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HK$
82.5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HK$
79.2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HK$
74.8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HK$
60.5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HK$
63.8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HK$
86.9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HK$
104.5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HK$
261.8
|
編輯推薦: |
1.走近马克思、了解马克思、熟悉马克思,感悟马克思主义赋予每个人的力量
本书通过详述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够为读者培育自己的素质、竞争力和底气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增加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全面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广大党员干部重要的学习参考资料。
2.本书从微观层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对个人成长的直接影响和作用
作者以其深厚的理论积累、清晰的逻辑脉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能够为我们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提供基本的理论指导和精神食粮,深化读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认识,使读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引导读者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底气,使其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本书的创作不同于一般的学术理论专著,它是作者学术成果的展现和真情实感的表达
本书作者陈学明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宏阔的思想境界、深厚
|
內容簡介: |
在极具竞争的社会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人成败的关键,而马克思主义对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从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帮助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给予我们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给予我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帮助我们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其进行鲜明阐释,并指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能为个人成长成才打下科学的思想基础。
|
關於作者: |
陈学明,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名誉会长,兼任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
|
目錄:
|
章马克思主义给予我崇高的理想信念001
一、人活着就要有理想信念003
(一)追求理想信念是人的本质特征007
(二)人生有限与无限对立的和解有赖于理想信念009
(三)人的生活超越于动物生存有赖于理想信念012
(四)共产主义是人类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013
二、把共产主义信念与宗教信仰区别开来016
(一)信仰的对象:虚幻的还是现实的016
(二)信仰的方式:盲从迷信还是行动指南018
(三)信仰的目标:精神寄托还是改造世界021
(四)信仰的境遇:卑微还是尊严024
三、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027
(一)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引领自己027
(二)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029
(三)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约束自己032
(四)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扩展自己035
(五)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塑造自己037
四、如何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039
(一)敢于正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面临的时代挑战040
(二)准确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当下现实运动的辩证
关系042
(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
统一044
(四)善于向为理想而斗争的革命前辈学习047
(五)积极投身于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当下鲜活实践049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给予我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053
一、人总是用价值评判标准来审视面临的一切056
(一)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进行价值评判056
(二)价值评判是在评判标准的导引下进行的058
(三)价值评判标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061
二、价值评判标准是如何形成的? 063
(一)价值评判标准是一种体现主体自觉的理性观念063
(二)价值评判标准是一种实践意识067
(三)价值评判标准与人的需要紧密相连069
三、价值评判标准不可能是中性的、普世的072
(一)价值评判标准不可能是中性的、普世的072
(二)评判的客观性并不能靠保持价值中立来解决074
(三)主体的相异性决定了不可能有普世的价值评判标准076
(四)一些人宣扬普世的价值观念是为了推崇自己的价值
观念078
四、为什么必须要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 081
(一)这一标准来自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081
(二)这一标准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084
(三)这一标准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087
(四)这一标准处于不断创新与发展之中090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给予我科学的方法093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科学的096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科学性是由其理论本性决定的096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统一100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103
二、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方法106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06
(二)注重调查研究110
(三)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人的思想动机113
三、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116
(一)要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116
(二)正确地把握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19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诡辩论124
四、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127
(一)阶级分析方法源自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128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
存在129
(三)既然还存在着阶级斗争,阶级分析的方法就不能丢……… 132
(四)进行阶级分析的主要内容134
(五)必须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方法136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给予我健康的生活方式141
一、人究竟是什么?人的生活方式应当是怎样的? 143
(一)人都是具有无限丰富性的总体的人143
(二)现在流行的人的生活方式不可持续148
(三)中国道路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就在于创建新的人的生活
方式151
(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54
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究竟如何劳动157
(一)美好生活的核心是劳动的幸福157
(二)劳动幸福如何可能? 161
(三)人类对自己的误解在于不是在劳动领域中寻求
满足165
(四)当今我们对“劳动的解放”能做些什么? 167
三、马克思主义告诉我究竟如何消费170
(一)消费主义完全违背马克思为人类所设计的生活方式……… 170
(二)人只从消费领域获取满足是生活方式的堕落173
(三)消费应从量的标准转向质的标准178
(四)创建一种与消费主义有别的新生活方式是当代人的历史
责任183
四、马克思主义告诉我究竟如何交往186
(一)从人情过剩转为人情淡漠187
(二)不能让“经济人”的概念在中国的大地上畅行无阻189
(三)实现从利己主义的个人向社会化的、高尚的人的
转换192
(四)在实现共享发展中创建新型人际关系196
五、马克思主义告诉我究竟如何享受爱情199
(一)警惕将爱情变成交易200
(二)爱情是一门艺术202
(三)以马克思为光辉榜样206
(四)不要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210
六、马克思主义告诉我究竟如何休闲214
(一)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休闲时间214
(二)赋予休闲以文化含量217
(三)充分享受旅游给我们带来的愉悦220
(四)让学习成为一种闲暇的生活方式223
参考文献227
后记234
|
內容試閱:
|
自序:从马克思那里获取个人的
核心竞争力
说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大多数人一般总会首先想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和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影响。当然,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是国家、民族的一员,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和国家、民族的意义也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但我们这本书是要着重论述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直接意义———它直接助力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如果说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关于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价值的宏观把握,那么我们可以把这里所做的工作称为微观分析。
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于谈论马克思主义对个人成长的直接影响和作用,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绝不是要向大家贩卖某种“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而是出于我作为一名在大学任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的感触,以及从长期观察自己学生成长当中所获得的鲜活感悟,这种感触和感悟随着我教师生涯的延伸,体会越来越深切。
教师的财富就是自己的学生。我们每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每年也送走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一名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地成长、成才,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所以自己的眼睛总是紧紧地盯着他们。展现在我面前的客观事实是,大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展得都还不错,过不了多久,他们家成
业就,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来令我振奋的消息;但也有一些学生内外交困,步履艰难,前途渺茫,千方百计地躲着我。
同样是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我不否认有“运气”的成分,即他们各自遇到了不同的环境,但环境因素要发挥作用,无疑需要与他们自身的竞争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相结合。在学校,他们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读同样的书,听同样的老师讲课,接受同样的教育,但其实他们内在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状况参差不齐。他们一步入社会,马上就在无情的竞争中现了“原形”:有的应付自如、向上攀升,有的则无所适从、裹足不前。
那么哪些因素构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呢?或者说,他们走上社会应对竞争的“底气”究竟有哪些呢?我反复观察、再三思忖,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素:
,究竟有没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里的“立志”主要就是指人要树立高远的理想信念。对于任何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确立崇高的理念信念更重要的了。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和国家是可悲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信仰能赋予人以使命感、崇高感,甚至能在承受某些不幸时激励自己,作出自我牺牲。一些学生之所以能迅速地获取成功,就在于他们有理想,有追求的目标,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另一些学生显然由于缺少这种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所以常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成功只会远离他们而去。
第二,究竟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人活在世界上,总要与周围的人、事、物打交道,总要对这些人、事、物作出评判,以决定如何面对它们。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当然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否有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他本身面对客观形势所作出的判断和选择。而要进行判断和选择,首先头脑里要有正确的评判标准。我观
察到,一些学生之所以成功,有赖于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在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能够明辨“小我”和“大我”,能够正确顺应和融入国家、民族、社会的大势,在服务大局中提升自我;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常常处于不知所以、依违两可的状态,他们的无作为、无进取完全在情理之中。
第三,究竟是否拥有科学的方法?一个人仅仅胸怀大志、热衷于奉献是不够的,还要有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方法对于我们实现志向和人生价值具有引导作用。形象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淤以此观之,有些学生不但明确了过河的任务,还拥有了“桥”和“船”的利器,这些学生可谓事半功倍,让他们不成功都难;而有些学生即使已肩负重担,由于没有得心应手的手段和方法,也就只能事倍功半,被重担所压倒。
第四,究竟是否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作为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的人来说,知道自己能够过上、应当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生活方式,即不是正确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其生活方式不是向上的、健康的,那么他怎么能具有竞争力呢?综观一些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健康、向上的,他们个人的家庭生活也往往是幸福、美满的,他们的生活是他们事业的落脚点和支撑力;而那些落魄的学生,他们事业上的难以招架与生活上的萎靡不振是同步的。
决定成功与否的因素比较清楚地呈现于前,接下来我的思考就转向这些因素从何而来?我深知,获得成功的学生不是天生具备这些因素,而某些相对落伍的学生也并不是天生就缺少底气。我认为,一个人的竞争力和底气,首先,是在实践中“磨”成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通过不断投身于实践活动,一定会使自己变得逐渐“聪明”起来。其次,是借助于学习“悟”出来的。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培育自己的素质、竞争力和底气的过程。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不太可能主要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通过后者来培育自己的素质、竞争力、底气成了主要的途径。
那么学习什么呢?古今中外的所有理论知识都应当学习,但作为其中精髓和统领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分析问题、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够为我们培育自己的竞争力和底气提供十分丰富的理论资源。通过学习,我们要让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我们内在的竞争力和底气,马克思主义现实价值的一个
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崇高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理想和信念的家园,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这个“家园”,才能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活着要有理想信念,尤其是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建立在客观历史规律的基础之上,这种科学共产主义的信念与林林总总的宗教信仰鲜明地区别开来。我们用这种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领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塑造自己,它也就得以转化为我们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马克思主义不但诉说“真”,而且通过“真”来诉说善、诉说美;马克思主义不但引导我们知道“是”,而且也进一步引导我们知道“应当”。在一定意义上,它的全部理论就是帮助我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它的实践功能就是对我们进行价值牵引。马克思主义绝不抽象地标榜所谓价值评判标准的“中性”和“普世”,而是立足历史运动的具体条件和发展规律来建构价值评判标准,运用这些价值评判标准去分析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无比生命力,不仅在于它能够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方案,更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创造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首先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科学的,它的特征就在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只有在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联系之中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深刻认识其丰富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就是帮助我们形成健康的、真正“无愧于人的本性”的生活方式。我们都熟知马克思主义用浩繁的卷帙批判了资本主义是如何扭曲人的生活方式的,但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否定,更有建设。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美好生活的内涵包括人在劳动中收获幸福和自我实现,让消费满足人的真实需要而不是资本营造的虚假需要,倡导相互关注、信任、依存的人际关系,更告诉我们究竟如何休闲,赋予休闲以文化含量,告诉我们自觉地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前几年,一首由“90后”北大毕业生卓丝娜创作的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广为流传。马克思和“90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这首歌曲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人生总是充满意外,有一天我看到他(指马克思) 的厉害。”我们的那个“90 后”作者终于发现了马克思的“厉害”,这是她把马克思与“90后”联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她发现了马克思的“厉害”,才发自内心地对马克思说:“我就是你的布洛诺·马尔斯淤,但你是我的维纳斯于。”当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后,我们今天更年轻一代的“00后”也会像那位“90后”一样深切地感到,马克思确实“厉害”,马克思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会发自内心地呼唤一声“亲爱的马克思”。
一切从实际出发
让我们回忆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 ABC 的基本理论:
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应地,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性,意识第二性;亦即存在性,存在是本原的,思维第二性,思维是派生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的概念、思想、知识、理论等,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哲学基本问题的这两个方面,个方面回答了关于世 界的本原问题,第二方面则回答了关于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提出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科学标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恩格斯详细论证了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两大阵营的对立。列宁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揭示了哲学中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从物质到感觉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路 线,一条是从思想、感觉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路线。 与哲学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相对应的,是两条不同的认识 路线:一条是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一条是 自以为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客观性。这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客观事物,不能带有任何主观成分,有一是一, 有二是二,不能主观地添加什么或者减少什么。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 “观察的客观性”作为辩证法的十六要素的条,指出:“观察的客观性 (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淤 这是具有极为深刻的 寓意和重要的意义的。二是全面性。这就是要从事物的联系与发展中认识 客观事物,既要看到事物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 联系与发展有普遍性、多样性和整体性。列宁说,全面性就是要认识“这个 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于,而且要认识“每个事物(现象等等)的关系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一般的、普遍的。每个事物 (现象、过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淤。三是深入性。这就是 从事物自身内部包含的矛盾及事物的矛盾方面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中来分 析事物。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 动’、自主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 识。”于 如果不深入事物内部精细地研究矛盾,仅仅远远一望,是不可能真 正解决问题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必然结果。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性的,不是精神决定物质,而是物质决定精神,世界统一于物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次科学地解决了物质概念问题,明确了科学的物质概念,确立了辩证唯物 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榆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物质实体,其共同特征就是它们的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克服了旧唯 物主义把世界归结于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形而上学局限性,对形形色色的 具体物质形态作出了科学的抽象,奠定了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石。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把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历史观领域和认识论领 域,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建立了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从而确立了包括实践观在内的科学、完备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物质观,具体化为指导实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以归结为一句 话—— 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在实际工 作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维 方法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谋求创新,也必须贯彻从实际出发。解决如何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推动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基本问题。 换言之,只有正确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才能在丰富的实践中推动 理论创新。例如,我们对于当前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就应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加以分析和破解。我们应当运 用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坚持从客观实际 出发,要求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 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于。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还必须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 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盂 从这些创新的实际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人的活生生的实践去抽象地思考,抽象地进 行所谓创新,从实际出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思维和实践的辩证互动互推 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的基本规律,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根本依据和遵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