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內容簡介: |
本书采用了纵横交叉的写法,以中外合作办学的时间顺序为经,以中外合作办学各个侧面为纬,试图分析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与变革的社会背景、直接动因、指导思想、政策法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个案研究及其总体特点。章介绍了滥觞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情况(1876—1948)。第二章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1949—1977),此时期是中外合作办学遭遇顿挫、转型发展时期。第三章介绍了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 2016 年期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情况(1978—2016),此阶段是中外合作办学逐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时期。第四章以不同类型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史为个案研究,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普遍性及特殊性规律。第五章对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外合作办学史进行了总体性评价,概括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内外动因、基本特征,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提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当下对策及对中外合作办学应然状态的未来展望。笔者以现代交往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站在全球化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高度,展望未来的中外合作办学应立足于教育的本体价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
目錄:
|
导 论……………………………………………………………………001
章 新学初兴:滥觞时期的中外合作办学(1876—1948)……009
节?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011
第二节?中外合作办学的产生与发展?…………………………… 016
第三节?教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另类实践?………………… 059
第二章 兴替流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外合作办
学(1949—1977)……………………………………………………081
节?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背景?……………………………… 083
第二节?中苏合作办学的发展状况 ……………………………………088
第三节?教会大学的历史结局 ?……………………………………… 106
第三章 全面振兴:改革开放后的中外合作办学(1978—2016)……113
节?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 … ………………………115
第二节?境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探索 ………………………………… 124
第三节?境外中外合作办学的初步开拓 …………………………………149
第四章 个案窥豹:中外合作办学案例透视………………………………165
节?区域性中外合作办学案例透视 … …………………………… 167
第二节?境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案例透视 … ………………………… 202
第三节?境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案例透视 … ………………………… 221
第五章 知往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评析…………………………229
节?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因素和基本特征 … …………………… 231
第二节?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成就与相应局限 … …………………… 247
第三节?中外合作办学的当下对策及未来展望 … …………………… 267
主要参考文献…………………………………………………………………281
后 记…………………………………………………………………………286
|
內容試閱:
|
中外合作办学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实施对外开放、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处在共时态的空间中。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对外开放、追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程。在中国融入国际化体系的历史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起着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文化思想和社会的变迁。
中外合作办学也是中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分析与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关系嬗变语境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史。中外关系始终是垫衬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史的浓重底色。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潮与低潮,恰好与多变的中外政治关系的高点、低点相吻合。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外关系的晴雨表,是中外关系的推进器和维稳器,它在打开中外关系大门、推动和深化中外互信合作中作用显著。
本书采用了纵横交叉的写法,以中外合作办学的时间顺序为经,以中外合作办学各个侧面为纬,试图分析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与变革的社会背景、直接动因、指导思想、政策法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个案研究及其总体特点。章介绍了滥觞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情况(1876—1948)。第二章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1949—1977),此时期是中外合作办学遭遇顿挫、转型发展时期。第三章介绍了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 2016 年期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情况(1978—2016),此阶段是中外合作办学逐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时期。第四章以不同类型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史为个案研究,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普遍性及特殊性规律。第五章对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外合作办学史进行了总体性评价,概括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内外动因、基本特征,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提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当下对策及对中外合作办学应然状态的未来展望。笔者以现代交往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站在全球化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高度,展望未来的中外合作办学应立足于教育的本体价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书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史研究(1876—2016)——兼及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史的个案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16NDJC125YB)。
节?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近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是中国新教育思想的生发、中西文化势差形成、近代中国由世界中心沦为边缘的伴生物,是对强国主导下的国际化潮流的必然回应。
一、由中心到边缘:中外文化势差的形成
季羡林先生在《东方文化集成》总序中说“文化一旦产生,立即向外扩散”。人类文化的多元原发性和文化间封闭的相对性,使得交流与合作成为文化的基本生存形式。
文化势差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动力机制。有学者指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势差,是导致两种文化之间“给予与接受”的主要动因。所谓文化势差,就是指不同文化因其自身的性质和状态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性,亦即由于文化内在品质和内蕴力量的差别,而在文化流动中则表现在影响力、辐射力、渗透力及文化标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历史证明,无论对文化做出“吐”与“纳”还是“取”与“舍”的选择,无不反映出人类对势差的客观认同和对“高势” “强势”和“优势”的强烈追求。文化流动的方向往往呈正向流动,即高势向低势流,强势向弱势流,有势向无势流。至于文化的强与弱,决定了文化流向的关键,是文化之间本质上的势差,而非其他。中外合作办学的滥觞源于近代中西文
化势差的形成。
?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被强行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昔日的天下“中心”沦为西方世界之半边缘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一些进步的爱国者开始“睁眼看世界”,以期“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一过程中,便出现了新生代,这种新生代即是通过学习西方文化而成长起来的文化边缘人。中国社会的巨变呼唤文化边缘人的涌现。作为培养文化边缘人的基本途径的中外合作办学,也由此应运而生。
二、由“鄙夷”到“师夷”:世界一体意识的萌芽
近代以降,中国人的“中国中心”观念体系在现代的地理知识和先进的西方文明面前瓦解。中外的连属使中国的传统社会从观念到实践层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中国被动地卷入新的世界体系中。
一部分中国人开始从“天朝”的迷梦中觉醒,睁大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们了解到天下体系之外尚有“夷情”,开始产生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的新思想,他们用新的眼光探索性地观察世界,发现在所谓“天朝上国”之外还有一个新天地,一直被认为“蛮夷”的国家之中却有“天朝”所不能相比的东西。于是中国人开始了从“鄙夷”到“悉夷”
而“师夷”、从“夷务”到“洋务”而“外务”的漫漫认识历程,“的天下观”开始渐渐退隐,“相对的世界观”开始萌芽。“悉夷”“师夷”思想,给传统士人观念中注入了代表时代发展要求的“活化素”,标志着世界意识的萌芽。
这一转变既是“天朝上国”传统观念的动摇和破灭,又是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和承认;既有被迫接受的恼恨,又有向前挪动的足迹。同时也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走出“天朝上国”自我欣赏的圈子,走向世界大家庭中去,这就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产生提供了认识论依据。
|
|