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 能量! 》 售價:HK$ 97.9 ![]() 《 壹卷YeBook——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90.2 ![]()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173.8 ![]()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49.5 ![]()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74.8 ![]()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98.8 ![]()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学者报》及法国著名学者阿尔弗里德?莫雷隆重推荐,剑桥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得克萨斯大学图书馆永久珍藏的历史名著。 |
| 內容簡介: |
| 《圣巴塞洛缪大屠杀:宗教纷争、大国博弈与法兰西王国的衰落》是研究法国瓦卢瓦王朝历史的英国权威学者亨利·怀特极其重要的学术专著,*次通过系统的论证提出了“圣巴塞洛缪大屠杀是突然决策的结果”。瓦卢瓦王朝末期,法兰西王国为何陷入宗教斗争的困局?王权与贵族权力的斗争是如何与宗教斗争纠缠在一起的?外国政治势力与宗教势力是通过哪些手段使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局势、宗教局势变得复杂的?圣巴塞洛缪大屠杀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凯瑟琳·德·美第奇、查理九世等关键人物是否应该对圣巴塞洛缪大屠杀承担责任及什么程度的责任?从被屠杀人数、波及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圣巴塞洛缪大屠杀是如何展现所谓的“大”的?为什么圣巴塞洛缪大屠杀成了法兰西宗教战争的开端、法兰西王国中衰一百年的关键事件?本书将详细解答。 |
| 關於作者: |
|
亨利?怀特,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皇家协会《科学论文索引》督导,《地图杂志》文献评论员。
译者简介 邵宏,现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两种,主持或参加的课题三项。 |
| 目錄: |
|
第 1 章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1500 年—1547 年) 第2章 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1547 年—1559 年) 第3章 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二世的统治(1559 年—1560 年) 第4章 法兰西国王查理九世执政时期的法兰西(1560 年) 第5章 从法兰西国王查理九世执政到普瓦西大屠杀(1560 年—1562 年) 第6章 第一次宗教战争(1562 年—1563 年) 第7章 社会混乱时期(1562 年—1563 年) 第8章 巴约讷会谈和第二次宗教战争(1565 年 6 月—1568 年 3月) 第9章 第三次国内战争(1568 年—1570 年) 第 10 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1570 年 8 月—1572 年 8 月) 第 11 章 联姻与阴谋(1572 年 8 月) 第 12 章 暗杀(1572 年 8 月 22 日—1572 年 8 月 24 日) 第 13 章 血染的庆典(1572 年 8 月—1572 年 9月) 第 14 章 各省大屠杀(1572 年 8 月—1572 年 10 月) 第 15 章 结局(1572 年—1574 年) 译名对照表 |
| 內容試閱: |
| 16世纪理应被称作文艺复兴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学术和宗教得以复兴,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法兰西大地开始出现了新思想,呈现一种新气象,人们纷纷觉醒,不甘心成为供贵族奴役的牲口或是为贵族缴纳税赋的机器。他们打算做一些比伐木工人和运水工人的工作更伟大的事情。伟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很早就开始酝酿了。如果君士坦丁堡没有衰落,如果东方有识之士没有被驱使前往西方寻求庇护,宗教革命很可能会推迟,但终会到来。就在约翰内斯·古登堡印刷第一页《圣经》时,罗马的神权专制开始动摇。当瓦斯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时,当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凯旋时,世界正处于一个崭新且又激动人心的历史时期。动荡不安和怀疑困惑的情绪弥漫着整个欧洲。修道院里的修士、洞穴里的隐士、城堡里的男爵、法庭里的律师及乡村神父都感受到了这种躁动不安的情绪。继承王位的王子怀疑教会的权威性,于是将教皇从罗马驱离。当时,智者和学者的攻击使教会没有任何神圣性可言了。弗朗索瓦·拉伯雷愤世嫉俗,利用隐蔽的讽刺手法使神父成为笑料;伊拉斯谟利用伏尔泰式的尖锐的讽刺方式质疑教堂最显而易见的弊病;乌尔利希·冯·胡登在其《默默无闻者的来信》中利用不那么优美但通俗易懂的方式质疑教会弊端。假如16世纪提倡打破旧习的人只是利用辩论和讽刺的手段来抨击神父不检点的生活和勒索百姓的行为,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为法兰西带来变革。教会的教义已经堕落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人们心如死灰,生活一成不变。突然,一些神职人员好像是相互商量好了似的开始在欧洲活跃起来。法兰西的乔治·勒费尔夫、瑞士的胡尔德里奇·祖格尔、英格兰的威廉·廷代尔及德意志的马丁·路德都传授同样的教义。各个国家的宗教改革都会保留教义的总体特征,但会采取独特的改革手段。就在新教教义空白的地方,宗教改革顺势融入了共同的教义特征,并延续发展到现在。假如宗教改革在法兰西没有取得彻底胜利,那是因为改革未能关注到法兰西人的性格。然而,法兰西的宗教改革最终还是获得了本土自然而然的发展。乔治·勒费尔夫及门徒威廉·法雷尔比马丁·路德还早几年宣传“因信称义”的教义,该教义信条是新式教会的基石。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