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HK$
177.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HK$
98.6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HK$
58.2
內容簡介:
本书总结了目前为止人类多样性的遗传基础,探讨了遗传基础是如何演化的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书中以新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遗传变异与色素沉着、人类健康和智力的关系,而所有这些在过去都简单且错误地归因于人种。后,我们可以了解写进我们DNA 里的演化历史并解释作为物种的人类的遗传整体,以及我们的遗传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在当今世界似乎正在滑向更大的分裂和冲突之际,向人们传递“我们都是非洲人”、全世界的人类具有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历史这一科学信息,可以将我们团结在一起,以应对种族主义对我们社会核心价值的挑战。
關於作者:
丹尼尔.J. 费尔班克(Daniel J. Fairbanks)博士,美国犹他谷大学生物学教授、研究员,曾任犹他谷大学科学学院院长、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杨百翰大学和巴西隆德里纳州立大学教授,2017年获“孟德尔纪念奖”。费尔班克已发表60余篇遗传学与科学史论文,出版了《我们都是非洲人》《伊甸园之遗产:人类DNA中的演化铁证》《演化:对人类的影响及重要性》《终结孟德尔—费舍尔之争》和《遗传学:生命的连续性》等多部著作。费尔班克在雕刻和绘画艺术方面亦造诣颇深,其作品在美国、拉丁美洲及欧洲的博物馆、大学与公共场所永久展览。
目錄 :
目? 录
中 文 版 序
序 言
序 章
第 1 章 何 为 人 种 ?
第 2 章 源 在 非 洲
第 3 章 祖 先 与 人 种
第 4 章 “ 他 们 的 肤 色 ”
第 5 章 人 类 多 样 性 与 健 康
第 6 章 人 类 多 样 性 与 智 力
第 7 章 洞 察 人 种
结 语
注 释
参 考 书 目
译 后 记
內容試閱 :
《我们都是非洲人》向读者传达了一条强有力的信息,即压倒性的科学证据证明:泾渭分明的人种概念是一种社会构造,而非生物学现实。科学证据与日俱增,人类的共同祖先以非比寻常的方式将我们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祖先和遗传多样性的概念远比过于简单化的人种分野有意义得多。本书仅仅是这一主题中意味深长且令人着迷的海量科学证据的一小部分。
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恰逢其时。世界范围内与系统性的种族主义抗争的运动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显著。理解我们作为物种共有的基因传承对驱除错误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团结世界上近80 亿的人口助益良多。
根除种族主义的努力必须是社会性和政治性的。识破假借科学之名行人种分类之实,能够助这些社会和政治尝试一臂之力。
身为作者,我对本书在中国的出版大为欣喜。这将大大扩展本书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群。在此特别感谢使中文版出版成真的诸位,包括出版商和编辑。我要特别感谢本书译者的用心工作以及与我的沟通讨论。
我真诚地希望读者能够感到书中的内容引人入胜且从中获益。重要的是,我相信书中的科学证据浅显易懂,特别是对那些非科学背景人士而言。
诚然,世界人口之巨、之多元,世界联系之紧密、之团结今非昔比,然而本书所传达之信息更与我们息息相关。将本书的后一句话适当更新一下:我们所有人都紧密相关,超过70 亿的我们都是远房亲戚,而且从一开始我们都是非洲人。
(作者)丹尼尔.J. 费尔班克
2020 年12 月10 日
让我们一起看一些例子吧。影响人类色素的变体功能并非完全相等,其中一些发挥主要作用,而另一些的作用则小一些。而且因为在祖先生活于北半球的人群中色素减少显著,所以大多数色素减少的遗传基础研究都集中在来自欧洲和东亚人群中的变体。下面我们看看几种被广泛研究的主要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让我们先从赤道非洲开始,那里高度色素沉着的祖先状态极为常见。那么有没有DNA 证据证明在非洲原住民身上,自然选择保留了高度的色素沉着呢?我们已经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具有世界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以我们可以预期控制肤色的基因变体应该在非洲原住民身上呈现多的形式。然而事实正好相反:控制肤色的基因的原初变体在非洲原住民身上倾向于高度的统一(uniform)。一个例子就是MC1R 基因,它对色素沉着发挥主要作用,其变体广泛分布于非洲以外的世界导致了色素本质上的减少。例如这些变体的一种,来自冰河期的现在所称的苏
格兰和爱尔兰北部地区,那时海平线较低,爱尔兰和苏格兰连成了一片。这一变体导致了祖先来自爱尔兰和苏格兰的人群常见的浅色皮肤、雀斑和红头发。9 与此相对照的是,尽管基因的高度变化与色素无关,但是MC1R 基因的原初变体在非洲原住民身上几乎一致地呈现出来。在赤道非洲地区降低色素沉着的变体经过自然选择被清除干净,而增加色素沉着的原初变体被保留了下来。10 这种自然选择——保留原初变体,清除后起变体——被称为纯化选择(purifying selection),这在许多基因中很常见。
常常有人说,因为存在皮肤癌疾患增加的风险,所以自然选择在赤道地区倾向于深色皮肤。然而,科学证据表明皮肤癌患病风险并不是自然选择倾向深色皮肤的原因。虽然浅色皮肤具有潜在的致命和严重风险,但皮肤癌还是会典型的出现在多年日光暴晒后的个体生命后期,通常是在生育后。所以如果自然选择真的发挥作用,它一定会保留能够使个体在生育前存活的优势变体。
这样一来,自然选择保留生育后减少存活概率变体的效果实际上被小化了。但是在赤道非洲的例子中,高强度日光紫外线辐射下选择因子却呈现叶酸受损的情况。叶酸受损的过程被称为叶酸光解(folate photolysis),当皮肤中的叶酸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受损时叶酸光解就开始了。叶酸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叶酸不足常常导致出生缺陷和高致死率,这都对生育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深色皮肤保护了人类历史上赤道地区的人们免于叶酸受损。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减少走出非洲的人类祖先后代的色素沉着的那些变体。我们已经知道走出非洲的人群奠定了非洲以外的人口,其大约发生在6 万到7 万年以前。这些走出非洲人群的后代在数代以后人口激增,他们中的很多人又开始向距离非洲更远的地区迁徙。其中一支向北,终定居在靠近黑海和里海的高加索地区,也就是现今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一部分。这个区域变成了后续迁入亚洲和欧洲人群的始发地,由此出发的这些人奠定了亚洲和欧洲地区的人口。
有趣的是,高加索人这个词就是来源于远古发源地中的这一区域。这个词本身不是一个科学词汇。史蒂芬·J. 古尔德(Stephen J.Gould)在他的著作《人类的误测》(The Mis-measure of Man)中引用约翰·弗里德里希·布隆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在解释他自创的“高加索人”这一术语时说道:“我用高加索山来命名人类的这一支,不仅因为这一支以此山为邻,特别是其南脉创造出了这一美的人类,而且还因为……在这一区域,如果在世界其他区域也能找得到的话,我们能够找寻到人类原初的形式(autochthones,德语,意为本源)。”12 这一所谓高加索人是“美人种”,以及人类始祖发祥于此的观点被18 世纪前后几百年的欧洲人和欧洲裔美洲人(在布隆巴赫生活的18 世纪晚期)通通接受了。
确定无疑,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祥地,而高加索地区是首批欧洲人和东亚人的第二发祥地。正是在这一片地区,在大约3 万年以前出现了古老、传播广泛,以及重要的导致减少皮肤色素沉着的基因变体。基因中被称为KITLG 的变异在一个人类个体中出现,并作为变体传给了其后代(此处无法得知该变异是发生在女性还是男性身上)。从这一变异中产生的这一变体淡化了肤色,并散播到了首次生活在此处的人类的后代个体中去。
这一后起变体与其原初变体仅有一个碱基对不同:原初变体的这一碱基对是A-T,而后起变体的这一位置的碱基对是G-C:
后起变体
原初变体
后起变体出现在3 万年以前,比欧洲人和东亚人分野的时间还早,而且来自欧洲或者东亚的带有原初变体的很多人如今都带着后起变体。它同样早于近一次的冰河期的高峰期(大约2.4万到2.2 万年以前)。在这一冰河时期,当带有这一变体的人迁徙进入欧洲和东亚时已经具有了生存和繁衍的显著优势。因为这一变体在日照较少区域的自然选择中保留了下来,所以在祖先来自亚洲和欧洲的人群中为普遍。在欧洲人中84% 的KITLG 基因变体就是这种后起变体,在东亚人中比例与欧洲人相似达到了82%。而未变异的原初变体仍存在于上述区域的一些人中,但占
比很低。与此相对照的原初变体是目前所知在非洲原住民中普遍的变体。
另一个实质上减少色素沉着的后起变体是SLC24A5 基因的变体。这一后起变体是从G-C 碱基对突变为A-T 碱基对时出现的:
原初变体
后起变体
产生这一变体的突变发生于1.1 万年前到9000 年前生活在高加索和欧洲之间地区的人身上,这些人的后代后来迁徙到了欧洲,所以这一变体在欧洲祖先谱系中普遍。这一变体碱基对两侧的基因序列表明了传播到远古欧洲迁徙人群中的强有力的快速选择性清除。其结果就是将近百分之百的祖先完全来自欧洲的人都携带有这一变体。事实上,这一变体被看作是欧洲祖先谱系可靠的祖先信息标记物变体之一。其在其他民族人口中出奇的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