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文化苦旅三十年纪念版

書城自編碼: 37306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余秋雨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5825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

售價:HK$ 112.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88.2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知宋·宋代之司法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空间与政治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8.3
《行者无疆 2019年修订本(余秋雨考察西方文明经典随笔集)》
+

HK$ 112.7
《君子之道(精装2022版)》
+

HK$ 68.6
《文化苦旅(余秋雨独家定稿版 ,作者直接授权,逐字修订! )》
+

HK$ 112.7
《文典一览》
+

HK$ 68.6
《君子之道(2020版)》
+

HK$ 68.6
《中国文脉》
編輯推薦:
1.余秋雨亲作《三十年序》,细讲“背后故事”
·为何要在出国、升职、下海的潮流中,选择苦心远旅?
·为何采用了这样一种特别的散文文体?
·《文化苦旅》出版后,引发了哪些意外的反响?
·谣言风波如何骤来又散去?
·这些重要的“背后故事”也是《文化苦旅》的一部分
2.新增三十年纪念附辑
精选《绣花婴儿鞋》等7篇文章
四万字追寻《文化苦旅》的后续脚印
完整追记余秋雨国内外文化遗址寻访心路
把这些加在一起,才是“文化苦旅”的完整版、加深版
3.以作者认证的定稿版为底本,余秋雨亲自修订, 全面梳理增改,与旧版相比,变动篇幅接近50%
·重新收录《白发苏州》《天涯眼神》《青云谱》等14篇经典名作
·删除旧版11篇回忆散文及旁支文字,体系更合理、更丰富
·修改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处,提升阅读体验
·部分篇目新增“秋雨注”,加入当下视角,增添名篇内涵
4.典雅精装 烫金装帧
·精装烫金典藏本、静享宁静弘深的东方大美
·随书附赠余秋雨亲笔书写《踏莎行·苦旅》书法明信片
內容簡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文化散文集,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脉络。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寻访中华文明的重要遗址,从自然山水到人文山水,犹如开始一段又一段心灵的旅程,通过一个个古今物像,将历史的深邃苍凉见于笔端,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对历史、对文化,以及对生命的追问。
三十年纪念版以作者认证的定稿版为底本,精装烫金装帧,新增《三十年序》细讲“背后故事”,增加四万字《三十年纪念附辑》,把这些加在一起,才是“文化苦旅”的完整版、加深版。
關於作者:
余秋雨,作家、学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自本世纪初年开始,他赴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处演讲中国文化,反响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秋雨书院”。现任上海图书馆理事长。赞誉。
目錄
三十年序
都江堰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隐泉
阳关雪
西域喀什
废井冷眼
杭州宣言
黄州突围
山庄背影
宁古塔
抱愧山西
风雨天一阁
三峡
白发苏州
天涯眼神
一个庭院
青云谱
上海人
考古上海
江南小镇
伞下侗寨
蚩尤的后代
追回天籁
故乡
我的山河
漂泊者
这里真安静
远方的海

三十年纪念版附辑
说明
绣花婴儿鞋
《千年一叹》序
鱼尾山屋
上世纪的后一篇日记
《行者无疆》序
北欧寒夜
祭笔
名家论余秋雨
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內容試閱
三十年序
《文化苦旅》出版已经三十年了。今天这一版,带有纪念性质。
三十年来,这本书的印刷量,实在无法统计。东方出版中心、中信出版社、中华书局、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等很多出版机构,都先后出过这本书。作家出版社介入此书较晚,好像是初版二十几年后的事了,照理高波已过,但也很快给我颁授了《文化苦旅》丛书发行45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纪念奖杯”。其实,这还只是在正规渠道。有趣的是,经常有不少重要人物拿出早已读旧了的这本书要我签名,我一看,几乎都是盗版。据调查,此书盗版本的销量,是正版的整整十八倍。
面对这么庞大的读者群体,我为自己作为一个华文作家而深感自豪。沧海星辰般的黝黑眼神,注视着自己笔下流出的那一些汉字,这是世上其他文字的写作者无法想象的盛景。
然而这种自豪又牵连出了一种心理亏欠:我一直没有把这本书的“背后故事”告诉读者。以前总认为文本就是一切,文本之外的事情即使再重要,也只该藏在作者心底。现在看到几代读者超常的热情,就明白自己不必那么矜持。那些重要的“背后故事”其实也是《文化苦旅》的一部分,很多读者可能都愿意听听。
“背后故事”可分三段来讲。
段:苦心远旅。
我年轻时,经受了社会思潮的剧烈转折。先是面对长久的极左封闭,我冒险写出了一系列论述世界人文科学的著作与之对峙。这个规模不小的基础工程在改革开放初期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评价,我也因此被推举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还担任几所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本来,我很可以在这样的位置上延续风光,安适度日,却遇到了一个精神裂谷。
原来,改革开放引发了全方位的对比性反思,而当时的中国确实还处处贫困,又随时可见政治运动所遗留的伤痕。在这种情况下,海内外某些群落对中国文化做出了整体质疑,“丑陋的中国人”、“民族的劣根性”等论调不绝于耳。
反思是必要的,说一些过头的话也很正常。但是,当贬斥的对象扩大为一个庞大族群的整体,那就违反了我对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宏观思考的基本理智。
就在这时,我读到了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对中国的论述。罗素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中国考察,当时的中国,备受欺凌,一片破败,让人看不到希望。但是,这位哲学家却说:
进步和效率使我们富强,却被中国人忽视了。但是,在我们骚扰他们之前,他们还国泰民安。
白种人有强烈的支配别人的欲望,中国人却有不想统治他国的美德。正是这一美德,使中国在国际上显得虚弱。其实,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自豪得不屑于打仗,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如果中国愿意,它能成为世界上强大的民族。
不管中国还是世界,文化重要。只要文化问题能解决,无论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我都接受。
说实话,读到“在我们骚扰他们之前,他们还国泰民安”时,我有点鼻酸。因为这个判断恰恰来自于那个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国家,这个论点重新描绘了历史图谱。
其实罗素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却显现出如此公平的见识。这种态度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催促我必须为自己的文化做一点事。
于是,我决定摆脱已有的名誉地位,辞职二十三次终于成功,单身来到甘肃高原。当时宣布的目的是“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而我内心的目标却更加艰深,那就是让中国人找到“集体文化身份”。这件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们没有做,因此使那场运动比不过欧洲的文艺复兴。
若有可能,我还想在文化考察中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罗素说“如果中国愿意,它能成为世界上强大的民族”?
要说服自己和别人,理由必须感性、具体,而不能用套话、大话自欺欺人。因此,我独自在沙漠里行走,去寻找一个个伟大的遗址。而且,首先必须是文化遗址,因为罗素说了,“文化重要”。
寻找遗址,就像拉着一批批不信任我们的人来到曾经发生过事情的现场,用实地、实景、实迹,让他们不能不驻足。
多数遗址一定已经荒落,那就给过去的伟大加上了悲怆。悲怆的伟大更加伟大,因为它们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我会在伟大和悲怆之间不断掂量,看看有哪些遗址还能让今天的中国人心头一热。
当时,多数同行都拥挤在出国、升职、下海的闸门口,而我却背过身去,成了一个“逆行者”,披着一件薄棉袄,穿着一双旧胶鞋,在无人的荒野间细细寻觅。
终于,在一间间乡村小旅馆,我用竹竿圆珠笔开始记述。一些今天的读者非常熟悉,而当时的读者大多陌生的地名,如都江堰、鸣沙山、莫高窟、西域喀什、上京龙泉府、黄州赤壁、青云谱、承德山庄、宁古塔、平遥票号、天一阁、鹿回头、岳麓书院、西江苗寨等等,一一郑重地出现在我的笔下。
随之,拜水文化、西域文化、异族文化、魏晋文化、石窟文化、流放文化、晋商文化、藏书文化、科举文化、书院文化、生态文化、废墟文化等等,也逐一被勾勒。与这些文化相关,我又恭敬地请出了许多缥缈的身影。
这些地点,这些文化,这些身影,以前虽然也有史籍论及,但几乎都没有被完整地描述过。这也就是说,我完成了一次首创意义上的“文化踩点”。这些点,埋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穴位。
我在寻找这些点的过程中,总是由惊讶而投入苦思。苦思的结果,几乎与传统的历史观念都不一样,这么多不一样,使我领悟到文化思维正面临着一次根本性的大转型。那么,怎么才能让广大读者也参与这种大转型呢?我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文体,那就是用细声慢语的质朴叙事,来牵引宏观的诗情。我相信,即使是陌生人,也很难拒绝质朴的真情。
这就可以进入“背后故事”的第二段了:意外轰动。
当这些在小旅馆写的文章以《文化苦旅》的标题在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发表并出版后,形成了远远出乎意料的轰动。上文已提到惊人的印刷量,那还是指大陆,而更让人诧异的,是全球华文世界的超常热情。
特别是台湾地区,当时与大陆还有重重隔阂,互不了解,但这本书却把隔阂全部穿越了。据著名诗人和出版家隐地先生说,《文化苦旅》以快的速度进入了“本岛的家家户户”。《文化苦旅》中的文章还被收入了当地教科书,这对大陆作者来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突破。在年轻人中间,则兴起了一种时尚,叫作“到绿光咖啡屋听巴赫读余秋雨”,一群台湾作家还以这个书名出版了专著。
写作《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的柏杨先生在台北见到了我,一见面他就说:“两个字,羡慕。羡慕你以大规模的文化遗迹考察,重新定义了中国人。”
“重新定义了中国人”,这件事当然远远超出了文化界,影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重要人物。例如,制造芯片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生写了自传,专请我写序言;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夫人的“破冰之旅”记述,也邀我写序言。
此外,一些华人聚居的国家也一次次邀我演讲,每场都人满为患。李光耀先生说,二十世纪后期海外华人重新对中华文化产生感动,主要是因为这本书。
这些盛况并没有让我得意,却让我强烈感受到了各地华人的心理饥渴。他们本来也有很多书可读,却一直期待着有人能用千年实证,唤起长埋心底的生存尊严。而这种生存尊严,就是能够超越种种隔阂的文化。
因此,我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我顺势应邀到东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上演讲“中华文化的非侵略本性”,又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演讲“中华文化的八大长寿基因”。这些演讲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甚至成为联合国网站的“要闻”。
这样的势头必然会触犯到国际间的某种势力,于是就有“背后故事”的第三段了:风波来去。
让世界各地华人找到了“共同的精神遗址”,这对那些靠着对立来谋生的人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因此,这么一本温和的散文书,成了他们的绊脚石。
但是,要直接否定一部大家喜欢的文学作品很困难,的办法是避开作品,制造谣言,形成风波,掩埋作品。这是他们轻车熟路的专业。
发起者,是一个至今活跃在美国的政治人物。
主导者,是香港的《苹果日报》。该报直到2009年5月才公开发文呈示自己的这个身份。
实施者,是广州的一份报纸和一群老人。这些老人几乎都是十年内乱中的风云人物。选他们,实在是主导者的一片苦心。因为他们只想趁人们年久失忆,用栽赃的方式来洗白自己的历史,而他们的专长就是以“大批判”的方式任意泼污。这种“颠覆名人”的阵仗很能吸引读者,一时在传媒间气势不小。我也如他们所愿,成了“有争议人物”,引动海内外瞩目。
然而,早在风波刚起之时,香港一位著名作家就说:“纵然闹成这样,《文化苦旅》还是《文化苦旅》。”
就连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也发表长文,申述了同样的意思。
正是在风波之中,香港一批教授为香港市民开列“古今中外书”八十本,《文化苦旅》居然也在其中。后来应民众要求减到五十本,它还在。可见,《苹果日报》在香港也难以侵凌高层文化。
风波终于过去了,所有的谣言都已不攻自破。几个参与造谣的老人突然产生了法律担忧,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犯下了诽谤罪,先后拐弯抹角地向我道歉。我托人转告,本人不会起诉,他们尽可以安度晚年。
风波过去,原因很多,我只想强调其中两点—
一、丑,永远不是美的对手。我写这本书,始终追求着一种宁静而又弘深的东方大美,而那些诽谤文章,总是躲闪着一种嫉世之丑。朗朗天道,渺渺人心,终都会站在美的一边。
《文化苦旅》已经证明,我所要的美,只能产生于个体生命在长天大地间的探寻和创造。整个过程,都要避免与丑纠缠。因为一纠缠就会减损了个体生命,淡却了长天大地,即使没有向丑屈服,也会沦于平庸。因此我自始至终,只让书本安然微笑,不做任何争辩。后来只在《门孔》一书中写了一篇介绍风波的文章,轻松地向读者做了一个交代。
二、这么多年过去,中国文化已经可以不在乎一切侮辱。连自己人也认为 “丑陋”的时代,大致结束。这,也是风波终于过去的大背景。
经历了这场风波,我更明白了,有力而又有效地阐释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因此,下狠心冒着生命危险考察了人类各大古文化的遗址,来与中华文化对比,写出了《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著作,被国际媒体称为“当代世界走得远的人文学者”。然后,又系统地以国际观念和现代观念解析中华文化元典,写了一整套“基建性”的学术著作。规模的考察和写作,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时间,使我没有可能参加任何社会交往,仍然是远离热闹,独自寻路。这一切,都是《文化苦旅》的后续脚印。
当年出行,是为了寻找古代的脚印。现在,又要寻找当年的脚印了。
这本书,就是三十年前的脚印。
突然想起我写的几句诗,与这些脚印有关—
路途荒凉,
我无鞭无缰,
却听到远年的马蹄细碎,胡笳低响。
唐诗的断句总有点凉,
原来沙地都是未化的霜。
其实我大半辈子的人生路,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余秋雨于辛丑年秋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