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思文库·杰斐逊传:美国的斯芬克斯(美国创世纪系列)

書城自編碼: 374245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美]约瑟夫·J. 埃利斯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8110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HK$ 52.8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8.9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掌故家的心事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HK$ 85.8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HK$ 7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62.8
《美利坚是怎样炼成的:杰斐逊与汉密尔顿》
+

HK$ 84.0
《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
+

HK$ 194.7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
+

HK$ 85.0
《英国故事:从11世纪到脱欧动荡,千年历史的四重变奏》
編輯推薦:
杰斐逊用他的笔定义了美国,乃至那个革命年代的世界。“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激励着后人不断思索:何谓人的权利,何谓自由,何谓幸福。很多人反问,杰斐逊的理想、杰斐逊的人格、乃至美国的价值观,并不像他自己笔下的“真理”那样“不言自明”。究竟如何?这本书会给你一个答案。《杰斐逊传》曾荣获美国图书zui高奖“国家图书奖”,美国国史普及的大众导师级人物约瑟夫·J. 埃利斯解读极富争议的国父。杰斐逊面临的选择,也是那个步入现代的世界面临的选择:坚持理想主义or与充满压迫、奴役的现实妥协?英国式的保守or法国式的激进?让政治成为圣贤的舞台or让政治成为冲突共存的谈判场?投身革命、与全世界的有志者保持联系or回到乡村、安享与世无争的生活?……杰斐逊是被这些两难抉择撕裂的人,他一半是圣人,一半也许是怪人、罪人,他成了“美国的斯芬克斯”。杰斐逊是美国政治理念的试金石,平等、自由、民主、*小政府……多少观点都以杰斐逊之名接受纪念、讨论和质问。1943年4月13日,杰斐逊纪念堂落成时二战正在激烈进行,富兰克林·罗斯
內容簡介: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美国第三任总统,美国精神的立法人。《独立宣言》中,他写下了美国革命*响亮的几个字:人人生而平等。杰斐逊代表了很多美国人世世代代解读、宣扬的美国理想——天赋人权、个人自由、*小政府、古典自由主义,乃至美国的民主文化和美国梦。在众位美国国父中,杰斐逊是与众不同的理想主义者,他近乎天真的理念既定义了美国,却也为美国带来了种种争议或灾难。
“托马斯·斐逊还活着”——这是约翰·亚当斯临终前的*后一句话。作者埃利斯认为,时至今日,杰斐逊的精神依然活着。杰斐逊曾被富兰克林·罗斯福誉为“自由的使徒”,是美国对抗法西斯暴政的精神指引;冷战期间,美国用来对抗苏联的意识形态武器,也可以上溯到杰斐逊那里。
与此同时,很多美国人认为杰斐逊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作为一名政客他过分天真、心口不一、玩弄权术。他倡导平等自由,却纵容奴隶制,终其一生都是个奢侈无度的奴隶主;把联邦党人的建设性举措诬为君主制的复辟,并在担任总统后大举清算联邦党人……人们绝不缺少仇恨杰斐逊的理由。
这就是人们眼中的杰斐逊,一半是圣人、一半是野兽。他是美国的斯芬克斯。《杰斐逊传》选取杰斐逊一生中的五个关键时段,深入杰斐逊神秘、难解的内心,并且透过杰斐逊美国革命遗产和国家精神内在的多样与紧张。
關於作者:
约瑟夫·J. 埃利斯(Joseph J. Ellis)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撰写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美国建国史作品。他的《杰斐逊传:美国的斯芬克斯》和《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分别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普利策历史奖。
埃利斯早年就读于威廉玛丽学院和耶鲁大学。他曾在美国军中服役并在西点军校任教,军衔达到陆军上尉。埃利斯目前执教于马萨诸塞大学。
埃利斯主要研究美国殖民地和建国时代的历史,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和历史普及作家,为广大历史读者打开了了解美国建国史的窗口。《福布斯》杂志曾盛赞埃利斯的读者声望,称他是“历史学家中的罗杰·费德勒”。埃利斯的作品包括本次同步推出的《美国创世记》《缔造共和》《杰斐逊传》《华盛顿传》,以及《革命之夏》《奠基者》等。
目錄
前言与致谢
-
序 幕 杰斐逊热:美国,1992—1993
章 费 城:1775—1776
第二章 巴 黎:1784—1789
第三章 蒙蒂塞洛:1794—1797
第四章 华盛顿特区:1801—1804
第五章 蒙蒂塞洛:1816—1826
尾 声 幻想的未来
-
附 录 关于萨莉·海明斯丑闻
注 释
內容試閱
【序幕:杰斐逊热:美国,1992—1993】


倘若杰斐逊错了,那美国必错无疑。
倘若美国走对了,则杰斐逊功不可没。
——詹姆斯·帕顿(JamesParton,1874)


你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一个五分硬币,就能看到他目光炯炯,凝望前方。我的信奉自由主义的朋友们强调说,他一直在向左看。你若到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在他设计创建的弗吉尼亚大学的校园里就能看他的全身雕像。再往山上走几英里,便可寻访他的蒙蒂塞洛故居,斯人已去,气韵犹存。1993 年,沿詹姆斯河顺流而下,可到达威廉斯堡,这条路他年轻时曾走过多次。在威廉玛丽学院的校园里也有一座他的全身雕像,他大学毕业于此,雕像是他创建弗吉尼亚大学不久前赠送给这所学校的礼物。我的信奉保守主义的朋友们说,他正面朝右看。旁边是女生宿舍楼,莘莘学子步履匆匆。离开泰德沃特地区向北,你会经过当年内战的战场——冷港、切斯劳维尔、弗雷德里克斯堡, 刀光剑影中的南北两方士兵都坚信自己是在为他留下的精神遗产而战。你从弗吉尼亚跨过波托马克河,来到哥伦比亚特区,在潮汐湖湖畔他的纪念堂里可以找到他。他直视前方,激情满怀。环绕四周的大理石墙壁上有数张饰板,上面镌刻着他为追求人类自由而写下的激动人心的名句。如果你了解他与美国西部的传奇往事,可以在拉什莫尔山看到他庞大、逼真的头像。
不过以上这些都仅仅是复制品。1993 年11 月,一个“转世”的托马斯·杰斐逊许诺要公开亮相,地点有些不同寻常,是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镇(Worcester)上一座红砖建造的教堂里。在这样一个新英格兰的寒冷夜晚,一位名叫克莱·詹金森(ClayJenkinson)的演员前来演绎杰斐逊,演得栩栩如生,让他真切地出现在生活于20 世纪末的人们面前。我感觉可能会有四五十位热情的人冒着严寒赶来。这毕竟是个带有一定学术色彩的活动,旨在重温杰斐逊,既没有过多的新闻炒作,也非什么爱国庆典。结果竟有400 多名新英格兰居民涌入教堂。尽管本地人长期以来对南方人,特别是弗吉尼亚人,心存偏见(约翰·亚当斯曾说过:“在弗吉尼亚,所有的鹅都是天鹅。”),“杰斐逊”的亮相还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活动开始前,美国古文物学会安排了晚宴。看样子所有的社区负责人,包括学校的校长、当地保险公司和计算机公司的老板和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的一个小型代表团都悉数到场。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Congress)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的代表也从华盛顿飞过来。出席活动的还有两个电影制作组。来自佛罗伦萨电影公司(FlorentineFilms)的卡米拉·罗克韦尔(CamillaRockwell)告诉我,因拍摄《南北战争》(Civil War)而闻名遐迩的肯·伯恩斯(Ken Burns)正准备拍一部关于杰斐逊的电视纪录片。来自杰斐逊遗产基金会的巴德·利兹(Bud Leeds)和奇普·斯托克斯(Chip Stokes)不久前刚刚宣布要发起筹款活动,准备为杰斐逊拍摄一部大成本的商业片。[ 从利兹和斯托克斯那里,我了解到,以杰斐逊在巴黎为主题的另外一部电影已经开始筹划,由尼克·诺尔蒂(Nick Nolte)饰演主角。]
正是在这个宴会上,我脑子里次产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初就是想弄明白一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评价杰斐逊?诚然,1993年正值杰斐逊250 周年诞辰,所以他在这段时间广受关注是在意料之中的。但美国历史上还有没有其他重要人物能够像他一样激发起当代人的兴趣呢?在我看来,也许有两个人可以与之比肩,他们都在首都的国家广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国家广场相当于美国的奥林匹斯山。“美国之父”乔治·华盛顿与世界各地的开国元勋相比,他的纪念碑是的,高高耸立,使得美国其他名人的纪念性建筑都相形见绌。亚伯拉罕·林肯在潮汐湖有比杰斐逊纪念堂还大的纪念堂。每当民意调查评选伟大的美国总统时,林肯总会拔得头筹。
但华盛顿通常会输给杰斐逊。华盛顿似乎离我们太遥远,且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华盛顿纪念碑的壁上没有刻字。他像德尔斐神谕,很少开口讲话;他又像《旧约》中的耶和华,永远不会像今晚杰斐逊这样来到现实世界。林肯是一位更强大的竞争者,像杰斐逊一样,平易近人,也说过很多振聋发聩的名言。普通民众对《独立宣言》和《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Address)几乎一样熟悉。但林肯让人感觉更加忧郁和沉重。他是位殉道者,他的力量具有一种悲剧色彩。杰斐逊的形象更生动,更乐观向上,鼓舞人心。人们对林肯更多的是崇敬,而对杰斐逊更多的则是热爱。
这些是我走在路上想到的。我们穿过街道,来到那间教堂,詹金森要在此重新塑造一个杰斐逊。他身着18 世纪的服装,站在圣坛的台阶上,开始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讲起在威廉玛丽学院度过的学生时代、对美国革命的看法、对法国葡萄酒和法国思想的钟爱、作为政治领袖和总统的成就与烦恼、对建筑和教育的痴迷、在晚年与约翰·亚当斯充满伤感的通信,以及对美国终会成为全世界民主楷模的坚定信念。
詹金森显然对他所扮演的杰斐逊有所了解。作为一位谙熟学术文献的历史学家,我知道稍有失误就有可能让人远离真相,一知半解恰能谬以千里。而詹金森却是信心满满。他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关于美国历史的讲座,很巧妙地融入了关于杰斐逊的当代学术研究成果。
有两件事他没做,也让我印象颇深。他并没有模仿南方或弗吉尼亚口音说话。他显然意识到,没有人真正清楚杰斐逊是怎么说话的,或者听起来有什么特点,口音是否更偏南方话还是英式英语,或者是二者的奇特组合。所以,詹金森讲的是标准的美式英语。他也没有假装是在18 世纪,他演绎的杰斐逊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时代。不能批评他有“现代性原罪”之嫌,因为他并没有宣称忘记了这样的事实:我们生活在当下,历史已经远去。
事实上,大多数观众的问题是关于时政的:关于医保问题你会如何做,杰斐逊先生?你如何评价比尔·克林顿(BillClinton)总统?你有何政治智慧来解决波黑的危局?你是否派美军参加海湾战争?还有几个问题穿插其中,主要是关于美国历史以及杰斐逊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为什么你没再婚?在《独立宣言》中你说的“追求幸福”指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还拥有自己的奴隶?
后这个问题相当尖锐,詹金森的回答小心谨慎。他说,奴隶制是对道德的扭曲,这一制度明显违背美国革命所崇尚的价值观。他曾竭力说服他的同胞结束奴隶贸易,并逐渐废除奴隶制,但以失败告终。对待他自己的奴隶,他态度仁慈,视为同伴。讲到后,他自己也提出一个问题:你还期望我做过些什么?这时候如果有人顺势再提出问题,一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但并没有人这么做。观众们到此是来表达对偶像的敬意的,并非想要见证激烈的争论。如果杰斐逊是美国的蒙娜丽莎,人们只是前来欣赏他那迷人的微笑。
虽然看得出大家都怀着明显的恭敬之情,我还是感到惊讶,因为没有人问过“萨莉问题”。从我做大学老师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学生起码能知道杰斐逊做过两件事:一是起草了《独立宣言》,二是曾被指控与蒙蒂塞洛黑白混血的奴隶萨莉·海明斯有不正当关系。这则丑闻在杰斐逊1892 年担任总统时首次浮出水面,此后一直影响着他的声誉,就像个铁罐子在历史的时空里叮当作响。后来我知道,詹金森对“萨莉问题”有个统一的回答,说这事是从詹姆斯·卡伦德(James Callender)嘴里传出来的,他因求职失败,心怀愤懑,而且惯于散布流言(事实的确如此)。杰斐逊本人有一回否认了这一指控,但其他场合拒此做出评论(也与事实相符)。我在伍斯特见到詹金森之后,过了几个月,他出现在白宫,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杰斐逊的纪念活动,成为座上宾。他说要是杰斐逊在,一定会终止“白水事件”(Whitewater)的调查,因为这“绝不关任何人的事儿”。此话颇得克林顿幕僚们的欢心。
詹金森在11 月的那天晚上的精彩演出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但更令我久久难以忘怀的是那些观众。在新英格兰腹地(这是亚当斯的故乡),杰斐逊是人们喜爱的建国之父,永远的美国英雄。他们对杰斐逊有着无条件的热爱,这种情况就像杰斐逊本人的性格一样神秘难解。如同壮丽的日落或者女人的美丽容颜,静静地展示在眼前。每一个疑惑之处都让杰斐逊更加吸引人。不仅如此,他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不同背景的普通美国人可以聚在一起,共同解开这些谜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一直在这么做。1826 年杰斐逊去世不久之后,对他的评价和精神遗产的继承就成为辨别各种政治派别的标准。南方分裂主义者指出他对各州权利的重视;北方废奴主义者援引他的《独立宣言》中反对奴隶制的言论;镀金时代(Gilded Age)所谓的“强盗贵族”(RobberBarons)附和他对联邦政府权力扩张的警告;自由派(Liberal)改革者和激进的民粹主义者(Populist)提及他对腐败商人的严厉批评,赞赏他对土地高于一切的认同。在斯科普斯审判(Scopestrial)中,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Bryan)和克拉伦斯·达罗(ClarenceDarrow)都确信,杰斐逊支持他们关于进化论各自所持的立场。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和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Roosevelt)都声称,杰斐逊教导了他们如何应对大萧条(GreatDepression)中出现的问题。评论家们认为杰斐逊平息了各种思想意识的纷争与混乱。杰斐逊精神遗产年代史主编梅里尔·彼得森(MerrillPeterson)给他了一个称呼,叫作“多变之人”,可以算作一个令人满意的经典评价。他是美国“伟大的凡人”(America’s Everyman)。
…………






【章:费城:1775—1776】(节选)

在栗树街(ChestnutStreet)的住所安顿下来以后,杰斐逊做的件事就是要对反抗英国的战争的代价进行一个独立的评估,不是要估算伤亡的人数,而是要看看会花费多少钱。他似乎相信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道:“一场血腥的战斗或许可以完全彻底地决定我们未来的事业。”所以他对于战争成本的计算是以猜测战争将进行6 个月为基础的。按照新的税收办法,他估计需要300 万美元。
在夏季的某个时候,他委托房东本杰明·伦道夫帮他设计一张书桌。伦道夫是他母亲那边的亲戚,同时也是名技术娴熟的木工。他还要求做一把坐上去比较舒服的温莎椅。这些东西终成为被珍藏的遗物,因为它们与以后的《独立宣言》联系在一起,这些东西见证了杰斐逊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没过多久,他就把对战争损失的估算放在一边,开始拿起笔,做更为重要的事情,即用文字来说明为什么北美殖民地人民要首先拿起武器。
大陆会议的领导层选派他来起草一篇报告,后标题是“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Declarationof the Causes and Necessity for Taking up Arms”)。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篇报告被认为是大陆会议的主要声明。先前的努力陷入困顿,在语言表述上存在分歧。之所以选择杰斐逊做这件事,是因为他文笔畅达,名声远扬。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非常切合实际的认识,他可以通过写作贡献了不起的才智,而不是通过演说。
这项任务也让我们意识到一个尴尬且容易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虽然宣告美国独立的正式文件一年以后才出现,战争却早已经开始了。杰斐逊抵达费城的时候,列克星敦(Lexington)战役、康科德(Concord)和邦克山(Bunker Hill)战役已经打响,乔治·华盛顿已赶去指挥在波士顿外围的一支军队。虽然大陆会议中的温和派仍然抱有与英格兰和解的希望,到了1775 年夏天,主动权已经转移到约翰·亚当斯和塞缪尔·亚当斯领导的激进派手里,他们认为独立不可避免。而英国政府的每一个举动带来的后果就是使得温和派在一点点地分化,激进派的预见日趋明朗。从一开始杰斐逊和弗吉尼亚州代表团就站在激进派这一方。他在这一时期的私人通信表明,和解的大门无疑已经关闭。例如,1775 年6 月,他写信给弗吉尼亚的亲戚,说道:“战争已经血淋淋地展示在眼前,没有和解的希望,的途径就是拿起武器。”一个月后,他写信给约翰·伦道夫,说他不会同意英国提出的和解条款,他“要竭尽全力将整个英伦岛沉入海底”。在杰斐逊看来,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殖民地是否会宣布独立,而是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宣布独立。
这些背景很关键,因为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杰斐逊,为他一年之后为革命事业起草檄文的文体风格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大陆会议的代表们正忙于组建一支军队,指导各个殖民地的立法者制定新的宪法,联络国外的盟友,密切关注战局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坚持自己的立场,希望避免与母国公开决裂,要宣誓对乔治三世保持永远的忠诚。这些不相容的政治姿态反映了大陆会议中激进派和温和派之间的分裂,因而需要用语言的技巧将双方撮合起来。尽管是写给英国政府的,但真正的听众是北美的人民或者至少是来自各殖民地的立法者。他们需要有一个理由,让自己相信原先无法想象的事情现在已经变得不可避免了。
单纯从宪法的层面上看,杰斐逊在《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中的观点要比《英属美利坚权利综述》里表达得缓和了一些。杰斐逊没有否定英国议会在殖民地的法律权威,而是做了让步。“一些英国议会掌握的权力虽然与我们政府的宪法相违背,终因我们情感上的原因而获得默许。”这无疑是对大陆会议中的温和派的退让,说明杰斐逊意识到需要协调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他也非常委婉地论及了移居的主题。“我们的祖先……离开故土,”他写道,“远涉重洋来到这里,寻找文明和宗教信仰自由的乐土。”但这里并没有借助撒克逊传说,也没有提及诺曼征服后人们传统上享有的权利受到了制约。杰斐逊收回锋芒,做了低调处理,以避免因为不确定的事情产生分歧。
杰斐逊在《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中的主要贡献是提供了一个故事的主线,把殖民地人民描绘成无辜的受害者。早先对英国政策的批评者,例如约翰·亚当斯、约翰·迪金森(JohnDickinson)和丹尼尔·杜拉尼(DanielDulany),从法律上论证了在法国与印第安人战争(1763)结束之前英国议会插手殖民地事务是没有先例的。在英国,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曾将战争之前的时间称为“有益的被遗忘”的时代。杰斐逊对于英国与美利坚之间的冲突的论述进一步强化了英国政府政策的改变带来的巨大影响。在1763 年以前,英帝国还是一片和谐与繁荣的景象,与杰斐逊描述的撒克逊森林中平和安静的生活别无二致,他希望美利坚能够成为那样的理想社会。接着,突然之间,“政府发现英国所有的敌人都被征服了,就开始萌生了邪恶的念头,也要征服它的朋友们”。杰斐逊根据道德二分法(dichotomy)的原则做了精巧的叙述,展现了他文字方面的天赋。帝国的“彼时与此时”成为故事的主题。故事演变成英国的暴政与殖民地的自由之间的冲突,实施阴谋诡计的英国官员和积极请愿的殖民地人民成为主角。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不可遏制,在马萨诸塞州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托马斯·盖奇将军(GeneralThomas Gage)的“正规军”和“不明真相的居民”激烈交火。所有这些都表达着无辜受害者的悲情。
我们无法知道,杰斐逊对帝国这样的漫画般的描述,多大程度上出于自己的本意,多大程度上是语言表达效果的需要。来自纽约的代表威廉·利文斯顿(WilliamLivingston)评论说,杰斐逊写作《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的文风让他想起其他弗吉尼亚人的演讲风格:“过于吹毛求疵和突出雄辩之力,但高贵之气不足。他们似乎认为,需要不断地重述‘暴政’‘专制’‘血腥’等这些字眼,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或许杰斐逊这样写是试图将亨利等弗吉尼亚的同事们的演讲风格用文字表现出来。因为有了这样自觉加以修饰和夸张的传统,用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不明真相的居民”这样的字眼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很清楚的是,在英国军队到达时,当地人已经按照作战队形列队,严阵以待了。
跟杰斐逊整体的叙述手法相比,对一些具体细节的夸张无须留意。殖民地人民是无辜的旁观者,遭受贪得无厌的英国政府的迫害。政治冲突一直就要求在道德上立场鲜明,非黑即白,没有模棱两可的意义和左右摇摆的忠诚。痛苦和混乱的现实与童话故事中的过去形成巨大的反差。更有力的说明是,导致革命的不是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而是英国的官员,他们的腐败毫无收敛,与之相应的是殖民地人民一如既往的善良。
《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过于修饰的文采需要仔细研究。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独立宣言》的前奏,另一方面该文的文字表达方式是杰斐逊及其同时代的人所熟悉的,而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则会显得陌生。文中重点强调了美利坚的美德和英国的腐败之间的巨大反差,这里蕴含的推论是邪恶的力量正在伦敦的政府机构里密谋要剥夺天真善良的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像撒克逊传说一样,这种思考和评论政治的方式深深植根于英国的辉格传统,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17 世纪40 年代英国内战时期的清教反对者。在18 世纪,这种反抗传统得到一些英国人的支持,他们自称为“真正的辉格党”或者“乡村党”(Country Party)。他们包括亨利·圣约翰·博林布鲁克(Henry St.John Bolingbroke)、约翰·特伦查德(John Trenchard)与托马斯·戈登[ ThomasGordon,笔名卡托(Cato)] 和詹姆斯·伯格(James Burgh)。他们创造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来对抗任意滥用权力的英国执政者,把他们称为“宫廷党”(Court Party)。他们表达了对政府动机的极度不信任,揭示了大众美德和官员腐败之间的巨大反差,语言极具特色。
杰斐逊的私人藏书中有不少博林布鲁克、卡托和伯格的作品。他以及他在大陆会议的同事们对英国辉格党人遣词造句的风格谙熟于心。在我们现代人听起来,他们的语气和对待政治权威的态度十分夸张,富有戏剧性。几乎所有表达政府权力的词语都具有耻辱之意。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来自古老的辉格党的反抗传统。这种政治说理的方式为人所熟悉和接受,在十年前反抗英国课税时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这种方式在辩论中显示了巨大的潜力,把殖民地人民和英国政府都面临的复杂的宪法问题简而化之。由于乔治三世和大臣们看起来决意要成为辉格党人笔下的恶棍,在1776 年春天,这篇公告至少从表面上看是理由充分的,尽管它对于英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的动机表现出近乎偏执的态度。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杰斐逊利用辉格党的辩论和阐释技巧完全是出于真诚之心的。他所撰写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以及后来的《独立宣言》并不是自我标榜的好斗之词或者夸张的政治宣传。他所写的真切地反映了他对北美大陆将要发生的巨变的理解。一些大陆会议的代表认为这些文字利用一些夸大和歪曲的手法来动员殖民地的人民,让大家接受命运的安排。杰斐逊则认为这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本质精确的概括。无论他是否从辉格党历史学家和乡村党的理论家那里获得了启发,形成了自己初的政治思想,到1776 年春天,他已经完全吸取了他们的论战风格,并将其核心观念融入自己的个性中,以支持他对权威的厌恶和在道德二分的层面思考问题的倾向。杰斐逊那时候是名典型的辉格党人,辉格党的价值观如此有吸引力,是因为这跟杰斐逊自己典型的性格特征能够完美地结合起来。
任何对他文笔的批评,他也表现得极度敏感。这导致了杰斐逊在大陆会议的次政治斗争,起因是约翰·迪金森质疑了杰斐逊起草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中几个部分的语气和措辞。迪金森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代表,在大陆会议是公认的温和派的领袖。他曾被选入起草《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的委员会,目的是保证两派人都能有代表参与其中。杰斐逊晚年的回忆录中记载了迪金森的反对意见,所以此事听起来是相当可信的。“按照要求,我准备了一份公告的草稿。它对于迪金森来说太难以接受了。他还对跟宗主国和解抱有希望,不愿意看到这些冒犯性的话语让那种希望变得渺茫。”
20 世纪的一些文字考证工作证明,杰斐逊看似完全可信的回忆录是有问题的。迪金森建议修改,并不是给杰斐逊的文字泼冷水。事实上,迪金森给草稿加入了为强硬也是被引用多的一句话:“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是紧密团结的。我们的内部资源是充足的,如果需要,也能获得外部的帮助。”杰斐逊的不满多少有些夸张和矫情。迪金森的修改增添了平静务实的语气,中和了杰斐逊文字中的偏激和夸张。大多数情况下,杰斐逊不能容忍对他语言创作的任何篡改。他喜欢独自写作,按照自己的思路组织文字。在那个相互妥协让步的起草委员会里,所有的批评意见在他看来都是令人反感和有误导倾向的,是对文字的亵渎。他的文风纯洁,就像纯洁高尚的殖民地事业一样,不容许妥协。
大陆会议打破僵局,批准了定稿,采纳了迪金森的大多数修改意见。尽管经过修改加工,它还是保留了杰斐逊的文风。一年以后,略加改动的文稿发表了,振聋发聩,世代传诵:“我们珍视正义和人类自由表达的权利,我们相信自己有责任尊重他人,让全世界知道我们事业的正义性。”跟《英属美利坚权利综述》一样,他撰写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是以后的《独立宣言》的一次预演。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