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介绍了激波后高温气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现象,包括激波后气体的热力学特性,分子的振动激发、离解、电离、化学反应以及辐射等物理和化学现象的非平衡动力学特性,超声速稀薄流中的激波结构,高焓非平衡激波层流的特性与研究方法。重点是激波后不同过程之间的耦合及其与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
|
目錄:
|
绪论
参考文献章
章激波后气体的热力学特性
1.1 概述
1.2 原子能级的配分函数.全部能级与有限能级方法
1.3 双原子分子的配分函数
1.4 输运截面和碰撞积分
1.4.1 未知碰撞系统的唯象学方法
1.4.2 共振电荷转移
1.4.3 中性-中性作用
1.4.4 中性-离子作用
1.4.5电荷-电荷作用
1.4.6 电子-中性作用
1.5 热等离子体的热力学特性:截断问题1.5.1 截断标准
1.5.2 基于薛定谔方程解的截断标准
1.5.3 示例:空气等离子
1.6 双温等离子体的输运
1.7 等离子体的输运特性:电子激发态的作用
1.8 空气等离子体
1.9结论
附录A:空气等离子体的热力学和输运特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激波后的非平衡动力学和输运特性
2.1 引言
2.2态-态方法
2.2.1 分布函数和宏观参数
2.2.2 控制方程
2.2.3 一阶近似
2.3 准静态方法
2.3.1 振动分布:控制方程
2.3.2 输运项
2.3.3 乘积项
2.4 激波后空气成份和CO2混合物的非平衡过程
2.4.1 双原子气体混合物中的非平衡动力学与输运特性
2.4.2 空气混合物中的非平衡动力学与输运特性
2.4.3 含CO2分子的混合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激波后非平衡动力学实验
3.1引言
3.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弛豫
3.2.1 O2、N2、CO、NO的振动弛豫
3.2.2 双原子分子与能级活性原子碰撞的振动弛豫
3.2.3 O2和D2的振动弛豫
3.2.4 卤化物和卤化氢的振动弛豫
3.3 三原子与多原子分子的V-T弛豫
3.3.1 CO2的V-T弛豫
3.3.2 N2O的V-T弛豫
3.3.3 H2O的V-T弛豫
3.3.4 NO2的V-T弛豫
3.4 化学反应
3.4.1 C-O体系中化学反应
3.4.2 N-C-O体系中化学反应
3.5 非平衡辐射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激波后的电离现象
4.1 引言
4.2 带电成份的产生、反应、消失
4.2.1 电子
4.2.2 离子
4.3 弱电离等离子体的碰撞和辐射过程模型
4.3.1 碰撞辐射模型
4.3.2 结果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激波后的辐射现象
5.1 引言
5.2 辐射机理与辐射特性
5.2.1 能态-能态跃迁
5.2.2 能态-自由跃迁
5.2.3 自由-自由跃迁
5.3 应用示例
5.4 辐射传递模型
5.4.1逃脱因子方法
5.4.2 光谱模型
5.4.3 辐射传递的几何处理
5.4.4 蒙特卡洛(Monte Carlo)法
5.5 辐射与流场耦合
5.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激波结构
6.1 引言
6.2 计算方法学
6.2.1 纯净单原子气体的波尔兹曼(Boltzmann)方程求解
6.2.2 一般波尔兹曼方程求解
6.2.3RT弛豫的两级动力学模型
6.2.4 混合气体的波尔兹曼方程求解
6.3 边界层问题论述与计算数据
6.4 纯净单原子气体中的激波结构
6.5 单原子混合气体中的激波结构
6.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超声速稀薄流中的激波
7.1 引言
7.2 稀薄流中的一般现象
7.2.1 流场区域分类
7.2.2激波厚度与脱体距离
7.2.3 稀疏条件时的热流
7.2.4 前缘流及其在超声速稀薄流中的粘性作用
7.2.5 自由分子流区域的壁面压力
7.3 实验方法
7.3.1 超声速稀薄风洞
7.3.2 低密度流中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7.3.3 低密度流中激波-激波相互作用7.3.4 稀薄流区域的压力测量
7.3.5 热流测量
7.3.6 激波控制
参考文献第
八章 高焓非平衡激波层流:精选的实际应用
8.1 引言
8.2 高焓圆柱激波层流中化学弛豫
8.2.1 哥廷根高焓激波风洞
8.2.2 分布全息干涉法
8.2.3 CFD程序
8.2.4 实验配置与结果
8.2.5 总结与结论
8.3 激波层辐射现象的CFD模型
8.3.1 简介、定义和术语
8.3.2参与媒质中辐射输运方程
8.3.3 辐射输运方程的一维近似解法
8.3.4 三维辐射输运模型的近似解法
8.3.5 “惠更斯号计入“土卫”六大气过程中的热流峰值预测
8.4 总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