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HK$
185.9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HK$
76.8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1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6.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HK$
63.8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HK$
94.6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HK$
217.8
《
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29.8
|
編輯推薦: |
★ 美国非虚构文学经典作品,热销40余年
★《江城》作者何伟推荐九部非虚构作品之一
斯坦福大学等高校指定暑期阅读书目
《纽约时报》“20代年轻人应读的11本书”之一
《时代》《卫报》“百大非虚构作品”
★ 美国文化偶像琼·狄迪恩成名作/代表作
★“(琼·狄迪恩是)几十年来,美国政治和文化尖锐且被尊敬的观察家。”
——奥巴马为狄迪恩颁发美国国家人文奖章授奖词
★以尖锐的视角审视美国的嬉皮士年代,记录1960年代美国的反文化浪潮,再现了一整个时代的情绪。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琼· 狄迪恩的成名之作,收录了《向伯利恒跋涉》《加州梦》《论自尊》等二十多篇名篇。狄迪恩凭借细致的观察和犀利的笔锋,真实记录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探讨了历史与文化、政治与地域、道德与自尊、时代洪流与个人命运、自我存在与人生价值等主题,至今仍是一部反映美国社会与文化的经典之作。
|
關於作者: |
琼·狄迪恩,美国作家,当代美国文化偶像,公认的嬉皮士年代时代记录者。其写作尤其是非虚构取得了惊人成就:《向伯利恒跋涉》一书成名,由此引领了美国的新新闻主义运动,影响至今,辐射包括好莱坞在内的整个美国文化界。其他代表作有《蓝夜》《奇想之年》等。
狄迪恩于2005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7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年度奖章;2013年获美国政府授予的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奥巴马为其颁奖,授奖词称:“(琼·狄迪恩是)几十年来,美国政治和文化最尖锐、最被尊敬的观察家。”
|
目錄:
|
自序 001 Part 1 黄金国度的生活方式
黄金梦里人 002
约翰·韦恩:一首情歌 026
这里的吻永不停息 040
拉斯基同志,美共马列分会 060
罗曼街 7000 号,洛杉矶 38 区 066 加州梦 073
荒唐婚姻 079
向伯利恒跋涉 084 Part 2 关于自己
论写笔记 130
论自尊 141
我赶不走那只怪物 148
论道德 157
回家 164
Part 3 心灵“七”息地
加州之女的自白 170
北纬 21°19',西经 157°52',
天堂来信 187
岁月磐石 206
绝望海岸 211
索诺拉州,瓜伊马斯 217
洛杉矶笔记 220
再见了一切 230
|
內容試閱:
|
“向伯利恒跋涉”(节选)
中心无法维系。这个国家,破产公告、公开拍卖通知满天飞;随意杀人事件、流离失所的孩子、废弃无人的家园屡见不鲜;那些在文物上涂鸦破坏的人,连四字单词都会拼错。这个国家,总有家庭无缘无故地消失,留下没有还完的账单与抵押到期的文件。青少年们在外游荡,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如同长蛇蜕皮;孩童懵懂无知,也再无机会了解维系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人们销声匿迹。孩子不知去向。父母人间蒸发。被抛下的人们漫不经心地填写完失踪报告,然后自顾自地继续活下去。
这个国家,并没有如火如荼的革命,也没有因敌人的包围而走投无路。这是一九六七年的美国。市场稳定,国民生产总值高,多少人慷慨陈词,表达自己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一年,本该是充满勇敢希冀与国家愿景的一年。然而并不是,越来越多人发现了这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唯一清楚的是,在某个时刻,我们都自我放逐,不再负担职责。身边的一切似乎都没有了意义,于是我决定前往旧金山。那里正逐渐显露出这场“社会大出血”的征兆。那些不知去向的孩子就聚集在旧金山,自称“嬉皮士”。初到旧金山,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探寻什么,所以漫无目的地待了一段时间,交了些朋友。
旧金山嬉皮街 上贴了张告示:
复活节那天
我的罗宾一去不返
四月十日他曾来电
然而从此音讯杳然
他说他要回家
到现在还没露面
若在嬉皮街看到他
请让他立刻回家
我现在就需要他
不管用什么方法
若是他需要食物
我会马上给他拿
如果有希望
请给我写张纸条
如果他还在
请转达我的关怀
我要知道他的去向
因为我已爱他到断肠
深爱他的,
玛丽亚
玛丽亚·彭斯
12702 N.E. 马尔特诺玛
波特兰,俄勒冈 97230
503/252-2720
我在找一个绰号“神枪手”的人,听说今天下午他会在嬉皮街上做点小生意。于是我一边等他出现,一边假装看着嬉皮街上迷幻商店里的各种告示。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走进来,坐在我旁边的地上。
“你要找什么?”他问。
我说没什么。
“我都三天找不着北了。”他说,还说他一直在注射冰毒,这个我已经知道了,因为他的袖子根本没放下来,胳膊上的针眼清晰可见。他大概是几周前从洛杉矶来的,具体待了多少天已记不清了。现在他要去纽约,能搭上便车就走。我给他看墙上的一张告示,上面说能载人去芝加哥。他问芝加哥在哪儿。我问他从哪儿来。“这儿啊。”我说到这儿之前呢。“圣何塞,丘拉维斯塔,我也记不清啦,”他说,“我妈在丘拉维斯塔。”
几天后我在金门公园又遇见了他,问他有没有搭上去纽约的便车。“我听说纽约特别没意思。”他说。
那天“神枪手”并未出现,有些人说,去他住的地方也许能找到他。三点钟,“神枪手”正躺在床上。有人在起居室的沙发上睡觉,有个女孩在艾伦·金斯伯格的海报下面睡觉,还有两个穿着睡衣的女孩在冲速溶咖啡。一个女孩向我介绍了沙发上那位朋友,后者伸出一只手,却没有起身,因为他正赤裸着身体。“神枪手”和我有个共同的熟人,但他没有在其他人面前提起那个名字,而是称之为“跟你联系的那个人”或者“我之前说的那个人”。那人是个警察。
房间里热得过分,躺在地上的那个女孩病了。“神枪手”说她已经睡了二十四个小时。“我来问问你,”他说,“你想飞点叶子吗?”我说我还有事要办。“你想要的话,”“神枪手”说,“就是你的了。”“神枪手”以前在洛杉矶周围传道。“现在,”他说,“现在我要建立一个特别棒的宗教团体,‘少年福音’。”
唐和马克斯想出去吃晚饭,但是唐只吃养生食物,所以我们又跑到了日本城。马克斯说自己的生活完全远离了中产阶级那些老套的弗洛伊德式烦恼。“我和一个女人在一起几个月了,她可能给我做了什么特殊的晚饭。三天以后我才过来,跟她说,我一直在跟别的女人上床,嗯,她好像咆哮了一下,但我说,‘这就是我啊,宝贝儿’。她就笑起来,说,‘这就是你啊,马克斯’。”马克斯说,这种自由是双向的。“就是说,如果有一天她过来,说她想跟唐上床,我可能会说,‘好啊,宝贝儿,你自己的路自己走’。”
马克斯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攻克了种种“禁忌”的伟大胜利。二十一岁之前,他触犯过种种禁忌,包括皮约特毒碱、酒精、麦司卡林和冰毒。他在纽约和摩洛哥的丹吉尔吸了三年冰毒,然后发现了致幻药。在阿肯色州一所男校读书时,他初尝了皮约特。之后他去了湾区一带,遇到一个“正在触犯某项禁忌的印第安孩子。然后,每个周末我就尽情放纵,搭七百英里的便车到得克萨斯的布朗斯维尔,好来点皮约特。在布朗斯维尔的街上,皮约特卖三十美分一枚”。马克斯在美国东半部的大多数学校和诊所进进出出,如果待烦了,他的标准应对办法就是离开。比如,马克斯在纽约一家医院时,“晚上的值班护士身材特别好,下午治疗的时候有个以色列来的小妞,挺有趣的,但上午还真没什么可干的,所以我就离开了”。
我们又喝了一些绿茶,聊了聊去内华达县马拉科夫矿区的事,因为有些人已经开始往返于那里,马克斯觉得要是能在矿区里面嗑点药就再好不过了。他说我们也许下周就去,或者下下周,反正,在他的案子开始审理之前一定要去。我在旧金山见到的每个人几乎都得在不久以后的某个时刻出庭。我从来没追问过原因。
我还是对马克斯如何摆脱中产阶级的弗洛伊德式烦恼很感兴趣,我问他,现在是不是完全自由了。
“不,”他说,“我还要嗑药呢。”
每六七天,马克斯就要服用二百五十或三百五十微克的药片。
马克斯和唐在车里共抽一支大麻,我们一起去了北海滩,想问问在那里做临时工的奥托想不想一起去马拉科夫矿区。奥托正在跟电子工程师们一起工作。这些工程师一看到我们,显得很感兴趣,我想原因也许是马克斯身上挂着铃铛,还戴了一条印第安头巾。马克斯特别受不了这些“直男”工程师和他们那些弗洛伊德式的烦恼。“瞧瞧他们,”他说,“总是喊别人‘基佬’,结果呢,自己偷偷摸摸跑去嬉皮区找嬉皮妞,因为她会跟他们上床。”
我们没找到机会问奥托关于马拉科夫矿区的事,因为他想说说那个在公园里被抓的十四岁孩子。他说,她当时正在公园里自顾自地走着,手里还拿着学校的书,结果警察就把她带回去记录在案,还做了盆腔检查。“十四岁啊,”奥托说,“盆腔检查哦。”
“致幻药啊,”他又补充说,“真是一条不归路。”
第二天下午我给奥托打电话,问他能不能联系到那个十四岁的孩子。结果那女孩正忙着排练初中剧目《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走在黄砖路上。”奥托说。他一整天都不舒服,怀疑是别人给他的可卡因引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