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HK$
97.9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HK$
107.8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HK$
52.8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HK$
85.8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HK$
85.8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HK$
76.8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HK$
107.8
《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售價:HK$
130.9
|
編輯推薦: |
国际知名学者李欧梵教授北大“胡适人文讲座”整理结集
游望中西,以比较视野廓清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脉络
触类旁通,由人性与文学之关系探微现代性遗产,今人应对人文危机的可能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出自李欧梵教授受邀为北京大学第三届“胡适人文讲座”所做的五次讲演。李欧梵教授回归到中国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传统题目——中西文学关系或者中西文化关系的研究,用自己的思想史方法把文本和文化史连在一起。首先尝试厘清现代、现代性和现代文学或者说现代主义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勾勒出现代主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轮廓。进而通过四个专题——晚清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1930年代中西文坛的“左翼”国际主义、维柯—萨义德—朱光潜的人文主义遗产,以及台湾的“学院现代主义”——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如何接收和处理西方现代主义所带来的“现实的焦虑”,今天我们又能从20世纪的历史种继承怎样的遗产以应对新的危机。
|
關於作者: |
李欧梵
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
生于河南太康,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其间曾与白先勇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后负笈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中国思想史,师从史华慈和费正清等大师,获博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人文学院创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荣誉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现代文学及文化研究、现代小说和中国电影,其散文及评论常见于《亚洲周刊》《信报》《明报月刊》及《瞄》等。先后出版中英文著作《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中西文学的徊想》《现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狐狸洞话语》《李欧梵季进对话录》等近二十种,并著有长篇小说《范柳原忏情录》《东方猎手》。
席云舒
2013年于北京语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胡适与中国思想史研究,2019年起兼任《关东学刊》编委、特约副主编。
|
目錄:
|
开场白(陈平原)
第一讲 现代主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二讲 西学东渐:晚清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
第三讲 三十年代中西文坛的“左翼”国际主义
第四讲 维柯—萨义德—朱光潜
第五讲 台湾的“学院现代主义”
参考书目
整理者后记(席云舒)
|
內容試閱:
|
开场白
第三届“胡适人文讲座”今天开始了,这次我们请到的是李欧梵教授。按照惯例,我们需要有一个开场白。读书多年,终于悟出治学是一种志向,是一种劳作,同时也是一种乐趣。缘于个人性情,从事有趣的研究,这样做学问很好玩。以前不好意思直说,后来读到鲁迅的《木刻创作法 · 序》,看他提及为何介绍版画时,自称第一是因为好玩。我这才放下悬在半空中的心,连思想家兼斗士鲁迅先生都从个人的趣味出发,何况我辈志向本就不太远大。1998年的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去世。第二或者第三天,我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电话采访,采访稿最终没有登出来,原因是我的调子定得太低了。我是这么说的:《围城》是一部典型的学者小说,值得一读。《谈艺录》《管锥编》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但相对于才气与学识,我更欣赏钱先生的性情。读书与做人合二为一,这种境界十分难得。正如孔子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读书,此乃古往今来无数读书人所向往的境界,但真正达到很难。这里所说的“为己”,指的是读书不为生活制约,不为博得名声利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身求知、修养乃至自我娱乐的需要。这点,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除了三五知己,外人很难领略这种乐趣,正如陶渊明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争辩这是钱锺书先生清高还是平易,是恬淡还是狂傲,没得用。在日渐世俗、日渐浮躁的现代社会里,真正的读书种子越来越少。为己读书,将成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有心人可以追慕,但不必大张旗鼓地宣传。说实话,钱锺书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无法推而广之,这是一道即将消失、永远值得怀念的风景,我们只能远远地观赏,最多再加一声赞叹而已。
十多年后,我重读这一段答问,自以为评价还算妥帖,境界其实不低。多年来,谈及自家治学或者评价他人著书,是否有趣、好玩、尽性情,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第二届“胡适人文讲座”,我们请的是挪威奥斯陆大学汉学系教授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我的开场白题为《有学问,要好玩》。这回有幸请到李欧梵教授,那就更是如此了。李教授的学术经历、著述、荣誉,参见发给大家的很雅致的演讲日程。我这里说的是好玩的题外话。李教授用英文撰写的学术专著《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1《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都有中译本,在国内外学界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不用我来多说。我希望推介的是其文化随笔,乃至业余爱好,因为那更见李教授的性情。学界中人像李欧梵教授这么兴趣广泛,且得到大家赞许的,绝对是凤毛麟角。有的人专业很好,但心无旁骛,不太可爱;有的人兴趣广泛,但主业不精,实在可惜。李教授“脚踩两只船”,且平衡能力极佳,专业、业余都能收获掌声,这很难得。除了文学、文化研究这一本行之外,“狐狸洞主人”李教授对电影、音乐、建筑等都有很好的见解,其著述如《音乐的往事追忆》《音乐札记》《自己的空间:我的观影自传》等,专业人士也得让他三分。这还不算,因为研究张爱玲,技痒难忍,干脆撰写不怎么被看好的长篇小说《范柳原忏情录》和《东方猎手》。此外,他还不时谈论自己少年就做的音乐梦,终于有一天,具体说,就是 2010 年的 9 月 7 号,母校台湾大学交响乐团演出,特邀他指挥《命运之力》的序曲,让他兴奋了很长时间,逢人就自我表彰。最近这些年朋友们聚会,李教授又唠叨起自己的电影梦,这回没人敢接茬儿,因为拍电影太贵了,玩不起。这么说大家很可能以为李教授是天才,做学问对他来说倚马可待,不怎么需要下功夫,那是大错特错的。我见过李欧梵教授苦读的身影,也明白其中的甘苦。直到今天,听他满天星斗、才华横溢的演讲,或者读他的文化随笔,你都能感觉到这位名教授一直在阅读,也一直在思考,只不过因为摆脱了学院体制的束缚,可以天马行空,自由挥洒。读去年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刊行的《人文今朝》,我感叹李教授视野之宽、兴趣之广、品鉴之精,更重要的是,原来才子依旧在读书。几年前,李教授看人家哈佛女孩的书畅销,很不服气,难道哈佛教授还不如哈佛学生吗?当即挥毫,撰写了《我的哈佛岁月》,一半谈论哈佛八年求学经历,一半讲述哈佛十年教学经验。很不幸,单就销售业绩而言,教授不如学生。不过对于无数像我这样热爱读书但又眼界有限的人来说,《我的哈佛岁月》犹如一个标杆,让我们明白,原来书是应该这么读、应该这么教的。什么是好大学?好的大学就是聚集了一批好学生、好老师。相对来说,好老师更重要。北大虽然也有不少名师,但借助“胡适人文讲座”,每年再邀请一位顶尖学者前来传道、授业、解惑,我想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是我的开场白。谢谢大家!
陈平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