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HK$
76.8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HK$
75.9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HK$
74.8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HK$
64.9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HK$
151.8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HK$
74.8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HK$
185.9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文豪托尔斯泰直击人生终极命题的发问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是一场虚空,死亡是的真相。”这出人意料的结论,来自托尔斯泰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这看似不可思议的观点,却与伟大思想家如释迦牟尼、柏拉图、苏格拉底境界相通。如何真正理解它?如何打开未曾留意的另一扇生命之门?终极命题在《忏悔录》中与您相遇。
★了解托尔斯泰的第”四”本书
《忏悔录》是托尔斯泰三部曲(《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后的第四本书,既是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又是一本献给普通人的哲理启迪书,是品味托尔斯泰生平、身世、思想历程,并从中受益的必读经典。
★容易理解,读了您就懂
1410字透彻导读,一览托尔斯泰生平,介绍一波三折的出版经历,详细描述写作背景,快速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15个逻辑思维导图,帮助轻松吸收伟大的思想,真正读懂理解;21个俄国文化背景注释,进入历史的深处
★无删节完整翻译,100%还原俄文手稿
本版译自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托尔斯泰完整手稿,100%保留原汁原味,译文流畅自然,无翻译腔,将晦涩难懂的句子译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带来酣畅淋漓的
|
內容簡介: |
或无知,或享乐,或毁坏,或苟延残喘
人类就用这四种方法来摆脱生命的束缚
《忏悔录》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讲述他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透彻解读人类未曾觉察的”生命意义”。
1879年,50岁的托尔斯泰独自待在昏暗的书房中,书桌上的稿纸凌乱不堪,桌面刻满被金属笔尖划过的痕迹:”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些严峻的问题不停在托尔斯泰脑中盘旋着,他在苦苦思索中,逐渐回忆起往事。
回首过去,托尔斯泰也曾是个世俗的成年人,他忏悔自己早年的说谎、杀戮、虚荣、贪财、荒淫、自大、暴躁……这些竟然占据了他记忆的全部。他不能再忽视引领他走向死亡的日日夜夜,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对我们隐瞒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终极真谛是什么?
在痛苦、焦虑、自我审判中,托尔斯泰渐渐在稿纸上写下了这一连串自传般的忏悔,终完成了自我救赎。
|
關於作者: |
〔俄〕列夫·托尔斯泰 лев толстого(1828.09-1910.11)
1828年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不幸丧父丧母。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改革。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发表处女座《童年》。
1855年11月进入彼得堡文学界,受到作家们的热情欢迎。
1863-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问世以来,被公认为世界上伟大的小说之一。
1873-1877年,经过12次修改,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小说技艺炉火纯青。
1879年,因无法长期忍受理想与现实的背离,突发精神危机,撰文记录自己精神探索过程,取名《忏悔录》。从此远离贵族生活,衣食简朴,亲自从事体力劳动。
1889-1899年,完成长篇小说《复活》,深刻、全面、有力地批判俄国社会。
1910年,为寻求精神自由离家出走,后病逝于小车站,享年82岁。
|
目錄:
|
忏悔
01、不信教的叛逆者
02、我曾是个坏人
03、遭遇生命的瓶颈
质疑&探索
04、对生命意义的猜测
05、苦苦寻觅,一无所获
06、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07、自杀未遂
08、整个人类如何生存
觉察
09、信仰能超越生命
10、劳动
11、为人类创造生活
12、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13、告别过去
再看宗教
14、另眼看宗教
15、教会的嘴脸
16、一场梦
附录
托尔斯泰生平
|
內容試閱:
|
1410字导读,真正读懂《忏悔录》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曲。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托尔斯泰五十岁时也曾写过一本区区四万多字,却同样意义非凡的作品,那就是托尔斯泰心灵自传:《忏悔录》。
托尔斯泰的一生
1828年9月9日,出身于世袭贵族的托尔斯泰在美丽的雅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降临。童年的他寄情文学,热衷并熟读大量民间故事、诗歌、小说。17岁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在短短两年的大学生涯中,逃避科班教育的他一心埋头于书海,尤爱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的作品。结束学业后,他成为一个拥有1200俄亩土地和330名农奴的19岁贵族地主,过着富裕又无需劳动的生活。23岁,托尔斯泰跟哥哥远赴高加索参军,立下战功,也被战争中的暴力屠杀所震撼,产生强烈的抵抗情绪。退伍后,托尔斯泰在庄园长期埋头文学创作,关注并热爱农民阶层,致力于帮助农奴脱离贫困。为了兴办农民教育,他曾一度出国考察。五十岁时,在一场突发的精神危机中,他写下了《忏悔录》,记录一段世界观转变的过程。之后,托尔斯泰主动脱离贵族不劳而获的生活,衣食回归简朴,亲自下地干活。终,托尔斯泰1910年病死于外出的路上,终年82岁。
在精神危机中写下的思想巨著
《忏悔录》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的转折点。1879年,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受到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彼时,东正教是俄国普及性宗教(相当于儒学思想之于中国),但托尔斯泰却认为,信教和不信教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对生活也没有任何影响。而农奴制却剥削了千万农民,使他们过着贫困、卑贱的生活。身为贵族,他越来越厌恶本阶层不劳而获的生活,反而更加相信平凡人依靠劳动创造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坚定地站在农奴一边。他宣扬博爱,呼吁道德的自我完善,提倡以非暴力的方式进行革命。在他的世界观转变过程中,这一段思想历程被他记录下来,取名《忏悔录》。
《忏悔录》的核心主题是探索生命的意义。”为什么人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这些在普通人看来一笑了之或朦胧回答的问题,托尔斯泰却做了细致又深刻的思考。他思考的方式就是:忏悔。他忏悔自己早年错误的信仰,忏悔自己打仗时犯下的恶行,忏悔身为贵族却不劳而获的可耻生活。在这种发自内心的反思中,托尔斯泰开始思辨生与死的关系,质疑社会普遍信仰的真实性,痛斥彼得堡虚伪、自以为是的作家,努力寻找生命向我们隐瞒的真相。终,托尔斯泰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在稿纸上刻下重重一笔。他的发现为自己的精神危机划上一个句号,同样也献给世人一笔认清生命真相的宝贵思想财富。
出版几经波折
《忏悔录》主体创作于1879-1880年,中途因混乱崩溃而搁置,至1882年才全部完成。但因有反对东正教内容遭到教会书刊检察机关的强烈反对,出版一度受阻。1884年,稿件偷渡到瑞士日内瓦首次出版,二十二年后,部全俄文版才得以面世。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忏悔录》、卢梭《忏悔录》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与前两者相比,托尔斯泰《忏悔录》以对生命思考的深度见长,其深刻的思想性独具魅力,对于帮助普通人认知生命意义也有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