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写给读者的逻辑学入门读物,帮助读者认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继而从论证到反驳,从提出问题到发现逻辑谬误,带读者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这就是逻辑学》在强调逻辑本身的标准的同时,也力求探询逻辑的伦理标准。即正常有效的人际沟通如何在必须符合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的同时,也必须要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
☆樊登读书联合出版,深度推荐。
阅读推广人樊登高度认可,联合出版,樊登读书会、樊登直播高频推荐。
☆从优秀到卓越并不难,你只需要做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小事,并坚持下来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从现在开始,确立一个崭新的目标,学习高效的方法,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每天睡前一小时,3个月全面提升个人内涵修养,让你拥有走向卓越的内在能力
每天只需花一小时,在点滴中发生改变;坚持3个月,从量变到质变;只有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用*短的时间就可以学完名牌大学研究生用两到三年才能学完的通识课程
要想成为一个新领域的专家,就需要在学习的时候将知识阶段性地整理起来,等到了关键的时刻,才可以自在地将其运用。
☆日本*畅销的人文通识课,畅销30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简单易懂的逻辑思维学,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全方位覆盖哲学、社科、语言学等知识。在于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带着疑问看待事物,发现能够突破大脑极限的思考方法,找到比直接说服更有效的途径。拥有高效处理工作、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规避看似没有逻辑的逻辑性错误。在错综复杂的逻辑问题中,找到正确的思考路径,应对一切难题。
|
關於作者: |
作者:
【日】见里敏比古:
1959年出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院比较文学专业。现任和洋女子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美学、分析哲学、形而上学等。
译者:
钟小源:
毕业于福建华侨大学日语系,曾译有《如何有效阅读》《了不起的孩子》等十余部作品。
|
目錄:
|
序言
序章 “逻辑学习”之困难
01 为何“逻辑学习”是困难的?
02 比起知识,逻辑和伦理的关系更加紧密
03 外行和专家的“逻辑”是对等的吗?
01 逻辑与非逻辑
01 为何必须要有“逻辑性”?
02 “逻辑”究竟是什么?
03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逻辑一种
04 逻辑以外的高效解决方法
05 逻辑与直觉双管齐下,处理问题会更加顺利
06 带着疑问看待事物
07 逻辑的反义词是“事实”
08 逻辑不受“经验”的影响
02 从“逻辑”到“逻辑学”
01 逻辑学能够决定孰对孰错吗?
02 既非真也非假
03 逻辑学中“主语”等同于“宾语”
04 为什么命题可真可假?
05 不同情境下,同一句话的意义可能发生改变
06 思考诞生于“因此”
07 推理的种类是多元化的
08 突破大脑极限的思维方式
09 要想开始议论其实还挺难的
10 “非”不等于否定
11 如何保持前后不矛盾?
12 哪怕它没有作用,只要对了就是好的?
13 “鲸鱼靠肺部呼吸”是错误的
14 如何扩充新的知识?
15 本不该错的东西为什么错了?
03 学习逻辑学规则
01 首先要理解数的函数构造
02 所有东西都可以用函数表示
03 如果在函数中加入“真”和“假”
04 无须机械性地决定真假
05 “且”是什么?
06 “且”的用法很容易被搞错
07 “或”不只有一个意思
08 “如果,就”的意思有很多种
09 可以定义“如果,就”吗?
10 试着定义“如果,就”
11 “如果,就”所传达的信息量有多少?
12 逻辑与集合使用着同一种符号?
13 存在能够创造命题本身的函数
14 可以把人类也解释成“函数”吗?
15 如何判断“开放句”的真假?
16 “所有”和“存在”对逻辑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17 “所有人都会死”的逻辑学式表达
18 “某人跑”的逻辑学式表达
19 遵照逻辑学的语法,而非日常用语语法
20 合式公式其实意外地自由
21 试着把命题翻译为合式公式
22 “非现实世界”要如何使用?
04 确认逻辑学的原理
01 理所应当的原理能起作用吗?
02 这样的表达方式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03 排中律一定正确吗?
04 “不否定”即“肯定”吗?
05 具有代表性的三段论是什么?
06 明明原理是对的却做错了
07 比直接说服更巧妙的方法
08 “宇宙人可能不存在”的否定是什么?
09 如何细致地使用三段论?
10 往复于实例和一般论的推理
11 继续展开自己想要的推理秘诀
12 可以证明某物“不存在”吗?
13 假设对方的话是正确的
05 如何避免“逻辑谬误”
01 依赖“权威”就不会出错吗?
02 论点就是这样被转移的
03 不能窃取论点
04 虽然它很像是正确的推理
05 假设只能非黑即白吗?
06 语言的意义是固定的吗?
07 所谓“值得注意的一致”其实并不存在?
08 在信任之前,先自省
09 不利的情报总藏在暗处
10 善恶争论需要伦理
终章 演习问题
练习题
问 真值表活用问题
第二问 改写——同类型问题
第三问 随机条件问题
第四问 非构造性证明与构造性二难问题
第五问 自指问题
第六问 通过自指操纵真假的问题
索引
|
內容試閱:
|
人们常说:“比起结果,过程更为重要。”知识的入门书里也常常能见到这样的附言:“不仅重视结论,也重视思维方式。”在逻辑学中,我们把“过程”和“思维方式”替换成“逻辑”,其意义还是不变的。
所谓逻辑,就是哪怕主题和对象发生了改变也依然成立的“构造”和“方法”。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构造”相似时,哪怕登场人物和事物各不相同,同样的处理方法都是可以生效的。而将这个“构造”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逻辑学,因为它是所有学问的基础,所以比起其他任何特定学科,它都能给我们带来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知识。
但是反过来说这也是它的难点所在——由于“构造”和“方法”过于普遍而难以捉摸,学习起来极为困难。逻辑学,主要研究“思考的构造”和“思考的方法”,是为了提高效率的实践性学问,但学习逻辑学之前,还必须学习“逻辑”。如果不理解何谓逻辑,就很难学习逻辑学,因为逻辑学是对逻辑的一种反省性认识。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逻辑学的入门方式较为独特。当我们学习物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之时,不需要从“物为何物?心为何物?言为何物?”开始学起,而应该能够立刻进入物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学习中。
在学习逻辑学时,由于“逻辑”这一研究对象本身过于抽象、非感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先从“逻辑究竟是什么?”开始学起。再进一步说,就算开始正式学习逻辑学,使用一些专业用语之后,如果不能勤于对逻辑学进行反省,那也将无法进步。从逻辑学重视基础这一点来看,它的确是一门优秀的哲学性学科。
本书中将把哲学性的“逻辑论”和“逻辑学”并行展开。为了明确地展示出逻辑的本性,就必须要检验逻辑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然后再从中让大家实际感受逻辑学的另一面,即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
终的问题虽然是以既有问题为素材,但在出题时我将题目进行了修改,让答题者在解答时不仅要套入逻辑规律,还要求他们对“何谓逻辑”这一点产生新的认识。在对逻辑学技巧进行学习和运用时,对“逻辑”本身进行的反省将会对确保“逻辑学的哲学性”起到作用。
2010 年 8 月
见里敏比谷
“逻辑”究竟是什么?
名为“社会性懈怠”的现实
如果想要搞清楚某个概念,想想其反义词,或是与其对立的概念,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等到了“艺术”这样稍微复杂一点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考虑,艺术的对立概念究竟是什么呢?“逻辑”也一样,与逻辑相对立的概念是什么呢?如果不认真思考的话恐怕很难得出答案。
那么,逻辑的对立概念究竟是什么呢?
这还用说吗,“逻辑”的对立概念当然是“非逻辑”了。轻视逻辑,这一定就是逻辑的对立面。
但是,除了“非逻辑”这一带着负面色彩的表述之外,我们还有其他几种用来表达与逻辑对立的,或是超出逻辑范围的思考和态度的词语。下面我们来试着列举一下。
“感情”“直观”“启发法”“主张”“独断”“事实”“经验”“实践”“神秘”……
就算不太认真想,随便列举,都能列举出这么多逻辑的反义词或是对立词。这些词语有多少,相应地,就意味着“逻辑”具有多少种侧面。
如果我们对这些被列举出的种种“非逻辑”词汇一一进行考虑,应该就能够看清逻辑的本质。
首先,从心理角度来看,与“逻辑”对立的是“感情”和“情绪”。心理归心理,如果从理性角度来说,逻辑的对立面则是“直觉”。经常有人说:“虽然我脑子里都明白(在逻辑上很明白),但心里有一道坎却怎么也过不去。”“比起理论(逻辑),靠直觉思考要来得更快捷。”
一方面,感情和直觉扎根于人类的本性,它具有一种遵从个人原本就具有的自然冲动的保守倾向。所以,遵照感情和直觉而下达的判断,往往会基于旧的价值观、习俗、个人偏向及体质习惯,而缺乏独创性和革新性。另一方面,逻辑会强制从外部对个人的内心施加压力,从而能够发挥其打破惰性和老旧观念的革新性和未知的力量。
逻辑与灵感
光环效应
不用别人教,我们天生就可以自主驱使感情和直觉。这在狗、猴子等动物之间也是共通的。升入小学后,人将次接受由人类独特的“逻辑”步骤而形成的思维训练,并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
在小学学习数学计算时甚至会感受到暴力性的感动和冲击,并对这个支配着世界且不受自己控制的客观系统感到压倒性的惊愕,不过时至今日,当年的冲击和惊讶恐怕早已被我们忘却了。名为客观逻辑的方法论已经超越了情绪和直觉这类有限的个人能力。
小学生在了解了“逻辑”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会抛弃其原有的感情与直觉。在日常生活中感情依然是行为的主要动机,当理性地解决问题时,也会并用逻辑与直觉。在小学阶段,直觉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进入中学之后,则要开始学习新的“逻辑”技巧——将未知数设为X,只要按照方程式步骤就能自动得出X的解。这个技巧在小学是不会教的。这也许是因为小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还没有发达到能够理解未知数X的概念。
因为大人们已经习惯了逻辑思维方法,所以不管是面对鸡兔同笼问题还是相遇问题都会觉得用一元一次方程式来求解会更简单一些。小学的算数方法,针对每个问题都必须下新的功夫,反而会更难。但对于那些初入逻辑世界的小学生来说,算数这一“适当的逻辑”的略为临场而直观的解题方式要更容易理解(但是这还有讨论的余地,说不定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教他们学方程组还能理解得更快一些)。
小学生所学的逻辑主要限定于计算问题,诸如加减乘除这类的演算,只要按部就班就一定能解出答案。但是对于由文章组成的应用题,在运用计算这一逻辑脉络之前,还必须要依靠直觉(灵感)来决定解题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