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HK$
58.2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編輯推薦: |
1.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物,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大众性相统一
本书本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遵循“基本内容—核心观点—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典型样本”这种从抽象到具体、从哲学之道到工作之术的框架思路,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大众性相统一,说理透彻,行文流畅,既具有学术厚度又具有可读性。
2.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价值、产生、发展与创新,帮助读者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
本书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等重大理论课题作了深刻阐释,意在帮助读者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3.本书是“新时代领导干部通识读物”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系列丛书由著名文化学者、人民艺术家王蒙作序推荐
本系列丛书计划推出30本, 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军事、管理、科学、艺术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每一本书均由一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主要面向党员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是适合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等方面,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价值、产生、发展与创新,遵循“基本内容—核心观点—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典型样本”这种从抽象到具体、从哲学之道到工作之术的框架思路,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大众性相统一,说理透彻,行文流畅,既具有学术厚度又具有可读性,有助于领导干部真正掌握马克主义哲学的智慧和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
關於作者: |
韩庆祥,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道路、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出版学术著作《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人学理论》《能力本位》《发展与代价》《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关于“中国问题”的一种分析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强国时代》和《论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等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学术月刊》《求是》《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9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重点项目“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和“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等6项。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获全国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社会层级结构理论》获*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原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
邱耕田,中央党校二级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研究工作,承担了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一项*资助的课题,已出版《低代价发展论》《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整体性发展论》等多部论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已发表140篇学术文章。
|
目錄:
|
讲 辩证唯物论与从客观实际出发
一、基本内容
二、核心观点
三、求实思维、历史思维
四、新时代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
?典型样本
第二讲 唯物辩证法与全面、联系、发展地处理问题
一、基本内容
二、核心观点
三、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和差异思维
四、新时代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
?典型样本
第三讲 实践认识论与掌握合理的实践方法
一、基本内容
二、核心观点
三、实践思维、底线思维
四、新时代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
?典型样本
第四讲 历史唯物主义与运用结构思维、过程思维、战略思维做好工作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变革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五、新时代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
?典型样本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尊重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一、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观点
四、人本思维
五、新时代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
?典型样本
第六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启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进历程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及其对工作方法的启示
?典型样本
结语 哲学智慧的力量
后记
|
內容試閱:
|
引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2013 年12 月3 日下午,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2015 年1 月23 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重视。
*同志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新时代领导干部经常做的基本工作,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进行决策、确定工作思路和做好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探究事物的本质(根本)和规律,并为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提供智慧和方法的一门学问。由此,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一、党中央为什么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体来说,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需要哲学、需要哲学思维的时代。我们要超越“物化生存”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用智慧和方法引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特别需要学习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今天,党中央强调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党现阶段提出的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要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1978 年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同志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乃至今天,都一直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对我们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他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
领”。*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 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
其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矛盾原理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b 社会基本矛盾之间适应或不适应,一般是通过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状况体现出来的。总体来讲,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且相互配合。然而,这两种机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动力机制上,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相对不足,劳动者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不是很高,市场主体缺乏活力;在平衡机制上,社会和谐稳定也显得不够。这种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原因,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一些不完全适应的方面。这需要借助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来理解。一是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往往是通过人,尤其是劳动人民群众的呼声、诉求表现出来的。当今,在我国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劳动者对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出了新要求,但在现实社会中,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较低,尤其是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没有完全反映劳动者这种要求,影响了劳动者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活力的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创造活力提出了新要求,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发育不全的市场机制和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了劳动者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的充分发挥。要言之,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不足。二是上层建筑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经济基础的发展。在经济基础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但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和市场活力,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出了新要求,但一定意义上存在的政府权力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分配公平的实现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人直接参与到物质财富创造中来,提高创造能力,但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和“官本位”思想观念,使人们大都愿意挤入公务员行列。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建立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它使新时代我国改革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对改革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总书记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就契合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之机理,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两个要害。
后,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高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同样,一个政党要领导好大党、大国,站在时代前列,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哲学思维;我们每一个人要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人生境界,不断取得事业进步,也需要哲学和哲学思维。因为哲学思维能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帮助我们客观地认识事物,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和人的发展状况。
……
典型样本
运用实践认识论,运用实践思维、底线思维看问题,典型的案例,就是搞清楚为什么“实践出真知”。
人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回答。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人的认识归根结底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出真知。我们要知道水的温度,就要用温度计测量一下;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和性质,就要进行试验,去原子;要知道人体的构造,就要进行人体解剖;要知道养育孩子的“痛”与“快”,就要亲自去生育、养育孩子,只有亲自生育、养育孩子的女人才能真正领略其母亲的不易。俗话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吃的东西,有很多都是初有人冒险实验尝试之后才知道原来它们是可以吃的;而那些不能吃的东西,也是早有人尝试之后才知道它们是不能吃的。鲁迅先生曾经赞扬过个吃螃蟹的人,说他是让人佩服的勇士,因为螃蟹的样子颇叫人不舒服,没有点勇气是不敢去吃的。他还断定一定有人吃过蜘蛛,要不怎么知道它不好吃呢?这是很有道理的。
以下两个案例就说明了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真正基础。
案例一:西红柿曾是可怕的“狼桃”。酸甜可口的西红柿,人们大概都喜欢吃吧。然而您可曾知道,人类发现它好吃,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呢!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的深山密林里。它那圆圆的个儿,青里透红的色泽,着实让人喜欢。但是,由于传说它有剧毒,食后必死无疑,所以当地人既不敢碰它,更不敢吃它,还给它取了一个十分可怕的名字——“狼桃”。16 世纪,英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这种果实艳丽的植物,就带了几株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但只是供皇室贵族观赏。直到18 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心要对它尝试一下。据记载,在吃“狼桃”之前,他写好遗嘱,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时间过了许久,这位画家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于是,“狼桃”可食而且鲜美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争相品尝它的美味。后来,科学家发现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极其丰富。今天,“狼桃”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人们重新给它起了个美妙动听的名字——“西红柿”。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案例二:马铃薯曾是无人敢碰的“鬼苹果”。高产抗病的马铃薯原产于美洲,其命运同“狼桃”差不多。当时,人们认为它对人的健康有害,会耗尽土壤肥力,甚至还给它起了一个相当可怕的名字——“鬼苹果”。当时,法国有个叫安瑞·帕尔曼的农业专家,在战争中成了德国的俘虏,所以经常有机会吃到这种“鬼苹果”。他以专业眼光认定,推广马铃薯具有极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安瑞·帕尔曼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也未能取得明显成效。于是,聪明的他便用了一个办法:在一块贫瘠不堪的低产田里种上高产抗病的马铃薯,然后请求法国当局派一支全副武装的卫队保卫。当然,只是在白天看守,到了晚上,卫兵便撤了回去。越是神秘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来“偷”马铃薯。不仅如此,他们还认真栽培、精心侍候,望眼欲穿地盼望马铃薯丰收。由于“偷”种者甚多,马铃薯的诸多优点很快被千家万户所认识。这也是“实践出真知”。
可怕的“狼桃”变为西红柿,无人敢碰的“鬼苹果”变为马铃薯,这个过程生动地说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实践,西红柿就不可能取代“狼桃”,马铃薯也就不可能取代“鬼苹果”。本来,可以食用是西红柿和马铃薯的一种客观属性,但是由于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没有去做“实践性体验”,结果人们都误以为它们有毒,对人身体健康有害,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一致。后来,经过勇士们的亲自品尝、亲身实践,人们对它们才算有了一个正确认识:西红柿无毒,且好吃;马铃薯无害,且营养丰富,从而使主观符合了客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