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学教育的再构建——向促进学生成长的大学转变

書城自編碼: 370390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日]金子元久[Motohisa Kaneko]著,刘文君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292719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8.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HK$ 52.8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HK$ 85.8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HK$ 85.8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HK$ 76.8
数理人文(第1辑)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HK$ 107.8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售價:HK$ 130.9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售價:HK$ 65.8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售價:HK$ 79.2

 

編輯推薦:
日本著名高等教育学者金子元久先生的优秀著作之一,将为高等教育研究进步提供重要参考。
內容簡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和年青人值观的变化,世界各国的大学教育都正面临着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和变革的挑战。本书通过对日本大学教育和学习的大规模调查结果的分析,宏观阐述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通用能力,确立自我认知的系统化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大学教育和就业能力获得的关系。
本书是深入浅出地解析日本高等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所在的理论性书籍,也是运用数据统计进行实证性分析的范例。书中所阐述的问题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为高等教育研究和院校研究的高校师生,以及从事政策决策和教育管理的行政人员的之书。
關於作者:
金子先生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院长,日本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日本学术会议委员。现任筑波大学教授。长期担任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咨询专家,被誉为日本高等教育研究人。并受聘担任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国高校的顾问教授。还作为外国高等教育专家多次参加中国教育部组织的对985高校的评估。
目錄
目录
序章为什么大学教育需要改革
1社会结构的转变与大学教育
2大学教育概述
3日本的大学教育
4分析视角和方法
第1章学习时间及其结构
1大学教育与学习时间
2学习时间的现实
3“日本式学习”的局限性
第2章授课
1教育作用的构造
2潜在性理念和教育、学习模型
3教育资源的量及其配置
4教学实践与效果
第3章学习动机与意愿
1学习动机
2动机的类型与教育效果
3学习动力的形成
4何谓重要因素
第4章学习及其效果
1大学教育及其效果
2专业知识
3通用能力
4自我认识
第5章作为成长场所的大学
1成长的动态力学
2自我认识的形成
3初期条件的影响
4课外活动的选择和影响
第6章大学教育与职业的相关性
1大学教育和职业能力
2职务·职业和知识·技能
3企业和企业劳动者眼中的大学教育
4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动向和大学教育
第7章大学教育的重新构建
1日本大学教育的特征与改革课题
2教学、教育课程的改善
3大学组织与教育治理
4社会与大学
结论
附录调查概要
参考文献
译后记研究的“博大”与“精深”
內容試閱
中文版序言大学教育改革中的“经”与“纬”很高兴有机会让中国各位读者阅读到本书。对刘文君教授(日本东洋大学)、徐国兴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和窦心浩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本书,表示衷心感谢。之所以为本书能与中国读者见面感到高兴,不仅是因为获得了众多的读者。高等教育改革正在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若使21世纪社会取得更大发展,大学教育的改革将成为不可缺少的条件。然而,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大学教育改革比普遍想象的要困难得多。虽然大学教育改革从根本上应该依靠各大学自身的努力,但是改革的构想必须具有超越各个大学的视野,或者进一步具有超越一个国家的国际视角,这一点具有巨大的意义。更进一步地讲,对于大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挑战:一方面,从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一历史的观点,也就是纵向(经)视线;另一方面,从这些问题在各国之间有哪些相同点或者差异这样的横向(纬)视线,从这两个方面去审视是非常重要的。从纵向视线,即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思考。回首以往,20世纪下半叶可谓是高等教育数量扩张的时代。美国大学入学率自50年代开始上升,随后日本也在60年代开始出现了高等教育爆炸式的增长。欧洲各国虽略微迟缓,然而80年代大学入学率开始上升。美国高等教育学者特罗(MTrow)称之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普及化。这种高等教育的数量扩大与20世纪后半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各成员国经济的高度持续增长是相对应的。伴随着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对高等教育需求扩大,同时对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力需求也持续增加,这种良性循环的结构逐渐成为常态。然而,这种状况自20世纪末开始转变。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并波及日本和欧洲。虽然这未必意味着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完全恶化。但是,毋庸置疑,与以经济高速增长为基调的20世纪下半叶相比,21世纪前半叶的低速经济增长成为主要趋势。然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并没有减弱,反而高等教育的质量改革逐渐被认为是通往新的经济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在经济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高等教育的质量改革,已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一方面,从横向视线,即从各国比较的角度来看,国与国之间的差异依然很大。有观点认为,一般而言,美国大学教育具有世界上的质量水准,因此以此作为发展模式即可。然而,认真观察的话就会得知,美国大学教育的现状也正受到严厉的批评,大学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特别是公立大学的辍学率很高,4年内能够毕业的学生几乎仅占1/2。而私立大学的高质量教育则伴随着昂贵的费用。另一方面,欧洲大陆的大学教育,自20世纪末开始,对以精英为对象的旧模式,通过“博罗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努力进行改革,但是进展缓慢。日本大学教育,正如本书所指出的那样,由于教师偏重于研究和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失衡,以及企业对大学教育的漠不关心,因此并没有摆脱低密度学习的状态。概观上述各国所表现出的差异可以认识到,实际上各国大学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一点。教育课程的构建方式,教师对大学教育的观念,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付出的努力,这些因素相互重叠构成了大学教育。并且,这些因素根植于国家自身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社会和经济状况以及大学人的意识,并且形成一个结构,不易改变。反之,大学教育质量改革的难点也正源于此。大学教育改革,并不是单纯存在一个单一、理想的大学教育模式,将向其靠拢作为课题。大学教育改革要取得实效,只有持续不断地去经历具体确认上述因素中哪些是问题所在,并思考如何使其改变这样的过程。在近几年里,我作为外国专家之一,数次参加了中国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获得了考察五所重点大学教育的宝贵经验。这些大学取得了政府重点投资,设备优越,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也很高。大学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也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不少值得日本高等教育参考之处。然而,在评估过程中也有令我关注之处。例如,大学领导管理层对教育改革的热情极高,提出了各种措施。但是,对实际上所在大学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去改善,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往往只是强调“以极大的热情”推进“新型大学教育”,然而,通过实际教学接触学生的普通教师却甚感困惑。打破这种局面或许可以认为,需要将大学组织层面的意向贯彻到具体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为此,必须客观地把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从另一个角度讲,有必要利用这些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推动力。虽然这一原则经常被提及,但是付诸实践并非容易。这不仅仅是中国大学面临的挑战,据我所知,这在美国大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日本的大学也同样如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参考材料。如果这项工作在中国取得进展,这将又会成为日本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由衷地期望中国大学对大学教育现状进行把握,并付诸改革,使这样的循环取得进展,并且由此带来中、日大学改革经验的交流。在这个意义上,在一衣带水有着共同文化的中、日两国之间,能够形成大学教育改革交流的良好循环。金子元久■大学教育的再构建——向促进学生成长的大学转变前言■


前言回顾20世纪后半叶,是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和数量扩大的时代。而21世纪前半叶,将是向大学教育质量转换的时代。我们现在正处于决定这一转换方向的关键时刻。日本的大学教育,其质量水平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这样的批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绝于耳。不可思议的是,尽管饱受这样的指责,而日本的大学教育可以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大概是因为,尽管日本的大学教育存在问题,但是企业发挥了较高的生产效率,维持了良好的经济增长。然而,这样的幸运时代正在成为过去。迄今为止,曾经给日本社会和经济带来发展的机制,不仅正在失去功能,而且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桎梏。可以说,日本正在摸索摆脱这种困境的方向。其中,大学教育首先寻找出大胆的重新构建的方向,将对形成社会和企业变革的可能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面临着大学教育改革挑战的并不只是日本,同是经合组织(OECD)各成员国,即使被认为具有世界质量的美国大学教育,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也指出了其空洞化的问题(Bok,2006),联邦政府设立的“斯佩林斯委员会”也表示了强烈的危机感(USDE,2006)。并且,有关大学教育的实证分析所反映出的学生实质性学习成果的欠缺,也引起了巨大的冲击(Arum,et al.2011)。大学教育质量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因为经济的全球化、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社会和价值观的多样化和流动化,迫使高等教育不得不重新进行根本性的反思。毋庸赘言,若要在全球化中具有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对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需求减少,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升大学,结果带来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另一方面,社会趋于多样化、流动化,学生对未来的展望和学习欲望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需要促使这些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深层次学习这种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的有效性。并且,产业结构、企业组织也在不断流动和多样化,什么样的教育“有用”变得不可预测。在这种状况下,必须重新思考,为了未来能够生活的富有成效和意义,需要让学生具备怎样的知识能力。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高等教育的社会支出不得不受到限制。学生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也有所增加,现在有40%的大学生依靠贷款支付学费。追求大学效率也已不再是禁忌之言。确保学生的深层次学习,重新构建与职业的链接,实现广泛意义上的效率性。为了回答这三个课题,日本大学教育现在迫切需要对其结构本身进行重新构建。那么,要实现这种重新构建,哪些是必要的呢?首先要正视日本大学的教育实际状态和问题的事实。大学虽然大谈大学教育的理念,但是对大学生的学习实际状态未必能有明确的认识。在制度上,大学自我评价也不太可能触及这个深层的问题,虽然有来自社会的批评,但也只不过是基于个人的零碎印象而已。直面现实,有助于重新审视日本大学教育的陈旧的定型观念。日本的大学教育,虽然受到各种批评,但是也必须承认其通过日积月累的探索和努力,适应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形成了日本大学教育的一种优势。需要对包含这一特点在内的、现实中的日本大学教育的实际状态,从多视角进行分析。作为出发点,首先,需要对大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特别是时间的使用方式,以及学生对教学以及自身未来设想等进行把握。其次,作为其背景的教学方式、任课教师的行为和大学教育的观念,以及大学毕业生、企业的员工招聘负责人员等的经验和意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上述分析进行综合性的组合,可以立体地掌握日本大学教育的现状。当然,只是罗列实际调查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对日本大学的组织方式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追根溯源,重新审视。此外,还需要将大学毕业生工作的日本企业的用人方式作为探讨的问题。关于大学教育改革的讨论,实际上必须将视野延伸到日本的企业和社会的改革之中。我在《大学教育能力》(2007)一书中简要地分析了日本大学教育的课题,但是未能对实际状态进行具体的分析。此后,本人为负责人的课题小组获得了科学研究资金(学术创新研究2005—2009年),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大学生调查》),同时完成了《高中生毕业后追踪调查》《大学毕业在职人员调查》《人事担当人员调查》《大学教师的调查》等,实施了约9万人为调查对象。本书基于这些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日本大学教育的问题,通过多角度地进行把握、分析,尝试展望重新构建的方向。首先,作为分析的前提,对于大学教育为什么未能免于陷入问题之中,大学教育究竟是什么,结合历史背景进行阐述,并设定本书的分析框架(序章)。在此基础上,着眼于能够明确反映大学教育实际状态的学生学习时间,对其问题以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第1章),并且阐释了日本大学的教育课程、授课方式,以及教师对教育的认识特征(第2章)。然后,对制约大学教育的效果的学习动机和欲望进行分析(第3章),并对作为学习结果的基础知识、通用能力、自我认识的获得与哪些因素相关进行了分析(第4章)。进而,从个性成长的角度对日本大学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讨论(第5章)。在对大学获得的知识在工作中具有怎样的意义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第6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对日本大学教育进行变革,具有哪些具体方向以及挑战(第7章),后总结了日本大学教育现在所面临的课题(结论)。另外,在附录中简释了用于分析的数据的概要和特性。如上所述,本书在一定的框架下,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对日本大学教育的实际状况,及其背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包含的意义。当然,对于本书提出的论点,也许会有各种异议。并且,对这将会给日本大学教育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启示也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期待由此能够产生新的讨论。另外,还需要说明在分析方法上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关于《大学生调查》,虽然得到了127所大学近5万名在校生的配合,但是由于调查方法的制约,进行的抽样未必是准确的。此外,统计分析方法也仅限于基本分析。并且用于解释的理论框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克服上述分析方法上的局限性,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是今后工作的课题。同时,期待基于对本书的分析批评,这一领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能够通过各类研究人员取得进展。作为本书进行实证分析基础的各项调查的详细说明附于书末。在此,对于协助调查的诸位同人,深表谢意。此外,如果没有科学研究基金团队各位的协助,特别是主要承担调查实施的林未央(原东京大学博士生)、两角亚希子(东京大学副教授)的努力,此项调查或许不会取得如此满足的结果,在此特表谢意。金子元久目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