是每个科技从业人员都知道现行政策背后的逻辑,也不见得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局势的形成与此报告及其后续政策的关联。一旦清晰明了背后的逻辑,就会更清楚科学之路该怎么走、不能怎么走。
——华先胜 阿里巴巴副总裁
今天读布什此文,不是为按图索骥,而是要把它放在历史的前因后果中,抽象出不变的原则,且尝试突破它的语言和概念体系,设想与时俱进的思路、机制和举措。
——施尧耘,阿里巴巴达摩院量子实验室主任
70多年来,关于《科学:无尽的前沿》的讨论、重温与修订从未停息。与其说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揭开了20世纪美国科学的高速发展之路,不如说它的意义远超出美国的范围——在高速发展的世俗世界中,它为科学划出了应许之地。
——李笛 小冰公司CEO,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
如果要罗列过去近百年对全球科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作品,这份由范内瓦·布什根据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要求编撰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一定会榜上有名。报告所陈述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历久弥新,对当今全球的科学与技术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韦青 微软中国CTO
《科学:无尽的前沿》这一报告为美国此后几十年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底层基础,使得美国迅速甩开欧洲成为全球科技强国并长期保持领先,尤其是开创出大政治推动下的大科学工程新范式,后来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无不受益于此。
——尹烨 华大基因CEO
我们需要有“敢为天下先”、“顶天立地”和“板凳能做十年冷”的态度,利用自己掌握的*的知识,进行源头核心技术系统创新,结合市场的需求创造出具有颠覆性的产品,然后被国际市场认可和接受。
——胡郁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
我们必须承认,科学是少数高智力精英的游戏,但全民都应该有科学意识,科学精神。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科学家去勇敢自由地探索。反过来,宽松有力的环境会让科学家给全社会回报和惊喜。
——周航 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
我们重读这份报告,不是为了评判范内瓦当年战略的得失,而是希望能为我们未来的科研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吴世春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
《科学:无尽的前沿》规划了二战后美国的科学发展蓝图,为美国摆脱对欧洲的基础研究和人才依赖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就了美国的科技强国地位。书中所提到的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基础研究的作用以及国家支持科学发展的做法,直到今天依然闪耀着独特的智慧之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该书点中了中西科技差距的真穴,可惜没人意识到和承认这点。真希望能公开出版!
——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
|
關於作者: |
美国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
“曼哈顿计划”的提出者和执行人,指导了原子弹试验和日本原子弹投射。又被尊称为“信息时代的教父”,信息论之父香农是他的学生。
其应罗斯福总统要求写就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规划了战后美国科学发展的蓝图,依据他的提议设立的科研机构和执行的科技政策保证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因而又被称为“美国世纪的工程师”。
|
目錄:
|
第一部分
导读:科学之议
第二部分
科学:无尽的前沿
罗斯福总统的信函 043
呈送函 047
引言 051
与疾病做斗争 058
科学和公共福利 066
科学人才的革新 080
科学的回归问题 091
实现目的之手段 096
报告概要 115
第三部分
拓展评论
任正非: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127
吴 军:美国科技为什么发达 135
华先胜:科学,发展和幸福 145
向松祚:改变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伟大报告 163
李 笛:21 世纪科学的应许之地 173
韦 青: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179
周 航:圣灯山与科学 187
吴世春:中国正迎来新科技的跃迁 195
胡 郁:以科学精神指引产业化之路 201
樊春良:前沿无止境的科学 207
|
內容試閱:
|
前言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进行基础研究并不考虑实际目的。它产生的是一般性知识以及对自然及其规律的理解。尽管无法对任何一个问题给出完整具体的答案,但这种一般性知识提供了解答大量重要实际问题的方法。应用研究的功能就是提供这样完整的答案。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可能对其工作的实际应用完全不感兴趣,但是如果基础科学研究长期遭到忽视,工业研发的进展也终将陷入停滞。
基础科学的特性之一是它能开辟出多种引发进步成果的途径。许多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出自截然不同的实验本意。从统计学上讲,可以肯定的是,重要的发现都是某些基础科学研究的结果。任何一项特定研究的结果都无法被准确预测。
基础研究会带来新知识。它提供的是科学资本,是所有实际知识应用的源头活水。新产品和新工艺并非完全成熟。它们都建立于新的原理和概念之上,而这些新的原理和概念则源自最纯粹的科学领域的研究。
今天,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理。19 世纪,美国人以欧洲科学家的基础发现为主要依托,便可以凭借其机械发明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发展,但如今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一个依靠别人来获得基础科学知识的国家,无论其机械技能如何,其工业进步都将步履缓慢,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也会非常弱。
基础研究的中心
公共和私人支持的学院和大学以及受捐赠的研究机构,都必须既孕育新的科学知识,也要成为培养职业研究人员的摇篮。这些机构因其传统和自身的特点而更具备开展基础研究的特质。它们的责任是保存前人积累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贡献各种各样的新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些机构中,科学家可以在一种没有成规、偏见或商业需求等压力的氛围下展开工作。它们竭尽所能为科学工作者提供强烈的团结感和安全感,以及极大程度的个人知识自由。所有这些都是关乎新知识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新知识总不免会挑战现有的信念或实践,因此肯定会引起反对。
工业通常受制于经济指标、自身定位以及持续的商业压力。在一般的工业实验室,基础科学很少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例外确实存在,但即便如此,在对科学发现至关重要的自由度方面,它们也很难与大学相媲美。
为了有效地发挥基础研究中心的作用,这些机构必须资金充沛且充满活力。它们必须能够吸引最好的科学家去担任教师及承担研究之责。它们必须提供有吸引力的研究机会和足够的报酬,从而能够与工业界和政府争夺最优秀的科学人才。
在过去的 25 年里,工业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些研究主要是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多种实际用途,进而为社会提供新产品、新产业、新投资机会和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在同一时期,同样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政府内部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1930—1940 年,工业研究每年的支出从 1.16 亿美元增加到 2.4 亿美元,政府每年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从 2400万美元增加到 6900 万美元。同期,高等院校的科研支出从2000 万美元增加到 3100 万美元,而受捐赠研究机构的科研支出则从 5200 万美元降至 4500 万美元。这是目前最为准确乐观的估计。这些数字来自各种渠道,因此定义也不尽相同,但我们相信这些数字可以证实以下趋势:
1. 工业和政府用于科学研究(几乎全部是应用研究)的开支在 1930—1940 年间增加了一倍多。1930 年,它们的研究支出是学院、大学和研究机构的 6 倍,到 1940 年则已经接近
10 倍。
2. 在此期间,高等院校的科研支出增加了 50% 左右,而受捐赠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却在缓慢下降。
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若想满足产业和政府对新科学知识迅速增长的需求,则应该利用公共资金加强其基础研究。
政府内部的研究
虽然有一些明显的例外,但大多数在政府实验室进行的研究都属应用性质。这一向如此,未来也很可能继续如此。因此政府和工业界一样,需要依赖学院、大学和研究机构来扩大基础科学的前沿,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研究人员。
政府的研究是我们整个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战后更需要加强和扩大。这种扩大应集中于那些具有公众重要性且私人组织无法充分开展的研究和服务领域。
受雇人才的素质是科技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政府目前在招募、评定和奖励这类人员方面所遵循的流程,已经使政府在与工业界和大学争夺一流科学人才方面陷入了严重障碍,应该采取措施减少这种障碍。
在政府中,由众多科学机构组成一个大部门的安排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十分深入人心,且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但是在政策和预算方面,我们确实需要对这些机构的科学活动进行某种程度的协调,但目前尚不存在相关的协调手段。
应建立一个常设科学咨询委员会,以便与这些科学机构进行磋商,并就政府内科研机构的政策和预算等问题向政府的行政和立法部门提供建议。
这个委员会应该由与任何政府机构事务没有利益关联的科学家组成。
工业研究
政府加强工业研究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是支持基础研究和培养科学人才。
基础研究的益处并不会均等地或以同样的速度惠及所有行业。一些小企业从来没有从中受惠。有人建议,如果为这类企业建立“研究诊所”,这些益处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企业家们便可以比现在更多地利用研究成果。这个建议当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影响工业研究数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所得税法。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工业技术进步的速度。美国国家税务局对于扣除研发费用的不确定性态度阻碍了研究支出。
这些不确定性的产生是由于税法对此类费用的处理缺乏明确规定。应当修订《国内税收法典》,以消除目前在将研发支出作为日常费用抵扣净收入方面的不确定性。
研究也受到专利法的影响。专利法的作用是激励新发明,并促进围绕新的设备或新工艺建立新的产业。这些产业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产品,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进国家的福利和实力。
然而,专利法在实施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削弱了弱小行业将新理念转化为有益于国家的工艺和产品的能力。这些不确定性部分归因于目前的专利制度在执行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费用问题。另外这也要归因于在专利使用方面出现的某些滥用情况。这种弊端应当予以纠正。它们导致了肆意的批评性攻击,而这些攻击往往会导致一个基本健全的体系名誉扫地。
重要的是,专利制度应继续以宪法所规定的方式为国家服务,因为它向来是保持我国产业活力并令其脱颖而出的一项必要因素。
国家专利计划委员会就此做了报告。此外,在商务部部长的领导下,我们正在就应当如何修订专利法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我建议在提交专门针对该主题的报告之前,政府不要就专利法采取任何具体行动。
科学信息的国际交流
科学信息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重要。科学日益专业化,这使得我国科学家持续领先于国外同行这件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此外,科学信息的流动也是我们应加以培养的一般国际协定的一个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在科学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协助安排国际科学会议,对出席此类会议的美国科学家给予官方认证,以提供翻译服务以及提供国际研究奖学金等方式,对常驻我国的外国科学家予以正式接待,使技术信息的快速流动成为可能。目前,私人基金会和其他团体部分地履行了其中一些职能,但其辐射范围既不完整也不充足。
政府应在促进科学信息的国际流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联邦支持的特别需要
我们不能再指望被二战蹂躏的欧洲作为基础知识的来源。过去,我们致力于应用国外发现的基础知识。未来,我们必须更加专注于自己发现基础知识,因为未来的科学应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基础知识。
必须给我国的研究注入新的动力。这样的动力只能从政府中迅速获得。否则,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开支将无法满足公众对研究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我们不能指望工业界能够充分填补这一空白。工业能够充分应对将新知识应用于新产品的挑战。在这方面它们可以依靠商业激励。但是基础研究本质上是非商业性的,如果把它交给工业界,必将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多年来,政府一直在明智地支持农业院校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收益。是时候将这种支持扩展到其他领域了。
然而,在提供政府支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保留私人对工业界、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的支持。这些私人财源应继续承担其研究捐助者的角色。
单个项目的成本
据估计,一个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提供联邦支持,以及为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应用研究提供资助的适当项目,其初始成本大约为 1000 万美元,等到项目进行到第五年末全面展开之际,其年度支出可能会增加到5000 万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