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万有引力书系·泪之地:殖民、贸易与非洲全球化的残酷历史

書城自編碼: 373731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美]罗伯特·哈姆斯著冯筱媛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18156408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12.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9.7
《万有引力书系·法兰西的陷落:1940纳粹入侵(精装)》
+

HK$ 107.4
《万有引力书系:宋太宗(阴影下的帝王)》
+

HK$ 60.0
《死于理性:拉瓦锡与法国大革命(反英雄史三部曲)》
+

HK$ 72.5
《地心说的陨落:哥白尼与《天球运行论》(反英雄史三部曲)》
+

HK$ 72.5
《不称职的英雄——达尔文与难产的《物种起源》(反英雄史三部曲)》
+

HK$ 92.1
《无泪而泣:直面真相,拷问灵魂,来自纳粹地狱的犹太人二战悲歌(》
編輯推薦:
★全球著名非洲历史研究学者的权威著作;
★重现赤道非洲混乱而残忍的开发过程;
★全球化背后,被人遗忘的残酷殖民、贸易史;
內容簡介:
三位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
三段交织着猎杀、奴役、欺诈和掠夺的探险旅程;
赤道非洲残酷血腥的全球化进程。
本书通过三位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的旅程,展现了欧美殖民者对赤道非洲地区残酷掠夺的历史。外部力量的介入,使赤道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雨林分权统治)分崩离析,代之以殖民酋长制度、自治邦等殖民统治方式,殖民者以科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利用贸易、欺骗等手段对原住民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剥削。全球化使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却使赤道非洲变得面目全非。迄今这一区域仍然是全球贫穷、混乱的地方之一,还在饱受内战、恐怖主义、贫困和海盗的困扰。
關於作者:
[美]罗伯特·哈姆斯(Robert Harms)著
耶鲁大学历史系非洲史亨利·J.海因茨讲席教授,享誉全球的非洲研究专家。著作包括:《孜孜不倦:奴隶贸易世界之旅》《对抗自然的游戏:赤道非洲生态文化史》《财富与悲伤之河:奴隶与象牙贸易时代的中央刚果河流域,1500—1891》,曾获得马克·林顿历史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图书奖和J.罗素大奖。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马涅马
1 1876年6月,坦噶尼喀湖,乌吉吉
2 1876年9月12日,王宫,布鲁塞尔
3 1876年10月,马涅马地区
4 1874—1876年,美国康涅狄格州,艾沃里顿
5 1876年10月5日,马涅马地区,里巴-里巴
6 1876年11月5日,马涅马地区,尼扬圭

第二章 大西洋海岸的角逐
1 1877年2月7日,刚果河上游
2 1877年3月13日,刚果河,马莱博湖
3 1877年8月,奥果韦河上游
4 1877年6月20日,布鲁塞尔
5 1878年3月30日,巴泰凯高原

第三章 贸易大通道
1 1877年9月17日,布鲁塞尔
2 1879年1月24日,巴黎
3 1880年8月28日,巴泰凯高原,姆佩
4 1880年9月14日,刚果河上游,恩甘楚酋长的小镇
5 1879年9月27日,刚果河下游,维维
6 1881年7月27日,刚果河,马莱博湖

第四章 归途
1 1882年6月23日,巴黎
2 1882年9月29日,布鲁塞尔
3 1882年11月22日,桑给巴尔

第五章 条约的洪流
1 1883年3月,马莱博湖
2 1883年,奥果韦河,弗朗斯维尔站
3 1884年4月29日,马莱博湖北岸,姆富瓦
4 1883年11月25日,斯坦利瀑布
5 1884年12月13日,斯坦利瀑布,瓦纳西隆加岛

第六章 创造刚果
1 1883年4月3日,伦敦,下议院
2 1883年4月29日,布鲁塞尔
3 1883年12月4日,华盛顿特区,众议院
4 1884年2月26日,伦敦,外交部
5 1883年5月4日,柏林
6 1884年9月18日,英格兰,曼彻斯特市政厅
7 1884年11月15日,柏林

第七章 营救艾敏
1 1886年11月17日,刚果自由邦,马莱博湖,金沙萨
2 1886年9月27日,刚果河上游,斯坦利瀑布站
3 1886年9月25日,桑给巴尔
4 1887年6月28日,刚果自由邦,扬布亚营地
5 1887年6月17日,刚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区
6 1889年12月4日,印度洋海岸,巴加莫约

第八章 分崩离析
1 1888年5月18日,刚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
2 1888年7月1日,巴黎,圣叙尔皮斯教堂
4 1890年6月,刚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区
5 1894年7月,康涅狄格,艾沃里顿
6 1893年3月4日,马涅马地区,尼扬圭

第九章 特许公司和殖民暴力
1 1888年2月14日,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宫
2 1890年12月,刚果自由邦,赤道站
3 1900年1月,恩多博,安特卫普特许区
4 1898年1月13日,法属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
5 1897年6月27日,比利时,安特卫普

第十章 “红橡胶”的丑闻
1 1902年,班加拉区,安特卫普特许区
2 1903年5月20日,伦敦,下议院
3 1904年12月,巴林加,英国-比利时印度橡胶公司特许区
4 1905年2月16日,巴黎
5 1906年,英国,教会教区礼堂

第十一章 终结
1 1906年2月20日,布鲁塞尔,众议院
2 1906年2月19—21日,巴黎,法国国民议会
3 劫后余生:1908—1929年

致谢
注释
內容試閱
19世纪90年代早期,三股不同的殖民势力在刚果盆地雨林攫取资源。来自东非海岸的阿拉伯商人和斯瓦希里商人组成的联盟控制着被称为马涅马(Manyema)的雨林东部,他们的武装商队在乡间搜刮象牙和俘虏。马涅马由几大贸易商组成的松散且不断变化的联盟管理,每一方都声称拥有自己专属的贸易和掠夺领地。法国政府控制着被称为法属刚果的雨林西部,这个地区在法国的帝国利益版图中处于较低顺位。相应地,法国不愿意在这块殖民地加大投资,倾向于保护贸易路线,并屯兵扩大殖民地边界。
在东部的马涅马和西部的法属刚果之间是“刚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它成立于1885年,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其属性与东西二邻不同。在初尝试自由贸易之后,利奥波德二世发展了一套体系——将大片领土(通常较比利时本土大得多)授予比利时公司和英比公司,这些公司拥有私人军队,迫使原住民攫取森林中宝贵的资源;当人民反抗这些强制措施时,刚果自由邦的军队将会介入支持这些公司。
三种截然不同的剥削方式和殖民势力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赤道非洲早的殖民统治体系。亨利·莫顿·斯坦利为建立刚果自由邦奠定了基础;哈米德·本·穆罕默德(蒂普·蒂普)创建了马涅马帝国(Manyema Empire);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几乎是单枪匹马创建了法属刚果。这三个人的身份都很复杂,所效忠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斯坦利是在威尔士出生的记者和探险家,但自称为美国人,后来又为比利时国王效力。蒂普·蒂普是桑给巴尔商人,非洲和阿拉伯混血,先后宣誓效忠于桑给巴尔苏丹和比利时国王。布拉柴是来自教皇国(Papal States)的意大利人,为法国建立了一个殖民地,后来改信伊斯兰教,住在阿尔及利亚。
这三人探险非洲的目标大不相同,他们与所经历之地的非洲人民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关联。蒂普·蒂普缓慢地穿越这片土地,用诡计和武力融入当地的政治生态;斯坦利行动迅速,不顾一切地为他的欧洲和美国赞助人攫取利益。与之相比,布拉柴走得很慢,试图在漫游中了解当地居民。19世纪90年代,当这三位非洲探险的奠基者离开赤道非洲之后,当地居民的命运就此落在后来的殖民官僚、贪婪的特许公司和武装贸易集团手中。
到1900年,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三个区域几乎都改造套用了利奥波德国王的那套殖民贸易体系。在马涅马,刚果自由邦驱逐了阿拉伯大商人,但没有引进欧洲的特许经营公司,而是雇佣了阿拉伯人和斯瓦希里人作为代理人收集象牙和橡胶,同时保留了先前阿拉伯剥削体系的某些元素。在法属刚果,法国特许公司试图效仿刚果自由邦的做法,但由于投资和军事支持水平较低,没有那么成功。法国政府称他们的橡胶收集体制与刚果自由邦的完全不同,尽管相似之处显而易见。
大量历史文献将阿拉伯地区、法属刚果和刚果自由邦三者视为各自孤立,拥有独立的历史。与之相比,本书将这三种殖民征服视作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这一过程便是全球经济发展新需求和强国对抗更迭下的殖民史。斯坦利、布拉柴和蒂普·蒂普相互交织的职业生涯即是例证。如果没有来自蒂普·蒂普巨大的帮助,斯坦利不可能取得成功。斯坦利和布拉柴之间激烈的公开竞争也深刻影响了法国在赤道非洲殖民主张的性质和时机,影响了柏林会议格局。蒂普·蒂普与布拉柴素未谋面,但不愿与法国人为敌,这也是他决定不带领马涅马军队沿刚果河进入大西洋东岸的原因。将整个刚果盆地雨林作为分析的基本对象,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殖民地或帝国势力,我们可以看到帝国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行事方式是如何相互交织并影响彼此的。
本书中关于帝国主义剥削的叙述建立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背景之下,这两种背景都超越了民族历史的界限。一个是世界经济和帝国竞争的全球背景。与近更强调暴力征收橡胶的论调相较,本书还强调了对象牙的搜寻。初吸引阿拉伯商人和欧洲商人进入刚果盆地雨林的是象牙,而不是橡胶。直到象牙储备日渐枯竭,人们转而找寻橡胶才变得更加迫切。在外交方面,英国、法国、葡萄牙、德国和美国等大国,更关注自身在世界市场的位置以及彼此间的关系,而不是建立与非洲的联系。

19世纪90年代早期,三股不同的殖民势力在刚果盆地雨林攫取资源。来自东非海岸的阿拉伯商人和斯瓦希里商人组成的联盟控制着被称为马涅马(Manyema)的雨林东部,他们的武装商队在乡间搜刮象牙和俘虏。马涅马由几大贸易商组成的松散且不断变化的联盟管理,每一方都声称拥有自己专属的贸易和掠夺领地。法国政府控制着被称为法属刚果的雨林西部,这个地区在法国的帝国利益版图中处于较低顺位。相应地,法国不愿意在这块殖民地加大投资,倾向于保护贸易路线,并屯兵扩大殖民地边界。
在东部的马涅马和西部的法属刚果之间是“刚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它成立于1885年,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其属性与东西二邻不同。在初尝试自由贸易之后,利奥波德二世发展了一套体系——将大片领土(通常较比利时本土大得多)授予比利时公司和英比公司,这些公司拥有私人军队,迫使原住民攫取森林中宝贵的资源;当人民反抗这些强制措施时,刚果自由邦的军队将会介入支持这些公司。
三种截然不同的剥削方式和殖民势力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赤道非洲早的殖民统治体系。亨利·莫顿·斯坦利为建立刚果自由邦奠定了基础;哈米德·本·穆罕默德(蒂普·蒂普)创建了马涅马帝国(Manyema Empire);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几乎是单枪匹马创建了法属刚果。这三个人的身份都很复杂,所效忠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斯坦利是在威尔士出生的记者和探险家,但自称为美国人,后来又为比利时国王效力。蒂普·蒂普是桑给巴尔商人,非洲和阿拉伯混血,先后宣誓效忠于桑给巴尔苏丹和比利时国王。布拉柴是来自教皇国(Papal States)的意大利人,为法国建立了一个殖民地,后来改信伊斯兰教,住在阿尔及利亚。
这三人探险非洲的目标大不相同,他们与所经历之地的非洲人民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关联。蒂普·蒂普缓慢地穿越这片土地,用诡计和武力融入当地的政治生态;斯坦利行动迅速,不顾一切地为他的欧洲和美国赞助人攫取利益。与之相比,布拉柴走得很慢,试图在漫游中了解当地居民。19世纪90年代,当这三位非洲探险的奠基者离开赤道非洲之后,当地居民的命运就此落在后来的殖民官僚、贪婪的特许公司和武装贸易集团手中。
到1900年,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三个区域几乎都改造套用了利奥波德国王的那套殖民贸易体系。在马涅马,刚果自由邦驱逐了阿拉伯大商人,但没有引进欧洲的特许经营公司,而是雇佣了阿拉伯人和斯瓦希里人作为代理人收集象牙和橡胶,同时保留了先前阿拉伯剥削体系的某些元素。在法属刚果,法国特许公司试图效仿刚果自由邦的做法,但由于投资和军事支持水平较低,没有那么成功。法国政府称他们的橡胶收集体制与刚果自由邦的完全不同,尽管相似之处显而易见。
大量历史文献将阿拉伯地区、法属刚果和刚果自由邦三者视为各自孤立,拥有独立的历史。与之相比,本书将这三种殖民征服视作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这一过程便是全球经济发展新需求和强国对抗更迭下的殖民史。斯坦利、布拉柴和蒂普·蒂普相互交织的职业生涯即是例证。如果没有来自蒂普·蒂普巨大的帮助,斯坦利不可能取得成功。斯坦利和布拉柴之间激烈的公开竞争也深刻影响了法国在赤道非洲殖民主张的性质和时机,影响了柏林会议格局。蒂普·蒂普与布拉柴素未谋面,但不愿与法国人为敌,这也是他决定不带领马涅马军队沿刚果河进入大西洋东岸的原因。将整个刚果盆地雨林作为分析的基本对象,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殖民地或帝国势力,我们可以看到帝国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行事方式是如何相互交织并影响彼此的。
本书中关于帝国主义剥削的叙述建立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背景之下,这两种背景都超越了民族历史的界限。一个是世界经济和帝国竞争的全球背景。与近更强调暴力征收橡胶的论调相较,本书还强调了对象牙的搜寻。初吸引阿拉伯商人和欧洲商人进入刚果盆地雨林的是象牙,而不是橡胶。直到象牙储备日渐枯竭,人们转而找寻橡胶才变得更加迫切。在外交方面,英国、法国、葡萄牙、德国和美国等大国,更关注自身在世界市场的位置以及彼此间的关系,而不是建立与非洲的联系。
第二个背景是由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及原住民的文化所界定的。面对入侵者,刚果盆地雨林的人们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是欢迎还是反对?是默许还是抵制他们的要求?这里独特的小规模政治组织形式之所以维持了几个世纪之久,是因为冲突通常发生在大小大致相同的政治组织间,其终目的是达成决议或者恢复原状,而不是征服和掠夺。丛林居民们与外来者的对峙,让整个系统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些外来者提出了无限的要求,并准备了足够的火力将原住民消灭。1870年,戴维·利文斯通跟随一支阿拉伯/斯瓦希里的象牙商队来到刚果盆地雨林。他把这些居民比作“狮子面前的小狗”。
在刚果河流域早期殖民主义的历史中,有三个主题常被忽视。是非洲内部的奴隶贸易和欧洲的反奴隶制运动两者的影响。虽然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在1870年已经终止,但非洲内部面向尼罗河和印度洋的奴隶贸易继续给桑给巴尔丁香种植园、开罗的富裕家庭、阿拉伯半岛的椰枣种植园以及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各个地方供应奴役劳工。反对奴隶贸易的民族主义斗争动员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人道主义者,他们游说海军封锁东非海岸,并成立了一支私人十字军以对抗非洲内陆的阿拉伯奴隶贩子。与此同时,英国和比利时的反奴隶制势力悄然成为利奥波德二世帝国主义体系的盟友,这些计划常常被解释为反奴隶制行动。奴隶制和反奴隶制就这样被编织进了帝国主义的话语体系中。
第二,资源的枯竭。入侵者主要为剥夺热带雨林宝贵和易获得的资源而来。东非的大象屠杀形成了一个不断移动的象牙贸易边界,它吸引了桑给巴尔的阿拉伯商人和斯瓦希里商人进入刚果盆地雨林,后来又诱惑欧洲象牙商人从西部进入雨林。同样地,欧洲橡胶特许经营公司的诸多暴行扮演了致使热带雨林橡胶藤耗竭的幕后推手。象牙和橡胶贸易边界在这段时期一直在移动,使得该地区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第三,非洲当地对阿拉伯象牙捕猎商队和欧洲橡胶特许经营公司的抵制。在蒂普·蒂普的一名高级副手动员当地军队反对蒂普·蒂普之后,阿拉伯象牙和奴隶贸易商才被赶出马涅马。在刚果自由邦和法属刚果,欧洲的人道主义改革者终成功推行了行政改革,但他们的努力对当地的情况几乎没有立竿见影的影响。当地的非洲人民只能通过逃跑、反抗或毁坏橡胶树来解放自己,所有这些都削减了橡胶公司的利润。人们只能猜测,如果没有非洲内部人民激烈而持久的抵制,欧洲的改革努力是否会取得成功?
非洲殖民不同历史进程的亲历者为读者了解热带雨林受掠夺和雨林原住民受迫害的遭遇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这群亲历者成分多元,包括:苏格兰传教士兼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通,他与波阿拉伯商队和斯瓦希里商队一同进入刚果雨林;比利时象牙采购商阿方斯·万格尔(Alphonse Vangele),他曾为刚果自由邦工作;英国传教士约翰(John)和爱丽丝·哈里斯(Alice Seeley Harris),他们揭露了英国-比利时印度橡胶公司(Anglo-Belgian India Rubber Company,Abir)的罪行;法国小说家安德烈·纪德,他目睹了法属刚果不断发生的暴行。还有如红衣主教拉维热里(Cardinal Lavigerie)在欧洲发起反奴隶贸易运动,以及罗杰·凯斯门特在英国进行刚果改革运动,诸如这些发生在欧洲的人道主义运动都试图去影响赤道非洲的发展。
纵观全球经济势力对赤道非洲的影响,不少历史亲历者为这一事件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如来自罗德岛的经营象牙贸易的乔治·切尼(George Cheney),将其利润投资于康涅狄格州的钢琴键工厂;而亨利·谢尔顿·桑福德(Henry Shelton Sanford)是一位美国企业家,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比利时。在他们身后斡旋的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他虽从未踏足刚果河流域,但主导建立了刚果自由邦,这个私人拥有的领地比比利时国土大75倍以上。一些历史学家把利奥波德二世描绘成一个异常邪恶的天才,但如果不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探险家、商业利益集团、国家政府和反奴隶贸易人道主义者从旁协助,他的刚果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
踏入赤道非洲这片土地的人以日记、书信、公文、演说、游记和自传等形式将其所见所闻公之于众。除了一小部分非洲原住民的口述史材料和来自阿拉伯商人书面记录的历史外,资料来源主要还是参与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殖民的欧洲人。绝大多数欧洲探险家都信仰社会达尔文主义,心中有一种隐隐的种族优越感,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体现。例如,菲利普·奥古阿尔神父(Father Prosper Philippe Augouard)把巴特克人(Teke people,Bateke为Teke复数形式)描述为“食人族”,说他们看起来像“真正的野蛮人”,这展现了他粗暴的种族主义思想。但是其他旅行家的观点则复杂一些。斯坦利声称自己“没有种姓、肤色、种族或国籍的偏见”,却将住在马涅马边境的居民称为“堕落的人类标本”。不过,到他离开那个村子的时候,他的想法已经改变了,并为“之前傲慢的感想”表示歉意。相似地,戴维·利文斯通在书中承认了自己对种族偏见的挣扎,他写道:“任何一个长期生活在他们中间的人,都会忘记他们是黑人,会觉得他们就是同胞。”而鉴于作者身份和背景的巨大差异,每一条描述都必须结合相应的语境来评价。
旅行家们的记述既是一种历史记录,又是对民族、地方和事件带有立场的历史建构,非洲历史学家用两种不同方法来使用这些材料。种是阅读欧洲文献史料,从中挖掘关于非洲的记录,并试图揭示欧洲人记录的信息中暗含的非洲人的声音。传记作家阅读探险者的记述是为了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这些行为揭示的人物性格和成就,而非洲历史学家面对同样的史料,了解的则是这些探险家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的非洲东道主和同伴告诉了他们什么。探险家们在穿越非洲大陆时的所见所闻往往比他们做了什么更为重要。
另一种方法是文学的角度——将旅行者们的游记作为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形象表征来解读。丹麦文学评论家弗里茨·安德森(Frits Andersen)认为,旅行家们关于刚果盆地雨林的各种作品表达的共同点是“黑暗”的形象,这将该地区污名化为一个不适用规范、法律和规则的例外之地。亨利·莫顿·斯坦利的游记《暗黑非洲》(In Darkest Africa)和约瑟夫·康拉德的自传式小说《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等书的书名中都强调了这一形象,而未经证实的非洲“食人”故事和欧洲人实施恐怖暴行的真实记录更加强了这一形象。1906年,一组名为《刚果暴行》(Congo Atrocities)的幻灯片声称非洲“食人族”的存在,还展示了欧洲恐怖主义的例子,英国观众震惊之余也充满好奇。对欧洲人来说,它们都是弥漫在刚果盆地雨林中关涉生存之“黑暗”的表现。
本书的分析试图从旅行家的丰富的记述中抽丝剥茧,而不陷入他们的预设立场之中。这些文字中所描述的恐怖,不过是阿拉伯和欧洲企业蓄意煽动的,目的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扩增利润。如果说有一种看不见的势力操纵着雨林,那必将是普遍存在的贪婪和对权力的欲望。历史上与全球市场的相对孤立、分散的政治组织架构,造就了丛林社会的独有特质,而这也让他们更容易受到持枪入侵者的剥削。
已故人类学家兼历史学家简·范西纳在他经常被低估的创新性著作《雨林之路:迈向赤道非洲政治传统的历史》(Paths In the Rainforests:Toward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radition In Equatorial Africa)中指出,热带雨林居民共有的文化传统以其千变万化的形式在赤道非洲繁盛了数千年,但在殖民占领的重压下,这一文化传统竟在短短几十年间土崩瓦解。范西纳只对这一破坏做了简短的总结,但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在殖民征服和商业剥削的压力下,丛林社会的崩溃;接着是欧洲根据自己的意愿管理和统治非洲社会,强行对其进行重建的过程。
本书探讨了这一过程的阶段。丛林社会的瓦解是各种个人、商业集团、组织和政府的行为与互动一步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主体都在其中为化追求自身利益而追逐。它探讨了活跃的全球势力和所涉主要人物如何相互交织并导致非洲丛林社会的崩溃。重要的是,本书探讨了人道主义与贪婪、发展与破坏、全球需求与地区利益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有这些都给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人民带来了无法言说的悲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