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河大系?戏曲卷
》
售價:HK$
888.8
《
大模型与超级平台
》
售價:HK$
75.9
《
数学通俗演义
》
售價:HK$
60.5
《
中国古代小说学史
》
售價:HK$
184.8
《
中国海域史·南海卷
》
售價:HK$
107.8
《
戏剧舞蹈人物动态图集(绝美的服装设计和极致的身体动态美感展现)
》
售價:HK$
352.0
《
政治权力与公司控制 公司治理的全球政治学新解 (美)彼得·A.古勒维奇,(美)詹姆斯·希恩著
》
售價:HK$
126.5
《
隈研吾建筑图鉴 50座名建筑的深度拆解与访谈
》
售價:HK$
118.8
|
編輯推薦: |
【我们内心的缺失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人生?】
经常莫名其妙有一些古怪的想法和行为:
开车时,就是不让后面的车“插队”,只想和对方较劲;
明知道伴侣和孩子需要安慰和支持,但自己就是不愿意给;
不敢当众演讲,虽然大家都看好自己,可总觉得自卑、恐惧,
站在高处,心底会闪过跳下去的念头。
……
以上我们看不懂的自己,都源于我们内心的缺失感!
【我们内心的缺失感从何而来?】
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未被完善的隐形人格,这些隐形人格充满能量,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在你未曾与他们和解之前,他们会时刻通过潜意识干扰你、影响你、掌控你,让你心中充满困惑、无助和渴求,似乎永远都需要更多东西来填补内心,形成异常顽固的缺失感!
【如何才能完善人格,弥补内心的缺失感?】
通过自己的主导人格,了解每个人格的含义;把自己的古怪行为和想法,与各个隐形人格逐一匹配;学会接纳隐形人格的所有意图和能量;
学会化解隐形人格与主导人格之间多分歧、疏通内心能量。你的内心将逐渐完整、自在、充实,缺失感消失无踪。
【心理大师、“心灵整合之父”荣格,送给每个人的人格成长书!】
基于荣格心理原型理论,详
|
內容簡介: |
本书详细介绍了以荣格心理学为基础的56种人格原型,每种人格原型的光明面和阴影面都配有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作者通俗易懂的解说。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整合人格碎片,疏通内心能量,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不再迷惑,悦纳自己,完善人格,成为一个完整、自在的人。
|
關於作者: |
许皓宜,
擅长说故事的心理咨询师。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现任台北艺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在大学教学多年,长期耕耘于婚姻与家庭治疗训练。主持环宇广播电台《从心聊聊天》节目,《商业周刊》、《亲子天下》专栏作家,也是多家电视、电台节目长期邀请的心理学专家。
出版著作有:《情绪疗愈:抹平内心的伤痕,成为情绪的主人》、《职场精进心理学》等。
|
目錄:
|
前 言 从“阴影”中“炼金”,拿回人生的主导权 001
第 1 章 认识心中的“阴影”
—— 我们身上都有,却不太愿意承认的那部分 009
第 2 章 那些说不出口,又重复发生的情感体验
—— 阴影中的“情感”原型 027
情感共通原型
受害者原型:别人都对我不好! 029
情感潜在原型
霸凌者原型: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036
英雄原型:我想要成为那样的人! 040
神原型:完美父亲的源头! 044
父亲原型:对父性权威的想象 050
皇帝原型:男人就是要出人头地 055
王子原型:男孩的性别学习历程059
女神原型:完美母亲的源头 063
母亲原型:对母亲关怀的渴望 068
女皇原型:一个女人的成功,就是当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073
公主原型:女孩的性别学习历程 078
恋人原型:生命投注热情的所在 082
友伴原型:是敌人还是朋友? 086
自我觉察活动·书写练习 1 091
第 3 章 那些固执的想法,往往是导致我们不愿接受自己的重要因素
——阴影中的“思想”原型 097
思想共通原型
破坏分子原型:再见吧,没用的框架! 099
思想潜在原型
传道者原型:我应该要这么做 106
授业者原型:我哪里还不够好? 110
解惑者原型:我可以更有智慧 114
诗人原型:我要看得比别人深! 119
说书者原型:我只相信我所相信的,不管那是不是真的! 122
书记原型:我不想错过那些我不能错过的! 125
魔术师原型:我不用按照常理,也能办得到! 129
提倡者原型:我们要多为他人着想! 133
修行者原型:我要平心静气! 136
幻想家原型:我要深谋远虑! 139
工程师原型:我不能太感情用事! 142
处女原型:我要保持完美! 147
自我觉察活动·书写练习 2 151
第 4 章 那些无法控制的惯性行为,和内在小孩相连
—— 实践与“行动”的原型 155
行动共通原型
创伤小孩原型:童年时期的“创伤记忆” 158
孤单小孩原型:“与家庭格格不入”的部分 162
贫穷小孩原型:一种“什么都不够”“不满足”的感觉 165
神奇小孩原型:内在“无所不能”的幻想 168
永恒小孩原型:内心世界“拒绝长大”的部分 171
行动潜在原型
重建者原型:我的想法比你们优秀! 176
复仇者原型:把公平正义还给我! 180
解放者原型:我和你们不一样! 185
反抗者原型:我不想遵守规定! 189
疗愈者原型 :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193
救世主原型:你们没有我不行!197
驱魔者原型:让我赶走你心中的恶魔! 201
仆人原型:我是为了你们而活! 205
战士原型:什么困难的事情都难不倒我! 209
运动家原型:再努力一点儿,荣耀就在那里! 212
变形者原型:我要让你们每个人都喜欢我! 216
寻道者原型:再给我一点儿时间! 219
自我觉察活动·书写练习 3 225
第 5 章 那些渴望的背后,可能藏着不安
—— 恐惧和“欲望”原型 233
欲望共通原型
小丑原型:我不会让你们看见真正的我! 235
欲望潜在原型
富翁原型:我不想当个贪婪、小气的人! 241
乞丐原型:我不想当个无能的人! 246
小偷原型:我怕自己被别人取代! 251
万人迷原型:我怕自己不讨人喜欢! 256
伙伴原型:我怕自己不被了解! 261
吸血鬼原型:我怕失去你,我就变得没有价值! 266
上瘾者原型:我怕失去自我控制力! 271
赌徒原型:我怕没有时间完成自己的心愿! 275
享乐者原型:我怕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怕失去自由! 279
闲聊者原型:我怕自己比不上别人,尤其是那些讨厌的人! 283
间谍原型:我怕自己没办法掌控全局! 287
吹牛者原型:我怕你们看不起我! 291
自我觉察活动·书写练习 4 297
尾 声 重组原型人生,完善自身人格 305
|
內容試閱:
|
【荣格带给我的“从容”】
这是我第二本谈论人格的书籍。
“认识自己的人格类型”是长久以来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痛点。在人际互动和亲密关系中,从小我就发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有时感觉没办法控制自己难过和生气,仿佛理智与身体心灵都是分离的。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以来,我遇到过无数有类似困扰的当事人,大部分时候,我们会将这怪罪在那些引发我们情绪的人身上,控诉别人做的事情让我们感到窒息。这样做非但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反复的埋怨中,忽略了可以从人格完善的过程中重新找到的正向能量。
非常幸运,后来我进入心理咨询这个领域,认识了荣格(Carl Gustav Jung)、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这些心理与精神分析领域的大师。弗洛伊德总是勇敢地直视人性深处黑暗的地方,克莱因细腻地描述关系中的恩怨情仇,荣格则是以他自己的(痛苦)经验为示范,告诉我们如何从黑暗中找到通向光明的力量。这三位心理学大师都是我生命中重要的导师,尤其是荣格心理学中的“原型”和“阴影”理论,开启了我追求自我完整以及一系列通过教学进行研究的历程。
在这段过程当中,我突然发现对自己人格类型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在许多本该盛怒的瞬间,我体会到“自我觉察”的力量,让原本可能陷入冲突的窘境顿时得到破解。从前我是个很容易有罪恶感的人,一旦觉得自己做出情绪化的行为(尤其是对亲爱的人),就会不自觉地陷入沮丧。因此我看似拥有许多,却很难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但这几年,我逐渐体会到何谓“从容”的态度:那是一种面对他人质疑时也能觉察自己不需要恐慌的能耐。当我们学会自我觉察时,这些“认清自己,稳定自己”的经验都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一被验证。
荣格心理学概念是我在学习完善人格、建立正向生活的历程中重要的人生信仰,他在《红书》(The Red Book: Liber Novus)中记录了许多他自己走过情绪低落时段的经验,是我面对低潮时总会去翻阅的书籍。虽然荣格理论之深远,令我不确定自己此生有无可能领悟透彻,但身为一个热爱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我感觉一股内在的召唤,促使我将自己受到荣格启发之处书写出来,分享给更多面临情感和生命困境的朋友。
在开始阅读之前,请各位为自己准备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希望完善人格通过阅读与实践,你能更踏实地感知到那份主导自己生命的力量。
从《完善人格》这本书中,可以学到什么
《完善人格》是一本协助读者进行自我分析的心理工具书,里面包含几个部分:以原型人物来描述我们内在“阴影”的样貌与特质;以咨询式的书写技巧来觉察存在于内心世界的“阴影”。
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建议读者可以着重看下列几个部分:
1. 辨识出那些对你影响深远的原型人物形象,以及这些原型意象和你的人生经历的关系;
2. 随着书中引导,练习自由联想、自我对话与书写,反复理解那些特别容易触发你情绪的原型意象;
3. 通过各种生活情境的讨论,整理那些对你而言特别容易对外展现的强势原型,以及容易压抑在内心的阴影原型,重新选择出有能力陪伴你调节情绪、自在生活的原型组合。
是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就是要进行一场扎实的自我分析与觉察之旅。
让我们一起从“阴影”着手,为自我炼金。祝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自由的“我”、更喜欢自己的“我”,以及更快乐的“我”。
许皓宜
当我们遇上那些无法真心拥抱的负面时刻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时刻发生的事情,会让我们处在负面的情绪状态中。比如下面几个例子:
丈夫长年在大陆经商的王太太说:
“我和先生有一个独生子,因为儿子和他爸爸相处的时间非常少,所以他们两人始终没办法亲近。
我是个虔诚的教徒,儿子也在主日学长大,谁知道他上了初中以后,突然变得非常叛逆,以前那个乖巧的儿子突然就不见了。这个时候刚好先生结束大陆的生意回到台湾地区,父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扩大。
我感到非常伤心,尤其每次看到先生要追着儿子打时,就一阵心痛,但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阻止,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才好。”
身为上班族的阿翔说:
“我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不管是上学、工作都不会迟到早退,尽量谨守自己的本分,提前把该做的事情完成。
近我遇到一个非常擅长投机取巧的同事,做事情都不按该有的规则来,可是老板却非常喜欢他。偏偏这个同事就坐在我旁边,所以我总会看到他用一种随意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上的事务,可是他向老板报告自己的工作成果时,又摆出一副自己多么了不起的模样。令人失望的是,老板却认可了他这种做事方法。
我不禁开始怀疑,这种主管真的是值得我为他卖命的人吗?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要不干脆离职算了。”
已经当了公司主管的家贤说:
“每天早上开车前往公司的路上,对我来说都是相当煎熬的时刻。
我讨厌遇上一些司机,要么就车子紧挨着我的车尾巴开,要么就突然从我身边插队超车。每次遇到这种人,我就会忍不住紧跟着旁边的车,怎么都不肯让他们插队进来,如果有人硬要插进来,我都会长按喇叭来表达我的不满,我觉得这个司机应该为他的行为向我道歉。
然而,每次我这么做之后,都感觉到自己心脏扑通扑通越跳越快,手指尖有点儿发麻,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身为讲师的安琪说:
“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糟糕的人。
昨天我上台报告。在那之前,我觉得自己准备得相当充分,在家也做过事前的演练,但实际上台后,我觉得自己说话变得没有逻辑,台风也不够稳健。
虽然听众说我表现得不错,但我还是非常沮丧,我怕他们都只是在安慰我而已,并不是真的欣赏我。”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胜枚举。负面情绪就像我们心头不请自来的乌云,一阵倾盆大雨将人淋个措手不及,如果你没有能力打伞,或者找到路边一个可以避雨的屋檐,大雨就会淋得你浑身颤抖,你就会沾染风寒乃至生一场大病。
甚至有些时候,你可能自以为带了一把抵御负面情绪的好伞,在负面情绪来临,你把伞撑起来时,才发现它破了一个大洞,遮不了雨不打紧,还害得你在雨中的希望幻灭,心情更加沮丧。
有趣的是,明明是把破伞,你却偏偏老是忘了丢弃(或舍不得丢弃),然后大雨天又带着那把破伞出门,再次变成在雨中咒骂的落汤鸡。
依照心理学的概念,当我们陷入负面情绪时,无意识里不被自己理解和接纳的内容,会使我们的逻辑思考失去正常运作的功能,让我们体验到灾难式的感受,表现出情绪化的言语与行为,将人带往乌云笼罩、伸手不见五指的无助感中,甚至会让我们事后感到懊恼。背后的元凶,正是“阴影”。
如何运用“阴影”,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绪干扰
简单来说,“阴影”就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杂质”,当我们处在现实环境中的某些情境时,这些存在于无意识里的杂质会和现实中的情境相互碰撞,进一步引发我们内在特定的情绪反应。比如说,“权威式的长辈”常常会使许多人产生负面的情绪反应,有些人的反应是“害怕”(退缩),有些人却是“顶撞”(前进挑战)。换句话说,“权威”可能是很多人内在共通的心灵杂质,但这个杂质却会用各种不同的情绪样貌来干扰我们的生活。
为了理解“阴影”的共通性,以及内在受到这些心灵杂质扰乱后所发展出的情绪脉络,我们可以用“原型”这个概念把这些心灵杂质(也就是“阴影”)的意象具体化,并整理出“阴影”的四种发展方向:
1.“阴影”会以一种重复过去“情感经验”的方式,呈现在现在的人际关系中。
比如,上述案例中通过王太太的描述,你可以发现,王太太其实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困扰,家庭矛盾与丈夫长年不在家是有关联的。这种家庭中的父亲/丈夫角色的缺席,如果用一般逻辑来思考,不是等丈夫回来以后通过多相处来增进彼此情感就解决了吗?父子关系不和睦,就靠长期与儿子相处的王太太去沟通,让孩子理解父亲离家也有他必要或者不得已的原因,父子关系重新建立了,父亲就能运用他男性的特质去解决男孩在青春期面临的困扰。这听起来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王太太会陷在其中无法自拔呢?
合理的解释就是,王太太本身对“父亲”和“丈夫”的角色,有她自己独特的情感经验。比如说,王太太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个不常在家的男人,所以当她先生做出和她爸爸类似的事情时,她心里的埋怨就通过现在家庭中的父子替代性地呈现出来。
我们再往无意识走深一点儿,甚至还可以假设:或许王太太根本就不希望(期待)自己儿子和他老爸的关系会好起来!
怎么可能?
我也不知道。这得要王太太深入她自己内心世界的“父亲”原型,才能明白那背后藏有什么样的“阴影”,她才能解开自己的心结,去做她本来就知道应该怎么做的事。
2.“阴影”让我们在人际相处中,总坚持某些“信念”。
比如上述案例中的上班族阿翔,你可以从他的描述中,发现他心里有一系列应该依循的规则。我们可以大胆假设:这些规矩可能是在他过去的经历中,由某些人或某些情境教给他的。所以阿翔得去探究他内心的“传道者”原型里面有些什么,以及这些规矩是否已经在他脑袋里发展出“处女”原型的信念,让他变成一个要求完美的人。
是不是阿翔曾经也被这样要求完美?或者因为没有遵守规矩而受过惩罚?才让他不知不觉地把这些“我应该怎样”的想法保存下来。但或许阿翔心中,其实也有点儿羡慕隔壁同事可以被人允许做事那么随性。
把这些脉络都厘清以后,阿翔会发现:或许他不是真的因为讨厌这个同事或主管才想离职,而是他怕自己在这家公司继续待下去,也会变成一个不再像以前一样做事完美的人。
3.“阴影”让我们在人际互动中,出现一种难以控制的自动化行为(惯性行为)。
比如上述案例中那位当了公司主管的家贤,只要早上开车时遇到没有礼貌的“插队”车辆,就会自动和对方较劲,即便他明明知道在马路上这样做是危险的,仍然不由自主地要这样做。这种举动是不是很像一个“复仇者”?所以家贤值得去探究一下:“复仇者”原型对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才能明白“尬车”(赛车,有挑衅的意思)背后可能有他还未了解的自己。
或许,家贤那类似“复仇”的强悍行动背后,说不定藏着一个觉得自己从来没被公平对待过的、充满创伤感的“内在小孩”。
4.“阴影”让我们反复陷入对特定主题的恐惧中。
比如上述案例中的讲师安琪,她描述的经验其实和别人没什么关系,大多是她自己对“讲得好不好”的评判。当然,这有可能是因为当时听众的肢体语言给了她一些做出此种判断的线索,但当有人夸赞安琪表现不错时,她却一点儿都不相信,只顾陷在自己的恐惧当中。
我们可以从安琪的描述中看见,她恐惧的背后联结着“受不受人喜欢”的议题。如果要理解自己的阴影,安琪可以去探索“万人迷”原型对她的意义,以及她到底想要把哪部分的自己给隐藏起来。
理解这部分的自己后,安琪可以试着先从“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的恐惧感中抽离出来,想想:究竟是别人真的不喜欢我,还是因为我不喜欢自己,而想象别人也都不喜欢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