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售價:HK$
54.8
《
分布式系统实战派——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118.8
《
贝克欧洲史08·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
》
售價:HK$
75.9
《
美国百所大学都在上的商学课(第五版)
》
售價:HK$
173.8
《
中年处男:一份日本社会纪实报告
》
售價:HK$
49.5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HK$
64.9
《
人生财富靠康波
》
售價:HK$
119.9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历史的视角,精心为您讲述人类历史上与脂肪有关的趣味故事!人与脂肪之间的纠葛与缠斗长达2000余年,这其中,或振奋人心或令人唏嘘的桥段不断上演,耐人寻味,非常值得一看。★知名企业家、主持人联袂推荐,从减肥的视角窥破人类社会商业规则的“天机”!★设计装帧精美,文字优美易读,帮助您重新审视脂肪与人体的关系,探寻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扫码收听有声书,与作者、读者深入交流互动,找寻志同道合的心灵伙伴!
|
內容簡介: |
脂肪,作为一种具有能量储存功能的物质,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根茎、种子和动物的肌体中。 千百年来,我们亲近脂肪、享受脂肪、利用脂肪,却又千方百计地阻止它成为我们身体的累赘。 文明的进步没能使人类在与脂肪的战斗中获取胜利,肥胖一路高歌猛进,成为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在2000多年的纠葛与缠斗中,人类与脂肪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人类获取了哪些胜利,遭遇了哪些失败?人类一劳永逸战胜肥胖的曙光在哪里? 所有的问题,都埋藏在不同时代的各色土壤中,存在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
|
關於作者: |
姗娜,彤橙文化创始人,东君咨询合伙人,资深媒体人,浙江大学管理学硕士。曾任职于浙江卫视近10年,专注于大健康、新消费领域的研究、咨询和内容创作。
|
目錄:
|
前言
序
章 人类与脂肪的亲密往事
第二章 宫廷贵胄的减肥故事
第三章 肥胖的平民化进程
第四章 进击的脂肪
第五章 卡路里之战
第六章 将减肥进行到底
第七章 减肥这门“生意”
第八章 未来我们如何战胜肥胖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18年炎夏,女团“火箭少女101”在国产喜剧电影《西虹市首富》中推出了单曲《卡路里》,歌中细数为了变瘦而作出的努力,在高潮部分女孩们近乎嘶喊地高唱“卡路里我的天敌”。洗脑式的旋律搭配剧情中荒诞的“脂肪险”,一路将该电影推向了票房榜首。
在价值观空前繁复的互联网世界,作家冯唐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无数人的自我怀疑和强烈反应,文中将“不要过于肥胖”作为条戒律,给中年发福的人们带来了因为肥胖而被社会否定的恐慌,“中年男的油腻感首先来自体重”“我们要像厌恶谎言、专制、谬误、无趣、低俗、庸众一样厌恶我们的肚腩”“朝见肚腩,夕可死”“一胖不除,何以除邪魔”。
成千上万的中年人一边在各平台发声抗议作者“贴标签”的行为,一边暗暗地忍受着节食带来的饥饿感,前赴后继地走进健身房、走上运动场,开始与脂肪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反肥胖”成为一场社会运动,在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的华夏大地愈演愈烈。
与现代人相反,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正围坐在山洞里温暖的篝火旁,分食炙烤的野猪肉。在长时间的饥肠辘辘和同野兽激烈的搏斗之后,这样的美餐着实来之不易。野猪丰厚的皮下脂肪在火焰的烘烤中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油脂萦绕唇齿间的美妙感受让人们陶醉不已,它深深印刻在祖先的记忆中,印刻在基因的深处,随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繁衍被传递到了现代社会。
2009年,人们在德国南部发现了一尊用猛犸象牙雕刻的“维纳斯”的雕像。研究者声称,这尊雕像年代之久远已经达到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无法准确测定的程度,据推测,这尊雕像雕刻于35 000年前,是世界上已发掘的早的雕像之一。饱满的乳房、硕大的臀部,这些凸起的性征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肥胖有助于繁衍后代的普遍认知。在人类早期的绘画、雕塑、语言中,对于肥胖人体的描绘并不鲜见,人们将对于脂肪的喜爱毫无保留地表现在艺术作品当中。
我国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直接把美人称作“硕人”,如《卫风·硕人》赞美了一位卫国的美丽贵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意思是:这是一位又高大又肥胖的美女,她的双手像初生的茅草幼芽一样白嫩,肌肤像凝结的油脂一样光滑,脖子像天牛的幼虫一样又长又白,牙齿像葫芦籽一样洁白整齐,额头像蝉一样宽广方正,双眉像蚕蛾一样细长弯曲……
崇尚肢体线条美的现代人看到这样的赞美不免发笑,然而从对脂肪的趋之若鹜到避之不及,人类都经历了哪些曲折转变?
一场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如果从人类的原始祖先早期猿人出现算起,人类已有两三百万年的历史。大概在一万年前,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蔬果生活,相当于99%的时间都处于渔猎时代。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对狩猎采集有十分美好的想象:物质充足、工作轻松、生活悠闲,人们相处得其乐融融。物种起源学家哈伦(J.R.Harlan)也认为渔猎时代的生活方式是迄今为止人类成功、持久、适应的生活方式。那时的自然资源异常丰富,就非洲大陆来说,大自然中一年四季都生长着各种可供食用的植物:甜美多汁的水果、葱翠鲜嫩的蔬菜、富含淀粉的块茎植物、生长迅速的菌类、油脂饱满的种子。更不用说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和江河湖海里味道鲜美的鱼类。各种食物交织成人类的食谱。
然而,当时人类在获取食物上并无太大优势,一是他们的体格不占优势,无法与凶猛动物相抗衡,奔跑的速度更远落后于羚羊、野狗、兔子等动物。二是由于没有掌握储存食物的技能,在吃饱肚子这件事上人类面临很大的挑战。再加上捕猎食物、长途迁徙和进化为智人所需的脑部活动不断消耗体力,想要拥有肥胖的身体,倒成了一种奢望。
动植物的数量是有限的,其中能够作为优质食物的更加有限,随着人口日益增多,渔猎社会中人类的食物来源开始显得捉襟见肘。东汉时班固所著《白虎通》中写道,“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这段话记载了我国古代社会由渔猎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型的过程,人类社会迎来一场农业革命。至此,人类的食物结构开始由多样性转变为以“五谷六畜”为主。《周易》中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事物发展带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农耕社会的到来,也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因为耕种活动对土地的依赖性,人们开始了相对安定的定居生活,也逐渐开启了步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大门。奴隶主、封建统治阶级拥有丰富的食物且不需要辛苦劳作,而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脂肪囤积机制并不会放过他们,加上相对单一的饮食结构,肥胖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且呈现出一定的阶级性。有趣的是,在之后的数千年中,肥胖在不同的阶级身上经历了有趣的转移。
时间的车轮转动到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成为人们饮食习惯又一次变化的起点。圈地运动将在土地上劳作耕种的农民变为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城镇化进程开启。在原先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下,人们靠天吃饭,将自己种植的作物作为主食,种玉米则吃玉米、种小麦则吃面食、种水稻则吃大米,辅以一些自种自养的蔬菜和禽畜肉类,种类单一且生产效率较低,还经常面临天灾带来的饥荒。工业革命提高了食物生产和加工的效率,商业社会的到来加速了食物的商品化,食物开始变得丰富而易得,“吃得饱”也不再是统治阶级的福利。精细化加工的牛奶、谷物、肉制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还有数不清的饮品与零食,物质的丰饶使人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加工食品中大量油、糖等添加剂的使用使食品更加可口,人们只要稍有放纵,就会摄取过量能量,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脂肪战争日渐成为一场全民战争。
一场对人体脂肪认知的发展史
2016年,一项由美国、南非、瑞士、加纳、牙买加以及塞舌尔等国科学家联合完成的研究表明,是人体储存脂肪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我们进化出更大的大脑,终让人类从灵长类动物中分离出来。
科学家对人类、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以及红毛猩猩摄入的卡路里(食物中所含热量)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完全不同,人类寿命更长、繁育后代更多、体内脂肪更多、内脏相对较小、大脑相对较大。这意味着,人类消耗的热量也远超其他灵长类。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的赫尔曼·庞特泽(Herman Pontzer)教授表示:“我们很早就知道,人类大脑和其他高耗能性状(比如繁育后代更快、寿命更长等)代表着真正的难题:人类每天如何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支持它们?此前的标准答案是:人类从其他器官系统或行为中节省热量,但是显然这种‘权衡’解释无法令人信服。我们的研究发现,人类进化出代谢速度更快的新陈代谢系统,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更多,这种更大的‘热量预算’很容易让我们拥有更大的大脑、更快的繁育速度、更长的寿命,并支撑我们进行更剧烈的活动,这些性征正是人类所独有的。”研究显示,将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体型调整为同样大时,人类消耗的卡路里比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高400倍,比大猩猩高635倍,比红毛猩猩高820倍。
在人类体内,脂肪所占比例明显更高。人类的体内脂肪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的体内脂肪在体重中的平均占比为22.9%,女性为41.7%。
人类体内器官的新陈代谢活动也在加速,因此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消耗的热量更多,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是如此。总能量消耗之所以增加,是因为人体基础代谢率更高,即使休息时也需要能量维持身体机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得出结论:体内脂肪含量的增加,使我们的身体得以拥有更快的新陈代谢速度,从而进化出更加强大的大脑。这可能是个让人不好接受的结论——被现在的我们所厌弃的脂肪,竟是祖先之所以成为地球上聪明生物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人类进化出的这套能量贮存系统,帮助我们度过了食物短缺的艰难时期。于是,在生活安逸和食物充足的时候囤积脂肪,并且倾向于选择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指令,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大脑和基因里。
除此之外,科学家对于脂肪的研究结论越来越超出人们的通常认知——这些油腻的物质竟然还积极地参与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不少研究表明,脂肪不仅能够分泌抑制食欲的物质,还能够帮助人体储存关键免疫细胞,甚至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帮助人体抵抗感染。如今,在科学家眼里,脂肪已经成为一种生机勃勃的人体组成部分,而在此之前,脂肪曾被认为是“油滑、无知无觉”的人体累赘。
人类对于肥胖的早期认知,还仅仅局限在比较肤浅的审美层面,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做支撑,人们判断肥胖是好是坏的标准是感性而缺乏依据的,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称颂,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荒诞,再到“肚大无脑”的偏见,矛盾的产生往往缘于个人的好恶,这种好恶主观而又多元,导致人们对于脂肪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靠谱的。毕竟,在古代有可能吃得“脑满肠肥”的往往是统治阶级,而民间对于肥胖的厌恶很可能是带有阶级对抗性的。
至于统治阶级本身,美不美是可以修饰,并由自己说了算的。在古埃及,法老的形象往往经过精雕细琢,看上去健美而挺拔。但事实并非如此,木乃伊给人们研究古代埃及法老的体型留下了不可辩驳的依据,经过检测,大部分埃及统治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体重明显超标,有些人还患有糖尿病。研究发现,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虽然在石棺上的画像中身材苗条,实际上却极有可能是个秃顶的胖女人。
在人类有记载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对于脂肪的好恶不断反复。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揭开肥胖的真相,更是历经几代科学家从化学、医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进行的不懈研究。这其中有真相面前的峰回路转,有败走麦城的黯然神伤,有几代人的精神接力,人们甚至付出了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
欲望、时间与惰性——脂肪的三大武器
脂肪一直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一个体型正常、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男性体内,大约有10千克脂肪,女性体内的脂肪比例更高。脂肪的成分主要是甘油和脂肪酸,以及酯化反应形成的三酰甘油。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被称为三大“供能营养素”,供能营养素就像木柴燃烧一样释放能量,维持着我们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命活动。千百年来,脂肪既是人类进化为人的基础,又是阻碍人身形矫健的沉重负担;既是不可或缺的人体组成部分,又是引发各类疾病的罪魁祸首。适度的脂肪带来丰满迷人的身姿,过度的脂肪带来的却是臃肿迟滞的沉重。人们纠结于它的量和位置,它却自有一套与人们的希望背道而驰的生存法则。
敌人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武器源于我们自身:无法克制的食欲、经年累月的沉积和难以克服的惰性。
“吃”是人生存的本能,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无一不形成了其特有的饮食文化,人们对于吃的热情亘古不变。在现代社会,“吃货”一词甚至被赋予了简单安乐、热爱生活的价值观。然而,人们难以掌握的就是度,美食正是脂肪囤积的温床。于是“爱之深、恨之切”,为了克制食欲,人们给“贪吃”赋予了诸多延伸的含义。
天主教将“暴食”作为“七罪宗”中的一宗。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文化中。早在先秦时期,晏子就提出“食:饱;饮:足以通气合好;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的思想。
有人戏称“时间是把猪饲料”,“发福”一词专属于中年人,它形象地描绘出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慢慢囤积的样子。研究表明,肥胖和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到30岁以后,全身各部位功能开始逐渐减退,机体的各种代谢水平逐年下降,体力、脑力消耗减少。中年人饮食摄入减少得并不多,代谢水平却在减退,摄入的热量不能及时充分地被利用,便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起来。此外,人到中年后,脂肪在体内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由全身均匀分布向腹、臀、大腿集中转移,故易显现出肥胖体型。
尽管青少年肥胖问题也不容忽视,但总体而言,年轻人更容易拥有苗条健美的身材。有导演为了让中青年演员演出学生的“少年感”而勒令其疯狂减肥。在俄罗斯,窈窕少女中年后迅速变为肥胖大妈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的身体深谙能量的“开源”和“节流”之道。和食欲一样,“懒惰”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它的本质是人体的自我保护,一种对自身生命能量的节制。甚至有人戏称“懒是人类进步的真正动力”,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的目的都是为了节省体能。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回家后往往喜欢在沙发上“葛优躺”,若此时再有一部肥皂剧和一包美味的薯片,恐怕谁也不想再到健身房跑上半小时。人们在减肥方面早已达成“管住嘴、迈开腿”的共识,可相较于精进作为的“迈开腿”,人们明显更倾向于不作为的“管住嘴”。
正是“敌人”脂肪自身性质的复杂性,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为了找到战胜脂肪的武器,赢得战争的胜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尝试。
脂肪,伴随着我们走过食不果腹的漫漫寒夜,走过颠沛流离的饥馑之年,本是我们的亲密战友,却终走向我们的对立面,成为可怕的“敌人”,在人类历史上引发了一场绵延2 000年的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